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痛失爱妻 ...

  •   依依在贞观十三年(西元639年)秋天再度怀孕。当李恪与依依又一次回长安过年时,杨淑妃看到依依挺着微隆的身孕,特别高兴。她满怀期望依依这一胎是个男孩。

      依依也盼望生一个像李恪的男孩。然而,她想起一件忘了很久的往事--- 小时候有一次算命,算命先生说她命中会得到夫君疼爱,但恐怕只会生女儿,没有子嗣。她不由得讲给李恪听,并且叹道:“看来,到目前为止,都给那算命师说中了!要是这一胎又是女孩,而我以后也生不出男孩的话,该怎么办呢?到时候,你即使不想纳妾,也得纳个妾来生儿子啊!”

      “胡说!”李恪摇头否决道:“如果你生的都是女儿,纳个妾也不见得就生儿子。再说,就算那算命师真没讲错,我们真的只有女儿,也无妨啊!可以从六弟那边过继一个儿子来,也一样有母妃的血缘,母妃应当不会见怪才对!不管怎么样,我都会遵守诺言,决不纳妾!你放心好了!”

      李恪的坚定再一次深深感动了依依,也使她更想为李恪生儿子。偏偏,生男生女不是任何人的愿望所能左右。到了贞观十四年端午节前夕,依依怀胎足月,经过一整天的痛苦挣扎之后,生下的不但又是一个女孩,而且,这女婴竟在娘胎中就已被脐带缠颈,缠得窒息了!依依大恸,当下就晕了过去。

      虽然,这个女儿尚未出生就死去了,但李恪还是在家谱之中把她列为第三女,并给她取名李缘,以纪念她与年轻的父母太过于短促的缘份。

      依依这次做月子期间,正是安州闷热的夏天,容易让人胃口不好,加上她本来心情就太低落,更什么也不想吃。同时,她的恶露出血量过大,一直在消耗她的气血,以至于毫无体力,经常整天昏睡。这时候,虚岁只有十岁的霏霏一下子变成了小大人,以及最佳看护。由于依依出血不止,不宜洗头洗澡,霏霏就每天帮她最崇拜的大姐擦澡,并且用皂荚粉调玫瑰水来抹大姐的头发,以抑制头油、凭添发香。这样,天气虽然很热,卧病的依依却一点也没有病人的汗臭或油腥味,还是维持着一向的干净芬芳!

      当依依清醒时,看见霏霏为她做的一切,表示感激之后,又叮咛道:“霏霏,你不但是个好妹妹,也是个好女孩!将来你长大了,就留在这个家吧!要是大姐不行了,有你替大姐好好照顾大姐夫,大姐才能放心!”

      “大姐别胡思乱想!”心思早熟的霏霏连忙劝道:“大姐一定会好起来的!”

      依依听了,却只是黯然摇头。她空茫的眼神望向房门口,期待李恪赶快回来,能多看他一眼都好!

      李恪每天下午从安州都督府赶回家,就守在依依的病床边。他相信依依会康复,因为他想到:贞观十一年洛湄姨娘陪父皇东巡洛阳时,生下父皇的第十四子,也是难产,也是产后失血过多,连日昏睡,但后来养好了。李恪认为,依依也一样会痊愈!殊不知,洛湄与依依的差别,在于依依受了太大的精神打击。况且,依依年纪也比较轻,容易想不开,而心理对身体有莫大的影响,最伤身的,莫过于悲痛。

      一个多月以后,依依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李恪简直无法相信这是真的!他大叫一声,就冲出房门外,对苍天嘶吼:“老天爷,我什么也没有做错!你不可能这样对我!你还我依依!还我依依!”

      李恪拒绝接受依依已去的残酷事实,以至于突发奇想:可能依依只是在睡梦中暂时灵魂出窍,过一阵子就回来了!那么,一定要把依依的身体保存好,她才回得来!于是,李恪去找很多防腐的香料来保存依依的遗体,又命令仆役们上山取冰,在附近溪谷阴凉的岩洞内为依依造了一个冰穴,把依依放进寒冰凿出来的透明棺床内,冷冻住了她的雪肤玉颜。

      然后,李恪雇了一批道士,在冰穴的洞口外面设立法坛,连日施展法术,以招回依依的魂魄。他自己则每天带一束野花,到那冰宫中去献给依依。他不敢靠得太近,唯恐自己的体温导致冰棺融化,水会泡坏依依的遗体。因此,他只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呼唤依依,希望能将她唤醒...

      这种疯狂的做法很快就传入了京城宫中。杨淑妃忧心忡忡,连忙取得唐太宗许可,赶往安州。

      当杨淑妃看到须发凌乱、满眼血丝的李恪,她气得胸腔涨痛欲裂,擧起手来一挥,就给了她最疼爱的儿子一巴掌!

      李恪跪跌在地上,痛哭失声,喊道:“母妃--- ”

      “你不要叫我!” 杨淑妃厉声喊道:“你若还认你的母妃,就赶快把依依埋了!不然,我从今天开始绝食,你就等着把母妃也放到那个冰穴去,跟你的依依一起冷冻吧!”

      杨淑妃说到做到。李恪起初犹豫,但一连两天下来,看母妃还是把自己关在卧房内,谁叫也不理,他唯恐母妃饿坏身体,只好下令为依依办丧事。

      唐太宗知道恪儿对依依是如何一往情深,基于父爱与同情,下旨给吴王妃最豪华的葬礼。于是,
      依依的陪葬品有两百多件,包括波斯银币 、绿釉陶器铜器、铜钱、陶俑,以及金丝错镂的钗、钿、簪、环、镶嵌宝石的珠花等。其中两件宫扇形的金花,最为精致,是手巧的李恪亲手用像头发一样细的金丝纽结成莲花,水鸟等美丽的图案,以插到依依发髻两侧。封棺之前,李恪又剪下了一小段依依的头发。从此,他总把这一小束黑发装在香囊中,贴心佩带在身上。

      依依的葬礼过了,母妃也回京了,李恪觉得整个吴王府空荡荡的,一无所有。直到黄昏,霏霏来喊他吃一碗在唐朝称为“汤饼”的汤麪,他才发现,原来王府中除了仆婢们,还有一个家人。他差点忘记了霏霏的存在,此刻想起来,就带着歉意说道:“你大姐过世,你一定也很伤心!大姐夫竟然完全忽略了你!唉!你当初原是舍不得你大姐,才陪嫁过来。现在,你大姐既然去了,大姐夫过两天就给父母梢个信,请他们派人来接你回去吧!”

      “不!”霏霏小声却坚决答道:“霏霏答应过大姐,若有一天她不在了,要替她照顾大姐夫!”

      “哦?”李恪听了一怔,接着苦笑道:“你大姐病糊涂了!你不过是个孩子,大姐夫照顾你还差不多!你若在这儿住惯了,不想回家,就留着也无妨。虽然你大姐不在了,这个家,还是当有她在一样!你也就还是大姐夫的小妹。好了,大姐夫要出去逛逛,你自己去吃汤饼吧!” 说着,李恪拍拍霏霏的肩膀,就迳自走开,去马厩牵他的马,出门奔驰散心。

      对于李恪而言,世上没有任何女人能够取代依依。他立誓终生不再娶。然而,依依去世满两周年之后,唐太宗有意为李恪续弦。这是大唐贞观十六年,也是西元642年夏天。

      唐太宗不想勉强李恪,因此没有直接下旨,而写了一封短信去问他的意见。这封短信尚未抵达吴王府,李恪已经先收到了母妃的一封长信,内容强调一般丈夫只为亡妻守鳏一年,恪儿却守了两年,为依依做的够多了。另外,李恪也从母妃的信中得知,父皇正因太子有男宠而与太子失和。李恪明白,母妃想要他趁此机会多讨好父皇,促使父皇动念改立他为储君。

      李恪从小事母至孝。他深知母妃对父皇最宠洛湄姨娘很失望,把希望都转移到他身上,因此总对母妃百依百顺。当依依早逝,他悲痛欲绝,但没有真的轻生,主要也是因为要对母妃尽孝。基于一片孝心,他看完母妃的信,陷入沉思:既然依依已经不在了,自己生命之中最重要的人就只有母妃而已,怎能违逆母妃的心意?再说,自己确实也有治国能力,何不发挥?

      如此一想,李恪就决定,将来若真有一天君临天下,要学祖父李渊那样不立皇后,只追封发妻为后!那么,为了要使依依身后享有皇后的尊荣,只好顺从父皇的意思续弦了。

      由于有些心不甘情不愿,李恪讬辞秋收时地方事务较忙,把婚礼延到秋收之后擧行。婚宴上,李恪喝得大醉,到了进洞房时,就藉醉倒头大睡。接下来的日子,李恪对萧芙也只是彬彬有礼,完全无心与她圆房。过去两年来,李恪已经养成习惯自己用手解决生理需要,同时在脑海中回忆与依依的种种欢情。因此,他总找尽藉口,独睡书房隔壁的小房间。

      新婚的萧芙不只独守空闺,还发现虚岁只有十二的霏霏很不简单,整个王府的仆婢们都听命于这个尚未长成的女孩,在她指挥之下打理一切事务。萧芙想要换件家具,仆婢们都迟疑着说:王妃娘娘要不要先问一下霏霏小姐?这使萧芙不禁气闷,心想到底谁才是这王府的女主人?

      更惹萧芙烦恼的,是霏霏对她一付爱理不理的态度。霏霏对萧芙尽量避不见面,时常假装没听见萧芙喊她。实在不得已面对面时,不管萧芙客客气气说什么,霏霏都会顶嘴。萧芙有时候气起来,想把这个还在发育期的女孩教训一顿,但都忍住了。换作另一个女人,也许会向李恪告霏霏的状,可是萧芙够聪明,了解那样只会越弄越僵。于是,她总是咽下那口气,默默等待转机。

      这个转机不久就来了。入冬之后,霏霏受了凉,发起高烧。萧芙抛开心中对霏霏的不满,亲自看护霏霏。

      半夜,霏霏满身大汗醒来,口渴得要命,却虚弱得起不了身,只能喃喃喊出:”水---“ 当她感觉自己被扶起来,喂下几口温水,她勉强睁开眼睛,才看到坐在床沿的不是一个丫鬟,而是穿着厚棉袍的萧芙!

      “王妃娘娘!” 霏霏挣扎着问道:“王妃娘娘怎么在这儿?”

      “我不放心你。” 萧芙温存答道:“所以,我就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打盹儿。你夜间有什么需要,我好随时照顾你。”

      “这怎么可以?” 霏霏以微弱的声音表示受宠若惊:“霏霏并非皇族,照顾霏霏,该是下人做的事,再说,这么冷的夜晚,怎能劳王妃娘娘----”

      “别叫我王妃娘娘!” 萧芙诚挚说道:“叫我芙姐吧!虽然我知道,我永远也无法代替你大姐在你心目中,还有在你大姐夫心目中的地位,但是,我既然嫁过来填补她的位置,就该把她会做的事情做好。我想,以前你生病的时候,你大姐一定都亲自守着你吧?”

      霏霏点头,同时泪水涔涔而流。

      从此,霏霏不但再也不躲萧芙,再也不跟萧芙唱反调,而且变得非常尊敬萧芙。霏霏暗自想道:芙姐虽然没有大姐漂亮,但有大姐的温柔,即使不能取代大姐,也是一位好姐姐!

      原来,唐太宗选萧芙来继承依依的吴王妃之位,就是煞费过一番心思。起初,他想挑一名比依依更令人惊艳的美少女,使李恪无法抗拒美色,而重享画眉之乐。然而,他命令臣下找遍官宦人家,挑出十几名容颜最姣好的少女入宫来,由他与杨淑妃亲自选媳,却发现她们之中没有一个比得上依依!依依那种类似洛湄的,楚楚动人的气质,实在难寻!与李恪同辈的名门少女之中,大概唯有陆爽的女儿还算接近,可是,唐太宗已作主把陆小姐许配给八皇子李贞了。

      知子莫若父,唐太宗了解,这些颇具姿色但灵气不足的少女们,没有一人能够打动最像自己的恪儿!于是,唐太宗只有改铉易辙。他想起自己生命中最特殊的女人,除了最迷恋的洛湄,还有最敬重的长孙皇后,这使他相信,酷似自己的恪儿也会折服于一个像长孙皇后一样贤淑的女子。就这样,唐太宗改以长孙皇后的标准为李恪挑继室,结果选中了萧芙。

      唐太宗所料不错,相貌平凡的萧芙进门之后,李恪越跟她相处,越敬佩她的美德。李恪也因此自惭为了孝顺父母而娶她,却没有给她真正的夫妻生活,未免对不起她!于情于理,实在应当圆房才对!然而,除了洞房那一夜,他醉醺醺和衣倒在萧芙身边,之后的夜晚他都与萧芙分房睡,一时之间反而开不了口要回房睡。于是他想:等到回京过年吧!在宫中会被安排同房,到时候再圆房也不迟。

      想不到,这一年腊月,唐太宗下令取消除夕晚宴,并通知身在封地的皇子们不必回京过年。这是由于太子承乾还在为男宠称心之死而閙别扭,唐太宗不想让别的皇子们亲眼目睹他与太子之间的尴尬,更怕引起众皇子争储之心。

      李恪与萧芙留在安州过年,就还是分房睡。萧芙内心感伤,却仍不显露出来。再过了两个多月,就到了贞观十七年的清明节。萧芙知道李恪会要去为依依扫墓,于是自告奋勇要陪他去。

      李恪略带犹豫说道:“往年,我都是只带霏霏去。”

      萧芙微笑道:“王爷不会嫌多带我一个吧?再说,依照礼数,继室也应当去祭拜。”

      “大姐夫就带芙姐去吧!”霏霏帮腔:“霏霏可以改天自己去。芙姐嫁过来快半年了,大姐夫都没带她到郊外走走。趁着这个机会,带芙姐兜兜风吧!正好芙姐不会骑马,你们两人同骑一匹马,坐得近,可以好好聊聊!”

      李恪听霏霏说得有理,就带萧芙去了。

      到了刻着篆文 “大唐吴国妃杨氏之志”的墓碑前,李恪想起自己曾对依依说:“今生今世,还有生生世世,我都只要你,你也只要我,好不好?”然而此刻,身边却是另一个女人!为何命运如此弄人?他想着想着,不禁热泪盈眶。

      萧芙眼看李恪伤心含泪,只觉得这样英俊又痴情的男子,真是世间罕有!虽然,李恪痴迷的对象是依依,但是,依依已经去了。只要有朝一日,李恪能把他对依依的心,分一点到眼前人身上,都会比一般男人对妻子要好得多!萧芙这么想着,就觉得自己有无限的耐心等待,相信那一天迟早会来...

      上天似乎听到了萧芙许的愿,忽然间下起大雨来。清明时节通常是细雨纷纷,很少见这般强劲的风雨!李恪连忙把萧芙抱起来,放上马背,自己也一跃上马,两人赶快冒雨骑马回家。

      到了吴王府大门口,李恪先跳下马,再抱萧芙下马,干脆不放她下地,直接抱她跑过前院,进入大厅。终于,他们俩头顶上有了屋顶遮盖,不再淋着倾盆大雨了。然而,李恪发现,他还是不想把萧芙放下来。全身湿透的萧芙黏在他怀中,引起一种奇异的生理冲动,使他不假思索,就直接把萧芙抱进了主卧房...

      霏霏藏在大厅的一根柱子后面,偷偷目送李恪抱着萧芙往卧室跑。原来,霏霏一听到李恪与萧芙回来了,就赶出来迎接,但远远看见李恪跨进大门还一路抱着萧芙,霏霏就躲了起来。

      这是李恪与萧芙的第一个春天,却是唐太宗生命中最寒冷的一个季节,因为,就在这时候,五皇子李祐与太子承乾相继谋反。唐太宗处决了李祐,废掉了承乾之后,杨淑妃竭力为李恪争取储位,而李恪远在安州,对于这一场他被列为候选人的立储之争,感觉倒像个局外人。当然,杨淑妃为了避免唐太宗疑心,不敢叫李恪回京来活动,李恪也就只好待在安州,不敢去联络任何可能支持他的大臣。

      在重选太子的过程中,唐太宗认真考虑过李恪,但终究听了长孙无忌再三建言,立了李治。李恪不能说没有遗憾,不过,他最难受的并非得不到皇位,而是让母妃失望了。从小,李恪就看得出,母妃虽然嘴上不说,内心却一直希望,外公丢掉的大隋江山能回归隋杨血脉。他听多了母妃悄悄对他说:恪儿你是两朝一脉,别的皇子都不如你血统高贵!

      虽然李恪身上流着隋炀帝与唐太宗的血液,但他并没有他们那种不择手段夺位的野心。也许因为李恪从小看惯了母妃一方面偷偷埋怨父皇不守停止纳妾的诺言,另一方面却默默接受现实,使他承袭了母妃认命的性格。后来女儿夭折,依依早逝,更使他领略命运的残酷无情与不可抗争。于是,他仅管内心不服父皇选了各方面远逊于他的李治,却毫无设法夺嫡的想法。

      只不过,李恪想像将来要对那个他曾经悉心指导的小弟弟下跪,心中就很不痛快。他只有安慰自己:那应是很久以后的事!父皇尚在中年,身体健朗,若父皇像祖父那样活到七十岁,还有二十多年岁月啊!至于将来父皇崩殂之后,自己反正长年住在封地,尽量少回京就是了!

      如此想定,李恪就继续安心当他的吴王,也继续把安州治理得安定富裕。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痛失爱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