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夏淮的守诺与念淮书屋 ...

  •   夏淮最终还是带着我的录取通知书,踏上了去往南方大学的火车。开学那天,他特意把我的通知书放进贴身的书包夹层,像捧着易碎的珍宝,一路护着走进了大学校园。在刻着校名的石牌前,他站了很久,最后举起两份通知书拍了张照片——照片里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嘴角带着浅淡的笑,阳光落在通知书上,把“温思念”三个字照得格外清晰。

      在大学里,夏淮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会给我的录取通知书拍一张照片,存进一个只有他能看见的相册。有时是在图书馆,通知书摊开在我喜欢的《小王子》旁;有时是在食堂,放在盛着甜汤的白瓷碗边;有时是在操场的草坪上,让通知书晒着傍晚的太阳。每张照片的配文都很短,却藏着说不尽的思念:“思念,今天图书馆的夕阳很好,像你以前在病房里看的那样”“思念,食堂的银耳羹太甜了,还是吴妈熬的更合你口味”“思念,我跑步时想起你总说跟不上我,今天特意放慢了速度”。他还会每周写一封信,把学校里的事、遇到的趣事都写下来,和照片一起收在铁盒里,说等每年回盛城,就念给我听。

      每年三月,盛城樱花园的樱花开得最盛时,夏淮总会回来。他会背着相机,从樱花园的入口走到尽头,把每一处风景都拍下来——满树粉白的樱花、落在青石板上的花瓣、阳光透过花枝洒下的光斑,还有风吹过时漫天飞舞的樱吹雪。拍够了照片,他就会去我的墓碑前,把照片一张一张摆好,轻轻拂去碑上的灰尘,然后坐在旁边的石阶上,像以前在病房里那样,跟我讲大学里的生活。

      “思念,我加入了文学社,最近写了篇文章,编辑说能在校刊上发表,里面写的是高三你给我补英语的日子”“我英语拿了奖学金,要是你在,肯定会说‘早知道你能行’”“认识了几个新朋友,他们都知道我有个很重要的人,在盛城等我每年回来”。他说话的声音很轻,偶尔会停下来擦眼角,风把樱花瓣吹到他的肩上,像我以前悄悄落在他校服上的碎发。

      温家别墅改成公益书屋,是夏淮和吴妈一起提的主意。爸妈接到电话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同意了——或许是出于愧疚,或许是想留住一点关于我的痕迹。装修时,夏淮全程盯着,把别墅里我住过的房间改成了阅读区,保留了我书桌的位置,连台灯都是以前的款式;客厅的书架上,摆满了我和他曾经看过的书,我的文学类书籍、他的理科辅导书,还有我们一起在书店买的青春小说,每本书的扉页上,都贴着小小的标签,写着“温思念读过”或“夏淮推荐”。

      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放着吴妈和夏母整理的我的笔记。那些笔记本上,有我画的小太阳、写的鼓励自己的话,还有夏淮用红笔帮我标注的重点——比如英语语法的易错点、数学公式的推导步骤,甚至还有他偷偷画的小兔子,藏在笔记的角落。书屋的名字是夏淮起的,叫“念淮书屋”,他在门牌旁刻了一行小字:“念是温思念的念,淮是夏淮的淮,愿这份温暖,能留住时光里的约定”。

      书屋开业那天,来了很多人。我的同学、夏淮的朋友,还有附近的街坊邻居,大家都带着鲜花和书籍来捧场。夏淮站在门口,手里拿着那本我最爱的《小王子》,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轻声说:“思念,你看,我们的书屋开业了,以后会有很多人在这里看书、聊天,就像你以前希望的那样,这里再也不会冷清了。”

      风拂过书屋的玻璃窗,吹动了挂在窗边的风铃——那是夏淮特意买的,铃声清脆,像极了我以前笑起来的声音。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架上,把书脊照得暖洋洋的,也把夏淮的影子拉得很长,和书架上的书、墙上的照片叠在一起,像一段永远不会结束的时光。

      后来每年樱花盛开时,念淮书屋里都会摆上夏淮拍的樱花照片,挂满整个阅读区。来看书的人,尤其是学生,总会围着夏淮,听他讲那个关于樱花和约定的故事——讲高三教室里的银耳羹,讲医院里的速写本,讲高考后没来得及赴约的樱花园,讲那个叫温思念的女孩,和她留在时光里的温暖。

      而夏淮,一直都在替我实现那个约定。他在南方大学里认真读书,拿了奖学金,参加了文学社,把我们曾经憧憬的大学生活,一点一点过成了两个人的样子。每年暑假,他都会带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和那盒信,回盛城待上很久,在书屋里整理书籍,给孩子们讲题,也在我的墓碑前,念最新写的信。

      他总说,我没有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他走过往后的每一段路。就像樱花园的樱花每年都会开,就像书屋里的灯光永远明亮,我们的约定,也会永远留在时光里,温暖每一个记得我们故事的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