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 19 章 ...
-
第十九章乘虚
悉尼的歌剧院外,湛蓝的海水拍打着贝壳状的屋顶,溅起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着碎金。林望舒站在码头,看着林氏旗下的“远航渔业”船队正卸载刚捕捞的金枪鱼,船长老杨一脸焦灼地迎上来:
“林少,澳洲本土的渔业联盟又在使坏,他们串通海关,说我们的金枪鱼检测超标,扣了三船货——这分明是想逼我们退出澳洲市场!”
林望舒望着远处停泊的联盟船队,那些船的船身都印着醒目的“本土渔业”标志,像一群耀武扬威的公牛。“老杨,您玩过橄榄球吗?强队总爱把防线缩得很紧,但只要找到他们的空档,一次突破就能得分。”
他打开海事卫星地图,指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塔斯曼海:“联盟把主力都放在悉尼、墨尔本这些大港口,却忽略了塔斯马尼亚岛的小渔港。那里的海关检测松,而且当地的海鲜加工厂正缺原料——我们把被扣的货先挪到塔斯马尼亚,用‘加工原料’的名义报关,税率还能低三个点。”
老杨眼睛一亮:“可渔业联盟在塔斯马尼亚也有眼线……”
“他们的眼线盯着‘金枪鱼’,我们就换个名字。”林望舒调出一份产品清单,“把部分金枪鱼加工成鱼排、鱼罐头,贴上当地工厂的标签——他们总不能连自己人的产品都扣吧?这叫‘借壳出海’,用他们的空档,走我们的货。”
他顿了顿,补充道:“让新西兰分公司的人去和塔斯马尼亚的州长接触。他们最近在竞选,急需就业岗位——我们承诺在当地建个加工厂,能解决两百人的工作,州长肯定会给海关打招呼。联盟防着商业竞争,却防不住‘地方利益’这个空档。”
三天后,被扣的金枪鱼果然以“塔斯马尼亚加工原料”的名义顺利通关。当渔业联盟的人反应过来,赶到塔斯马尼亚时,大部分金枪鱼已经变成了包装精美的鱼罐头,正通过新西兰的渠道发往全球。
老杨在电话里笑得爽朗:“林少,那州长亲自来剪彩,还说要给我们发‘特殊贡献奖’——渔业联盟的人在台下脸都绿了!”
“这就是乘虚的门道。”林望舒站在塔斯马尼亚的渔港,看着渔船卸货,“对方把拳头攥得越紧,手心的空档就越大;把注意力放在一处,别处的空档就越多。”
消息传到苏州老宅时,林砚秋正在给鱼缸里的假山换水。水流过假山的缝隙,把藏在石洞里的鱼食残渣都冲了出来。
“太爷爷,为什么假山要做这么多洞洞呀?”林未晞用小勺子舀着水里的小鱼。
“有洞,水才能流得通,鱼才能躲进去。”老人指着假山的缝隙,“就像你爸爸在澳洲,渔业联盟把大港口堵死了,他就从塔斯马尼亚的小渔港走——这就是找空档:别人盯着明处的路,你就走暗处的道;别人把正门守死了,你就翻侧门。”
他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三十六计》,翻到“声东击西”那一页:“你看这纸上的画,左边的士兵假装攻城,右边的却悄悄架起了云梯——范蠡当年帮勾践偷袭吴国,也是这样,先在正面摆开阵势,让夫差把主力都调过来,然后派精兵从后路包抄,一战就破了姑苏城。乘虚的本事,就是在别人的‘虚’处,用自己的‘实’劲。”
林望舒的越洋电话打进来时,他正在和塔斯马尼亚的加工厂签约。“爷爷,渔业联盟想和我们谈‘共享市场’,说愿意分我们三成份额——这算不算他们服软了?”
“是他们怕了。”林砚秋的声音带着笑意,“但别答应得太痛快,就说‘得看塔斯马尼亚的加工厂效益’——趁他们心虚,再争取点好处。乘虚的人,不能见好就收,要让空档变成长久的路。”
挂了电话,林未晞看着假山缝隙里游来游去的小鱼,忽然问:“太爷爷,找空档是不是就是耍小聪明呀?”
“是聪明,不是小聪明。”老人擦了擦她的手,“就像你做算术题,硬算半天也算不出来,换个方法就简单了——这不是偷懒,是找窍门。你爸爸从塔斯马尼亚走货,不是怕了渔业联盟,是知道硬拼会两败俱伤,不如找个省力的法子——真正的本事,是既能打硬仗,也会找巧路。”
悉尼的暮色里,林望舒站在歌剧院的观景台,看着塔斯马尼亚方向的货轮渐渐远去。渔业联盟的人刚才发来邮件,措辞已经从“警告”变成了“协商”,像一群被戳破了气球的公牛,没了之前的气焰。他忽然懂了“乘虚”的真谛:不是投机取巧,是审时度势;不是避战,是用最小的代价打开局面。就像水流过石头,不会硬碰硬,只会顺着石缝绕过去,却在转弯处,悄悄把石头冲刷得越来越小。
那些总想着“正面硬刚”的人,就像撞向城墙的战车,看着勇猛,却可能在城墙倒塌前,先把自己撞碎。而懂得乘虚的人,会像灵活的猎手,盯着对方的破绽,在最合适的时机出手,用最少的力气,得到最大的收获。
海风吹拂着歌剧院的贝壳屋顶,发出轻微的嗡鸣,像在说:找到空档,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