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8、从说再见到再见(三) ...

  •   那个初夏的香樟树下,白欢决绝离开的背影,像一柄淬了冰的匕首,不仅斩断了少年情愫,更几乎凿穿了杨文鑫整个十八岁的人生基石。
      杨文鑫原本以为,高考结束是通往广阔天地的起点,那里有他憧憬的大学生活,有他规划好的、带着白欢一起奔赴的未来。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最沉重的一击。
      “我们不是一路人。”
      “祝你……大学生活愉快。”
      “再见。”
      这些冰冷的话语,连同白欢甚至不曾回头的背影,在杨文鑫脑海里日夜盘旋,反复撕扯。
      杨文鑫攥着那对没能送出去的毕业情侣吊坠,在香樟树下站到夕阳西沉,站到双腿麻木,依旧想不通。那股无处发泄的憋闷、被否定的痛苦、以及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几乎要将他吞噬。
      填报志愿的最后期限,杨文鑫盯着电脑屏幕上那所他原本心仪、体育成绩和文化课都绰绰有余的知名体育院校,手指在鼠标上停留了许久,最终却猛地关掉了页面。
      在家里人为杨文鑫精心准备的升学宴上,在父母和亲朋好友错愕的目光中,他平静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大学,我不上了。”
      “我想去当兵。”
      语气坚决,不容置疑。面对家人的激烈反对和苦苦追问,他翻来覆去只有那一句:“我只是想去保家卫国。”
      没有人知道,这句看似崇高而冲动的口号背后,藏着一个少年最私密、最疼痛的伤口——他急于逃离这个充满失败感和回忆的环境,他需要找到一个更严酷、更能消耗他所有精力与情绪的地方,去证明自己,或者, simply to forget.(忘记过去)
      杨文鑫甚至没有特意去向程嘉,林雨娴,吴舒静等好友告别,只是在某个清晨,背着一个简单的行囊,像一头负伤后急于寻找巢穴舔舐伤口的野兽,沉默地踏上了前往军营的列车。
      新兵连的生活,以其特有的方式,给了杨文鑫一个下马威,却也给了他一个宣泄的出口。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严格的纪律约束、以及完全陌生的集体生活,对于习惯了在运动场上凭借个人天赋和汗水赢得喝彩的他来说,是全新的挑战。
      杨文鑫将所有的痛苦、困惑和不甘,都化作了训练场上近乎自虐的拼劲。五公里负重越野,他咬着牙冲到最前面,哪怕肺叶像要炸开;四百米障碍,他一次次摔倒在泥泞里,又一次次爬起来,膝盖手肘磕破了也浑然不觉;战术匍匐,他比别人爬得更快更低,迷彩服被尖锐的石子划出道道口子。
      杨文鑫的体能和军事素质在新兵中迅速脱颖而出,但他身上那股“独”劲儿,也引起了班长李锐的注意。李锐是个当了八年兵的老兵,皮肤黝黑,目光如炬,一眼就能看透这些新兵蛋子的心思。
      一次班组战术对抗训练,杨文鑫所在班组负责进攻“敌方”一个火力点。杨文鑫凭借过人的速度和爆发力,脱离队形,独自一人从侧翼迂回,成功“击毙”了对方两名哨兵,却也因此暴露了己方的主要进攻方向,导致整个班组陷入被动,最终“全军覆没”。
      总结讲评时,李锐当着全班的面,指着满头大汗、却依旧带着一丝不服气的杨文鑫,毫不留情地批评:“杨文鑫!你跑得快,枪法准,个人能力强,这我承认!但部队不是你逞英雄、耍个人主义的地方!你这是匹夫之勇!在战场上,你这样的行为,会害死你的战友!”
      “逞英雄”、“匹夫之勇”这几个字,像针一样扎在杨文鑫心上。杨文鑫梗着脖子,想反驳,却看到周围战友们投来的复杂目光,有佩服,但更多的是一种疏离。杨文鑫忽然意识到,在这里,他似乎又成了那种所谓的“不是一路人”。
      训练之外的休息时间,是新兵们最难熬的思乡时刻。有人拿出家人的照片反复摩挲,有人躲在被窝里偷偷抹眼泪。第一次,连队组织统一领取家人寄来的慰问品,场面热闹而温馨。杨文鑫也收到了一个家里寄来的大包裹,里面塞满了家乡的零食和母亲亲手织的毛衣。
      在包裹的角落里,杨文鑫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用精致包装纸包着的小盒子,上面没有署名。杨文鑫的心猛地一跳,一种荒谬的期待感瞬间攫住了他。他颤抖着手打开,里面没有信,只有一张照片。
      是白欢的照片。
      看背景似乎是高一运动会时抓拍的,她穿着运动服,短发被风吹得有些乱,正对着镜头外某个方向笑着,笑容里带着她特有的、几分漫不经心的飒爽。那是杨文鑫记忆中,她很少流露出的、毫无阴霾的笑容。
      照片背面,用极细的笔写着一行小字:“给杨文鑫,祝你前程似锦。” 字迹娟秀,他认出是吴舒静的笔迹。大概是自己母亲询问了这位青梅竹马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寄给自己时塞进来的,杨文鑫猜猜她似乎是知道了些什么,但又不知如何安慰他,便用这种方式寄了过来。
      巨大的失落和一丝微弱的暖意交织在一起,让他鼻子发酸。杨文鑫迅速将照片收起,像藏起一个罪证,也像守护一个珍宝。
      当晚,杨文鑫趁着夜色,悄悄将照片从中间折叠(巧妙地避开了她的脸),用透明胶带仔细封好边角,然后小心翼翼地塞进了自己迷彩服左胸的内袋里,紧贴着心脏。
      从此,这成了杨文鑫一个无人知晓的秘密仪式。每一次出操前,每一次负重奔袭前,甚至每一次感到疲惫、委屈或动摇时,他都会下意识地抬手,轻轻按一下左胸的位置。
      那硬硬的、带着照片棱角的触感,像一道符咒,既提醒着他那段失败的过去,也诡异地给予他一种继续前行的力量。那不再是单纯的思念,更像是一种掺杂着不甘、想要证明什么的执念。
      新兵连结束后,杨文鑫因为出色的身体素质被分配到了边防部队。这里的环境更加艰苦,任务也更加艰巨。崇山峻岭,冰河雪原,取代了平坦的运动场。
      杨文鑫依旧保持着那股拼劲,但班长李锐的批评言犹在耳,他开始有意无意地观察老兵们是如何协同作战的。
      真正的蜕变,发生在杨文鑫入伍第四年的春天。连队奉命参与一次为期多天的边境联合巡逻任务。队伍行进在一段陡峭的峡谷地带时,上方山体因为连日雨水的浸泡,突然发生了小范围的碎石滑落。
      “注意躲避!”带队排长一声大喝。
      大部分战士迅速找到了掩体。但一名入伍不久的新兵,显然被这突发状况吓住了,愣在原地。眼看几块较大的碎石带着呼啸声朝他滚落,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猛地从侧后方扑了过来,将他狠狠撞开。
      是杨文鑫。
      “砰!”一块拳头大的碎石砸在了杨文鑫匆忙抬起格挡的左臂上,发出一声闷响。剧痛瞬间传来,他感觉手臂一阵麻木,几乎失去知觉。
      “鑫哥!”被救的新兵惊魂未定,带着哭腔喊道。
      “没事!快找掩护!”杨文鑫咬着牙,额头上瞬间渗出冷汗,但他依旧保持着清醒,指挥着那名新兵。他自己也迅速依托一块岩石隐蔽起来,简单检查了一下伤势,手臂迅速肿起,但骨头应该没事。
      排长迅速评估情况,确认滑坡暂时停止后,下令队伍快速通过危险地带。
      “杨文鑫,你怎么样?需要担架吗?”排长关切地问。
      “不用!排长,我能行!”杨文鑫斩钉截铁地回答。他撕下急救包里的绷带,简单地将受伤的手臂固定了一下,忍着钻心的疼痛,背上装备,跟上队伍的步伐,全程没有掉队,更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任务结束后,因为成功处置险情、保护战友,杨文鑫荣立个人三等功。在表彰大会上,当他拖着依旧缠着绷带的手臂,从首长手中接过军功章时,台下掌声雷动。那一刻,杨文鑫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荣誉的激动,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
      杨文鑫忽然明白了,真正的“力量”,不是为了证明自己而盲目冲撞,而是在危难时刻,有能力、也有意愿去保护身边的人。
      真正的“守护”,不是挂在嘴边的承诺,而是关键时刻毫不犹豫的行动。杨文鑫不再是那个只想凭借个人力气“逞英雄”的少年,他开始理解“团队”、“责任”和“牺牲”这些词汇沉甸甸的分量。
      那次事件之后,杨文鑫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他身上的棱角并未磨平,却变得更加内敛和沉稳。
      杨文鑫主动向班里的老兵请教战术配合,在训练中更加注重与队友的默契,甚至会主动帮助那些跟不上节奏的新兵。他不再仅仅满足于体能和射击的优势,开始利用休息时间,自学复杂的应急救援知识,研究配发装备的机械原理和维修技巧。
      杨文鑫那股特有的专注力,被完美地转移到了这些新领域。他发现自己那双曾经只会投掷铅球、挥舞球棒的手,也能灵巧地进行战场包扎、拆卸保养精密武器,甚至修理出了故障的巡逻车发动机。
      几年下来,杨文鑫已然成长为连队里最出色的特战队员之一。肌肉更加结实,皮肤被边关的风雪烈日侵蚀得粗糙黝黑,眼神褪去了年少的浮躁,变得锐利而沉稳,像鹰隼。
      当杨文鑫全副武装,沉默地站立在哨位上,凝视着远方国境线外的群山时,他身上散发出的,是一种经过千锤百炼的、令人安心的强大气场。
      八年的军旅生涯,弹指一挥间。退伍的日子,悄然临近。
      空气中开始弥漫起离别的伤感。即将脱下这身陪伴了自己整个青春岁月的军装,即便是杨文鑫这样的硬汉,心中也充满了复杂难言的情绪。他和战友们一起,仔细地整理着个人装备,上交、归档,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
      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杨文鑫整理自己储物柜最底层那个上了锁的小铁盒时,又一次看到了那对银色的情侣吊坠。八年时光,让金属表面蒙上了一层更深的氧化痕迹,显得有些黯淡。
      杨文鑫拿起那个刻着字母“B”(白)字的吊坠,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那个曾经让他心痛的名字和面容,在经历了八年的风霜雨雪、生死考验后,似乎已经模糊,沉淀为心底一层薄薄的、不再轻易触动的沙砾。但这段记忆,以及它所带来的选择,却实实在在地塑造了今天的他。
      杨文鑫沉默了片刻,然后拿出那把陪伴他多年、刃口依旧锋利的军用匕首。他找到一块平整的地方,深吸一口气,用刀尖,极其专注、一丝不苟地,在吊坠光滑的背面,刻下了一串数字和字母——他在部队里的编号。
      “CN-735”
      刻痕清晰、深刻,带着一种金属的冷硬质感,与他当年挑选这对吊坠时那种柔软的心情,截然不同。这串编号,代表了他这八年的青春、汗水、荣誉与蜕变。
      杨文鑫将那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与这八年的军旅烙印,以一种极其个人化的方式,封存在了这小小的吊坠里。
      然后,杨文鑫将其重新放回铁盒,锁好。这更像是一种仪式,与过去的自己,做一次彻底的告别。
      晚上,连队为即将退伍的老兵举行了简单的茶话会。气氛有些沉闷,大家互相在纪念册上签名,留下联系方式。
      一个年轻的下士,抱着手机,看得津津有味,嘴里还念叨着:“哇,这个主播厉害,一场直播带货销售额破亿?太夸张了吧!”
      杨文鑫正好坐在他旁边,闻言好奇地凑过去看了一眼。屏幕上,一个妆容精致、语速极快的主播,正卖力地推销着一款他从未见过的产品,屏幕上各种礼物和评论疯狂滚动。
      “带货?带什么货?这……这能赚到钱?”杨文鑫皱着眉头,语气里充满了困惑和难以置信。
      杨文鑫这八年,不是在训练场,就是在执行任务,偶尔休息,也是看书、学习技能,或者和战友们打球、下棋,就算是发手机了也只是和家人简单通次电话便又上交了。
      杨文鑫对外面那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他的认知还停留在八年前。现如今的什么“元宇宙”、“短视频变现”、“网红经济”,对他而言,完全是另一个维度的词汇。
      下士愣了一下,看着杨文鑫那张写满“与世隔绝”的脸,忍不住笑了:“鑫哥,你这真是……在山里待傻了吧?现在这都是常态了!流量就是金钱啊!”
      杨文鑫摇了摇头,重新坐直身体,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他无法理解那种虚拟世界里的喧嚣与繁华,就像他无法再轻易回想起八年前那个夏天,香樟树下具体的心痛滋味一样。
      杨文鑫即将回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社会了。他拥有了一身过硬的本领,钢铁般的意志,和对“守护”二字最深刻的理解。但同时,他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与那片“江湖”,已经有了八年的时差。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他不知道。但他不再是那个会被一场离别轻易击垮的少年。他是杨文鑫,编号CN-735,一个在军营里淬炼而成的硬核守护者。他有力量,也有耐心,去面对任何未知的挑战。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8章 从说再见到再见(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