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备战 ...
-
五点多的天刚蒙蒙亮,教室的灯亮得比往常更早。距离高考只剩最后一个月,宋年推开后门时,迟岁岁正低头整理单词卡,指尖在一个单词上反复轻点。
这是她昨天刚记错的词,卡角已经被捏出浅浅的折痕。
见他进来,她抬头递过一瓶温热的牛奶:“刚去食堂买的,快趁热喝。”
宋年接过来,指尖触到瓶身的温度,顺势把手里的早餐袋放在她桌上,袋子里的三明治还带着余温:
“我妈凌晨五点起来做的,分你一半。”
迟岁岁拆开时,芝士的香气混着面包的麦香漫开来,她咬了一大口,含糊道:
“真不错,果然还是宋阿姨做的最好吃!”
晨读的铃声刚结束,教室里早已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宋年的桌角放着个搪瓷杯,里面是速溶黑咖啡,杯沿还沾着点咖啡渍。迟岁岁面前也摆着一杯,但不过里面是茶,她喝不惯咖啡,所以迟母特意给她泡茶。
遇到生僻的语法点,迟岁岁用笔尖在“虚拟语气”下面画了道横线,宋年打完热水路过撇了一眼,放下手里的杯子凑过来。
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熬夜后的微哑:“你看这个if从句,与将来事实相反,谓语要用should+动词原形……”阳光从窗缝溜进来,刚好照在他眼下淡淡的青黑上。
迟岁岁把自己的茶往他那边推了推:“换换口味,可以提提神。”
宋年愣了愣,端起来轻抿了一口,然后闭了一会眼,眼底的倦意似乎淡了些。
两人碰到物理题里绕人的电磁场分析,两人对着图看了半晌,宋年的铅笔在“洛伦兹力方向”旁画了个问号,迟岁岁的指尖在“左手定则”上敲了敲,对视时都从对方眼里看到“卡壳”的无奈,便默契地把题目折成相同的三角角。准备等自习的时候一起去问老师。
中午放学铃响,两人为了可以多学一点,都默契地向老师申请了中午留校。
宋年帮迟岁岁把保温饭盒从储物柜里拿出来,饭盒上贴着张便利贴,是她妈妈写的“最后冲刺了,多做了几块排骨,记得分点给阿年”。
两人在教室后排的空位上吃饭,迟岁岁打开饭盒时,糖醋排骨的甜香裹着热气涌出来,酱汁在米饭上洇出小小的油花。她挑了块带脆骨的夹给宋年:“我妈说啃脆骨能‘开窍’,咱们得补补脑子。”
宋年也打开自己的便当盒,把里面的溏心卤蛋夹给她,蛋黄微微流心:“知道你爱吃糖心的,我让我妈特意少煮了三分钟。”
吃完后,迟岁岁从书包里摸出个软乎乎的兔子靠垫,宋年则把校服外套铺在桌上当枕头。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两人发顶,两人之前申请当同桌,老师起初不同意怕他们早恋影响成绩,但发现这两孩子经常一起且成绩有质一样的提升也就同意了。
迟岁岁的发丝偶尔会随着呼吸扫过宋年的手背,他没动,只是轻轻调整了下姿势。半小时后像定了时一样,两人几乎同时抬起头。
宋年先开口,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下午考套数学模拟卷?我带了去年的真题。”
迟岁岁点头,揉了揉有些发沉的太阳穴,眼底虽有倦意,却亮得像有星光:“行,考完咱们对答案,错的题今天必须弄懂。”
晚自习结束的路,比往常更安静些,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迟岁岁从口袋里摸出记满知识点的小本子,指尖因为反复翻页已经有些发黄,她翻到生物那页考宋年:
“有丝分裂后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宋年脚步没停,踢开脚边的小石子,声音里虽带着点疲惫,却异常清晰: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说完他转头看她,眼里带着点促狭:
“该我了,‘《赤壁赋》里描写曹操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盛景的句子是?’”
迟岁岁停下脚步,仰头想了想,忽然拍了下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宋年笑着从书包里摸出草莓味的糖果,剥开糖纸塞给她:“奖励,补充点能量。”
晚风里混着两人的问答声,还带着淡淡的咖啡香。路过巷口的自动贩卖机时,宋年忽然停下,买了两罐冰咖啡,递给迟岁岁一罐:
“冰的,醒醒盹。”
拉环拉开时发出“啵”的轻响,冷气混着咖啡的苦香漫开来。迟岁岁喝了一口,打了个轻颤,却觉得昏沉的脑子清醒了不少。
“还有最后一个月,”宋年望着远处亮着灯的教学楼,声音里带着点沙哑,却透着股劲,“咱们再加把劲。”
迟岁岁点头,罐身的凉意透过掌心传过来,心里却暖烘烘的:“嗯,等考完,我们就能好好休息了。”
虽然迟岁岁已经是经历过一次高考的人,但由于是好几十年前的事情,早就已经记不清了。
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又随着脚步慢慢缩短。两人的校服袖口沾着点笔墨,眼下都带着淡淡的青黑,却谁也没说累。
那些一起熬过的夜、一起啃透的难题、一起分着喝的咖啡与茶,像一粒粒扎实的石子,铺在通往考场的路上。最后一个月的时光像被拉紧的弦,虽累得指尖发颤,却每一秒都绷着向前的劲,再沉的疲惫里,也藏着奔向未来的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