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 11 章 ...
-
尾声石上痕
又过了十年,阿石成了村里最殷实的人家。院里盖了新瓦房,炕洞里的铜钱换成了银锭,春桃不用再纳鞋底到半夜,孩子们也能去镇上的学堂念书了。
有人说他是天生的生意人,阿石却总说:"我就是个种地编筐的,不过是运气好。"
这年秋天,张老汉来辞行,说要去更远的地方,看看大运河的船。阿石留他喝酒,席间,张老汉从怀里掏出一卷发黄的竹简,递给阿石:"这是我年轻时在码头捡的,上面的字我认不全,你给看看。"
阿石接过竹简,借着油灯的光,一个字一个字地认。上面写着"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还有"务完物,无息币"......
他忽然愣住了,手里的酒盏差点掉在地上。这些话,不就是他这些年靠着过日子的道理吗?霉谷在涝年能换钱,藤筐在雨季能装油,冬天囤炭等梅雨季,夏天种桑麻备着冬天用......原来早有人把这些道理写在了竹片上。
"这上面写的是谁?"阿石问。
"好像叫......计然。"张老汉喝了口酒,"听说是什么圣人,懂经商的道理。"
阿石摩挲着竹简上的刻痕,忽然笑了。他这辈子没读过书,却凭着日子教会的本事,走了跟竹简上一样的路。就像院里那块刻着"水涨船高,水落石出"的石头,风刮日晒,雨打雪埋,石头上的痕会淡,可道理却像长在地里的根,扎得深。
后来,阿石把那卷竹简传给了儿子,只说:"不用背上面的字,记着遇事多看看天,多想想身边的东西能派啥用场,就够了。"
儿子后来去了县城做生意,果然也做得风生水起。有人问他秘诀,他总指着铺子里那些藤筐、蓝布、木匣说:"我爹教的,啥东西都有用,就看你会不会用;啥时候都有机会,就看你能不能等。"
而阿石,依旧守着村里的几亩地,种桑麻,编藤筐,偶尔去江边看看水涨水落。他知道,日子就像江水,永远在流,而人要做的,不过是顺流而下时,别忘了备着逆流的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