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学习古代礼仪,避免言行露破绽 ...
-
晨曦初露,透过仁心堂的窗棂,细碎的光斑洒落在青石板上。春桃怀抱一叠浆洗得泛白的襦裙,轻手轻脚地推开了林薇的房门。只见林薇正对着铜镜笨拙地系着腰带,腰间的天蓝色丝带绕了三圈,却仍未能打成一个像样的蝴蝶结。春桃忍不住笑出声:“林薇姐姐,你这系法可不对!咱们唐朝女子系腰带讲究‘双蝶缠枝’,得先把带子在腰后交叉,再绕到前面打个活结,最后将两端扯成蝴蝶翅膀的形状才好看。”
林薇闻声回头,脸上带着几分窘迫。自穿越到盛唐以来,她虽已换上襦裙多日,却总在这些细节上露怯——要么把领口的交领穿反,要么将裙摆的褶皱捋得歪歪扭扭。昨日给患者诊脉时,还因袖口的系带松脱,让布帛扫到了药碗,惹得患者家眷悄悄打量她的衣着。
“你来得正好,我正愁这腰带怎么系呢。”林薇顺势将丝带递过去,目光落在春桃身上那件浅绿色襦裙上。只见春桃的领口整整齐齐,交领右衽严丝合缝,腰间的带子打成两只展翅的蝴蝶,垂在身侧的流苏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尽显盛唐女子的温婉灵动。再看自己身上这件淡粉色襦裙,领口歪斜,裙摆还沾着些许草药碎屑,活像个刚从田间赶来的村姑。
春桃轻步走到林薇身后,指尖灵巧地在丝带间穿梭,边系边耐心讲解:“姐姐可知,咱们穿襦裙最忌讳‘左衽’,只有逝者和蛮夷才会将衣襟往左掩。上次你给城西王奶奶诊病时,衣襟就穿反了,王奶奶还悄悄问我,你是不是从西域来的呢。”
林薇闻言一惊,她从未想过穿衣的方向竟有如此讲究。在现代,衣服不分左右衽,她随手一套便出门,哪知这细微之处竟关乎礼仪与身份。若不是春桃提醒,日后在更正式的场合露了怯,恐怕会被视作不懂规矩的异类。
“还有这发型,”春桃系好腰带,转身帮林薇梳理头发,“姐姐总把头发简单束成一束,这在咱们长安可不行。未出阁的女子要梳双丫髻或垂鬟分肖髻,已婚妇人则梳倭堕髻或飞天髻。你看我这双丫髻,既显活泼,又符合咱们的年纪。”说着,春桃从梳妆盒里取出两支桃木簪,灵巧地将林薇的头发分成两缕,在耳后挽成两个圆润的发髻,再将簪子斜插进去固定。
林薇对着铜镜照了照,镜中的女子发髻圆润,鬓边垂着几缕碎发,配上淡粉色的襦裙,竟有了几分盛唐女子的风韵。她忍不住感叹:“原来梳头发也有这么多门道,我以前真是太马虎了。”
“这还只是日常穿戴的礼仪,若遇到贵人或参加宴席,规矩就更多了。”春桃坐在桌边,拿起桌上的茶盏轻抿一口,继续说道,“比如与人见面时,要根据对方的身份行不同的礼。见长辈或大夫,要行‘躬身礼’,腰弯至四十五度,双手交叠放在腹前;见同辈好友,行‘颔首礼’即可,微微低头,双手自然下垂;若是见到官员或贵族,就得行‘屈膝礼’,膝盖微屈,身体前倾,双手放在膝盖上,口中还要称‘见过XX大人’。”
春桃一边说,一边起身演示。她先是双脚并拢,腰缓缓弯下,双手交叠放在腹前,动作恭敬而不显卑微;接着微微低头,嘴角带着浅笑,尽显友好之情;最后膝盖微屈,身体前倾,目光平视前方,透出几分庄重之意。
林薇看得专注,也跟着起身模仿。然而她刚一弯腰,腰间的丝带便松了,裙摆还差点绊倒自己。春桃连忙上前扶住她,笑着说:“姐姐别急,慢慢来。这些礼仪看似简单,实则讲究‘稳’与‘雅’,需反复练习才能自然。”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里,春桃耐心地指导林薇练习各种礼仪。从站姿、坐姿到行走的步态,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林薇起初动作僵硬,常常出错——要么站姿歪斜,要么坐姿不雅,行走时还习惯性地迈大步,活像个赶路的男子。春桃不厌其烦地纠正她:“姐姐,站姿要挺胸抬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垂在身侧,这样才显端庄;坐姿要双腿并拢,臀部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一处,双手放在膝盖上,不可跷二郎腿或随意晃动;行走时要小步慢走,裙摆随动作轻轻摆动,不可大步流星,以免失了女子的仪态。”
林薇牢记春桃的教诲,一遍遍地练习。汗水浸湿了她的襦裙,手臂也因保持姿势而酸痛,但她丝毫不敢懈怠。她深知,在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琐的时代,一言一行都可能暴露自己的来历。若是因不懂礼仪而被人怀疑,不仅会给仁心堂带来麻烦,甚至可能危及自己的性命。
正当林薇练习屈膝礼时,苏景端着一碗刚熬好的汤药走了进来。见林薇正对着春桃弯腰行礼,动作虽略显生疏,却已有几分模样,苏景眼中露出欣慰的神色:“林姑娘倒是好学,知道要研习礼仪。”
林薇连忙直起身,略显腼腆地说:“师父,我之前因不懂礼仪闹了不少笑话,若不是春桃提醒,我还未察觉自己犯了这么多错。今后我定会认真学习,避免再出纰漏。”
苏景将汤药递给林薇,语气恳切地说:“你能有这份心便好。我们唐朝素以礼仪著称,礼仪不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人际交往的准则。你来自远方,不熟悉这里的规矩在所难免,但若想在长安立足,就必须掌握这些礼仪。比如与人交谈时,要注视对方的眼睛,不可左顾右盼;说话要温和有礼,不可大声喧哗;递东西给别人时,需用双手,不可单手递接。这些细节虽小,却能彰显一个人的修养。”
林薇接过汤药,专注地聆听苏景的教诲,将每一句话铭记于心。她回想起昨日为一位老员外诊病时,因急于查看病情,单手接过老员外递来的脉枕,当时老员外的脸色骤变,虽未直言,却明显流露出不满。如今想来,正是自己不懂递接物品的礼仪,才失了礼数。
“师父,您放心,我定会将这些礼仪铭记于心,勤加练习,绝不再因礼仪问题冒犯他人。”林薇语气坚定地承诺。
苏景点了点头,又叮嘱道:“明日有位从洛阳来的药材商将至医馆洽谈生意,这位商人家族世代经营药材,深谙礼仪。你届时也在一旁作陪,正好借此机会实践所学的礼仪,切不可再像往常那般随意。”
林薇心中一紧,连忙点头应允:“弟子明白,明日定会谨言慎行,绝不辜负仁心堂的声誉。”
接下来的一天,林薇将所有空闲时间都投入到了礼仪练习中。春桃也放下手中的活计,全程陪伴在她身边,耐心指导每一个动作。从清晨到日暮,仁心堂的小院里总能见到林薇练习的身影——她时而对着镜子调整站姿,时而与春桃模拟见面场景,时而练习递接物品的姿势,就连吃饭时,也特意放慢速度,学习用筷子的礼仪,避免再像往常那般狼吞虎咽。
傍晚时分,苏景见林薇练习得极为认真,便主动提出与她模拟明日见药材商的场景。苏景扮演药材商,身着青色长袍,神态庄重;林薇则站在一旁,双手交叠置于腹前,目光平视苏景,微微屈膝行礼:“见过李掌柜。”
苏景微微颔首,开口说道:“听闻仁心堂的苏大夫医术高超,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不知这位姑娘是?”
林薇连忙回道:“回李掌柜,小女林薇,是苏大夫的徒弟。今后若有药材方面的事务,李掌柜也可与小女商议。”她说话时语气温和,语速平缓,目光始终注视着苏景的眼睛,没有丝毫闪躲。
苏景点了点头,又问道:“听说林姑娘医术不凡,尤其擅长处理外伤,不知姑娘对药材的挑选可有研究?”
林薇沉吟片刻,缓缓说道:“小女对药材虽不如师父那般精通,但也略知一二。比如挑选当归,要选主根粗长、质地柔韧、气味浓郁的;挑选黄芪,则要选断面呈纤维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的。这些都是师父平日里教导的,小女也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她说话时条理清晰,既体现了对苏景的尊重,又不失自己的专业素养,没有因紧张而说错话。
模拟结束后,苏景对林薇的表现十分满意:“不错,比之前进步了不少。明日见了李掌柜,你就照这个样子做,不必过于紧张,保持从容即可。”
林薇松了一口气,心中的担忧也少了几分。她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只要明日正常发挥,定能顺利应对。
次日清晨,阳光明媚,仁心堂前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桌上摆放着刚泡好的茶叶和新鲜的水果。林薇早早地起了床,在春桃的帮助下换上了一件淡蓝色的襦裙,领口和袖口绣着精致的兰草纹样,腰间系着一条白色的丝带,打成了两只小巧的蝴蝶结。她还特意将头发梳成了垂鬟分肖髻,插了两支银质的梅花簪,整个人看起来温婉又端庄。
辰时刚过,一辆装饰精美的马车缓缓停在了仁心堂门前。一位身着锦缎长袍、头戴幞头的中年男子步下马车,他面色红润,眼神锐利,显然是久经商场的人物。此人正是从洛阳远道而来的药材商李掌柜。
苏景急忙迎上前去,双手交叠于腹前,微微屈膝行礼,恭敬地说道:“李掌柜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李掌柜亦连忙回礼,微笑道:“苏大夫客气了,久闻仁心堂盛名,今日特来拜访,顺便与苏大夫商讨药材供应之事。”
林薇紧随苏景身后,见李掌柜目光投来,便迅速微微屈膝,声音温和地问候道:“见过李掌柜。”她的动作自然流畅,毫无僵硬之感,眼神始终平视,流露出几分从容不迫。
李掌柜微微颔首,目光在林薇身上稍作停留,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昨日便听说苏大夫收了一位女徒弟,原以为只是略懂医术的村姑,没想到竟如此知书达礼,衣着得体,举止端庄,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众人随后步入诊堂,分宾主落座。春桃端上茶水,林薇起身接过茶盘,双手将茶杯递给李掌柜,恭敬地说:“李掌柜,请用茶。”
李掌柜接过茶杯,指尖轻触林薇的手指,感受到她的动作轻柔而稳健,毫无慌乱之意。他轻抿一口茶,赞许道:“多谢林姑娘。这茶香气醇厚,口感清甜,想必是上等的碧螺春吧?”
林薇微笑回应:“李掌柜真是好眼力。这正是碧螺春,是师父特地托人从江南购得,平日里并不轻易待客。今日李掌柜光临,师父特意取出以示敬意。”她的话语既夸赞了李掌柜,又彰显了苏景对此次会面的重视,言辞得体,恰到好处。
在接下来的洽谈中,林薇始终安静地坐在一旁,专注地倾听苏景与李掌柜的对话。当李掌柜提及某种药材的价格时,苏景微微皱眉,流露出些许犹豫。林薇见状,轻声开口道:“李掌柜,据小女所知,今年江南一带的黄连因天气原因减产,价格确实较往年高出许多。然而,仁心堂多年来一直从您这里采购药材,用量大且付款及时,还望李掌柜能给予优惠。今后若有新的药材品种,仁心堂也愿意优先考虑从您这里采购。”
她的话语不仅解释了价格上涨的原因,还强调了仁心堂的优势,并表达了长期合作的意愿,语气温和却坚定有力。李掌柜听后,沉吟片刻,笑着说:“林姑娘所言极是。既然仁心堂如此诚意满满,那我就给苏大夫让半个子儿,希望我们今后能长期合作。”
苏景连忙道谢,洽谈也顺利地达成了协议。临别时,李掌柜特意对苏景说:“苏大夫,您这位徒弟不仅精通医术,还懂得经商之道,更难得的是如此知书达礼,真乃难得之才啊!”
苏景笑着看向林薇,眼中满是欣慰。林薇也微微屈膝,向李掌柜道别:“李掌柜慢走,期待下次合作。”
送走李掌柜后,春桃兴奋地跑到林薇身边,拉着她的手说:“林薇姐姐,你今天的表现太出色了!李掌柜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完全没看出你是外来的呢!”
林薇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都是多亏了你和师父的教导。若没有你们,我今天肯定要出丑了。”
苏景走过来,拍了拍林薇的肩膀:“你能有如此进步,主要还是靠你自己的努力。礼仪看似是外在形式,实则是内心修养的体现。你能将这些礼仪铭记在心,并灵活运用,说明你已经真正融入了这个时代。今后无论遇到何种场合,都要记得保持这份从容与得体,这样才能在长安长久立足。”
林薇郑重地点了点头。她深知,学习礼仪仅是她融入盛唐的第一步,未来还有诸多挑战在等待着她。然而,她满怀信心,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定能在这一陌生时代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薇更加注重礼仪的学习与实践。她不仅在医馆接待患者时注重礼仪,与人交谈时温文尔雅,递接物品时双手奉上,还主动向春桃请教各种场合的礼仪细节,如参加宴席时的入座方式、敬酒礼仪,以及遇到官员时的称呼与行礼规范等。春桃亦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礼仪知识倾囊相授,并特意为林薇绘制了各种礼仪动作的简图,以助其记忆。
某日,仁心堂迎来了一位官员家的夫人,她是为家中老母亲求药的。林薇严格按照春桃所授礼仪,先向夫人屈膝行礼,随后双手接过夫人递来的脉案,细致查看后,又双手将脉案归还,温和地说道:“夫人请放心,老夫人的病情并不严重,只需服用几副汤药调理即可。小女即刻去为老夫人抓药,确保药材品质。”
夫人见林薇举止端庄、谈吐得体,不禁心生满意,笑言:“早闻仁心堂有位懂礼仪的女大夫,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今后家中若有人不适,定会首选仁心堂就诊。”
林薇的努力不仅赢得了患者的认可,也使她在仁心堂的地位愈发稳固。苏景对她愈发信任,常将一些重要事务交由她处理;春桃和刘宇亦对她愈发敬佩,遇到不解之处都会主动求教。
傍晚时分,林薇静坐于书桌前,凝视着窗外逐渐暗淡的天色,心中感慨万千。她回想起初至盛唐时的困窘与无助,再对比现今的自己,不仅掌握了古代礼仪,还在医馆站稳了脚跟,甚至获得了患者的认可与尊重。她深知,这一切成就离不开苏景、春桃和刘宇的悉心帮助,更离不开自身的坚持不懈。
她轻轻抚摸着胸前的青铜簪子,簪子的温度与她的体温逐渐融合。她回想起太奶奶曾说过这簪子能“保平安”,或许,这枚簪子真的在冥冥之中庇佑着她,使她在这个陌生的时代一步步走向成功。
林薇拿起桌上的《礼记》,翻开其中一页,专注地阅读起来。她深知,学习礼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容不得半点懈怠。唯有不断学习与实践,才能真正做到言行得体,避免露出破绽,在这个盛唐时代更好地立足,并用自己的医术惠及更多人群。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照亮了书页上的文字,也映照出林薇坚定的面容。她明白,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但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在辉煌的盛唐时代,书写出属于她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