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两国之战(2)谭懿 ...
-
太和殿内的争论刚歇,燕木深目光扫过殿中,最终落在文官列末的青年身上:“谭懿。”
谭懿应声出列,玄色朝服衬得他身形愈发挺拔,1米87的身高让他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他眉峰清秀,鼻梁高挺,偏偏脸上没半分笑意,周身像裹着层寒气,连指尖都透着几分冷意。
“朕命你为使者,即刻前往卫国谈判。”燕木深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记住,首要任务是稳住对方,拖延时间,其余事宜,可随机应变。”
“臣,遵旨。”
谭懿躬身行礼,声音平稳无波,听不出半分情绪,唯有眼底深处,飞快闪过一丝极淡的复杂——
卫国,那是他曾发誓再也不会踏足的地方。
——————————————
退朝后,燕稔在偏殿拦下了谭懿。
他看着眼前这位以“冷面”闻名的年轻使者,开门见山道:“谭大人,此次前往卫国,除了谈判之事,还有一事想拜托你。”
谭懿停下脚步,转过身,清冷的目光落在燕稔身上:“太子殿下请讲。”
“七年前,有位名为宁骛的少年,因冤案被贬为庶民,逐出京城,至今下落不明。”
燕稔的声音放低了些,带着一丝恳求:“听闻这些年,有不少流民逃往卫国,我想请你在谈判之余,顺便打听一下他的踪迹,若有消息,还望告知。”
话音刚落,谭懿的眉头便微微蹙起。
他沉默片刻,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几分隐晦的批评:“太子殿下,国事为重。”
燕稔一怔,没想到会被直接驳回。
“此次谈判,卫国本就心怀叵测,若臣在公务之外,分心打探私事,一旦被对方察觉,极有可能被抓住把柄。”
谭懿的目光冷了几分,字字清晰。
“轻则影响谈判进度,重则打乱陛下与殿下制定的计划,甚至可能危及大燕安危。殿下身为太子,当以江山社稷为先,个人私念,不应置于国事之上。”
他的话像冰珠落在玉盘上,清脆却带着寒意。
燕稔看着他毫无波澜的脸,心里虽有不甘,却也明白他说得在理——这些年,他为了寻找宁骛,确实多次在公务中分心,若此次因私误国,便是他的过错。
“是我考虑不周了。”
燕稔垂下眼,语气带着几分歉意。
谭懿看着他落寞的模样,清冷的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
他想起自己当年在卫国的遭遇——那个曾与他许下“同游山河”的人,最后却不告而别,留他一人在原地,连一句解释都没有。
这些年,他恨对方的绝情,却又忍不住心存侥幸,总盼着能再见到那人,问一句“为何”。
这份“私念”,他又何尝没有过?
沉默片刻,谭懿缓缓开口,语气比刚才缓和了些:“不过,殿下的请求,臣应下了。”
燕稔猛地抬头,眼中闪过惊喜:“谭大人……”
“臣会在不影响公务的前提下,暗中打听。”
谭懿打断他,语气依旧平淡:“若有宁骛的消息,臣会第一时间传回京城。”
“但殿下需谨记,此事只能作为顺带之举,不可本末倒置。”
“我明白!多谢谭大人!”燕稔连忙点头,心中的感激难以言表。
谭懿微微颔首,没再多说,转身便要离开。
刚走两步,他又停下脚步,侧过身,看着燕稔,补充了一句:“殿下放心,臣虽以国事为重,但也知晓‘情义’二字。若宁骛当真在卫国,臣定会尽力找到他的消息。”
说完,他便大步离去,玄色的身影很快消失在走廊尽头,只留下一道清冷的背影。
燕稔站在原地,看着他离去的方向,心里既感激又有些好奇——这位冷面使者,看似不近人情,却在最后说了那样一句话。
想必他心中,也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吧。
不过此刻,他更在意的是宁骛的消息。
七年了,这是第一次有机会从卫国那边得到线索,他由衷地希望,谭懿能带来好消息。
另一边,谭懿走出皇宫,坐上马车。
车帘落下,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他才缓缓闭上眼,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张曾让他魂牵梦萦的脸。
“卫国……”他低声呢喃,指尖微微收紧,眼底恨意与侥幸交织,像一团解不开的结。
或许,此次前往卫国,不仅能完成陛下的嘱托,还能了却他心中多年的执念。
至于宁骛的消息……就当是顺手为之吧。
毕竟,他也清楚,那种“寻而不得”的滋味,有多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