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第五十三章 阻力与下马威 ...
-
初步调研的所见所闻,让林薇对“明珠制造”沉疴痼疾的严重性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她知道,改革必然触及利益,阻力是意料之中。但她没想到,对方的反扑会来得如此之快,如此直白。
整顿的第一步,必须从最核心、也最致命的质量问题入手。这是挽回客户信心、稳住局面的根基。第二天一早,林薇便通过正式流程,向质量检测部下达了第一道指令:要求调阅近期所有产品的质量检测原始记录、不合格品处理报告,以及近一年来主要供应商的评估档案和进货检验数据。
指令发出后,如同石沉大海,整整一个上午毫无动静。
下午,林薇直接带着助理来到了质量检测部办公室。部门主管王启明——一个身材矮胖、眼神精明中带着油滑的中年男人,正是刘总的心腹——正端着茶杯,和几个下属闲聊,看到林薇进来,才慢悠悠地站起身,脸上堆起程式化的笑容。
“林总,您怎么亲自过来了?快请坐请坐!”
“王主任,早上我让秘书发过来的调阅清单,收到了吧?”林薇开门见山,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收到了收到了!”王启明连连点头,随即露出为难的表情,“哎呀,林总,真是不巧。您要的那批最近三个月的原始检测记录,正好赶上我们月底归档整理,现在都封箱了,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找。要不您等几天?等我们整理完了,第一时间给您送过去?”
归档整理?林薇心中冷笑,这借口未免太过拙劣。她面不改色:“没关系,封箱了也可以打开。我需要立刻看到。或者,告诉我封存在哪里,我让助理去帮忙找。”
王启明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没想到林薇如此强硬,只好支吾道:“这……库房钥匙今天保管员请假了,要不……明天?”
“王主任,”林薇的目光锐利起来,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股冷意,“产品质量问题关乎公司存亡,客户还在等着我们的交代和解决方案。我希望质量部能以最快的效率配合我的工作,而不是用各种理由拖延。如果保管员请假,请你现在联系他,或者直接找备用钥匙。我需要在一小时内看到那些记录。”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原本有些嘈杂的办公室,所有质量部的员工都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屏息看着这边。
王启明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额角微微见汗。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年轻漂亮的“总部来的小姑娘”,态度竟然如此强硬,句句戳在要害上。他勉强维持着笑容:“林总言重了,言重了!我这就去催,这就去想办法!”说着,他急匆匆地转身走向内部办公室,假装去打电话。
林薇没有离开,就站在质量部的办公区等着,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些神色各异的员工。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
最终,王启明磨蹭了将近四十分钟,才“终于”找来了一部分记录,而且显然经过了一番“筛选”,许多关键批次的数据仍然缺失,借口是“可能混在更早的档案里了”。
林薇没有当场发作,只是让助理收下现有部分,淡淡地说:“谢谢王主任。剩下的部分,希望你明天上午十点前,能完整地送到我办公室。另外,供应商的评估档案,也请一并准备好。”
离开质量部,林薇知道,这仅仅是第一个下马威。
果然,随后几天,各种或明或暗的阻力接踵而至。
她安排支援小组的财务专家去核对成本账目,财务部门的人各种不配合,要么声称系统故障,要么推说经办人不在,提供的数据支离破碎,明显经过篡改或隐瞒。
她想去生产车间召开一次基层员工座谈会,了解真实情况。消息刚传出去,车间主任就苦着脸跑来:“林总,真不巧,最近生产任务特别紧,工人们都在赶工,实在抽不出时间啊……要不,等过段时间?”
更令人恼火的是,公司内部开始悄然流传起各种针对她的谣言。
“听说了吗?总部派来的那个林总,根本不懂制造业,就是来瞎指挥的!”
“据说她背景硬得很,是下来镀金的,搞砸了也没事,拍拍屁股就走人了,倒霉的还是我们。”
“新官上任三把火,估计就是要搞清洗,换自己人,好捞功劳……”
“她一来就盯着质量部不放,是不是想找替罪羊啊?王主任可真倒霉……”
这些流言蜚语像病毒一样在食堂、走廊、吸烟区迅速传播,带着恶意的揣测和煽动性。显然有人在背后精心操纵,试图抹黑她的形象,离间她与基层员工的关系,给她制造孤立感。
甚至有一次,她经过行政部,无意中听到两个中年女职员在窃窃私语:
“……长得是挺漂亮,可惜手段太急了点,一来就得罪人……”
“是啊,刘总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哪能这么不给面子……”
“听说她跟总部那个秦副总关系不一般呢,不然这种好事能轮到她?”
这些低劣的揣测和人身攻击,让林薇感到一阵反胃,但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愤怒解决不了问题,这正是对方想要看到的结果。
她意识到,刘凯和王启明等人盘踞多年,早已织就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他们不敢明着对抗总部的任命,却可以用这种阴柔的、无处不在的软钉子,让她寸步难行,知难而退。
支援小组的成员也感受到了这种巨大的阻力,情绪有些低落。
“林总,这里的水比想象中深得多,简直寸步难行。”财务专家皱着眉头汇报。
“基层员工好像很怕那些管理层,根本不敢跟我们说真话。”运营顾问也感到棘手。
林薇站在临时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下班时鱼贯而出、却大多面无表情、步履匆匆的员工们。夕阳的余晖也驱不散笼罩在厂区上空的沉闷之气。
她知道,自己正面临着一场艰苦的攻坚战。对手不会跟她摆开阵势正面交锋,只会用这种拖沓、推诿、谣言和孤立的方式,消耗她的精力,瓦解她的意志。
硬碰硬显然不行,只会激起更强烈的反弹。她需要找到突破口,一个能撕开这铁板一块的突破口。
她想起昨天在车间角落里,看到的一位老工程师。当所有人都在敷衍她的时候,只有那位老师傅,在听到她询问一个技术细节时,眼神里流露出了一丝专业性的专注和……欲言又止。
或许,突破口并不在那些高高在上的管理层,而在于这些沉默的、被边缘化的、却真正懂技术、有良知的一线人员。
她收回目光,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软钉子?下马威?她接下了。
但这场仗,才刚刚开始。她不会按照对方预设的节奏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