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 9 章 ...

  •   市暖人和
      互市开街那日,天刚蒙蒙亮,城外就挤满了人。
      刘明月和苏提前半个时辰赶到,远远就见阿砚穿着兵士服,正领着几个同伴维持秩序,他额角渗着汗,却依旧挺直腰板,见两人过来,忙快步迎上:
      “大人,商贩们都到齐了,突厥那边的牧民也来了不少,就是……有几个老商户怕草原的牛羊不好卖,还在嘀咕。”
      刘明月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见几个长安商贩正围在一起,眉头紧锁。
      她笑着拍了拍阿砚的肩:
      “你去把突厥带来的奶酪和风干肉取些来,咱们给他们尝尝。”阿砚眼睛一亮,转身就跑,脚步轻快得像阵风。苏则走到商贩旁,递过刚沏好的茶:
      “几位老哥别急,草原的货新鲜,咱们先看看牧民怎么卖,说不定能有新门道。”
      没一会儿,阿砚提着食盒回来,里面的奶酪还冒着奶香。刘明月拿起一块递给最年长的张掌柜:
      “张老哥,尝尝这个,突厥牧民自家做的,配着咱们的胡饼吃,味道绝了。”张掌柜半信半疑地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
      “这味道!绵密还不腻,要是配着茶卖,肯定受欢迎!”其他商贩也纷纷尝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先前的愁云散了大半。
      正说着,可汗带着几个牧民走了过来,他换了身轻便的短打,手里还牵着一匹小马驹,笑着对刘明月说:
      “刘大人,我带了些草原的‘宝贝’,你瞧瞧能不能帮着吆喝吆喝。”
      刘明月顺着他的手看去,见小马驹毛色油亮,眼睛像黑葡萄似的,旁边的牧民还牵着几头肥壮的牛羊,背上驮着鼓鼓的皮囊,里面装着马奶酒和羊毛。
      “可汗这是要亲自当商贩啊?”苏打趣道,顺手帮牧民把皮囊放在铺位上。可汗笑着摆手:
      “我就是来学学,看看长安的买卖怎么作。”他说着,拿起一块羊毛毯抖开,毯面上绣着草原的落日和骏马,色彩鲜亮,引得周围人纷纷驻足。
      阿砚站在一旁,看着可汗熟练地和客人讨价还价,忽然觉得这位草原首领和传闻里不一样——没有架子,还带着几分憨厚。
      正愣神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头一看,是个突厥少年,手里拿着一串狼牙项链,递到他面前:
      “你是阿砚吧?我爹说,你有一把可汗送的小刀,这是我做的,给你当礼物。”
      阿砚接过项链,狼牙被打磨得光滑,用红绳系着,透着少年的心意。
      他挠了挠头,从怀里掏出个香囊,里面装着长安的桂花干:
      “这个给你,放在屋里香得很。”少年眼睛一亮,接过香囊就跑,边跑边喊:
      “以后我天天来互市,给你带草原的野果!”
      互市渐渐热闹起来,长安的丝绸、瓷器前围满了牧民,草原的牛羊、皮毛也成了长安人的稀罕物。
      刘明月正帮着一个老牧民换算银两,忽然听到一阵争执——张掌柜和一个突厥牧民吵了起来,牧民指着秤杆,脸色涨得通红,张掌柜也急得直跺脚。
      “怎么了?”
      刘明月快步过去,苏和阿砚也跟着凑过来。张掌柜指着布料说:
      “他要扯三尺丝绸,却只给两尺的钱,这哪行啊!”牧民却急得摆手,嘴里说着生硬的汉话:
      “我……我给的是‘草原的尺’,比你们的长!”
      可汗这时也走了过来,听明白缘由后,笑着解释:
      “草原的丈量法子和长安不一样,他说的‘三尺’,其实和长安的两尺差不多。”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段绳子,
      “这是草原常用的量尺,咱们今天就定个规矩,以后互市都用长安的秤和尺,再配个懂两边话的人当中间人,省得闹误会。”
      刘明月点头,立刻让人找了个熟悉双语的兵士过来,又拿出标准的尺和秤给双方看。张掌柜看着牧民歉意地笑:
      “是我没说清楚,这丝绸多给你半尺,就当赔不是了。”牧民也不好意思地挠头,从皮囊里掏出一块奶酪塞给张掌柜:
      “给你吃,草原的味道。”
      围观的人都笑了起来,阿砚站在一旁,忽然觉得这吵吵闹闹的场景比校场的鼓声还让人安心——没有剑拔弩张,只有人和人之间的磨合与体谅。
      他低头摸了摸少年送的狼牙项链,又看了看腰间可汗给的小刀,
      忽然明白,两国友好不是一句空话,是藏在买卖的秤杆里,藏在互赠的礼物里,藏在你让我一尺、我多给你一块奶酪的细节里。
      日头升到正中时,互市的人越来越多,叫卖声、谈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热闹的曲子。
      刘明月和苏坐在棚子下歇脚,看着不远处,可汗正跟着张掌柜学用算盘,手指笨拙地拨着珠子,引得周围人阵阵发笑;
      阿砚则和几个突厥少年追着小马驹跑,笑声传遍了整个互市。
      “你看,”苏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暖意,
      “这才是陛下想看到的景象——不是靠兵戈让对方臣服,而是靠日子让大家亲近。”刘明月点头,拿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茶香混着远处的奶香,格外清甜。
      她看着眼前的热闹,忽然想起刚接到边境急报时的焦虑,想起校场上兵士们的呐喊,想起皇帝说的“内外皆稳,百姓安康”——
      原来所有的努力,最终都化作了这市井间的烟火气,化作了人们脸上的笑意。
      傍晚时分,互市快散了,商贩们开始收拾货物,脸上都带着满足的笑容。
      张掌柜拉着刘明月的手说:“刘大人,今天卖得比往常多三成!以后我天天来,还要和突厥的牧民搭伙做生意,把咱们的丝绸卖到草原去!”
      突厥牧民也围着可汗,七嘴八舌地说要把草原的好东西都运过来,让长安人尝尝鲜。
      阿砚送突厥少年离开时,少年抱着他的胳膊说:
      “阿砚,下次我带阿爹来,他会唱草原的歌,你也教我唱长安的曲子好不好?”阿砚用力点头:
      “好!我还带你去吃长安最好吃的糖葫芦,比上次的更甜!”
      看着少年蹦蹦跳跳地跟着牧民离开,阿砚转身往回走,夕阳把他的影子和远处长安的城墙叠在一起。
      他抬头望向天空,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像一幅铺开的锦缎。
      他知道,往后的日子里,这互市的热闹会一直延续下去,草原的风会带着奶香吹进长安,长安的灯会照亮牧民来的路,而他,会继续握着手里的刀,守着这人间烟火,守着这来之不易的安稳与祥和。
      刘明月和苏并肩往城里走,路上,苏忽然从袖中掏出一份文书:
      “对了,户部刚批了款项,要在互市旁建个学堂,让长安的孩子和草原的孩子一起读书,既能学汉字,也能学草原的语言。”
      刘明月眼睛一亮:
      “这主意好!等学堂建好了,咱们让阿砚也来教书,他现在懂的道理,比不少读书人还透彻。”
      两人相视而笑,脚下的石板路被夕阳照得暖暖的。
      远处的长安城里,灯火已经渐渐亮起,和互市的余晖连在一起,像一片温暖的星海。
      他们知道,这星海会越来越亮,因为有无数人在为它添砖加瓦,用真诚换真心,用努力换安稳,把“清朗乾坤”这四个字,写在每一个寻常日子里,写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