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实验合作 ...
-
周一的物理课,老师带来了一个消息,瞬间在班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同学们,为了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们年级准备举办一次物理创新实验小组竞赛。”物理老师站在讲台上,推了推眼镜,看着底下或兴奋或哀嚎的学生,“两人一组自由组合,设计并完成一个与本学期知识点相关的物理实验,最后提交报告并进行展示评比。成绩会计入期末平时分。”
“自由组合”四个字让教室里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窃窃私语声四起。大家都开始左顾右盼,寻找心仪的队友。
易浅言微微蹙眉。他习惯于独立完成任务,团队协作意味着不确定性和潜在的效率低下。他几乎立刻就决定,如果可能,他会选择单独完成,或者和同样高效的陆绎一组。
然而,老师的下一句话打破了他的计划:“为了保证公平性和锻炼与不同同学合作的能力,这次分组由抽签决定。”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更大的哀叹和惊呼。
易浅言的眉头蹙得更紧了。
物理老师拿出一个不透明的纸盒:“里面是全班同学的名字纸条,我会随机抽取,念到的两个人即为一组。”
抽签开始。每一个名字被念出,都伴随着一阵小小的骚动。
“张倩和李悦。” “王哲和刘洋。” …… 易浅言的心微微提起,他并不期待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磨合的队友。
“易浅言。”
听到自己的名字,易浅言的心沉了一下。
老师的手在纸盒里搅动了几下,抽出了另一张纸条,打开念道: “——和夏楚翊。”
“噗——”不知是谁先忍不住笑出了声,紧接着,教室里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低低的哄笑声和议论声。这组合也太戏剧性了!冰山会长和调皮魔王?这实验还能做得下去吗?
夏楚翊原本正懒洋洋地转着笔,听到自己的名字和易浅言的名字被一起念出来,猛地坐直了身体,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露出一个巨大的、带着毫不掩饰的惊喜和玩味的笑容。
他立刻转过头,看向旁边的易浅言,用气音夸张地说:“哇哦!同桌,这缘分!天注定的搭档啊!”
易浅言的脸色瞬间冷了下去,放在桌上的手悄然握紧。他感觉太阳穴开始突突地跳。全班那么多人,偏偏抽中最麻烦、最不按常理出牌的这个!他甚至怀疑是不是老师故意的。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做最后的挣扎:“老师,我认为……”
“好了,分组就这样定了,不再更改。”物理老师似乎早就料到会有人不满,直接打断了任何申诉的可能,“给大家两节课的时间讨论确定实验课题,下课前把初步方案报给我。”
易浅言的话被堵了回去,只能面无表情地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夏楚翊则喜形于色,几乎迫不及待地把椅子往易浅言这边挪了挪,凑近道:“会长大人,请多指教啊!咱们做什么实验?得做个配得上我们组合的,一鸣惊人那种!”
易浅言往旁边避了避,冷声道:“实验需要严谨,不是哗众取宠。”
“严谨也可以很酷嘛!”夏楚翊完全不以为意,手指在桌面上兴奋地敲着,“比如……做个电磁炮?或者简易特斯拉线圈?实在不行,研究一下怎么用摩擦力最小化你哨子的噪音?”
易浅言:“……”
“喂!吹哨的!”
易浅言忍无可忍地瞪了他一眼:“夏楚翊!”
“好好好,说正事说正事。”夏楚翊见好就收,但脸上依旧笑嘻嘻的,“课本上的实验都太老套了。要不我们测不同液体的折射率?或者研究一下单摆周期的影响因素?虽然老套,但好上手。”
易浅言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他提出的这两个倒确实是课本延伸范围内且可操作性较强的方案,不算离谱。
“单摆周期的影响因素,变量更单一,更容易控制,数据也更直观。”易浅言客观地评价道,语气稍微缓和了一点。至少,这家伙不是完全不着调。
“成交!就这个!”夏楚翊一拍桌子,吓了周围同学一跳,“那我们就要研究摆长、摆锤质量、振幅对周期的影响!需要长绳子、重物、秒表、尺子……”
他开始掰着手指头数需要的器材,思路清晰,甚至考虑到了哪些器材学校实验室有,哪些可能需要自己准备。
易浅言看着他难得认真的侧脸,心里的烦躁感稍稍减轻了一点点。或许……或许这家伙在正事上,能稍微靠谱一点?
两节课的讨论时间,大部分小组都还在争论选题或者嘻嘻哈哈,而易浅言和夏楚翊这组,竟然已经快速确定了方案并开始分工。
“实验设计和报告撰写你肯定在行,交给你了。”夏楚翊难得地用正经的语气说,“器材我去搞定,保证弄来最合适的!数据记录和测量我们一起,我手稳,掐表快!”
他的安排合理,甚至考虑到了双方的优势。易浅言点了点头,没有反对。这效率出乎他的意料。
下课前,他们第一个将初步方案交给了老师。物理老师看着他们提交的方案,脸上露出惊讶和赞赏的表情:“嗯,选题经典但切入点明确,变量控制考虑得也很周到。很好,就按这个方向准备。”
得到老师的肯定,夏楚翊得意地冲易浅言扬了扬眉毛,易浅言则移开了目光,但紧绷的嘴角似乎松弛了一毫米。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往实验室跑。
实验室里的夏楚翊,再次让易浅言感到意外。他不再是那个课堂上插科打诨、吊儿郎当的模样。搬运器材、组装支架、调整摆线长度,他动作麻利,毫不含糊。尤其是在测量摆长时,他拿着尺子的样子异常专注,读数精确到毫米。
“不行,这个摆锤重心不稳,会影响结果。”他拿起一个 proposed 的砝码,掂了掂,果断否决,“得换个密度均匀的。”
易浅言看着他熟练的操作和专业的判断,忍不住问:“你以前做过类似实验?”
夏楚翊正小心翼翼地固定摆线端点,头也没抬:“初中搞奥赛的时候玩过不少。这东西,认真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
易浅言沉默了一下。他发现自己似乎从未真正了解过这个同桌。他看到的只是对方刻意表现出来的、玩世不恭的那一面。
正式实验开始。他们需要测量不同摆长下,单摆完成一定次数摆动所需的时间,从而计算周期。
“我负责释放摆锤和控制振幅,你负责计时和记录。”夏楚翊安排道。
“嗯。”易浅言拿出秒表和记录本,神情严肃。
实验过程需要极高的配合和耐心。夏楚翊每次释放摆锤都尽量保持同一高度和初速度,动作稳定得与平时判若两人。易浅言则全神贯注地盯着摆动的轨迹,在最低点按下秒表,眼神专注,呼吸都放轻了。
“摆长80.00cm,第十次通过最低点……停!”易浅言低声报出指令,同时按下停止键。
夏楚翊立刻稳住摆锤。
“时间?”他问。
“17.98秒。”易浅言看着秒表读数,迅速记录在表格里。
“误差有点大,可能是释放点轻微偏差或者空气阻力。再来一组。”夏楚翊皱眉道。
“好。”
实验室里很安静,只有摆锤规律的摆动声、秒表的滴答声和两人极简短的交流声。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将两人专注的身影拉长,投在墙上,竟有一种奇异的和谐感。
他们重复测量了多次,剔除明显误差大的数据,取平均值。
“下一个摆长,90.00cm。”易浅言看着计划表说。
夏楚翊调整摆线长度,再次用尺子精确测量确认。
一次又一次的配合,两人之间竟然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不需要过多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方就能心领神会。
易浅言甚至暂时忘记了对方是那个烦人的夏楚翊,而是将他视为一个合格的、甚至称得上出色的合作伙伴。
当最后一组数据测量完毕,易浅言看着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却整齐清晰的数据,轻轻舒了一口气。
“搞定!”夏楚翊放松下来,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肩膀,又恢复了那副笑嘻嘻的模样,凑过来看记录本,“哇,会长大人这字写得,跟打印出来似的!佩服佩服!”
易浅言合上记录本,避开他过近的距离,语气却不再像以前那样冰冷:“数据需要尽快处理和分析。”
“没问题!报告部分就交给你了!”夏楚翊拍拍胸口,“需要画图或者干嘛叫我一声,我打下手!”
易浅言点了点头。
两人一起收拾好实验器材,离开实验室。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走在回教室的路上,夏楚翊又开始叽叽喳喳地说着实验中的一些细节和可以改进的地方,易浅言偶尔会“嗯”一声,或者简短地回应一两句。
气氛不再像之前那样针锋相对,反而多了一丝……经历过共同奋斗后的平和?
至少在这一刻,他们是默契的搭档,而非冤家对头。
这个意外的合作,像一道奇特的桥梁,短暂地连接了两块截然不同的陆地。
最不可能的组合,往往能碰撞出最意想不到的火花,甚至在冰与火的交界处,催生出短暂的默契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