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第二十八章 ...
-
初夏的燥热渐渐被时光磨去了棱角,转而沉淀为一种更深沉、更温煦的暖意。校园里的广玉兰花瓣零落成泥,香气却仿佛渗入了每一寸空气,与阳光、青草和书本的气息缠绵交织。蝉鸣终于肆无忌惮地占领了枝头,宣告着盛夏的正式来临。
自那次作文比赛后,陆予婷和周晓楠的友谊,如同被春雨滋润过的藤蔓,迅速而坚韧地生长、缠绕,变得密不可分。她们的身影开始频繁地一起出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放学后,周晓楠会拉着陆予婷穿过长长的林荫道,去学校后门那家她们都钟爱的、老板娘总会多给一勺珍珠的奶茶店。小小的店铺里氤氲着甜腻的香气和冰块碰撞的清脆声响。周晓楠会眉飞色舞地讲述她们画室的趣事,哪个学长又为了模特争风吃醋,哪个老师的口头禅多么搞笑;陆予婷则会安静地听着,偶尔分享班级里的琐事,或者拿出新写的随笔片段请教学姐。一个说得绘声绘色,一个听得眉眼弯弯,迥异的性格却意外地构筑了一种和谐而温暖的氛围。
周晓楠像一扇打开的窗,将陆予婷引入了更广阔的高年级圈子。她带着陆予婷去参加高二学长学姐组织的读书会,在那里,陆予婷聆听着关于哲学、社会、未来的热烈讨论,虽然大多时候她只是安静地旁听,但那些闪烁着思想火花的言语,像一颗颗种子,悄然落入她心田。她也认识了周晓楠身边那些同样优秀而有趣的朋友——有立志当导演、总扛着摄像机的学长,有精通古典乐器、气质温婉的学姐……这些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的同龄人,让陆予婷看到了青春更多的可能性。
作为回报,陆予婷也将自己最重要的朋友——同桌苏晓,正式介绍给了周晓楠。苏晓活泼跳脱的性子与周晓楠的洒脱不羁几乎是一拍即合,三人很快便打成一片。常常是陆予婷安静地笑着,看着苏晓和周晓楠为了一个动漫角色或者一首歌争论得不亦乐乎,感觉自己的生活从未如此热闹而充实。
有一次,三人坐在操场边的看台上,看着夕阳将天空渲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色。周晓楠忽然感慨道:“时间过得好快啊,感觉第一次在作文纸上看到‘陆予婷’这个名字还是昨天的事,这一转眼,我都成学姐了,你也快升高二了。”她侧过头,看着陆予婷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柔和的侧脸,眼神带着回忆,“那时候看你的作文,文字那么沉静,情感那么细腻,我就在脑子里想象,写这文章的女孩,一定是个安安静静、像月光一样的女孩子。嗯……气质跟你特别搭。”
陆予婷被她形容得有些不好意思,微微低下头。她想起自己当时看到周晓楠那篇天马行空的作文时,何尝不是也在脑海中勾勒了一个自由如风、灵魂带着翅膀的学姐形象?文字,果然是灵魂的映照。
在学业上,两人的互补性也愈发明显。陆予婷的理科,尤其是物理,始终是她的软肋。她不再像初中时那样只能硬着头皮自己钻研,或者鼓起巨大勇气去请教那个冰冷的同桌。现在,她可以很自然地拿着习题集去找周晓楠。
“学姐,这道受力分析我又搞不明白了……”
周晓楠通常会抓耳挠腮一番,然后大手一挥:“走!找我同桌去!那家伙是物理课代表!”或者,“等我问问隔壁班那个‘行走的物理教科书’!”
就这样,一来二去,陆予婷不仅解决了难题,也顺带认识了周晓楠口中那些“学习比较厉害的”学长学姐们。他们大多性格爽朗,乐于助人,会用更生动的方式给她讲解,让她逐渐摆脱了对理科的畏难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她感觉自己像是被一股温暖而有力的潮流推动着,不断向前,不断拓宽着自己的边界。
某个晚自习结束的夜晚,陆予婷和周晓楠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周晓楠住校)。夜空深邃,星子稀疏,路灯在地上投下昏黄而温暖的光晕。微风拂过,带着栀子花最后的残香。
陆予婷看着身边这个挽着她胳膊、正兴致勃勃计划着周末去哪里写生的学姐,心里被一种满满的、名为“幸福”的情绪充盈着。她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对着周晓楠,眼神清澈而认真:
“学姐,”她的声音在安静的夜色里显得格外清晰,“我们……做闺蜜吧?”
周晓楠明显愣住了,眼睛眨了眨,脸上写满了诧异。她似乎从未想过,这个看起来沉静内敛、甚至有些被动的学妹,会如此主动而直接地提出这样的请求。在她印象里,陆予婷更像是那种需要被温柔呵护、慢慢靠近的女孩。
然而,那诧异只持续了短短几秒。周晓楠的嘴角便迅速上扬,绽放出一个无比灿烂、几乎要照亮这昏暗路灯光芒的笑容。她用力地回握住陆予婷的手,声音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欣喜和肯定:
“好啊!这还用问吗?从你作文跟我印在一张纸上那天起,我就觉得咱俩缘分不浅!闺蜜!必须的!”
从那天起,“学姐”这个称呼在她们之间渐渐被更亲密的“晓楠”所取代。陆予婷的生命里,除了家人和苏晓,又多了一个可以分享所有秘密、所有喜怒哀乐的重要存在。
而她们因作文结下的缘分,也并未随着比赛结束而消散,反而在校园里持续发酵。之后的大小考试,只要是语文作文,阅卷老师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将她俩的试卷挑出来。陆予婷的沉静写实与周晓楠的飞扬写意,成了语文组老师们津津乐道的范例,常常被印成范文,在不同年级传阅、对比、赏析。
不知从何时起,同学们私下里给她们起了个外号——“作文双子星”。这个名号不胫而走,让陆予婷和周晓楠在一中成了小有名气的人物。走在校园里,偶尔会有不认识的同学投来好奇或羡慕的目光,低声议论:“看,那就是‘双子星’!” 这种小小的“名气”,最初让陆予婷有些不适,但在周晓楠大大咧咧的感染下,她也渐渐能坦然处之,甚至在心里生出一点点隐秘的骄傲。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陆予婷和周晓楠相约一起回了江市实验中学看望老师。
卢老师见到她们,尤其是看到陆予婷如今自信沉静的模样,高兴得合不拢嘴,连连夸赞。走到数学组办公室,老徐一看到陆予婷,立刻从椅子上弹起来,摸着他那愈发“开阔”的脑门,脸上是毫不掩饰的得意与戏谑:
“哎哟喂!看看这是谁来了?咱们一中的‘作文双子星’之一啊!我就说嘛,我老徐慧眼识珠!当初就看你不是池中之物,果然吧?这颗珍珠,就算暂时蒙了尘,擦一擦,照样亮闪闪!”他说得眉飞色舞,仿佛陆予婷的成就是他一手栽培的。
陆予婷被他说得脸颊微红,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心里却是暖的:“徐老师,您就别取笑我了。主要还是您教导有方。”
老徐哈哈一笑,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神色稍微正经了些,压低声音问道:“对了,予婷啊,你那次比赛作文里写的……初中时候,Miss Zhang她……真的对你……”他似乎有些难以启齿,最终用了“言语霸凌”这个词的替代说法,“……有过那些不太好的事?”
陆予婷脸上的笑容淡了些,但眼神很平静。她望向窗外熟悉的操场,那里曾有她奔跑的身影,也曾在夕阳下承载过她无声的泪水。她转回头,对老徐露出一个云淡风轻的微笑:
“徐老师,都是过去式了,没什么。”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释然的力量。那些曾经的尖锐疼痛,早已被时间打磨成了生命历程中一块粗糙却坚硬的基石,它存在过,提醒着她,也塑造了她,但已不再能伤害她分毫。
老徐看着她坦然的神色,无奈又心疼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当时怎么不跟我说呢?唉,想想就让人心疼……”
他顿了顿,似乎想转换一下沉重的气氛,脸上重新堆起笑容,换了个话题:“不过话说回来,好消息不止你一个啊!李哲那小子,在省青年队选拔里表现突出,被选上了!以后可是要奔着职业球员去的!还有林曦……” 老徐的语气带着与有荣焉,“那小子在B大附中也是风生水起,听说跟着导师做的项目都上了什么核心期刊了……啧啧,都是人才啊!”
林曦。
这个名字被老徐以一种谈论优秀毕业生的寻常口吻提起时,陆予婷的心,像是被一根极其细微的、久远的丝线轻轻牵动了一下,随即复归平静。
恍如隔世。
真的,很久了。久到那个清冷沉默的身影,在记忆里已经变得有些模糊;久到那条来自陌生号码、写着“恭喜”的短信,都仿佛成了上辈子的事;久到再次听到他的名字和相关消息,心中竟不再有波澜,只剩下一种类似于听到某个遥远故人近况的、淡淡的、事不关己的感慨。
时间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裹挟着所有人不停向前。她早已不再是那个会因为一次否定而自我怀疑、会因为一个遥远身影而心神不宁的女孩了。她在新的环境里,遇到了新的朋友,拥有了新的目标,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发光发热,成为了别人口中“双子星”的一员。
她微笑着听老徐絮叨着过往学生的近况,心里一片澄澈安宁。过去的苦难与荣耀,故人的远去与成就,都像是河流两岸的风景,被她一一抛在身后。而她,正乘着属于自己的舟楫,与志同道合的闺蜜并肩,向着更开阔的前方,稳稳驶去。双子星辉,照亮的是彼此前行的路,也是她们共同拥有的、愈发璀璨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