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 13 章 ...

  •   五更鸡鸣时分,嬴渠梁刚从榻上爬起,洗漱方罢,便听闻嬴政到来的消息。

      嬴渠梁有些诧异,自他来到这里之后,除却胡亥差点溺水而亡的那一次,嬴政几乎从未踏足过胡亥居住的宫殿。

      疑惑归疑惑,嬴渠梁还是迅速穿戴了整齐迎接皇帝的驾临。

      眼见着迎面走来的嬴政眼脸下的些微青色,以及他身旁跟着的身着各种官服的朝臣、博士——甚至连他的外师中车府令赵高也在其中——嬴渠梁便知,嬴政必然昨夜又是一宿没睡,与群臣彻夜畅谈。

      这人真是屡教不改!嬴渠梁皱了皱眉。

      这么想着的嬴渠梁,完全没有考虑过,若是自己身在嬴政的位置上,是否会有同样的举动,现在他只知,对于这个敬业过头的后裔,他咋看咋顺眼,却又咋看咋生气。

      “父皇,提拔些皇族中的优秀子弟吧。”不待嬴政开口,嬴渠梁忽然一拱手,来了这么一句。

      这一下,不仅是嬴政惊诧了,便是李斯等人,也有些愕然。

      此时尚未颁行禁止天下议政的法令,皇帝每做出一样昭告全国的大事,天下人,尤其是布衣士子便要品评一番。当三公九卿与各个郡县的郡守、县令名单出来之后,便曾有人讽刺嬴政,说他自己富有四海,他的儿子侄子们却都是白衣。为甚来?皇族中人,竟没有一个身居要职,当然,这得要除去九卿之中的宗正——原驷车庶长,本就是管理王族事务的,自然非得王族中人不可。

      嬴渠梁心知,嬴政这番做派是为了给天下做表率,示意其建定法度,显著纲纪,绝非赢族中无可用之才。

      然则,此番做派弊端也是明显的——自孝公变法以来,赢氏王族便一直是君王强有力的后盾,嬴政若坚决不用,怕是会将自己逼成真正的孤家寡人。自然,这一条理由是不能对嬴政宣之于口的。也许嬴政从不在意,嬴渠梁却无法装作不知。

      还有一条——

      “仅仅因出生赢族,便埋没了那些皇族子弟们的才能,使明珠暗投,父皇不觉得心痛么?胡亥听闻父皇素来是爱才之人。”

      眼见着孩子小大人似的板着张脸如是说,嬴政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若是别人,敢对他提此事,怕是直接冷这张脸便给驳回去了,可他也不知道,为何自己如今会对胡亥如此宽容,只见着他那张小脸,便什么脾气也没了,真真怪异。

      “你还有话要说?一并说来我听!”

      “是!有些话,大臣们不好开口,皇族子弟若是在身边任职,自家人总能劝着点儿——父皇,君为国体,一国之君,若不在意自己的身子,国家怎能安生!”

      眼见着嬴渠梁有向老臣谏言发展的模式,嬴政大感头疼,连忙挥手制止:“这些稍后再议,先说说今日之事罢。这是丞相李斯,这是奉常胡毋敬,这是御史程邈,赵高你识得,不必说了。四位博士从左到右依次是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里先生(西汉时的商山四皓)。”嬴政指着他身边的人,一一为嬴渠梁介绍,末了,又将嬴渠梁退到众人面前,拍了拍他的脑袋,亲昵道:“这是小子胡亥,诸位看看,还算可意否?”

      “少皇子沉稳有度,日后必有作为。”程邈率先一拱手,将“日后”二字咬得很重。

      嬴政却不置可否地道:“有没有本事得看自家,靠别人说顶个鸟用!胡亥,你先写两个大字,让各位大人看看,也让朕验收一下你近日以来的学习成果。”

      嬴政没有一口回绝,便代表此事还有转圜余地。嬴渠梁抿着唇,他再另行筹谋一番便是。

      在嬴渠梁、嬴政、扶苏三人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转变的同时,嬴渠梁没有意识到,不知不觉间,除了可共同议事之外,嬴政变成了越来越需要他关心的小辈。

      嬴渠梁心知,实则今日这些大臣是为了给自己考校,之后再决定自己的职司而来的。若是自己无真才实学,怕是果真只能做这“书同文”的旁观者了。事关华夏文化,嬴政纵然再想磨练自己,也绝不会任由自己去拖后腿。

      按理来说,作为胡亥的外师,赵高对于胡亥的情况应当最有发言权,然而,赵高却发现,近日以来,他是越来越看不懂胡亥了。故而,他沉默了,默认了这次考核。

      以书法论之,左相李斯,奉常胡毋敬,御史程邈,中车府令赵高皆有极深的造诣,也是因了这一手书法,赵高才能够做胡亥的外师。

      四人中,李斯总揽全局,事务繁多,胡毋敬同理,再加上于字体上程邈最有心得,于是,书同文的实际决策者便成了程邈,博士学宫中派来的博士佐之。

      嬴渠梁提起蒙恬制的大笔,蘸了墨,行云流水般地挥洒开来,嬴渠梁虽可以说是师从赵高,然而,他的大篆却是刚劲有力,与赵高的刚柔并济,略带飘逸截然不同。

      “少皇子好生叫人吃惊。”李斯细细地打量了一眼嬴渠梁的大字,那字自然无法与书法大家相提并论,然而,所欠者也只是些许火候。在他这个年纪,竟能写出这样的字,直让人不可思议。

      “少皇子可知,天下自远古以来,有多少种文字?”

      “知道。远古时用象形之画;黄帝之后一直到夏朝,用的是陶文;殷商初期与中期用的是甲骨文;殷商末期与周朝用金文;西周中后期与东周前期用史籀文。”

      “小子尚可,只史籀文自春秋战国之时便已逐渐在六国失传了,你可会写?”

      “赢氏王族中人,必得会写!”

      “六国文字,尚识得泰半?”

      “识得!若有半句虚言误事,胡亥任丞相与御史处置!”

      “好,你便与我等一同参详六国文字罢。”程邈终于对这位少皇子服膺了,拍案道。

      “御史,这是否太过草率?”嬴政虽则心下对于嬴渠梁所表现出来的才具很是赞赏,但仍是试探性地问道。毕竟,程邈遴选人之时的挑剔,用人之时的谨慎,嬴政是知道的。

      程邈却双眼圆睁道:“纵然臣一心但求稳妥详实,臣又岂能为千里马勒疆乎?”

      “好好好,听见了,御史对你信赖有加,胡亥,若是此事办砸了,朕唯你是问!”

      “嗨!胡亥领命!”

      @************************@

      书同文说着简单,做起来却是一件繁琐精细之事,自那日之后,嬴渠梁便跟着程邈一头扎进了书海里。

      春秋战国之世,礼乐崩坏,在文明传承之上,周王室自然也无力统筹各国。各大诸侯国遂自行繁衍,生出了不同的粲然文化。一言以蔽之,书写形式多,书写材料多,“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已成为了各国文字的特点。惟其如此,统计齐楚韩燕赵魏秦各国的文字写法,总体文字量,常用文字,便成了一个巨大的工程。

      方才程邈问嬴渠梁是否识得山东其余六国的文字,绝非一时心血来潮,空穴来风。

      忙活了大半个白日,又忙活了一晚,嬴渠梁等人才堪堪统计出,秦国常用字在一千三百五十个上下,总共有字一万一千六百六十二个。(该数字来自《大秦帝国》)

      四更时分,刁斗刚刚打过,便有内侍送来荞麦饼、马奶酒、清淡的燕山茶,此外,还特特捎上了一样物事,却是秦苦菜。

      “皇上命诸位大人与少皇子用膳。昨日皇上听闻诸位未进晚膳,日夜赶工,很是不悦呢。”

      “不吃不吃!如今正是紧要关头,谁却有那个心思吃饭睡觉?”程邈兀自埋首在魏国的一书卷中,啧啧称赞:“不愧是战国之时文明渊薮之处,大梁文字,果见其风采!”

      “然,论实用性,却是秦字最佳。虽则少了些美感,却让人写得分明,看得分明!”一旁的博士东园公补充道。

      “若得在年关之前做完此事,赶工原属常事,不知皇上何故不悦?”绮里季放下一份齐国公文,揉了揉眼,打了个呵欠,忽然一转头,看见身侧兀自盯着文书看的嬴渠梁,虽则精神头尚好,却满眼血色,顿时轻“呀”了一声,心中清明,恐怕皇上是担忧少皇子了。

      “唉,是我等之失啊,少皇子如今正在长身子,怎可与我等结实的老骨头一体论之,少皇子,先用膳吧。”

      嬴渠梁这才从一堆书卷中抬起了头,在目光触及到荞麦饼与马奶酒时,有些恹恹,然而待看到秦苦菜时,却是怔愣了片刻。

      那内侍见状,赶忙道:“公子可知,皇上听闻公子想吃苦菜,特意命人去寻了来。这苦菜啊,是百年前老秦人最爱的吃食了,如今却已极少见到。皇上也是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命人寻了来。这不,得了些种子,便赶忙在王苑之中种上了呢!”

      嬴渠梁点点头道:“父皇有心了,替我谢谢他。”

      一旁的夏黄公此时正是青年人,胆大而具有好奇心,见状,便拿了一片秦苦菜,在口中嚼着,随即却皱了眉,不解地望着胡亥:“公子,这菜可不好吃啊,你为何这么喜欢?”

      此时,经过一日一夜的相处,嬴渠梁与诸人关系已算不错,说话也自在随意了许多。

      听夏黄公这么说,嬴渠梁微微一笑,也捻起一片秦苦菜放入口中,却不作答。

      秦苦菜的味道不好么?

      的确,秦苦菜的味道算不上好,在口中慢慢地咀嚼,还有些微的苦涩,可是,他却总能从那菜中吃出亲切的味道。嬴渠梁深深吸了一口气,也许,他吃的,是一份心情,一种怀念,也是一份警戒——老秦人吃着苦,踩着荆棘走到今日,不可忘本,不可懈怠。

      朴实的秦苦菜就像是嬴渠梁与老秦人生命中的本色,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没有修饰,没有繁冗的包装。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