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第 41 章 ...
-
深秋的周庄镇,空气中弥漫着桂花香。主题乐园的筹备室内,林西将"夜光染冰雪节"的设计图铺满整张长桌,3D打印的微缩模型里,夜光染的冰雕在模拟灯光下泛着梦幻光芒。"如果能让游客亲手制作夜光冰灯..."林西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突然闯入的苏晴打断。
"范阳,不好了!"苏晴举着手机,屏幕上是某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夜光染破坏生态#。几张模糊的照片显示,某河流中漂浮着大量染色废水,配文直指乐园的夜光染工艺污染环境。评论区瞬间被愤怒的留言淹没,有人甚至发起抵制乐园的行动。
姜老气得拍案而起:"胡说八道!我们的染料都是植物和矿物做的,怎么会污染?"范阳却神色平静地接过手机,放大照片仔细观察:"河水颜色不对...这不是我们的染料。"他立刻安排李明调取乐园污水处理系统的实时数据,同时联系环境监测机构进行水质检测。
等待结果的两天里,乐园游客量锐减。范阳带着团队在染坊前支起实验台,当着游客的面演示夜光染废水处理过程:将染料废水倒入装有特殊吸附材料的竹筒,经过多层过滤后,流出的水变得清澈透明。豆豆和小芳举着写有"眼见为实"的折纸标语,向围观的人群讲解:"这些材料都是用秸秆和火山石做的!"
检测报告出炉那天,真相大白。被污染的河流位于邻市,与乐园相隔数百公里,所谓的"证据"不过是别有用心者的恶意抹黑。范阳没有选择反击,而是在官网发布了一篇长文,详细介绍夜光染工艺的环保理念,还附上了从原料采集到废水处理的全流程视频。文末,他用折纸折出一株绿色幼苗:"真正的传承,是让古老智慧...守护绿水青山。"
这场风波反而让更多人关注到乐园的环保实践。环保组织主动联系合作,共同开发"古法染艺与生态保护"研学课程。课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染色,还要参与种植染料植物,用折纸记录植物生长过程。一位小学生在日记里写道:"原来染布的花草,还能给小蝴蝶当房子。"
随着"夜光染冰雪节"临近,新的挑战又出现了。传统的制冰工艺无法与夜光染结合,低温会导致染料失去发光效果。范阳带着团队走访了多位制冰匠人,在一本清代《天工开物》抄本中找到灵感——古人曾用中空的竹筒制作冰灯。
他们改良工艺,制作出双层透明冰壳,将夜光染布包裹其中。为了让灯光更均匀,李明设计了微型折纸反光板,姜老则带着徒弟用黄铜打造出精美的冰灯底座。当第一盏夜光冰灯在测试场地亮起时,淡蓝色的光芒透过冰面,折射出梦幻的光晕,连见多识广的陆明薇都忍不住感叹:"像把银河装进了冰块里!"
冰雪节开幕当夜,乐园变成了光影的海洋。夜光染的冰雕长城蜿蜒起伏,每一块冰砖都刻着不同的古籍名句;游客亲手制作的冰灯悬挂在树枝间,与天上的星月交相辉映。在中央广场,一座巨型冰制浑天仪缓缓转动,表面的夜光纹路模拟着星辰轨迹。
人群中,一位坐着轮椅的老者看得热泪盈眶。他叫陈远,是位研究古代科技史的退休教授,专程从北方赶来。"我研究了一辈子,"他颤抖着抚摸冰雕上的纹路,"从未想过这些文字能以这样的方式'活'过来。"范阳递上一杯热茶,陪着老人慢慢参观,轻声讲述每个冰雕背后的故事。
夜深了,游客渐渐散去。范阳站在结冰的湖边,看着冰面倒映的点点灯光。林西抱着游客反馈表走来:"这次活动收到了237封感谢信,好多人说想带孩子来学染布。"范阳折出一只夜光纸鹤,看着它落在冰面上:"你看,那些抹黑的声音...终究抵不过真正的光亮。"
远处,姜老还在检查冰灯的维护情况,苏晴在整理研学课程资料,李明调试着灯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