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第39章:图书馆的秘密 ...
-
深圳图书馆的穹顶像一片倒悬的、凝固的铅灰色海洋。晨光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被切割成无数道斜长的光柱,在弥漫着尘埃的空气里投下沉默的轨迹。空气里沉淀着纸张陈旧的霉味、油墨的微腥、以及无数被翻阅过的书籍散发出的、混杂着汗渍与时间的复杂气息,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肺泡上。冷气开得很足,却吹不散那股深入骨髓的、属于知识的冰冷重量。
吴舟坐在靠窗的角落。面前摊开的不是书,而是厚厚一沓泛黄的《南方都市报》。纸张边缘卷曲发脆,油墨早已褪色,在2008年7月的日期栏下洇开模糊的墨团。他指尖捻过纸页,发出细微的、如同枯叶碎裂的“沙沙”声。灰尘在光柱中狂舞,像亿万躁动不安的幽灵,附着在那些早已被时代遗忘的铅字上。
他的目光像探针,精准地扫描着财经版豆腐块大小的文章。那些被股评家唾沫星子淹没的“利好”、“利空”、“技术性回调”,在他眼中如同无意义的噪音。他寻找的是更隐蔽的、潜藏在字缝里的信号:某个部委领导视察新能源车企时一句模糊的“加大扶持力度”;某次行业论坛上专家提及“政策补贴试点”的只言片语;甚至某家边缘小报角落里,关于“充电桩标准研讨闭门会议”的简讯。
“小伙子,”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带着一丝好奇和不易察觉的关切,“天天看旧报纸,研究股市呢?”
管理员王阿姨端着保温杯站在桌旁。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花白的头发一丝不苟地挽在脑后,鼻梁上架着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带着图书馆员特有的、阅尽千帆后的平静与洞察。她看着吴舟面前堆积如山的旧报纸,又看看他年轻却过分沉静的脸,目光里有一丝长辈对晚辈的探询。
吴舟抬起头。窗外的晨光勾勒着他冷峻的侧脸轮廓,眼底深处那簇幽暗的火苗在接触到王阿姨温和的目光时,似乎微微收敛了一些。他没回答股市的问题,指尖却精准地点在报纸右下角一块几乎被广告淹没的豆腐块文章上。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有望年内出台,试点城市或将圈定》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08年7月3日第B2版
标题小得可怜,正文只有短短三行,淹没在铺天盖地的房产广告和基金推荐里。油墨淡得几乎看不清,边缘还被上一页翻印的油渍染上了一小块模糊的咖啡色。
“阿姨,”吴舟的声音干涩,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这报纸……能借吗?”
王阿姨凑近了些,老花镜滑到鼻尖。她眯着眼,费力地辨认着那几行小字:“新能源汽车……补贴?”她摇摇头,语气带着过来人的淡然,“这东西,前几年就嚷嚷过,雷声大雨点小。我儿子,”她叹了口气,保温杯里的热气氤氲了她的镜片,“前年听人忽悠,买了什么新能源概念股,套到现在,亏得裤衩都不剩。天天在家唉声叹气。”她语气里没有抱怨,只有一种看透世事的无奈和一丝对儿子的心疼。
吴舟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那模糊的咖啡渍。冰凉的纸张触感下,仿佛能感受到前世那个在字捷调动机房通宵的深夜,新闻推送弹出“十城千辆工程启动,新能源汽车补贴细则落地”时,屏幕蓝光映着他蜡黄的脸。那时,比亚迪的股价已经开始第一波疯涨。而他,刚交完ICU的催款单。
“政策不一样了。”吴舟的声音很低,像在自言自语,又像在说服自己。他目光扫过文章里那个不起眼的“试点城市”字眼,前世记忆如高压电流瞬间激活——深圳、北京、上海、合肥……第一批吃螃蟹的城市名单在他脑中清晰浮现。
王阿姨看着他专注得近乎偏执的侧脸,又看看那篇不起眼的豆腐块,浑浊的眼珠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光。她没再多问,转身走向服务台。高跟鞋敲击着光洁的大理石地面,发出清脆的回响,在寂静的阅览室里格外清晰。
几分钟后,她拿着一个牛皮纸档案袋回来。袋子边缘磨损,打着图书馆的钢印编号,散发着一股陈年纸张特有的、混合着樟脑丸的陈旧气味。
“给,”她把档案袋轻轻放在吴舟面前,“馆里有规定,旧报纸不能外借。不过……”她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长辈的狡黠和温暖的关照,“这个袋子,你可以把需要的……‘摘录’下来带走。”她特意加重了“摘录”两个字,镜片后的眼睛眨了眨,“我儿子以前也这么干,贴他的炒股笔记。唉,可惜……”她摇摇头,没再说下去,保温杯里飘出的枸杞香气,在冰冷的空气中弥漫开一丝微弱的暖意。
吴舟接过档案袋。粗糙的牛皮纸摩擦着指腹,带着岁月的颗粒感。他抬头,看着王阿姨花白的鬓角和镜片后温和的眼神,喉结微微滚动了一下。“谢谢阿姨。”声音依旧低沉,却少了一丝之前的冷硬。
王阿姨摆摆手,没说话,转身走向另一排书架,身影消失在层层叠叠的书海阴影里。
吴舟低下头,重新将目光投向那篇豆腐块文章。他小心翼翼地将那页报纸从合订本中拆下,动作轻得像对待易碎的瓷器。泛黄的纸页脆弱不堪,边缘在拆离时发出细微的撕裂声。他将它平整地放入档案袋。接着,他拿出手机(那部屏幕碎裂的诺基亚1110),打开简陋的记事本功能。指尖在油腻的按键上翻飞,将文章里提到的几个关键信息点——补贴方向(私人购车、公共服务)、可能的试点模式(“十城千辆”雏形)、以及那家被一笔带过的、名不见经传的电池技术公司名称——一字不落地敲入。每一个字符,都像一枚嵌入未来战局的棋子。
做完这些,他并没有停下。他翻开其他日期的报纸,财经版、产业版、甚至政策解读版。指尖快速翻动,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密密麻麻的铅字。他寻找着与“新能源”相关的所有碎片:某地新建充电桩示范点的短讯;某高校燃料电池实验室获得拨款的简讯;甚至某次环保会议上,官员提及“交通领域减排”的只言片语……
他将这些碎片一一剪下(用王阿姨悄悄递来的小剪刀),或拍照记录,分门别类地塞进档案袋。牛皮纸袋渐渐鼓胀起来,像一颗被知识填满的心脏。
最后,他打开笔记本电脑(那台老旧的方正),屏幕幽蓝的光在寂静的阅览室里显得格外醒目。他点开Python IDLE,指尖翻飞,敲入一段简洁的爬虫脚本:
import requests
from bs4 import BeautifulSoup
import re
目标:爬取近期政府工作报告及部委官网中“新能源”、“汽车”、“补贴”关键词共现频率
base_urls = [
"http://www.gov.cn/",
"http://www.miit.gov.cn/",
"http://www.ndrc.gov.cn/"
keywords = ["新能源", "汽车", "补贴", "试点"]
keyword_counts = {kw: 0 for kw in keywords}
for url in base_urls:
try: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timeout=10)
if response.status_code == 200:
soup = BeautifulSoup(response.text, 'html.parser')
text_content = soup.get_text()
for kw in keywords:
# 统计关键词出现次数 (简单正则匹配)
count = len(re.findall(kw, text_content))
keyword_counts[kw] += count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Error accessing {url}: {str(e)}")
打印结果
print("近期政策文件关键词出现频率统计:")
for kw, count in keyword_counts.items():
print(f"{kw}: {count} 次")
代码运行。绿色的字符流在黑色窗口里无声滚动。片刻后,结果跳出:
近期政策文件关键词出现频率统计:
新能源: 27 次
汽车: 18 次
补贴: 12 次
试点: 9 次
冰冷的数字,在吴舟眼中却如同跳动的火苗。频率在悄然升高,尤其是“补贴”和“试点”。政策的脉搏,正通过这些看似枯燥的统计,清晰地传递出来。
他合上电脑,屏幕蓝光熄灭。将档案袋仔细封好,放进帆布包内侧口袋,紧挨着那本鲜红的房产证和朵朵的画。帆布包瞬间变得沉甸甸的,里面装着的不再是简单的纸片,而是撬动未来的杠杆。
他站起身,走向阅览室巨大的落地窗。夕阳的余晖正泼洒进来,将图书馆内弥漫的尘埃染成一片流动的金色星屑。窗外,城市的天际线在暮色中燃烧,远处科技园工地的塔吊巨臂如同指向未来的利剑,在晚霞中剪出沉默而有力的轮廓。
王阿姨在不远处的服务台后整理着书籍,花白的头发在夕阳的金辉中镀上了一层温暖的柔光。她抬头,正好对上吴舟的目光。她没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镜片后的眼睛里,带着一种阅尽沧桑后的平静理解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
吴舟收回目光,背起帆布包。指尖触碰到档案袋粗糙的边缘,那里面,是旧报纸的尘埃,是政策的风向,是冰冷的代码逻辑,也是王阿姨保温杯里飘出的、带着人情味的枸杞香。
他走出图书馆大门。热浪裹挟着城市的喧嚣扑面而来,与馆内冰冷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他深吸一口气,混合着汽车尾气和夏日尘埃的空气涌入肺叶,带着一种粗粝的真实感。
帆布包紧贴着后背,里面装着从故纸堆里挖掘出的、关于未来的密码。他抬头望向科技园的方向,塔吊顶端的警示灯在渐浓的暮色中亮起,像一颗颗苏醒的星辰。这一次,他不再是被代码囚禁的奴隶。他手握信息与逻辑的利剑,站在时代的门槛上,准备切开那道名为“未来”的幕布。图书馆的尘埃在身后缓缓沉降,而前方的道路,在夕阳的熔金中,正铺展向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滚烫的战场。他迈开脚步,身影融入川流不息的人潮。每一步,都踏在旧报纸的尘埃与代码的逻辑之上,走向那个他必将亲手点燃的、名为“新能源”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