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 22 章 ...
-
题记:毕业是一道分水岭,将我们推向截然不同的河流。我选择留在有你的城市,继续一场无望的守望;而你,走向了更广阔
的天地。我们像两条平行线,在人生的岔路口,默契地选择了各自的远方,渐行渐远。
那句“谢谢,新年快乐”像一道冰冷的结界,将林晚星短暂燃起的、微弱的勇气彻底冻结。跨年夜的喧嚣过后,生活重
新陷入一种沉闷的平静。大三下学期的课程压力有增无减,她把自己更深地埋进书本和习题里,用近乎自虐的忙碌来麻痹感
知,仿佛这样就能忽略心底那片因期待落空而留下的、更大的空洞。
春天在无声无息中到来,校园里的樱花开了又谢。当空气中开始弥漫起栀子花的淡淡香气时,一种无形的、焦灼的氛围开
始在高年级学生中蔓延——毕业季,悄然临近。
对于大四的学生而言,这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一个迫在眉睫、需要做出关键抉择的现实。考研、就业、出国……
每一条路都指向不同的未来,牵动着无数个家庭和年轻的心。
自习室和图书馆里,通宵达旦的身影越来越多,讨论的话题也从明星八卦、游戏攻略,变成了哪个导师的研究方向好、哪
家公司的待遇和发展前景更优。简历模板、面试技巧、职业规划……这些词汇频繁地出现在交谈中,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迷茫
和不易察觉的恐慌。
林晚星坐在人满为患的图书馆里,面前摊开的是《高级财务会计》的教材,目光却有些失焦地落在窗外。阳光很好,透过
香樟树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点,几个穿着学士服的大四学长学姐正在草坪上拍照,欢声笑语隐约传来。那身黑色的学士服,像
一种无声的宣告,提醒着她,一年后的此刻,站在那里的将是自己。
而她,将去往何方?
这个问题,像幽灵一样,开始频繁地缠绕着她。父母在电话里的关切也愈发具体起来。
“星星,马上就大四了,有什么打算没有啊?是准备考研还是找工作?”妈妈的声音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
“我听说你们学校会计专业考研竞争挺激烈的,要不考虑一下考公务员?稳定。”
“或者,回老家来发展?爸妈还能照应着你,房子压力也小点。”
回老家?这个选项几乎第一时间就被林晚星排除了。那个安逸的、一眼能望到头的小城,装不下她心底那份隐秘的、连自
己都不愿承认的执念。
考研?她对自己的学术能力有清醒的认知,并非顶尖的那一拨,跨专业考去A大更是天方夜谭。那么,剩下的似乎就只有
就业一条路了。
就业,又该去哪里?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滑动着手机屏幕,点开了那个几乎成为肌肉记忆的APP——校内网。顾言的主页更
新停留在半个月前,是一张A大实验室窗外的夜景,配文简单:“又一个通宵。” 下面有不少同学的评论,有调侃“大神保重
身体”的,有询问项目进度的。他的生活,依旧充实、前沿,沿着精英的轨迹稳步前行。保研。他一定会留在A大读研的,这
是毋庸置疑的。北京,将成为他未来至少两三年的根据地,甚至可能是更长久的未来。而自己呢?H市?还是上海?或者其他
一线城市?
一个声音在心底小声地说:留在H市吧。这里是你熟悉的地方,有你的大学,有你刚刚建立起的一点人脉。虽然机会可能
不如上海多,但竞争压力也相对小一些。而且……这里离他,只有十二公里。尽管这十二公里如同天堑,但至少,还在同一座
城市,呼吸着同一片空气。万一……万一有那么亿分之一的可能,在某个街角遇见呢?
另一个更理智的声音立刻反驳:林晚星,别再自欺欺人了!H市除了那点不切实际的幻想,还有什么?上海才是金融中
心,有更多更好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对你的专业发展更有利。你应该去上海,为自己搏一个更好的未来。他在北京,你在上
海,这才是现实!你应该学会面对现实,而不是活在一个自己编织的梦里。
两种声音在她脑海里激烈地拉锯着。一边是残存的、卑微的期望;一边是清醒的、残酷的现实。
这种纠结和焦虑,并非她独有。宿舍夜谈的话题,也渐渐被“未来”占据。
“我想去深圳,那边互联网公司多,机会也多,就是生活成本太高了。”一个室友叹息道。
“我爸妈想让我回老家考个银行,安稳是安稳,但总觉得不甘心。”另一个室友语气迷茫。
“我?可能试试考研吧,能考上就再躲三年。”这是选择延缓进入社会的。
苏晴和赵磊的感情稳定,两人似乎早已达成共识,都打算留在H市发展。苏晴搂着林晚星的胳膊,说:“星星,你也留在
H市吧!我们还能有个照应。到时候一起合租房子,多好!”
林晚星只能报以苦笑。她何尝不想有个熟悉的朋友在身边?但H市于她,最大的吸引力,恰恰是她最难以启齿、也最看不
到希望的那一个。就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上海一家她曾经实习过的会计师事务所,向她发出了校园
招聘的预面试邀请,职位和待遇都相当有吸引力。这仿佛是一个来自现实的、强有力的信号,将天平向“上海”那一端重重地
压了下去。她参加了面试,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对方对她之前的实习表现有印象,对她的专业基础和踏实态度表示了认可。
面试结束后,HR暗示她很有希望拿到offer。
消息传回家里,父母喜出望外,电话里的语气都轻快了许多,仿佛女儿的前途已经一片光明。“去上海好!大平台,发展
空间大!星星,好好把握住机会!”
挂掉电话,林晚星的心情却异常复杂。一方面,得到肯定和机会的喜悦是真实的;另一方面,那个选择“上海”的决定,
似乎也意味着,她正在亲手为自己这场漫长的暗恋,画上一个现实意义上的句号。
她点开顾言的对话框,最后一条消息,依旧停留在新年那天,她发出的“新年快乐”和他回复的“谢谢,新年快乐。”
冰冷的,客气的,没有下文的。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打开加密博客,写下了毕业季的观察:
【大学观察日志 - 毕业抉择十字路口】
*时间节点:大四下学期末,面临考研/就业/回老家关键抉择。
*外部环境:校园弥漫焦虑与期待并存氛围。父母期望(去上海发展)、现实机遇(上海事务所面试顺利)与个人情感(隐秘的H市执念)形成强烈冲突。
*目标人物动态(推测):毫无悬念保研A大(北京)。其人生轨迹清晰、高端,与观测者差距进一步拉大。
*观测者内心挣扎:
#选项A(留H市):理由:熟悉环境,较低生活压力,以及……那微不足道、近乎幻灭的“同城”可能性。劣势:职业发展
平台受限,需直面“幻想”可能永久破灭的残酷。
#选项B(去上海):理由:优质职业起点,更广阔发展空间,符合家人期待,利于个人独立与成长。劣势:彻底远离目标人
物,象征性地切断最后一丝微弱联系。
*初步倾向:理性分析强烈倾向于选项B。情感惯性微弱倾向于选项A,但力量持续衰减。
*预期行动:接受上海事务所offer可能性极高。此举意味着观测者主动选择将暗恋沉入心底,优先考虑现实生存与发展。
就在林晚星几乎要被现实逻辑说服,准备向上海那边给出肯定答复时,一件事的发生,让她最终下定了决心。
那是大四年级的最后一次班会,主题就是毕业动员和生涯规划。辅导员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讲述着未来的无限可能,鼓励
大家勇敢追梦。台下同学们神情各异,有跃跃欲试的,有忧心忡忡的。
班会结束后,大家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林晚星听到前排两个女生在小声聊天,内容让她瞬间竖起了耳朵。
“哎,你听说没?A大那个顾言,就高中那个超级学霸,他们实验室的项目拿了全国大奖!直接被保送直博了!太牛了!”
“真的假的?直博?A大的直博啊!那以后真是要成学术大牛了!”
“是啊,人家那才叫前途无量。跟我们简直不是一个世界的……”
后面的话,林晚星没有再听清。她只觉得耳朵里“嗡”的一声,周围的声音都变得模糊起来。
全国大奖。保送直博。A大。学术大牛。
这些词汇像一颗颗冰冷的石子,砸在她的心湖上,激起圈圈涟漪,而后沉底,带来刺骨的凉意。
看,这就是差距。赤裸裸的,无法逾越的差距。
当她还在这里为一份上海会计师事务所的offer而纠结、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时,他已经轻描淡写地站上了她无法想象的
高度。他的世界是星辰大海,而她的世界,只是柴米油盐。他们的人生轨迹,从高中毕业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是两条平行
线,并且,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飞速远离。
留在H市?守望什么?守望一个永远追不上的背影吗?除了增加自己的痛苦和证明自己的愚蠢之外,还有什么意义?
那一刻,所有的犹豫、不甘、还有那点可怜的幻想,都被这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
她终于彻底清醒了。
班会结束后,她独自一人走到学校湖边。夕阳的余晖将湖面染成一片暖金色,波光粼粼,美得有些不真实。她拿出手机,
找到上海那边HR的邮箱,编辑了一条简短却肯定的回复:“您好,感谢贵司的认可与邀请,我非常荣幸能获得这次机会,并确
认接受offer。期待后续的签约事宜。顺祝商祺!林晚星”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心里出乎意料地平静。没有想象中的撕心
裂肺,也没有巨大的失落,只是一种尘埃落定的释然,和一种淡淡的、无法言说的悲伤。
她抬起头,望着天边绚烂的晚霞,长长地、轻轻地吁出了一口气。
再见了,H市。
再见了,我无望的青春。
再见了,顾言。
我决定,走向我的未来了。一个……没有你在蓝图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