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第九章雪灾

      腊月初,天降大雪,连着下了三天三夜,江面上结了冰,屋檐下的冰棱能有三尺长。村里的柴房塌了好几间,好多人家没备够柴火,冻得直跺脚。

      阿石家的柴火倒充足,他秋天就劈了够烧到开春的柴,还在院里堆了个柴垛,盖着油布。可夜里听着隔壁老栓家的孩子哭,说冻得睡不着,他心里不是滋味。

      "要不,送些柴给老栓家?"春桃裹着棉袄,往灶膛里添了根柴。

      "送是能送,可咱的柴也有限。"阿石望着窗外的雪,"这雪怕是要下到正月,光送柴不够。"

      他想起夏天编筐剩下的藤条,还有拆船剩下的碎木头,都堆在西厢房。那些东西不经烧,可耐烧的炭却能顶事。

      "咱烧炭吧。"阿石说。

      烧炭得有窑,村里没人会砌。阿石就找了处背风的土坡,挖了个半人深的坑,底下铺层碎砖,把劈好的硬柴码进去,上面盖层湿泥,只留个小口透气。这样的土窑虽简陋,倒也能烧出炭来。

      第一窑炭烧了三天,扒开泥时,黑黢黢的炭块冒着热气,敲起来当当响。阿石把炭分成小块,装在藤筐里,挨家挨户去问。

      "一文钱两块,"他对开门的人说,"烧着比柴暖,还省。"

      老栓家买了十块,晚上烧在炕洞里,孩子果然不哭了。没过两天,全村人都来找他买炭,连镇上的杂货铺也派人来订。

      可雪越下越大,土坡上的窑被雪埋了半截,再烧炭就得往深了挖。阿石正犯愁,张老汉裹着件厚棉袄来了,眉毛上都是雪:"阿石,南边的盐运不过来,盐价涨疯了,一文钱只能买一小撮。"

      "盐运不过来?"阿石愣了,"江冻住了,船走不了,可......"他忽然一拍大腿,"冰能走人啊!"

      江面上的冰冻得厚实,人能走,独轮车也能推。阿石找了几个后生,推着车往对岸去。雪地里路滑,他们就在车轮上绑了藤条编的防滑套——那是阿石连夜编的,藤条浸过桐油,又韧又防滑。

      果然,绑了防滑套的车在冰上走得稳当,一天能打两个来回。他们从对岸的盐铺买盐,回来按原价卖给村里人,只多收两文钱的脚力。村里人都说阿石傻,放着高价不卖,他只说:"都是一个村的,谁还没个难处。"

      可卖盐赚的脚力钱,刚好够买烧炭的柴。阿石白天带人去运盐,夜里就守着土窑烧炭,眼睛熬得通红。春桃心疼他,要替他守夜,他却说:"我年轻,扛得住。"

      有天夜里,雪下得特别大,土窑的顶塌了半边,埋了不少炭。阿石扒雪时,手被冻得生疼,却忽然笑了——塌下来的土里混着炭屑,开春撒到地里,说不定比药渣还肥。

      开春雪化时,阿石的炭窑早停了,可他囤的炭还剩不少。有人说:"雪化了,炭不值钱了。"他却不慌,把炭装在密封的藤筐里,让张老汉捎去南边。

      "南边梅雨季潮得很,"阿石说,"炭能防潮,比冬天还值钱。"

      果然,张老汉回来时带话说,南边的绸缎铺都抢着要炭,说把炭放在绸缎堆里,梅雨季节不发霉。

      "你咋连梅雨季的事都算到了?"春桃问他。

      阿石蹲在院里,看着雪水渗进土里,润得地皮发黑:"冬天冷,人要烤火;春天潮,东西要防潮。就像地里的麦子,冬天要盖雪被,春天要喝雨水,都是定数。"

      他忽然明白,为啥爹总说"过日子要往前看三步"。不是真能算出三步后的事,是知道冬天过了是春天,雪化了会潮,潮过了会热,跟着节气走,提前备着,就啥也不怕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