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 23 章 ...
-
题记:站台是人间最寻常的离别地。汽笛一响,列车启动,载着一些人奔向远方,也把另一些人留在原地。我们默契地选择了
不同的列车,没有拥抱,没有告别,只是在列车启动的轰鸣声中,完成了青春里最漫长的一次无声告别。
大四学年,在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节奏中拉开了序幕。
对于已经拿到上海offer的林晚星而言,课程的压力相对减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现实的焦虑和准备。她需要完成学
校要求的毕业实习,而实习单位,她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即将正式入职的那家上海会计师事务所。这意味着,她的大学生活将提
前进入一种“准社会人”的状态。
开学后不久,她便再次拖着行李箱,踏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这一次,不再是暑期的短期实习,而是为期近半年的毕业实
习。宿舍里,她的床位很快被新搬进来的学妹占据,个人物品也大部分打包寄存或带走。当她最后一次关上宿舍门时,心里清
楚,属于她的大学集体生活,实质上已经提前结束了。
上海的实习生活比暑期时更加深入和繁重。她不再只是负责复印装订的“打杂小妹”,开始接触一些基础的审计底稿编
制、凭证抽查和简单的数据分析工作。带教老师的要求更高,工作的节奏更快,经常需要加班到深夜。挤在早高峰水泄不通的
地铁里,穿着并不合身的职业套装,踩着还不习惯的高跟鞋,林晚星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社会新鲜人”的艰辛和不易。
白天被高强度的工作填满,晚上回到与人合租的、狭小且租金不菲的出租屋,疲惫得倒头就睡。H市的校园,仿佛成了一
个遥远而模糊的背景。偶尔在深夜加班结束后,独自走在回出租屋的路上,看着这座不夜城的璀璨灯火,她会感到一种巨大的
疏离感和孤独感。这里没有熟悉的同学,没有苏晴的叽叽喳喳,没有校园里慵懒的阳光和香樟树的气味。只有冰冷的写字楼,
行色匆匆的路人,和永远也完不成的工作。
她还是会习惯性地刷一刷校内网,但频率明显降低了。顾言的主页更新得更少,内容也愈发“硬核”,多是关于项目进
展、学术会议或者一些她完全看不懂的技术分享。他的世界,似乎正以一种加速度,向着她无法企及的专业深度飞驰。那条横
亘在他们之间的鸿沟,在她眼中,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偶尔,她会在一些共同好友的状态下,看到他的点赞。她也会下意识地去点开,看看他是否留下了评论。但大多数时候,
都是沉默的。他们像两颗运行在不同轨道的星球,唯一的交集,只剩下这片虚拟空间里,偶尔投射下的、微弱的引力痕迹。
时间在忙碌和适应中飞快流逝。冬去春来,当H市校园里的樱花再次盛开时,林晚星的实习也接近尾声。她请了假,回学校办
理最后的毕业手续,参加论文答辩,准备迎接真正的毕业时刻。
再次踏进熟悉的校园,感觉既亲切又陌生。同学们的脸上都多了几分成熟和即将步入社会的痕迹,谈论的话题也彻底变成
了工作、租房、户口、未来规划。毕业的氛围,比大三时旁观时要浓烈和真实得多。
班级聚餐,散伙饭,拍各种创意毕业照……一系列毕业季的标配活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伤感、对未
来的憧憬,以及一种即将获得“自由”的兴奋与不安。
在这片喧闹中,林晚星却感到一种异常的平静。她的未来,似乎早已被设定好——毕业后直接去上海的那家事务所报到,
成为一名正式的审计员。这条路清晰、稳定,却也少了许多未知的波澜。她像一个已经提前拿到剧本的演员,只是按部就班地
等待着谢幕和下一幕的开场。
毕业典礼的前一天,班级组织最后一次集体活动——参观校史馆,并在校园里拍集体照。活动结束后,大家三三两两地散
去。林晚星和苏晴挽着手,沿着林荫道慢慢往宿舍区走。苏晴和赵磊都选择了留在H市工作,两人已经找好了房子,对未来充
满了具体的规划。
“星星,你明天下午几点的火车?”苏晴问,语气里带着不舍。
“三点十分。”林晚星回答。
“唉,这么快就要走了……以后想见一面都难了。”苏晴叹了口气,用力搂了搂她的胳膊,“到了上海要好好照顾自己,
别总加班,记得按时吃饭。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知道啦,你也是。”林晚星心里也有些发酸。七年的闺蜜,就要各奔东西了。
就在这时,苏晴突然碰了碰她,压低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和神秘:“喂!星星!快看那边!”
林晚星顺着她示意的方向望去,心脏骤然停跳了一拍。
就在前方不远处的图书馆门口,一棵盛开的樱花树下,站着几个穿着学士服的学生,正在拍照。其中那个身材挺拔、侧脸
清俊的男生,不是顾言是谁?
他回来了。回学校参加毕业典礼。
阳光透过樱花的缝隙,在他黑色的学士服上投下斑驳的光点。他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正和旁边的同学说着什么,那笑容
依旧干净爽朗,却似乎比高中时多了一份沉稳和自信。他身边的同学,有男有女,看起来都是他在A大的朋友,气质出众,谈
笑风生。
林晚星僵在了原地,脚步像被钉住了一样。血液仿佛瞬间冲上头顶,又在下一秒回流,让她感到一阵眩晕。她没想到,会
在离开前的最后时刻,以这样的方式,再次见到他。
距离他们高中毕业,已经整整四年了。
四年来,这是她第一次在现实世界里,如此近距离地看到他。不是在手机屏幕里,不是在模糊的记忆里,而是真真切切
的,隔着十几米的距离,能看到他清晰的身影,能感受到他存在的气场。
苏晴在一旁激动地掐她的胳膊:“天哪!是顾言!他回来了!星星!机会啊!快去打个招呼!合个影!这可是最后的机会了!”
最后的机会……
这句话像锤子一样敲在林晚星的心上。是啊,最后一次了。明天之后,他们将天各一方,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再有交集。此
刻的相遇,像是命运在离别前,施舍给她最后的一瞥。
她的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一个声音在疯狂地呐喊:去啊!林晚星!走过去!像普通老同学一样,笑着说一声“嗨,顾
言,好久不见,毕业快乐!” 然后,也许可以自然地合一张影,为这场长达数年的暗恋,留下一个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纪
念品。哪怕之后形同陌路,至少也有个凭证。
可是,另一个声音却在恐惧地退缩:不要!以什么身份去呢?一个四年没联系的高中同学?他会记得你吗?会不会尴尬?
他身边那些优秀的朋友会怎么看你?你的出现,会不会打扰到他们的兴致?而且……你真的有勇气,去面对他可能礼貌却疏离
的反应吗?
两种情绪激烈地交战着。她的手指冰凉,手心渗出冷汗。她能感觉到自己的脸颊在发烫,呼吸变得急促。
顾言那边似乎拍完了照,一群人开始说笑着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他转过身,目光随意地扫过周围。
那一瞬间,林晚星觉得他的视线似乎在自己这个方向停顿了零点一秒。也许只是错觉,也许他只是无意识地扫过路人。
就是这零点一秒的错觉,让她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点勇气,瞬间土崩瓦解。
她猛地低下头,拉住了正要上前打招呼的苏晴,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算了,晴晴……别去了。他们好像要走了,
别打扰人家了。”
“哎呀!有什么好打扰的!都是同学嘛!”苏晴急得跺脚。
“真的……算了。”林晚星的语气带着一种近乎哀求的坚持,“我们走吧。”
她几乎是半强迫地,拉着不明所以的苏晴,转身拐进了旁边的一条小路,逃离了那个有他在的现场。脚步匆忙,甚至有些
踉跄,仿佛身后有洪水猛兽。直到确认已经远离了图书馆,看不到那些身影了,林晚星才停下来,靠在路边的一棵树上,大口
地喘着气,脸色苍白。
“星星,你没事吧?”苏晴担忧地看着她。
“没……没事。”林晚星摇摇头,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就是……突然觉得,没必要了。”
真的,没必要了。
四年的时光,早已将她们塑造成了完全不同的人。那条无形的鸿沟,不是一句“好久不见”就能跨越的。强行去制造一个
交集,除了满足自己那点可怜的仪式感,除了可能换来更大的尴尬和失落,还能有什么呢?
不如就这样吧。让一切停留在最初和最后的样子。她记得他走廊里撞飞她课本时的笑容,记得他讲题时专注的侧脸,记得
毕业照上那0.5厘米的距离。这就够了。
真正的告别,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在心里,默默地完成。
第二天下午,H市火车站,候车大厅里人声鼎沸。
林晚星背着双肩包,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站在即将检票的队列中。父母在电话里千叮万嘱,苏晴红着眼圈和她拥抱告别。
她平静地接受了所有的关怀和不舍,心里却异常平静。目光不经意地扫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然后,定格在了不远处的一个身影
上。
顾言。
他也在这里。同样是背着包,拖着行李箱,身边站着陈宇和几个看起来像是A大同学的朋友,他们正在谈笑风生,准备前
往北京的列车。
他换下了学士服,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清爽利落,带着即将开启新旅程的意气风发。
这一次,林晚星没有躲闪。她就站在哪里,隔着涌动的人流,安静地看着他。
广播里开始播报前往上海的列车开始检票。
同时,另一条广播响起,是前往北京的列车也开始检票了。
人群开始向不同的检票口涌动。
顾言和朋友也朝着北京方向的检票口走去。他一边走,一边笑着和陈宇说着什么,并没有注意到人群这边,这个默默注
视着他的、即将前往相反方向的女孩。
林晚星看着他的背影,一步步走向他的站台,走向他的未来。
没有小说里的巧合,没有戏剧性的回头。他们的离别,平凡得像这车站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成千上万次离别一样。
她深吸一口气,拉起行李箱的拉杆,转身,汇入了前往上海方向的人流。
背影对着背影,走向各自的列车。
当列车启动的轰鸣声响起,窗外的站台开始缓缓后退时,林晚星望着窗外H市逐渐远去的轮廓,心里没有悲伤,只有一种
尘埃落定的平静。
再见了,我的大学。
再见了,我的青春。
再见了,顾言。
这场长达数年的、一個人的兵荒馬亂,终于,在列车的汽笛声中,彻底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