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 8 章 ...

  •   客至长安
      突厥可汗抵达长安那日,天刚放晴,空气里还带着晨露的湿意。
      刘明月和苏奉旨前往城门迎接,远远就见一支队伍缓缓走来——
      可汗的仪仗不算张扬,却透着草原部落的雄浑气,领头的可汗身着绣着狼图腾的锦袍,身姿挺拔,眼神锐利,与此前派来的使臣截然不同。
      阿砚作为值守兵士,站在队伍外侧,双手紧握长枪,目光紧紧盯着来人。
      他虽没见过可汗,却从老兵口中听过草原部落的故事,此刻见对方气势不凡,心里暗自警惕,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可汗走到城门前,翻身下马,对着迎上来的刘明月和苏拱手行礼,语气带着几分郑重:
      “久闻大唐两位大人贤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的汉话不算流利,却咬字清晰,眼神扫过城门两侧列阵的兵士,见他们个个精神抖擞、站姿挺拔,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叹。
      刘明月回礼,语气平和却不失庄重:
      “可汗远道而来,长安已备好驿馆,陛下明日在大殿设宴,共商两国事宜。”
      苏则补充道:“驿馆旁便是即将开设的互市筹备处,可汗若有兴致,今日便可去瞧瞧,看看是否合贵邦心意。”
      可汗点头应下,目光忽然落在人群中的阿砚身上,见他年纪不大,却眼神坚定,便笑着指了指:
      “这位小郎看着英气,是军中的勇士吧?”
      阿砚没想到可汗会注意到自己,愣了一下才大声回道:
      “末将阿砚,只是军中普通兵士,守护长安,是分内之事!”
      他声音洪亮,引得周围兵士都侧目看来,可汗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力道不轻:
      “好一个‘分内之事’,草原的汉子,就该有这份担当!”
      将可汗送进驿馆后,刘明月看着阿砚还站在原地,脸颊因激动而泛红,便打趣道:
      “阿砚今日倒是大方,没像上次见波斯使臣那样紧张得说不出话。”
      阿砚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大人教过,面对外人,得拿出大唐兵士的样子,不能丢了气势。”苏在一旁笑着补充:“看来军营的历练,真是让你长了不少见识。”
      次日大殿之上,可汗向皇帝献上了草原的珍宝——
      一张完整的白狐皮、十匹日行千里的骏马,还有一壶封存了十年的马奶酒,随后躬身请罪:
      “此前小股部众扰边,是臣管束不力,还请陛下恕罪。往后,突厥愿与大唐永结友好,互通有无,绝不再犯边境。”
      皇帝笑着扶起他:
      “可汗有心了,大唐向来以和为贵,只要两国真心相待,边境自然安稳。互市之事,就交由刘主事和苏大人与可汗商议,务必让两国百姓都能受益。”
      退朝后,刘明月和苏陪着可汗前往互市筹备处。
      筹备处就设在城外,已搭起了数十个棚子,工匠们正在雕刻招牌,商贩们则忙着搬运货物,有长安的丝绸、瓷器,也有从西域运来的香料、宝石,一派热闹景象。
      可汗走到一个售卖茶叶的棚子前,拿起一块茶砖闻了闻,眼神发亮:
      “草原上的人,最爱这浓茶,若是能在互市买到,定能让部众欢喜。”
      刘明月解释道:
      “可汗放心,互市会专门划分出草原货物区,还会派懂突厥语的兵士帮忙翻译,方便双方交易。”
      苏则补充:“此外,我们还在互市旁设了医馆,若是有商人生病,或是牲畜染疾,都能及时医治。”
      可汗听着,连连点头,忽然转头看向两人:
      “大唐不仅兵力强盛,对待百姓也如此用心,难怪能让四方臣服。”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感慨,“以前总听人说长安繁华,今日一见,才知繁华背后,是朝廷的勤勉,是官吏的尽责啊。”
      正说着,阿砚提着一个食盒匆匆走来,见到三人,忙停下脚步:
      “大人,这是营里刚做好的胡饼,加了草原的羊肉馅,想着可汗可能会喜欢,就送过来了。”
      他说着,打开食盒,香气瞬间散开,可汗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味道正宗!比我带来的厨子做的还合口味。”
      阿砚笑了起来,露出一口白牙:
      “这是老兵教的,他年轻时在边境和突厥的汉子一起守过烽火台,学了不少草原的手艺。”
      可汗闻言,眼神柔和了许多:
      “烽火台旁的情谊,最是难得。往后,互市开了,让草原的厨子也来长安学学,让两边的味道,混在一起才香。”
      几人又在筹备处转了许久,可汗时不时停下来与商贩交谈,态度亲和,完全没有可汗的架子。
      离开时,他忽然对刘明月和苏说:
      “两位大人,明日我想带几个部众去长安的市集逛逛,听说那里有最好吃的糖葫芦,还有能逗乐的皮影戏,不知可否?”
      刘明月笑着应下:“可汗放心,我让阿砚陪着,他熟悉长安的街巷,定能让可汗玩得尽兴。”
      次日一早,阿砚就换上了常服,在驿馆外等候。
      可汗带着三个随从出来,个个穿着便装,像普通的草原商人。
      阿砚领着他们往最热闹的东市走去,街上人声鼎沸,叫卖声此起彼伏。
      可汗看着街边捏面人的艺人,忍不住停下脚步,看着艺人用五颜六色的面团捏出草原的骏马,眼神里满是惊奇;
      走到糖葫芦摊前,他接过阿砚递来的糖葫芦,咬了一口,酸甜的味道让他忍不住眯起眼睛:“这味道,比马奶酒还让人上头!”
      随从们也看得眼花缭乱,一会儿跑到绸缎铺摸一摸光滑的丝绸,一会儿又在小吃摊前驻足,完全没了在草原时的严肃模样。
      阿砚笑着给他们介绍:“前面还有皮影戏,演的是薛仁贵征西的故事,可好看了。”
      走到皮影戏棚前,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阿砚找了个位置,让可汗坐下,自己则站在一旁。
      皮影戏开演后,灯光下的皮影栩栩如生,配上艺人的唱腔,引得观众阵阵喝彩。
      可汗看得入神,时不时问阿砚:“薛仁贵真的能一人击退千军吗?”
      阿砚点点头,语气带着崇拜:“那是自然!大唐的将士,个个都像薛仁贵一样勇猛,所以才能守住边境,让我们能安安稳稳地看皮影戏。”
      可汗沉默了片刻,看着棚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忽然开口:
      “阿砚,你说,草原和长安,要是能一直这样热闹下去,该多好。”
      阿砚愣了一下,随即笑着回道:
      “会的!只要两国好好相处,互市开了,草原的牛羊能卖到长安,长安的茶叶能运到草原,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谁还愿意打仗呢?”
      可汗看着阿砚单纯却坚定的眼神,忽然笑了:“你说得对,好日子,才是大家都想要的。”
      他抬手拍了拍阿砚的肩,这一次,力道轻柔,带着几分真诚。
      傍晚时分,阿砚送可汗回驿馆。
      路上,可汗忽然从怀里掏出一把精致的小刀,递给阿砚:
      “这是草原上最好的工匠做的,能削铁如泥,送给你,就当是谢你今日的陪伴。”阿砚连忙摆手:
      “可汗太客气了,这是我该做的,不能收您的东西。”可汗却把小刀塞进他手里:
      “拿着吧,就当是两国友好的信物,以后你要是去草原,凭着这把刀,所有的牧民都会把你当朋友。”
      阿砚握着小刀,刀身冰凉,却透着一股暖意。他抬头看向可汗,认真地说:
      “末将一定好好收着,也盼着有一天能去草原看看,尝尝真正的马奶酒,看看无边无际的草原。”
      回到驿馆门口,可汗转身时,忽然对阿砚说:
      “替我谢谢刘大人和苏大人,长安很好,大唐很好,我会带着诚意,和大唐好好商议互市之事,让草原和长安,都能一直这么好。”
      阿砚看着可汗走进驿馆,握紧了手里的小刀,转身往军营走去。
      夕阳西下,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街边的灯笼渐渐亮起,长安的夜晚,依旧热闹而安稳。
      他知道,可汗的话,不是客套,而是真心实意——
      就像刘大人说的,真正的强大,不是让别人害怕,而是让别人愿意放下戒备,一起过上好日子。
      而他,还有无数像他一样的大唐人,会继续守护着这份好日子,守护着长安的繁华,守护着两国之间的这份友好与安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