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6036人面鼓奇案4 ...

  •   技术科的电话是在回支队的路上响的,秦怀潇刚把证物袋塞进副驾储物格,手机就震得嗡嗡响。他接起电话,指尖还沾着从陈砚秋家带出来的檀香灰,听筒里传来技术科小王的声音:“秦队,鼓谱上的圆点有说法了!”
      “说重点。”秦怀潇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早上没喝完的豆浆还在胃里晃,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查完能不能补个觉”。
      “我们把圆点坐标标在老戏台的平面图上,发现正好对应戏台后台的几个暗格!”小王的声音透着兴奋,“而且陈砚秋家那支银簪的断口,跟暗格里残留的金属划痕比对上了,应该是有人用簪子撬过暗格!”
      副驾的张倚鹭一下子坐直了,抢过秦怀潇的手机喊:“暗格在哪?有没有东西?”
      “暗格是空的,但内壁有残留的檀香膏痕迹,跟人面鼓上的味道一模一样!还有,我们在暗格角落发现了一小块戏服碎片,绣的是缠枝纹,跟鼓身、银簪的纹路完全一致!”
      挂了电话,张倚鹭直接拍了秦怀潇的肩膀:“得,你的面也别想了,回戏台!”
      秦怀潇没反驳,只是掏出手机给旅店餐厅发了条消息——“留份番茄鸡蛋面,晚点取”。警车掉了个头,再次驶向老戏台,这次他们直接绕到后台,小李已经带着人在那等着,手里举着个紫外线灯:“秦副队,暗格在这边,用灯照能看见划痕。”
      后台比前台更显破败,木架上堆着发霉的戏服,角落里积着厚厚的灰尘。小李指着西侧的木墙,紫外线灯一照,墙上立刻显出几个模糊的方形印记,其中一个印记边缘,确实有细小的划痕,像是簪子尖划出来的。
      “得拆了这块板。”张倚鹭撸起袖子,就要伸手去掰木板,被秦怀潇有些嫌弃的拦住了:“找木工来,别破坏痕迹。”
      “你看不起我?!”
      等木工师傅把木板撬开,一股混杂着檀香和霉味的气息涌了出来。暗格不大,也就半块砖头那么宽,内壁沾着些暗黄色的膏状残留,角落里果然有一小块暗红色的戏服碎片,绣线已经褪色,但缠枝纹的针脚还能看清。
      秦怀潇用镊子夹起碎片,对着光看:“这是苏绣的针法,老戏班的戏服常用这种绣法。张队,查一下老戏台以前的戏班,尤其是几十年前的。”
      “早让小王查了!”张倚鹭掏出手机既得意又显摆的晃了晃,“解放前这戏台有个‘庆春班’,后来散了,班主姓柳,听说还有个女儿,是当时的头牌旦角,叫柳玉簪,可惜三十年前失踪了,再也没找着。”
      “柳玉簪?”秦怀潇顿了顿,看向手里的银簪,“簪子叫‘玉簪’,人也叫‘玉簪’?”
      正说着,小李的手机响了,挂了电话他脸色有点变:“秦副队,张队,刚才联系上陈砚秋的老票友了,说陈砚秋上周跟人吵过架,吵的就是‘庆春班’和柳玉簪的事!”
      两人对视一眼,立刻让小李把票友的地址发过来——是个开在巷口的茶馆,老板姓周,头发都白了,见他们来,赶紧把手里的紫砂壶放下:“陈老师那人,这辈子就认庆春班的戏,尤其是柳玉簪的《霸王别姬》,每次听都掉眼泪。”
      “他上周跟谁吵架了?”张倚鹭拉了把椅子坐下,给自己倒了杯茶。
      周老板叹了口气:“跟一个姓赵的,也是个戏迷,说柳玉簪是卷了班主的钱跑的,陈老师当场就急了,拍着桌子说柳玉簪是被人害的,还说他有证据……”
      “什么证据?”秦怀潇追问。
      “陈老师没说,就说要去戏台找‘能证明的东西’,”周老板回忆着,“后来我听说他去了戏台,再之后……就没见过他了。”
      从茶馆出来,秦怀潇手里捏着周老板给的一张旧照片——是庆春班的合影,中间站着个穿旦角戏服的女人,眉眼清亮,头上插着支银簪,正是陈砚秋家那支的样式。照片右下角写着“柳玉簪 1993”。
      “姓赵的是谁?”秦怀潇问。
      “小王刚发过来,”张倚鹭点开手机,“赵德,以前是庆春班的鼓师,现在开了个乐器行,就在老城区。”
      两人赶到乐器行时,门是关着的,挂着“暂停营业”的牌子。秦怀潇敲了半天门没反应,绕到后门,发现门虚掩着。推开门,一股浓烈的檀香扑面而来,比戏台和陈砚秋家的味道都重。
      店里摆着各种乐器,最里面的架子上,放着一面鼓——红木鼓身,缠枝纹雕刻,鼓皮是新换的,但鼓身侧面,赫然刻着个“陈”字。
      “赵德!”张倚鹭喊了一声,没人回应。秦怀潇往二楼走,楼梯吱呀作响,刚走到二楼拐角,就看见地上掉着一支银簪——跟陈砚秋家的那支一模一样,只是这支没有断口,簪头的“寿”字还闪着光。
      二楼的房门开着,里面空无一人,只有桌上摆着个锦盒,盒里放着半块檀香膏,旁边压着一张纸,上面是潦草的字迹:“玉簪的债,该还了。”
      秦怀潇拿起锦盒,突然注意到桌角有几滴暗红色的痕迹,像是血迹。他抬头看向窗外,楼下的巷子里,一个穿灰衣的人影正匆匆走过,手里拎着个黑色的袋子,袋子口隐约露出一截红木——像极了人面鼓的鼓身。
      “追!”张倚鹭已经拔腿往楼下跑,秦怀潇把锦盒塞进证物袋,紧随其后。巷子里风很大,灰衣人的身影拐了个弯就不见了,只留下地上几滴新鲜的檀香膏痕迹,顺着痕迹往前,尽头是一扇紧锁的铁门,门楣上,刻着两个模糊的字:“庆春”。
      秦怀潇蹲下身,看着门上的字,突然想起周老板的话——“陈老师说要去戏台找‘能证明的东西’”。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鼓谱,那些画着圆点的页码,似乎还藏着没解开的秘密。而那扇紧锁的铁门后面,或许就藏着柳玉簪失踪的真相,和人面鼓的真正来历。
      “看来这觉,是补不成了。”秦怀潇站起身,揉了揉膝盖,张倚鹭已经在联系锁匠,回头冲他笑:“没事,等破了案,我请你吃番茄鸡蛋面,加双份蛋!”
      “重点是这个吗?喂?是我的精神啊!是我美好的梦乡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