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 31 章 ...
-
题记:十年。一个足以让婴儿长成少年,让热血冷却成温吞水的数字。当同学会的邀请函像一枚深水炸弹投入我平静的生活,
我才惊觉,原来有些人,从未被时间真正带走。他们只是蛰伏在记忆深处,等待一个契机,便将你打回原形。
2018年的春天,上海的风依旧带着黄浦江特有的湿意。林晚星的生活,像这座城市里无数个白领一样,被精准地切割成
等份:朝九晚九(如果运气好),方案、会议、改稿、地铁、外卖,以及周末用来补觉和放空的、短暂而珍贵的48小时。她不
再是那个初入职场、战战兢兢的新人。几年摸爬滚打,她跳过一次槽,现在在一家中等规模的创意设计公司担任资深视觉设计
师,手下带着两个刚毕业的小朋友。她学会了如何更高效地沟通,如何巧妙地平衡甲方的要求和自己的审美底线,如何在KPI
和内心追求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她甚至开始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积累起一点点小小的名气,偶尔会有同行在行业活动上
认出她,客气地喊一声“林老师”。
生活谈不上多么精彩纷呈,但也算稳定、充实。她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公寓,养了一只叫“元宝”的橘猫,阳台上的
绿萝长得郁郁葱葱。她习惯了独处,习惯了用工作和琐事填满所有时间,以避免去思考那些更深层、更虚无的问题。比如,爱
情,比如,未来。
关于顾言,那个名字,连同那段兵荒马乱的青春,早已被她打包封存,深埋在心底最不起眼的角落,像一本蒙尘的旧相
册,非必要,绝不轻易翻开。偶尔,从共同朋友那里听到零星消息,知道他博士毕业后留在了A大,成了副教授,依旧在计算
机图形学领域深耕,似乎还拿过什么重要的奖项。她听到时,内心平静无波,就像听到某个遥远国度发生的新闻,与自己毫无
关系。她甚至觉得,自己大概是真的放下了。
直到那个周五的晚上。
她刚结束一个难缠的项目,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踢掉高跟鞋,把自己摔进沙发里。元宝凑过来,用毛茸茸的脑袋蹭她
的手。她一边撸着猫,一边机械地刷着手机,处理积攒了一天的微信消息。
大部分是工作群里的各种@,甲方的修改意见,物业催缴水电费的通知……她麻木地滑动着屏幕,直到一个沉寂已久、几
乎被她遗忘的微信群聊,突兀地跳到了消息列表的最顶端。
群名是:【江州一中2008届3班·青春不散场】
群头像,是那张她珍藏的、裁切过的毕业年级大合照。她的心跳,毫无征兆地漏跳了一拍。
这个群,刚毕业那几年还很活跃,大家分享着初入大学的兴奋,吐槽着新环境的种种不适。后来,随着各自人生轨迹的分
岔,渐渐就沉寂了,只剩下逢年过节的群发祝福和偶尔的投票链接。上一次有密集聊天记录,好像还是一两年前有人组织小范
围聚会。
是谁在说话?
她点开群聊。最新消息是班长李丽发的,一连好几条:
【@全体成员重磅消息!各位亲爱的同学们!转眼我们毕业都十年啦!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经班委们商议,决定组织一场隆重的十周年同学会!】
【时间暂定:今年国庆假期,10月3号】
【地点:我们的母校,江州一中!重温校园时光!】
【流程安排:上午母校参观、重拍毕业照;中午聚餐;下午自由活动/茶话会。晚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K歌第二场!】
【现在开始接龙报名哈!方便统计人数和预定场地!格式:姓名+目前所在城市+能否参加】
【十年之约,不见不散!期待和大家重逢!】
消息下面,已经跟了长长一串接龙。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跳出来,后面跟着天南地北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
杭州、成都……还有留在江州的。不少人后面还加了表情符号,表达着兴奋和期待。
“十年了吗?这么快!”
“一定参加!想念大家了!”
“哇!母校!必须回去看看!”
“班长辛苦了!”
群里瞬间热闹起来,仿佛一池静水被投下了巨石。大家七嘴八舌地回忆着当年的趣事,询问着彼此的近况,气氛热烈得有
些失真。
林晚星的手指僵在屏幕上方,心脏在胸腔里不规律地跳动着,一下,又一下,沉重而清晰。
十年。
这两个字像有魔力一般,瞬间击穿了她用数年时间筑起的、看似坚固的心理防线。那些被她刻意尘封的画面,不受控制地
涌入脑海:喧闹的教室,堆满书的课桌,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的光斑,篮球场上的汗水,还有……那个穿着白衬衫、笑容干
净的少年。
她以为自己早已释然,早已将那段过往看作一段无关紧要的、褪了色的青春记忆。可当“同学会”和“十年”这两个词组
合在一起,带着不可抗拒的、仪式感的力量袭来时,她才发现,那道疤痕从未真正愈合,只是结了一层薄薄的痂。此刻,这封
邀请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轻易地划开了它,露出底下依旧鲜活的、带着微微刺痛的血肉。
去,还是不去?
这个简单的问题,此刻却重若千钧。
去,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要再次踏上那片承载了她太多秘密和心事的土地。
意味着要面对那些曾经见证过她所有卑微和尴尬的老同学。
意味着……极有可能,会见到他。
顾言。他会在接龙名单里吗?班长肯定也@他了。以他的性格,会参加这种怀旧性质的活动吗?他那样的人,应该很忙
吧?学术会议,科研项目,带学生……他会有时间回来参加高中同学会吗?
她像着了魔一样,紧张地、一行行地仔细翻阅着那长长的接龙名单,心跳随着指尖的滑动而加速。一个个名字掠过……没
有他。一直翻到最新的一条,都没有看到那个刻在心底的名字。
她暗暗松了口气,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随即又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
看,他果然不会来。他早已飞向了更广阔的天空,高中同学会这种场合,对他而言,大概只是无足轻重的琐事吧。自己刚
才的紧张和期待,显得多么可笑。
就在她准备关掉群聊,假装没看见这条消息时,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是苏晴发来的私信。
“星星!看到群消息了吗?十年同学会!你去不去?【兴奋搓手.jpg】”
林晚星看着苏晴发来的表情包,能想象出她在手机那头激动的样子。苏晴和赵磊毕业后就留在了H市,工作稳定,去年刚
生了宝宝,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她一直是同学会的积极组织者和参与者。
林晚星犹豫了一下,回复:“看到了。还没想好。”
“这还用想?必须去啊!”苏晴的信息秒回,“十年啊!多难得!我们都多久没见了!我都想死你了!而且,听说这次好
多同学都会回来,特别全!”
林晚星的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不知道该怎么回。她没法告诉苏晴,她害怕的不是见老同学,而是那个可能出现的、或者确
定不会出现的“他”。
“哎呀,我知道你担心什么!”苏晴仿佛有读心术,“你是不是怕见到顾言尴尬?”
林晚星的心猛地一紧。
“我刚问过陈宇了,”苏晴继续打字,扔下了一颗真正的炸弹,“陈宇说,他问过顾言了,顾言……他会来。”
……
……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手机屏幕上的那行字,像带着电流,瞬间击中了林晚星。她甚至能感觉到自己的指尖传来一阵麻痹感。
他会来。
顾言会来。
那个她用了整个青春去暗恋,又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去试图遗忘的人,会出现在十年同学会的现场。
这个消息,比同学会邀请本身,更具冲击力。刚才那点因为没在接龙名单里看到他而升起的失落,瞬间被一种巨大的、近
乎恐慌的紧张感所取代。
大脑一片空白。耳边嗡嗡作响,连元宝不满的喵呜声都变得遥远。
他去?他为什么会去?他不是应该在北京,在他的实验室里,在他那个她完全无法理解的高端世界里吗?他那样的人,怎
么会对高中同学会感兴趣?
无数个问题在脑海里炸开,让她无法思考。
“星星?你还在吗?”苏晴的信息又跳了出来。
“怎么样?这下有动力了吧?十年不见,难道你不好奇他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苏晴的语气里充满了八卦和怂恿。
好奇吗?
当然好奇。
她怎么会不好奇?那个占据了她整个少女时代心事的人,那个在她记忆里永远停留在十八岁夏天的少年,经过十年的岁月
洗礼,会变成什么模样?是更加成熟稳重?还是已经被学术生涯磨平了棱角?他还会是记忆中那个样子吗?这种好奇,像一只
无形的手,紧紧地攫住了她的心。同时涌上的,还有更复杂的情绪:害怕,紧张,不知所措,以及一丝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
的、微弱的、该死的期待。
她害怕面对他。害怕看到他可能已经变得陌生的眼神,害怕自己会在他面前再次变得笨拙和慌乱,害怕那段尘封的往事会
被轻易勾起,让她所有的伪装和努力都功亏一篑。
但她又无法抑制地,想要亲眼见一见他。哪怕只是远远地看一眼,确认他过得很好,然后像对待其他普通同学一样,打个
招呼,寒暄几句,为那段无疾而终的暗恋,画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体面的句号。
去,还是不去?
这个选择,突然变得无比艰难。一边是维持现状的安稳和逃避带来的暂时心安;另一边,是直面过去的勇气和可能带来的
巨大情绪波动,以及那一点点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关于“释然”和“告别”的可能性。
她放下手机,走到窗边。上海的夜色璀璨如星海,万家灯火勾勒出城市的轮廓。她在这座庞大的城市里,拥有了自己的一
席之地,过着独立而规律的生活。她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强大,足够平静。
可一封来自过去的邀请函,和一个关于他的确认消息,就轻易地搅乱了她的一池春水。
十年了。她以为自己走了很远,远到足以将往事抛在身后。可原来,只需要一个回眸的距离,她就又变回了那个在走廊里
被他撞飞课本后、脸红心跳、不知所措的林晚星。
深埋的种子,终究还是等来了破土而出的雨季。
她望着窗外遥远的星空,长长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那个关于“去”还是“不去”的答案,在胸腔里反复冲撞,尚未尘埃落定。
但她知道,无论去或不去,这个夜晚,以及接下来的几个月,她都将在一种前所未有的犹豫和期待中,辗转反侧。
十年之约,像一道时光之门,缓缓开启。门后,是泛黄的青春,和未知的当下。
而她,就站在这道门前,踌躇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