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柯家 ...

  •   柳清澜假装养了半个月的病,按照医嘱,也该好了许多。她从苏婉柔送来的帛肆里挑了匹暗花云纹缎,又选了匹素绸作里衬,从商街铺里买了些银线花线,找了个榕城有名的绣娘,花大钱做了件‘天青色云纹缎交领襦裙’。
      这放在现代就是妥妥的高定啊!柳清澜心疼地数着钱,算起这件衣服花费了她们一行人几天的饭钱,简直越想越心疼。
      蔷薇却理直气壮地还要绣娘再多绣几个花纹、贴几个装饰,把白花花的银子就这样抛了出去。
      “小姐,这是最不能省的,人靠衣装马靠鞍。您既是回门,自然要留个好印象。”
      蔷薇一边给柳清澜梳头,挑了一根白玉花的素净簪子带上,一边叮嘱着:“小姐,你现在是太子府上的人,可不能失了礼数,让人看轻了去。”
      这点道理柳清澜还是懂的,她不光不能让柯家看轻,她还要装作受宠的样子,让柯家高看一眼才行——这样她才能从柯家人口中套出些有利的情报来。
      可惜她名义上是被太子送出来修养的,怎么想都不会是很受宠的那种金丝雀,属于是出师不利,前途坎坷。而且看柯家的态度,应该压根就瞧不起她。
      倒也不是不能挽救,柳清澜想着理由,不如将计就计,就说是自己非要来江南,太子不得已才放行…
      这借口她编了一个又一个,直到马车到了柯家正院的大门口,还是没编出个完美的瞎话。
      “小姐,下车了!”
      被蔷薇的呼喊唤回了神,柳清澜摇摇脑袋,提着新作的裙子下了马车。算了,她不想了。车到山前必有路,随机应变吧!
      来接她们的还是李裕,他今日穿了一身沉香色圆领袍,腰间还别了个牙牌,上面刻着总管的字样。
      “贵人一路辛苦,老太君已在花厅候着了。”
      柳清澜倒没想到柯家还挺正式,这一面连老太君都能见到,她连忙回礼,跟着李裕慢慢走进这柯家大院里去。
      一进门便是两尊威风凛凛的石狮子,门是刷的朱漆,连台阶都镶了汉白玉。柳清澜压抑着自己想四处张望的心思,只眼神打量着周围。
      前院的长廊种满了罗汉松,尽头又是一道门,门楣上挂着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积善余庆"四个大字,笔力雄浑,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
      门前站着的小厮见到了李裕,连忙行礼道:“老太君已到花厅里了。”
      柳清澜提着裙摆,跨过高高的门槛,走了半盏茶的时间,她终于见到了柯家的老祖宗,她的外祖母——王雪华。柳清澜放眼望去,除了最显眼的那个老人,旁边还坐着两个花团锦簇的女人,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应该就是柯家的女眷们。
      李裕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同老祖宗请了安,就退下了,似乎是不想打扰这亲戚重逢的一幕。
      “哎呦,你就是二妹妹的女儿,都长这么大了,真是出落成美人了,怪不得能入东宫呢。”
      不待柳清澜行礼,坐在上首的女人便开了口,她穿一身绛紫团花缎袄,指甲上的蔻丹红似火焰,恰似她此刻的语气,也充满火气。
      “大嫂!”坐在她旁边的女子连忙低声去劝,投向柳清澜的目光充满了歉意。
      “清澜给外祖母请安,给各位舅母、姨母请安。”
      见柳清澜不温不火地模样,老太君露出还算满意的表情,她手里捻着一串沉香佛珠,微微颔首:“起来吧,你娘亲入京早,在这江南没呆多少时日,你来得倒巧了,可在家里多呆呆。”
      这自然说得是客套话,不然就不会让柳清澜在外宅养病,而是直接接回家里了。
      柳清澜站起来又谢了老太君,才入了座。她抬眼细细观察老人——王氏今年虚岁五十,生了一双桃花眼,眸子清亮如炬,眼尾微微上挑,瞧着就是个精明的主。
      感觉不太好骗,柳清澜心中警铃大作,她把准备扯的谎话先咽回了肚子里。
      比起镇定自得的老太君 ,刚才出声挑衅的那个女人,明显更好对付。
      “清澜初来乍到,还不认识府里的各个亲戚,可否请姨母替清澜介绍?”
      柳清澜是听这紫衣女刚才称柯毓秀二妹妹,估摸着应该是大房的媳妇,于是就叫了她姨母。
      柳清澜猜的没错,此人正是大房柯伯雍的正妻钱如裳,也是五大家之一钱家出来的女儿。钱氏自小是众星拱月的嫡长女,向来看不起伏低做小的人。而且柯伯雍爱好女色,大房院里妾室成群,让她更是恨透了这些做妾室的。
      “贵人聪慧,可以唤我一声大舅母。这位是二房的媳妇,王氏,你也管她叫二舅母。”
      “她叫柯雨欣,是二房的二小姐,比贵人您小了四岁。”
      这一口一个贵人,真不知道是恭维她,还是阴阳她!柳清澜听钱如裳说话只觉得浑身起了鸡皮疙瘩,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僵硬。
      “贵人吉祥。”那柯雨欣立刻接上话,一双杏花眼看着柳清澜,满满地好奇。
      “不必那么客气,叫我一声澜姐儿就行。”
      介绍完了人,旁边伺候的仆人就上了茶和点心,柳清澜品不出滋味,只知道作茶具的材料是好东西,那玉摸着细腻冰凉,颜色白中透青,怕不是比太子府里那套玉茶盏都好。江南富商,富可敌国啊。
      几位亲戚又唠了会家长里短,柳清澜听着钱氏有意无意地奚落,心里纳闷:我是做什么事了,这么招她嫌,连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了?
      约莫过了半柱香,老太君应当是累了,先招了老嬷嬷过来,就此散了场。
      临走前她又同柳清澜说了两句话:“大爷和二爷再过两天就回来了,你在家里养几天也无碍,向南边的一个院子我已叫刘嬷嬷收拾出来了,正挨着欣姐儿的院子,一会儿你便跟着她去住处吧。”
      柳清澜自然不会拒绝,她正好想与这小女孩儿独处。
      刚才稀里糊涂聊了一堆家常,柳清澜好不容易捋清了柯家的现状——老太爷前年刚去世,家里的担子就分给了大房与二房,三房是个混不吝的,整日不着家,年过三十还未娶亲,家里人便当他不存在。
      大房柯伯雍是现任家主,钱氏自然也主持中馈,府中称“大太太”。大房有三子五女,不过嫡生的只有一子一女。最年长的儿子已经娶妻,不在柯府住了,其他孩子也都在私塾,故而今日见不上面。二房柯叔衡分管了丝绸生意,娶了老太君的表侄女——王家的王令仪,二房有一子二女,柯雨欣是老夭,平日也最受宠。
      正午阳光正盛,将柯府曲折的回廊镀上一层金边。柯雨欣领着柳清澜往偏院走,裙摆扫过青石小径,腰间的禁步叮咚作响,衬得四下愈发安静。
      “姐姐在东宫,见着的好东西多不多?”柯雨欣到底还是小孩,憋不住话,忍不住和柳清澜打探上京。柳清澜抬眼恰巧看见一株开得正盛的垂丝海棠,随口说:“虽有好的,但也不全是。比如这海棠花,就开得比太子府里的还精神些。”
      柯雨欣眼睛一亮:“那是自然!这是哥哥特地从苏州买来的名种,一株要二十两银子呢!”她忽然压低声音,带着几分炫耀,“大姐姐出嫁前想移栽一株,祖母都没答应……”
      看来老太君还是偏心自家侄女的,柳清澜暗忖。
      “欣姐儿的首饰也精致。” 柳清澜目光扫过柯雨欣发间微微摇晃的赤金蝴蝶簪,那是京中流行的款式。
      “那是自然!前儿娘亲从珍宝阁买来的,掌柜的说连永宁郡主都有一支差不多的…”
      柯雨欣不觉自己说错了话,只是接着道:“姐姐你见过永宁郡主吗?她真有这么一支簪子?”
      永宁郡主是太子表妹,按理说柳清澜该见过,但她在太子府连太子都没见着,怎么可能去见郡主呢?她只好胡诌道:“郡主首饰多着呢,我也不知呀。”
      “哼,我就知道那掌柜的是骗我的,改日我定要去讨个说法。”
      见柯雨欣不悦,柳清澜连忙转移话题,她手指一比划,指向一栋精致小楼,感慨道:“那是藏书楼吗?好生气派!”
      柯雨欣果然被带偏了话头,“那是桓哥的书斋,他上个月刚得了套绝版书,花了好些银子…说是极难得,连我哥哥都不给看呢。”
      “是吗,但是肯定会给咱们欣姐儿看的吧,改日你可带我去瞧瞧。”
      柯雨欣被柳清澜打趣,小脸红了半边,她思索片刻,还是高傲地昂起了头,拍胸脯保证:“澜姐姐远来是客,想必桓哥也不敢拒绝!”
      恒哥便是大房的嫡子柯景桓,据钱氏称是个才华横溢的有位青年,今年十六,已帮衬家中经商了。
      只可惜是生在了商户家,凉朝法律有令,商家子弟不得参加科考,饶是柯景恒在私塾里才学过人,也只能对着四书五经空叹。每每看到儿子在书房苦读到深夜,钱如裳便心如刀绞。
      有一回,她借着酒意,竟当着柯伯雍的面摔了茶盏:"官家好没道理!商户女外嫁,夫婿官位不得升四品也就罢了,如今连孩子们的前程都要断送!"话一出口,她自己先惊出一身冷汗。柯伯雍当时脸色铁青,大怒一场,骂她是糊涂东西,竟说出这样的话来,怕不是连孩子们都教坏了,还罚了她禁足半月。
      自那以后,钱如裳再不敢明着抱怨,只是到了科举放榜之日总是头疼发病,闭门不出。柯景恒倒看得开,常宽慰母亲:"儿子虽不能科举,但帮着父亲打理家业,未必就没有出息。"
      话虽如此,他还是极爱看书,钱氏宠他,便与老太君求了南边的一栋小楼做藏书阁,阁里的珍品藏书也越堆越多。
      柳清澜从柯雨欣的只言片语中窥得此事,心中一喜。这位柯妹妹年纪尚小,正是爱聊闲话的年纪,简直是个柯家八卦的小宝藏,柳清澜抓住机会就主动出击。她又约柯雨欣三日后去河边郊游,趁着这闲聊的机会,把柯家的底细摸个清楚。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