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3、阴霾中的真相 ...

  •   百璇地产的人走后,规副总编将张云星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张云星,你觉得今天在会上说那番话合适吗?”规副总编直奔主题,批评道,“‘博弈论’都出来了,你见过哪个法院用‘博弈论’审案子?别人罩不罩得住,更加不是一个新闻从业者该说的话,明白吗?”
      最后这句话,张云星后来也觉得有点不妥,好像有点威胁的意思。这样规副总编是不是更加认为,之前封口费的事就是自己整出来的?
      自己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威胁意思的,百璇地产之所以对程序上的事浑不在意,不就是觉得了无痕迹、罩得住吗?但如果某一天较真起来,可不一定。自己充其量只能算是个提醒,不过今天的氛围说这句话不太妥当。
      对这家单位对付陈挺的手段,张云星觉得有点不齿,内心深处隐隐有一种伸张正义的想法,这番心思张云星可能自己也没有察觉。
      “张云星,年轻人,讲新闻媒体的职业精神,我不反对。我们都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多么艰难的局面我都遇到过。有人曾经把硫酸瓶子扔到距离我不足两米的地方,我妥协过吗?纵横报社当年很多轰动一时的新闻报道,我都经手过。”规副总编语气略缓和一点,继续说道。
      听说规副总编专业功底是很强的,至于还有这些经历,张云星没听谁说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所以你可能确实也没有为报社的经营,报社的将来做太多考虑。要知道,报社这个阶段是很难的。完全靠那点经费,那才几个瓜几个枣?这么一大帮人养活根本就不够。报社都撑不下去了,你告诉我,职业精神还有用吗?我们不是生活在乌托邦,这么大一帮子员工,都拖家带口,找不到出路都去喝西北风?”
      “当然,也不是要丧失职业性,而是要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时代在变,我们也要变。原则性的东西,还是要坚持,我跟对方的谈话,这一块也没有松口。但是我们促使对方整改的方式,也没必要一定是通过新闻稿来体现。”规副总编继续说道。
      “谈合作的过程中,提出我们的观点和诉求,对方如果坚持不改,我们再考虑中止合作的问题不迟。”规副总编说道,“不过高层建筑保温材料的事,其实挺复杂的,我很早就得到过这方面的信源。你以为就他们一家吗?不信去看看那些早期竣工的项目,有多少是不合格的?这个盖子大家不敢掀。外立面保温加面漆一平方米的造价怎么也到了三、四百,谁掏钱去改?有些开发商早都没了。”
      “至少要保证新建的项目没有问题吧?”张云星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但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我也会跟小黎强调这个问题,让他去跟进吧,这件事你别管了”,规副总编说道,“类似今天这样的事,还有封口费的事,我不管到底是谁的原因,都希望今后不要再发生了,你好自为之。”
      从规副总编办公室出来后,张云星心情无比糟糕。
      规副总编说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可张云星就是很难接受他的观点。
      过去的项目可能有问题,现在的项目就不管了吗?博弈论怎么就不行了,“信息”管理在很多场合都是至关重要的呀,证券领域还有个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那也是“信息”机制的问题,跟这个不是大同小异吗?大夏国这些年也在努力消除各种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以及隐藏很深的问题,从来没有人报道,没有人揭盖子,怎么可能会受到关注呢?
      合作与新闻媒体人的立场,到底哪个更重要?都要谈合作了,我们的立场和初心是不是还能保持不变?
      张云星自认为达不到规副总编的格局和高度,无法站在报社员工吃饭穿衣的系统层面去思考和看待问题。自己全力以赴去达成报社定下的目标,为新发展方向献言献策、努力实践就好了呀,为五斗米折腰,才算是为报社考虑吗?这样的自己,多年以后回头审视,是不是会让自己瞧不起?
      不让自己继续跟进也好,眼不见心不烦。
      所谓封口费的事,张云星在心中梳理了一下这两天的所见所闻,那就是黎双全搞出来的事无疑了。
      首先自己的稿子在报社内部确实就只是给黎双全了,其他人也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自己跟黎双全详细讲了这件事的经过,其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掌握的证据,以及新闻报道希望达成的目标,黎双全在这里面看到机会啦?
      以前黎双全在这些事情上的斑斑劣迹,张云星也只是听小崔和其他人说了一些。谁也没有确凿的证据,到底是怎么样的,张云星并不是很肯定。规副总编过来之后,黎双全一幅跃跃欲试,想要上进的样子,怎么会顶风作案,做这种事呢?
      这个关窍是张云星没有想清楚的。
      其次,所谓线索提供人见面的事,太巧合了。与一个不太正常、说话做事颠三倒四、高度疑似之前要封口费的人见面,恰好被黎双全和小夏看见了。
      现在想想,这个人就差在衣服上写:我就是之前要封口费的人了。自己当时不是没有转过这个念头,但是怎么也没有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关键是根本想不到有人会玩这种粗浅到近乎小儿科的栽赃嫁祸的把戏。
      不得不说,阴谋没有高下之分,只要奏效就是好的。
      这么粗浅的阴谋,在规副总编这里就很管用。可能跟规副总编的自负有关,也可能跟自己本身就成为了嫉恶如仇的规副总编心目中的“恶”有关吧。
      规副总编根本就听不进任何解释,更何况还有两个人证和当时的话语佐证。
      至于当时说的话,这个人行为方式虽然不正常,可碰到黎双全和小夏时说出的话就像是精心设计的,想让人不怀疑自己有猫腻都难。
      这个人为什么要当着黎双全和小夏的面说这些话?
      张云星忽然明白了,这个人一定是跟黎双全或小夏两人之一是认识的。无论是他们两人中的谁,都说明和这个人一定是同谋。虽然认为就是黎双全无疑,但还是要问一问小夏,张云星并不喜欢冤枉人,哪怕是黎双全这种人。
      而且,黎双全和小夏什么时候关系这么好了?小夏更像是被刻意拉过来的。
      三是百璇地产的人过来,说到要封口费的场景有录像的时候,黎双全的瞳孔明显收缩的那一下,是做不了假的。这是人在潜意识状态下的微表情,说明他对这个事很在意。而且黎双全说的话,明显还是在拼命往外摘自己。当着客人的面,有必要吗?
      联想到之前南山雅园项目所谓甩锅的事,一定程度导致黄主编调任的投诉事件,以及这次封口费的事,张云星就感觉说不出的恶心。
      这个世界上怎么有这么烂的人?偏偏他还处处显示出一种冠冕堂皇的样子,将打小报告、栽赃陷害当作家常便饭,丝毫没有羞愧之感。在发现规副总编批评自己并做出种种安排时,那种幸灾乐祸的眼神和掩饰不住的笑意,将小人嘴脸诠释的淋漓尽致。
      张云星觉得自己随时处在怒火爆发的边缘,但是又不断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是的,情绪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境况变得更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