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莲子清如水 ...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沈大人,您在桃山里迷失了四个月啊……如今回来虽然衣服破旧,可这面色瞧着也是不错。敢问,大人可是找到县官要找的‘桃花源’了?”
      接见他的乡吏弓着身子,行了一个不大标准的礼,讨好着他。
      沈瞻没有回应对方,面色冷峻。
      毕竟是一块此前无人知晓的乡村,只要寻着了就又是一份厚税,又是一队男丁兵力。
      当今圣上不顾百姓生计要征高丽,三进三败,损兵折将无数,财政消耗巨大。税收加剧,同时为补充兵力急需男丁。
      各家各户惶惶不安,连夜拖家带口逃离进山。有些人被官兵抓了回去,有些人侥幸逃走也成了黑户。
      “沈大人,如今正是朝廷要用人的时候,您若是能把桃花源的位置说出来,县令定会给您谋个好职位,往后升个小官也不是问题啊……”
      沈瞻确实考中了,新科探花郎。
      因拒绝了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妹妹平乐公主的示好,遭到对方的厌弃,加之朝堂上顺风使舵的几个同僚陷害,一贬再贬,几乎是被流放到此地。
      “哟,我们的沈大人回来了!”当地的县令看到沈瞻走进,随即迎上笑脸,张开双臂做出“欢迎”的姿势。
      不过下一刻,他就露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
      “可是找到那渔户所说的‘桃花源’了?”
      沈瞻躬身作揖,状似恭敬道,“回大人,在下并无找到‘桃花源’。”
      原本笑脸相迎的县令一瞬间面色冷凝,“沈大人,莫要欺骗本官啊……”
      能坐到县令这个位子上,他的判断力还是有的。他早已派人在对方家门口附近监守,等他一回来便把对方带过来。沈瞻消失四个月突然从海上回来,身上的衣服发饰都换了一通,虽与渔夫的样式并不一样,但也实在可疑。
      “在下不敢。”
      沈瞻保持着作揖的姿势,冷静回答道。
      县令也没有将他请起,冷哼一声,命令手下,
      “把那个捕鱼的带过来!”
      这是逃跑的人们中其中一家渔户的男人。
      他当时半夜背着妻子儿女,什么也没带就撑着船儿想游到海外夷州,那里虽也不富裕,但好过这里终日惶恐不安的生活。
      他本就夜里出逃,恰好赶上离岸流不慎迷失了方向,直到撞上不知名的山岛才停下,跑进山里被猎户的陷阱所伤,外出采药的陈莲将对方捡了回去。
      刚开始村里头人想给他送出去,他嚷嚷着死活不愿意出去,村里人祖上也是因战乱出逃,倒也没有为难他,只是叫他伤好后去找些活计干,往后可住在村里头。
      可后来他又像是突然想通了,主动提出要回去。
      渔夫一回到家里便被官兵捉拿起来要去充军,他大声嚷嚷着要为圣上献地。当今圣上征战,如若能为其献上一份无主的土地,定然能够得到不菲的奖励。保不齐他还能混上一个官当当!
      县令听闻这件事后便叫人把他带到了堂前,要他说出实情。
      “海外有一座岛,里面无人治理,只有村民,不愁吃穿,有钱得很!”渔夫手舞足蹈地说,还留了个心眼子想讨好处。
      县令当即赏了他半块银两,表示如若他真能带他找到那片桃花源,等他升了官就把渔夫提拔到他现在的位子上。
      渔夫高兴坏了,当即就表示他在回来路上做了记号,现在就能带官兵去那里。
      然而等他想顺着标记原路找到桃花源的时候傻眼了——他做的记号不知所踪。
      县令大怒要把他丢到最苦的军营去,渔夫哭天喊地地请求对方饶过自己,并且信誓旦旦地说桃花源一定是存在的。
      县令不是傻子,自然不会相信对方空口无凭,当时沈瞻就在旁边,倒是为对方求了情。
      “在下看这个渔夫身上衣着并非当朝样式,应是别处的特色,可能真有这一个地方吧。”
      “是是是!这位大人好眼力!草民现在身上这件衣服就是那里边人的技艺!大人一定要相信我啊!”
      县令还在犹豫,沈瞻叹了一口气,说道,“不妨让在下出海巡游一番,一探真伪。”
      “若此番能寻见那桃花源,这渔夫便算是真话;若此番在下并未寻见,不论这桃花源是否真的存在,便都算假话。如何?”
      县令对眼前这位刚被上头贬下来的同僚颇有敌意,看似官品比他低下,实则权利远大于他,低下最重要的监管权就在对方手上。
      圣上不喜这位新科探花郎,倒也懂得物尽其用,把小官的监察权放给对方,往后对方难有升官的路子,也代他得罪各个地方。
      “既然沈大人都这么说了,那便请吧……”
      等到那个渔夫被带到沈瞻和县令面前,对方面如白蜡,一看到两人就开始求饶。
      “大大大……大人……草民说的都是真的啊!”
      渔夫眼尖一眼看到了沈瞻手腕上的三色绳。
      “我,我见过那个编绳!是桃花林子里边种荷花那小子的!”胡说八道,陈莲不久前才跟李婶学会的编三色绳。
      沈瞻面色依旧冷淡,似乎不认识渔夫口中那个“桃花林子里边种荷花”的那小子。
      他当日既然指出了渔夫衣物有问题,自然也不会给自己留下把柄,在回到本地之前就在一家家里男丁都充军了的农户处借了一套粗布衣,作为交换,他把陈莲送的行路粮都给了对方。
      随即将从桃花源中穿出的衣物烧掉了,只留下了腕上那串三色绳。他本想回到家中再用剪子将绳剪短放置好,却在家门口就被“迎接”到了县衙。
      “我肯定没看错,县官大人,他肯定进去过!”
      县令听了渔夫的话也面露严肃,“沈大人,说说吧……”
      “在下,未曾寻到桃花源。”沈瞻挺拔的脊梁此刻还保持着微弯的姿势,但哪怕是作揖也丝毫不见弱势。
      “哼!到底有没有找到,牢里审一下就知道了!”
      县令大怒,马上就命人将沈瞻拖入大牢中拷问。渔夫刚准备松一口气,却不想也被一同拖下去又关回了大牢中。
      “沈大人,您又是何苦呢?”
      冰冷的大牢内,沈瞻已经三天没吃上一口饭一滴水了。县令铁了心相信他找到了桃花源却知情不报,每天安排人轮番拷问。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
      几个月前他曾写信打趣般告诉师父自己要出海“寻仙”了,师父年事已高,无法亲自前来送行,却遣了一位与他相熟的师弟过来送了一封信来。
      师弟见他被关在大牢中,忿忿不平,想去找县令理论,却被他拦下了。
      “最苦无山……遮望眼……”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师弟原本气愤的表情瞬间凝固住了。
      “师父!师兄又偷看他的朱子集注!”
      “沈瞻!你又上课走神!”
      “诶呦!别打了师父!我这哪是走神,我这是读圣贤书立身啊!”
      “还敢顶嘴?为师刚刚讲到哪里了?!”
      那时师兄偷瞄他的笔记——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却又不满意诗句原意一般补充表达自己的见解。
      “师父,这也未免太悲观了吧?”
      “待我新科上榜,定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
      沈瞻看着眼前师弟呆滞的目光,发出轻笑的气音,“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总有人能做到的。”
      “这是我最后一个承诺。”
      “代我向师父,问好……”
      沈瞻撑着最后一股力气去回应了师弟的关心以及师父信中的内容,待到师弟离开后,他才放松僵硬的躯体摊在满是污垢的地上。
      好困。好累。
      临到闭上眼睛陷入黑暗之前,他想。
      这些天被关在大牢中拷问,他的大脑仿佛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脑海中唯一剩下的似乎只有“未寻得桃花源”这句话。
      直到师弟到来,他思考的能力又好像被解锁了。
      他开始回想过去,在师门中的求学生活,新科进士初入朝廷……还有,桃花源和陈莲。
      他不担心桃花源被发现。桃花源能隐藏那么久而不被发现,定然也是有些手段的,渔夫的小心思必定是被看穿了。
      他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若不是陈莲为他担保,他甚至可能无法离开那个村子……
      陈莲。
      阿莲。
      阿莲……
      天将破晓,一道没有温度的光穿过冰冷的铁窗,照在了他残破的躯壳上。
      “呼哈……”
      昏暗阴冷的墙角发出微弱的叹息。
      在黎明的第一道光落下,他咽下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气。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怜子清如水……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