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第六章船工
开春时,江里的冰化了,渡口的船又开始跑了。阿石编的藤筐如今在两岸都有名气,不光药铺、油坊要,连码头的船工也来找他。
"阿石兄弟,给编些大筐,要底平的,能卡在船板上。"领头的船工王老大拍着他的肩膀,声音洪亮,"咱运瓷器,最怕颠簸,普通筐子晃得厉害,瓷器总磕破。"
阿石跟着去了码头,看那些船工往船上装瓷器。一摞摞瓷碗瓷盘,用稻草裹着,放进竹筐里,可船一晃,竹筐就来回撞,果然有几个碗沿磕掉了碴。
"这样不行。"阿石蹲在船板上,摸了摸竹筐的底,"得把筐底编得像棋盘一样,一格一格的,正好卡住碗底。"
他回去后,试着编了个样品。筐底用粗藤条编出方格,每个方格刚好能放下一个碗,四周再用软藤条围起来,像个小摇篮。王老大来看了,拿起筐晃了晃,里面的碗纹丝不动,当即定下二十个,每个给八百文。
"太贵了吧?"春桃咋舌,"寻常筐子才五百文。"
"不贵。"王老大笑着说,"一个碗在南边能卖五十文,要是磕破了,十个碗就白运了。你这筐能保住碗,八百文算啥?"
阿石编这筐时,特意在筐沿加了根横木,能拴在船板的铁环上。船工们用了都说好,后来不光运瓷器,运绸缎、茶叶也来找他编筐,说这样的筐"稳当"。
这天,王老大又来找他,脸色却不太好:"阿石兄弟,最近怕是要少订些筐了。"
"咋了?"
"江上游在修坝,说是要引水灌田,水流变急了,船不好走,运货的少了。"王老大叹了口气,"好多船工都打算歇工了。"
阿石心里咯噔一下。他囤的藤条刚够编五十个筐,这要是没人要,藤条放久了会发霉,就废了。
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起来看着院里堆着的藤条发呆。春桃说:"要不便宜点卖?能回点本是点。"
"便宜也没人要啊。"阿石蹲在藤条堆前,忽然想起张老汉说过的话,"水大流急,船走不了,可木筏能走。"
第二天一早,他去找王老大:"坝修成了,水流急,木筏顺流快,说不定能运些不怕潮的货,比如......木炭?"
王老大眼睛一亮:"木炭?南边山里烧木炭的多,可运不出来,咱这边冬天取暖正缺呢!"
"木筏运木炭,得用结实的筐,还得不怕烧。"阿石比划着,"我给编些带铁条的筐,把木炭装进去,绑在木筏上,水流再急也不怕。"
他找镇上的铁匠,买了些废铁条,截成小段,编筐时把铁条嵌在藤条里。这样的筐比寻常筐重一倍,却结实得很,木炭装进去,淋了雨也不塌。
王老大带着几个船工改走木筏,用阿石编的铁条筐运木炭。果然,顺着急流,三天就能从上游回来,比原来行船还快。木炭在镇上很抢手,船工们不仅没歇工,反倒赚得更多了。
"还是你有办法。"王老大请阿石喝酒,酒桌上竖起大拇指,"咱只想着船走不了,你却想着木筏能走,这脑子咋长的?"
阿石喝了口酒,脸红红的:"我也不懂啥,就觉得,水大了船难行,可木筏不怕;水小了木筏难走,船却方便。啥时候用啥东西,得看老天爷的意思。"
他想起小时候,爹教他种地,说"看天吃饭,也要顺天改命"。那时候不懂,现在好像有点明白了——就像江里的水,急了就用木筏,缓了就用船,顺着它,又别被它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