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递出的钥匙 ...
-
学术论坛上的表现,像一道无声的宣告。周予安的名字,连同他那份超越年龄的沉稳和扎实的技术功底,开始在学院的小圈子里悄然流传。随之而来的,是一些试探性的橄榄枝,有来自其他实验室的合作邀请,也有高年级学长学姐抛来的项目组队请求。
周予安对此一律保持着礼貌而疏离的态度,用“目前专注于现有课题”为由,婉拒了所有邀请。他像一块被磁石牢牢吸附的铁,所有的行动轨迹,都围绕着陆止安这个绝对中心。
陆止安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没有任何表示。但他对周予安的态度,却悄然发生着变化。
这天,陆止安将一个加密的压缩文件发到了周予安的邮箱。
“这是实验室与‘星海科技’合作项目的部分核心模拟数据。”陆止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依旧平静,但内容却让周予安心中一震。“星海科技”是业内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这个合作项目的级别和保密要求都极高。
“你的任务是,独立完成对这部分数据的预处理和初步特征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陆止安走到他身边,没有看他屏幕,目光落在窗外,“报告直接提交给我,不需要经过其他人。权限和密钥在文件里。”
周予安握着鼠标的手指微微收紧。这意味着,陆止安将实验室核心项目的一部分,直接、独立地交到了他的手上。这不再是之前那种带有考核和训练性质的任务,而是真正的、需要承担责任的实战。这是一种无声的、却重若千钧的信任。
“是,师兄。”周予安压下心头的波澜,低声应道。他没有问为什么,也没有表露任何激动,只是立刻开始着手处理。
接下来的几天,周予安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这项新任务中。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谨慎和专注。数据的每一个字节,他都反复核对;算法的每一个步骤,他都力求完美。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次考验,一次对他是否真正“合格”的最终检验。
他不再需要陆止安事无巨细的指点。遇到难题时,他会先查阅所有能找到的相关文献,尝试多种解决方案,并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和遇到的问题详细记录在日志里。只有在确实无法突破时,他才会简明扼要地向陆止安提出具体问题。
陆止安的回应也极其高效。他从不评价周予安的努力过程,只针对具体的技术难点给出精准的提示或关键的参考文献,点到即止,留给周予安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空间。
两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异常简洁和高效,几乎完全围绕着技术问题展开。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和惩戒的阴影似乎淡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基于能力和责任的新型关系。周予安像一块被精心打磨后的璞玉,开始展现出其内蕴的光华。
一周后,周予安将一份结构清晰、分析深入、甚至指出了原始数据中几个潜在问题的报告提交给了陆止安。
陆止安花了很长时间仔细审阅报告。当他最终关闭文档时,周予安能感觉到他投来的目光。那目光不再是审视,更像是一种……确认。
“可以。”陆止安只说了两个字,然后调出一个新的任务列表,“下一步,基于你的分析结果,参与设计优化方案。这是初步框架和参考资料。”
没有表扬,没有嘉许,只有更重的担子和更高的期望。
但周予安却从这平淡的“可以”和递来的新任务中,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一种近乎平等的、对等的能力认可。陆止安不再把他当作一个需要时刻鞭策和纠正的“问题学生”,而是开始将他视为一个可以分担核心工作的“合作者”。
这种转变是细微的,却是根本性的。
晚上,周予安离开实验室时,陆止安破天荒地多说了一句:“‘星海’那边的项目负责人下周会过来交流,你准备一下,参与技术讨论。”
周予安脚步一顿,点了点头:“明白。”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夜风微凉。周予安看着自己在地上拉长的影子,掌心似乎又传来一阵细微的幻痛。他明白,陆止安递出的这把“钥匙”,通往的不仅是更广阔的技术世界,也是更沉重的责任和更无法挣脱的绑定。
他已经被彻底打上了陆止安的烙印。他的价值,他的道路,甚至他未来的可能性,都已经被这个男人用最残酷也最有效的方式,牢牢地握在了手中。
而他自己,在经历了极致的恐惧、破碎和重塑之后,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种被绝对力量引领的状态。甚至,在这种冰冷的“认可”中,他感受到了一种扭曲的、却真实存在的……安心感?
这究竟是成长的代价,还是驯服的完成?周予安望着远处实验室那扇依旧亮着灯的窗户,心中一片冰冷的平静。他已经不再去思考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了。他只知道,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他现在唯一的选择,也是他唯一被允许的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