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镇远将军 ...
-
刚刚那一瞬凝望,她的心如暮春时清风和煦,埋藏在深处的稷黍终于冲破了土壤。
"好姑娘~咱们回去吧,如今人也见着了,这时候也不早了,"红梅拧着眉悄悄警惕着朝外面看了眼:"这儿人这么多,要是叫人认出来,还指不定有什么麻烦呢。"
她见人还是不为所动,嘟囔着:"人回来了,才也见了不是?不缺胳膊不少腿的,那么个大活人回都回来了还能跑了不成。"
突然她不由打了个寒颤,讪讪的看了眼霓鸢。
说不清为什么,她就是有种预感,他们家小姐正冷冷的乜了自己一眼,赶忙做了个缝住嘴巴的动作,最后还状似乖巧的笑了下,眼睛弯的像是一对甜甜的月牙。
霓鸢抬手,纤纤玉指轻轻的推了下她的脑门,无奈嗔道:"你呀…"接着莞尔一笑:"走了。"
说完到底起身朝着门外走去,幕篱下若隐若现那身段弯柳细腰,轻盈曼妙。
红梅看着那背影调皮的吐了下粉嫩的小舌,笑着赶忙跟了出去。
……
"臣,穆云参见皇上,太后。"
穆云的声音冷冽醇厚,自打进了殿内既目不斜视的走上前,眼角余光早把除却龙椅上的龙袍以外一眼可见一旁的屏风,他面无表情的走上前眉目未动的朝二人行礼。
屏风上依稀可见有人影坐那之后,不必思量自知那必然是当今太后。
即便第一次见此情景,大概是穆云性子使然,眼底依旧平静,并不比殿内其他早已习以为常的大臣们意外。
穆云当年出征时先帝正是弥留之际,他在赶往边关的路上听闻先帝驾崩的消息,等到了边关,京中小皇帝也已登基为帝。
小皇帝生母是个御花园的宫女,先帝子嗣单薄,夺嫡时又折损大半,最后却令人没想到的传位给了当时的六阿哥。
先帝临终前,为了给新帝扫清障碍,小皇帝生母意外落水惨死宫中,为抬新帝身家免于悠悠之口,先帝特将他过到了当时的继后名下,也就是如今的孝清太后。
"穆小将军快快请起。"
小皇帝不自觉从龙椅上起身,察觉到身后似有冷冷的视线盯着自己,他脚下一滞,接着无事发生一般微不可察的加快了语速:"传朕的旨意,穆云,功勋卓著,忠勇无匹,朕今特赐封其为“镇远将军”,加官进禄,以彰其功。"
穆云此次还朝加封是必然的,尤其以如今朝堂上的局势而言。
"陛下英明。"
随着下方人开口,其余人也纷纷与之一同跪拜。
皇帝别有意味的看了眼最先反应的忠义侯,老人敛目垂头,一副当真恭敬的模样。
皇帝的视线自他花白的胡须上才刚收回,就听屏风后的人开口道:"哀家已早派人备下宴席,明日在宫中犒劳各位将领,镇远将军早些来罢。"
穆云依旧神色不为所动,一双眸子清清冷冷的:"谢太后。"
屏风之后的人并未多言,只是眼底划过一抹冷笑。
这日朝中再无其它大事,早早就散了朝。
唯有小皇帝微微的皱了下眉,转身回去时眸光不经意间瞥了眼一旁矗立的屏风。
……
将军府门前挤满了人,除却府上早早得了消息翘首以待外,好些百姓也自发来到近前想要近处再看看这位得胜归来的少将军。
一阵马蹄声传来,很快几人来到近前。
一位妇人忍不住朝前又走了小半步,被一旁的婆子笑着搀扶着抚了抚手,这才将就着暂时按耐下心里的激动。
散朝后皇帝又把穆云留在宫中问了些许边关的事,穆渊与穆璟倒是比他早到家中。
穆云翻身下马,行至近前:"父亲、母亲,孩儿回来了。"
穆渊淡淡的看了他一眼:"回来就好,你出征两年有余,你母亲日夜担心你的安危,快些进府罢。"
穆云与人疏离的感觉未变,气势却完全不输穆渊:"是。"
殷夫人再也忍不住,含泪走上前,一双手抓着穆云的怎么也不舍得松开,来来回回似把人看不够:"云儿。"
穆云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浅笑:"母亲我回来了。"
"好,好好好。"
一旁的婆子是当年跟着殷夫人一同进府的,大家都叫她张嬷嬷。穆云自然也是在她跟前看着长大的,见此情景一边忙拿着递帕子替殷夫人擦拭着眼角,一边自己也止不住眼圈泛红:"少爷可算回来了,夫人日夜去佛前跪拜就求着少爷平安归来呢。"
穆云眼神柔和半分:"让母亲担心了。"
殷夫人接过帕子压了压眼下:"回来就好,云儿可有受伤?"
"不曾。"
说话间皇帝的圣旨也到了,府中上下跪下接旨,听闻"镇远将军"时,殷夫人更是激动的再次红了眼睛。
前来宣旨的是皇帝身边的福玉公公,可见皇帝对穆云的重视。
将军府得了好大的脸,就连穆渊的神色也好看不少。
"公公且进府用杯茶。"
福玉公公笑着推脱拒绝了将军府递上的荷包:"将军不必客气,陛下还等着奴才早些回禀呢。"
穆渊见了也未做多留:"那就辛苦公公了。"
福玉笑着受下了:"陛下的恩赏晚些就到。"
见人都走了,紧接着一旁的几人也跟上前,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子一脸雀跃的朝人笑道:"二哥你可算是回来了,我一早听说你今儿回府,早间高兴的都比以往多用了大半碗。"
身后的妇人嗔了穆潇一眼,扯了下他:"潇儿。"
穆潇看了他亲娘,陈姨娘一眼,撇撇嘴没当回事。
惹的一旁的安姨娘噗嗤一声笑,臊的陈姨娘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穆云低头看了一眼:"潇儿长高了。"
穆潇一听可开心了,一脸骄傲的扬了扬小脑袋,接着目光一闪看到穆云身后,见到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穿着藏青色衣衫的少年面无表情的站在穆云身后:"二哥他是谁?"
"潇儿不得无礼。"穆璟道。
穆潇年龄还小,只以为不认得且对方又未身着甲胄?,见了与之年龄相仿的就心直口快的问了。
穆潇听出穆璟语气里的不悦教训意味,在一旁缩了缩脖子偷看了前边父亲的背影一眼,没再吭声。
穆渊刚要开口就听到大儿子教训了幼子,便没再做声。
穆璟笑着上前拍了拍穆云,端的一副好兄长的架势:"二弟此行辛苦,屋里饭菜都备好了,快快回屋说话。"
一行人这才以穆渊为首,一同回了府内。
前行期间穆云在殷夫人嘘寒问暖的间隙敏锐的转头朝身后看了眼,眼神掠过李夫人,安姨娘,陈姨娘,张姨娘等一众女眷,最后落在了全程未说一句话的穆婷,只一瞬又转过头去。
待他扭过头后,穆婷再次盯着那个背影,眼神冷到恨不得下一刻就化作刀子将人刺穿。
惹的刚巧站在她一旁的穆瑶,吓得瑟缩着又悄悄往一旁她娘身边挤了挤。
张姨娘原本就不喜女儿惯常唯唯诺诺胆小的模样,现下见她竟有这么上不得台面的动作更是气的绞紧了手里的帕子,终究没忍住暗地狠掐了穆瑶的胳膊。
穆瑶抬头看了眼她娘,小姑娘死命咬着唇才没惊叫出声,不然又要少不得挨一顿骂,眼泪直打眼圈里转,垂着头闷闷的跟着众人进了膳厅。
一家人落了座,人也算是来的够齐全。
李夫人笑着给穆渊夹了块芸豆卷子,不经意的提起:"原是璟儿家的也要来的,只是前儿太医才帮忙看过,说是还不让出门走动…"
穆渊朗声道:"她才刚生了孩子,叫人好生伺候着。"
李夫人抿唇:"是了。"
陈姨娘笑着接道:"对了,二少爷还没见到小侄子呢。"
穆云出征后不久,穆璟才定下亲事,说起来别说是他那个才出生不久的侄儿,就是穆璟的妻子余氏他也没什么印象,只知道她娘家外祖是魏国公府上。
殷夫人冷冷的瞧了陈夫人一眼:"云儿自是还未见过子臣,他受陛下旨意前往边关为国出征时,纵是璟儿亦未说亲事。"
李夫人心里咯噔一下,面色不虞的瞪了眼陈姨娘,暗骂晦气东西当真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偏生多嘴提这茬!
谁人不知当年为怕先帝驾崩,将军府又树大招风,暗里有多少盯着要抓人把柄。
可她不忍真的让穆璟守着那劳什子国孝好几年,这才着急忙慌的定了亲事,两家赶在先帝驾崩前着急忙慌的草草办了事。就是那徐氏产子,孙儿穆子臣出生将军府都不敢声张,更妄论大操大办。
即便不甘心,但与恩宠跟身家性命相比,孰轻孰重她岂会分辨不清。
穆云暗中冷笑,抬手拿过一旁的茶水朝着穆璟轻抬了下:"恭喜大哥,回头我必让人备下贺礼,还望大哥莫要见外。"
穆璟脸色也略有不堪,强撑着才忍住没拍桌子,咬着牙忍下对方话中有话的讥讽,牵强着皮笑肉不笑道:"你我本就是兄弟,何来见外一说。"
穆璟当年大婚的事紧赶慢赶的到底是赶在了老皇帝驾崩以前,他们又不敢大操大办,别人自然是诟病不得。唯独他嫡子出生的好巧不巧,这时间这事可大可小全凭圣上一念之间。
连带他也憋着一肚子气,若有似无的乜了眼陈姨娘,眼神阴翳的陈姨娘不自在的慌忙垂下头,上好的胭脂也没能盖住她难看的脸色,再不敢多嘴说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