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 8 章 ...
-
季节流转,秋意渐深。林薇的“选择”摄影项目缓慢而坚定地推进着,她开始有意识地拍摄那些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普通人:决定退休后开始学画画的大学教授、犹豫是否结束北上广漂泊回到家乡的年轻程序员、在事业巅峰期选择辞职陪伴患病孩子的企业家……
她的镜头变得更加深邃,不再只是捕捉瞬间的表象,而是试图探入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权衡。这耗费了她巨大的心力,常常一次拍摄结束后,她会长时间地沉默,沉浸在别人的故事里。
李哲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这种消耗。他不再只是口头上的支持,而开始用更具体的方式介入。他会提前查好天气预报,在她外出拍摄的背包里悄悄塞进一件轻便的雨衣;会在她对着海量照片陷入选择困难时,泡好一杯茶放在她手边,说一句“不急,慢慢选”,然后安静地离开,给她独处的空间;甚至会在她拍摄归来累得不想说话时,只是打开舒缓的音乐,握一会儿她的手。
这种支持沉默而坚实,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又不会让她感到任何压力。林薇第一次觉得,原来被支持不一定是得到轰轰烈烈的赞美或帮助,也可以是这种细水长流的、被充分理解和尊重的“空间给予”。
然而,平衡并非易事。林薇为了一个重要的采访,不得不推迟了原本答应和李哲一起回老家看望康复中父亲的时间。
她在电话里告知李哲时,内心充满了愧疚:“对不起,我知道这次很重要,但这个采访对象的时间很难约,她下周就要出国……”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林薇的心提了起来,预想着失望的语气甚至轻微的抱怨。
但李哲的声音很快传来,平静而温和:“没关系,工作重要。爸那边恢复得不错,晚一周回去也没事。我跟他说一声就好。你专心忙你的,需要我去接你吗?”
那一刻,林薇忽然哽住了。没有指责,没有情绪绑架,只有纯粹的理解和支持。她意识到,李哲也在成长,他正在努力打破那种“重要事务必须优先家庭”的固有模式,真正地尊重她的事业追求。
“不用接,”她声音有些哑,“我自己可以。谢谢……谢谢你,李哲。”
挂掉电话,她靠在墙上,久久没有动。一种混合着感动、愧疚和更加深厚的爱意在她心中涌动。他们都在学习,学习如何在不完美的现实中,找到最契合的步调。
几天后,采访顺利完成,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林薇带着疲惫和兴奋回到家,发现客厅的茶几上放着一小束温暖的橙色向日葵,旁边还有一张卡片,上面是李哲略显潦草的字迹:
**“欢迎回家,大摄影师。辛苦了。冰箱里有你喜欢的酸奶,我临时回公司处理点急事,晚点回。——李”**
没有隆重的庆祝,只是一束花,一行字,一点她喜欢的零食。却比任何昂贵的礼物都更让她觉得熨帖。她拿起那束向日葵,嘴角忍不住地上扬。这种被默默记挂、被平淡温暖着的感觉,真好。
真正的挑战来自外部。林薇的母亲不知从何处得知了他们推迟回老家的消息,电话立刻追了过来。
“薇薇,不是我说你,工作再忙,能有长辈的身体重要吗?”母亲的声音透过听筒,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和责备,“李哲爸爸刚生完大病,你们就该多回去看看!什么事不能推一推?女人啊,终究还是要以家庭为重,你那摄影什么的,毕竟是爱好,不能本末倒置……”
若是以前,林薇可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甚至会开始自我怀疑,然后勉强自己去妥协,或者用《指南》里的方法去委婉地说服母亲。
但这一次,她听着母亲的话,内心异常平静。她等母亲说完,才缓缓开口,语气温和却坚定:“妈,我知道你是为我们好,担心爸爸。我们下周一定回去。但这次的工作采访,对我很重要,机会也很难得。李哲他……理解并支持我。这是我们共同的决定。”
电话那端沉默了片刻,母亲似乎有些意外于女儿没有像往常一样解释或顺从,她叹了口气:“你们年轻人啊,主意大。行了,你们自己商量好就行,我就是提醒一下。”
挂断电话,林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没有和母亲争吵,也没有委屈自己,她只是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和选择,并且第一次,感受到了守住自己边界所带来的力量。
晚上,她把这件事当作一件寻常事讲给李哲听。李哲听完,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不错啊林老师,现在能扛住太后压力了。”
“那是,”林薇有点小得意地扬起下巴,“也不看是谁练出来的。”
两人相视而笑。他们都知道,未来还会有无数这样需要权衡和选择的时刻,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内部的迷茫也不会消失。但他们已经不再害怕这些“不完美”的摩擦和纠结。
因为他们拥有了比追求“完美”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在真实的碰撞与磨合中,生长出的相互理解、尊重与支持**。这种力量,足以让他们携手面对任何未知的风雨,在生活的毛边中,编织出独属于他们的、坚韧而温暖的纹理。
窗外,秋风扫过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为他们新的篇章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