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分班对决 ...
-
公告栏前人头攒动,热浪裹挟着蝉鸣和少年人特有的躁动扑面而来。江汐站在三米开外的梧桐树下,耳机里循环播放着巴赫的《赋格的艺术》,将这一切隔绝在外。
她看了眼腕表——7:25。距离早自习还有五分钟,足够她确认分班情况。
人群突然安静了一瞬,像被摩西分开的红海般向两侧退去。江汐习以为常地穿过这条人为通道,黑色帆布鞋踩在水泥地上几乎没有声响。她站在公告栏前,目光直接锁定理科重点班的名单。
「高二(1)班」
第一个名字就是她自己的:江汐。后面跟着的各科成绩几乎全是满分,只有语文被扣了三分。她的嘴角几不可察地上扬,视线继续下移,突然凝固。
第二个名字:喻年言。
这个名字像一根细针,精准刺入江汐的神经末梢。她摘下右耳耳机,仿佛这样能确认自己不是幻听。白纸黑字不会说谎——喻年言,语文148,数学150,英语150,物理100,化学100,生物100。
总分比她还高一分。
"借过。"
清冽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薄荷般的凉意。江汐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谁,她故意又站了三秒,才慢悠悠侧身。喻年言从她身边走过时,洗发水的淡香掠过鼻尖,是雪松混合着佛手柑的味道,昂贵又疏离。
喻年言站在公告栏前,背影挺拔如修竹。她今天穿了全套校服,蓝白相间的外套在闷热的初秋显得格格不入,但穿在她身上却莫名合适。江汐注意到她把头发扎得一丝不苟,连发梢的弧度都像是用量角器校准过。
"满意了?"江汐开口,声音比平时低了八度。
喻年言转身,琥珀色的眼睛在阳光下近乎透明:"这话该我问你。"她指了指名单,"看来这次是我赢了。"
"一分的差距也叫赢?"江汐冷笑,双手插进兜里,"下次我会让你连我的尾气都闻不到。"
"拭目以待。"喻年言微微颔首,动作优雅得像在参加国际辩论赛,"对了,你的耳机漏音,巴赫不适合你。"
江汐的指节在口袋里咔咔作响。她看着喻年言离去的背影,第一次有种追上去的冲动——不是为了宣战,而是想撕开那张永远平静的面具,看看下面到底藏着怎样的表情。
教室里的风扇吱呀转动,将暑气搅成粘稠的漩涡。江汐推开门时,原本嘈杂的教室骤然安静了几秒。她目不斜视地走向靠窗倒数第二排——她初中三年一直坐的位置。
桌上放着一本《量子物理导论》。
江汐挑眉,拎起书看了眼扉页——「喻年言」三个字工整得像是印刷体。她毫不犹豫地把书放到邻桌上,自己则从书包里掏出一本《费曼物理学讲义》"啪"地拍在桌面。
"那是我的座位。"
喻年言不知何时出现在走廊上,手里捧着保温杯,热气氤氲而上。江汐抬头,阳光从她背后照进来,给喻年言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像个不真实的幻影。
"写你名字了?"江汐指了指地面。
喻年言不慌不忙地从书包里取出一个透明文件夹,抽出一张座位表:"确实写了。"
江汐眯眼看清那张表格——靠窗倒数第二排赫然标注着「喻年言」三个字。她的名字被安排在靠走廊一侧。
"搞什么鬼?"江汐夺过表格,发现是班主任李老师的笔迹。
"看来这次是我先到先得。"喻年言轻轻拿回文件夹,指尖在阳光下近乎透明,"当然,如果你非要坐这里,我可以勉为其难地让——"
"不需要。"江汐抓起书包走向靠走廊的位置,故意把椅子拖出刺耳的声响。
同学们陆续到齐,教室里渐渐充满窃窃私语。江汐能感觉到无数目光在她和喻年言之间来回扫视,像观看一场无声的角力。她戴上耳机,调大音量,却依然能闻到身旁飘来的若有若无的雪松香。
"安静!"
李老师的大嗓门穿透巴赫的旋律。江汐不情愿地摘下耳机,看着这个身材矮小却气势惊人的物理老师走上讲台。
"首先欢迎各位来到高二(1)班,能坐在这里的,都是年级前五十的精英。"李老师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冷光,"但我要提醒你们,过去再辉煌也是过去。高二才是真正的分水岭。"
他拿起花名册开始点名,每念到一个名字就会抬头确认,并简短评价几句。江汐注意到他对喻年言的评价是"稳定得可怕",而对自己则是"天赋异禀但过于自负"。
"下面宣布几项重要安排。"李老师放下花名册,"首先是座位表,我已经根据各位的学习特点和性格做了匹配。"
江汐猛地抬头:"老师,我认为自主选择座位更——"
"江汐,"李老师打断她,"知道为什么把你和喻年言安排在一起吗?"
全班鸦雀无声。江汐感觉所有人的目光都像聚光灯一样打在她身上,灼热得令人烦躁。
"因为我讨厌看到天才浪费天赋。"李老师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你们两个,一个恃才傲物,一个过度谨慎,正好互补。"
喻年言的背脊几不可察地僵硬了一瞬。江汐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细节,突然觉得有趣起来——原来优等生也会有不淡定的时刻。
"第二件事,"李老师继续说,"下个月有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选拔赛,我们班需要组建两支队伍。一队由江汐带队,二队由喻年言负责。"
江汐转头看向喻年言,发现对方也正看着自己。四目相对的瞬间,她仿佛看到喻年言眼中闪过一丝她从未见过的东西——不是敌意,不是轻蔑,而是某种近乎期待的情绪。
"第三,"李老师的声音将她们拉回现实,"本学期开始,每次月考的前两名要负责辅导后十名的同学。"
喻年言突然举手:"老师,我认为这样会耽误——"
"不会耽误。"李老师早有预料似的笑了,"因为辅导别人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江汐,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江汐本想抗议,但看到喻年言微蹙的眉头,突然改变了主意:"没有,老师。我很期待。"她故意拖长最后两个字的发音,满意地看到喻年言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颤。
下课铃响起,李老师前脚刚走,教室里就炸开了锅。
"天啊,'冰山'和'雪原'要一起辅导别人?"
"赌五毛钱撑不过一周..."
"我赌三天就会打起来!"
江汐充耳不闻,从书包里掏出物理竞赛的历年真题集开始刷题。她能感觉到喻年言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几秒,然后是翻书的声音——比平时重了几分,暴露了主人并不如表面那么平静。
"你打算怎么组队?"喻年言突然开口,声音很轻,只有她们两人能听见。
江汐头也不抬:"与你无关。"
"实际上,有关。"喻年言推过来一张纸,"李老师刚发的通知,两队要共用实验室,时间表需要协调。"
江汐扫了眼通知,嗤笑一声:"周二周四归我,周一周三归你,周五抓阄。"
"不够科学。"喻年言从笔袋里取出一支钢笔——居然是百利金的限量款,"应该根据实验内容分配时长。光学实验需要更多时间,而电学——"
"你以为我不知道?"江汐打断她,"但下个月就要选拔,重点应该放在理论推导上,实验只是辅助。"
喻年言轻轻摇头:"去年省赛的实验题占40%,你忘了?"
江汐一怔。去年她正是因为实验环节失误,以两分之差屈居第二。而第一名正是眼前这个人。
"所以?"她挑眉,不愿认输。
"所以,"喻年言在纸上画了个坐标系,"前两周重点攻理论,后两周专练实验,最后一周模拟测试。两队错开使用实验室,数据共享。"
江汐盯着那个近乎完美的坐标图,突然笑了:"你是在提议合作?"
"是资源优化配置。"喻年言纠正道,"除非你害怕数据共享会暴露你的不足?"
激将法。老套但有效。江汐一把抓过钢笔——触手冰凉沉甸,果然是好笔——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晚上八点,线上讨论细节。迟到算弃权。"
喻年言微微睁大眼睛,似乎没料到她会这么爽快。江汐趁机观察她的眼睛——在近距离下,那琥珀色的虹膜里竟有些细碎的绿色斑点,像森林里的阳光。
"我会准时。"喻年言收回钢笔,指尖不小心擦过江汐的手背,触电般缩回。
数学课上,江汐转着手中的圆珠笔,思绪却飘向别处。她想起刚才那一瞬间的触感——喻年言的指尖凉得像玉,却让她皮肤发烫。
这不对劲。她们应该是死对头,是势不两立的竞争对手,是...江汐偷瞄了一眼身旁的人。喻年言正专注地记笔记,侧脸线条干净利落,睫毛在阳光下近乎透明。
"江汐同学,"数学老师的声音突然传来,"请上来解这道题。"
全班哗然。江汐这才发现自己走神了,而黑板上的微分方程已经写了一半。她站起身时,听到喻年言极轻地说了一句:"换元法。"
什么?江汐皱眉,但脚步没停。走上讲台时,她终于看清题目——一道需要巧妙换元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她拿起粉笔,犹豫了一秒。
"相信你的直觉。"喻年言的声音再次飘来,轻得像是幻觉。
江汐的手突然稳了。粉笔在黑板上划出流畅的轨迹,一个漂亮的代换,接着是行云流水般的推导。五分钟后,她放下粉笔,转身面对全班。
数学老师满意地点头:"非常优雅的解法。江汐同学虽然经常走神,但天赋确实不容小觑。"
江汐回到座位,发现喻年言正在笔记本上画着什么。她假装捡笔低头看去——那竟是一道更复杂的微分方程,旁边标注着「备选题目,适合江汐」。
"为什么帮我?"江汐压低声音问。
喻年言没有抬头:"我没帮你,只是不想看你出丑影响班级平均分。"
"呵,真高尚。"江汐撇嘴,却忍不住多看了几眼那道题。确实比黑板上的更有挑战性...她悄悄记下题目,打算晚上研究。
午饭时间,江汐照例独自躲在天台啃三明治。她喜欢这里的视野——可以俯瞰整个操场,又不会被人打扰。至少平时是这样。
"这里有人吗?"
江汐差点被噎住。喻年言端着便当盒站在天台门口,白衬衫被风吹得微微鼓起,像个误入现实的幽灵。
"有。"江汐直截了当。
喻年言却像没听见一样,在她旁边两米处坐下,打开便当盒——里面的食物排列得如同化学元素周期表般整齐。江汐偷瞄了一眼,居然全是素的。
"你吃素?"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这听起来像在示好。
喻年言优雅地夹起一块豆腐:"个人习惯。"她顿了顿,"你经常来这里?"
"关你什么事。"江汐三两口吃完三明治,准备离开。
"李老师让我通知你,"喻年言不急不缓地说,"下午自习课去会议室,竞赛队员选拔。"
江汐停下脚步:"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
"他说你总是不看群消息。"喻年言抬头,阳光在她的睫毛上跳跃,"而我有'确保信息传达'的责任感。"
江汐哼了一声:"真会给自己贴金。"但她心里知道喻年言是对的——她确实屏蔽了所有班级群。
下午的自习课,江汐和喻年言一前一后走进会议室。已经有不少学生在等待,看到她们进来,议论声立刻小了下去。
李老师拍了拍手:"好了,现在开始选拔。每人五分钟时间阐述你对竞赛的理解和团队管理理念。按学号来,喻年言先开始。"
喻年言站起身,姿态挺拔如竹。她的演讲简洁有力,逻辑严密得像一篇学术论文。江汐不得不承认,在表达方面,喻年言确实无可挑剔。
轮到江汐时,她直接走到白板前,抓起马克笔画了个示意图:"我的理念很简单——找到最聪明的头脑,解决最难的问题。废话少说,实力说话。"
她用了三分钟讲完自己的竞赛策略,比喻年言少了近一半时间。回到座位时,她捕捉到喻年言嘴角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不是嘲讽,而是某种了然于心的默契。
选拔结束后,两支队伍名单出炉。江汐扫了一眼自己的队员——都是些特立独行的怪才,正如她所愿。而喻年言的队伍则清一色是稳扎稳打的优等生。
"记住,"李老师最后叮嘱,"你们是竞争也是合作。下周一前交训练计划给我。"
放学铃响起,学生们鱼贯而出。江汐慢吞吞地收拾书包,故意磨蹭到教室只剩她一人。夕阳透过窗户斜射进来,将空荡荡的教室染成橘红色。
"江汐?"
声音从门口传来。江汐转身看到喻年言站在那里,逆光中看不清表情。
"你忘了这个。"喻年言走进来,递过一本笔记本——是江汐的物理笔记。
"谢谢。"江汐接过,指尖相触的瞬间,那种奇怪的灼热感又来了。
喻年言似乎也感觉到了,迅速收回手:"八点,别迟到。"说完转身离开,脚步声在走廊上渐行渐远。
江汐站在原地,低头看着手中的笔记本。她从未向喻年言借过笔记,这不是她的。翻开扉页,一行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
「物理竞赛近五年考点分析——喻年言」
这算什么?战书?橄榄枝?还是某种她无法理解的优等生礼仪?江汐合上笔记本,却小心地把它放进了书包最安全的夹层。
回家的路上,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江汐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个童话:两座孤傲的山峰终年积雪,互不相让,却在最深的地下,它们的根紧紧相连。
她摇摇头,甩掉这个荒谬的联想。她和喻年言是竞争对手,仅此而已。今晚的线上会议只是为了比赛,不会有任何改变。
但当她路过一家文具店时,却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买了一本全新的笔记本——比平时用的贵三倍,封面是深蓝色,像喻年言的眼睛在特定光线下会呈现的颜色。
"只是刚好需要换新笔记本了。"江汐对自己说,却小心地把它和喻年言的笔记放在一起。
手表显示7:30。距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半小时,足够她冲个澡,泡杯咖啡,然后...预习一下那本意外获得的笔记。
江汐加快脚步,不知为何,心跳比平时快了几拍。这不对劲,这完全不对劲。
但此刻,她允许自己暂时不去思考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