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苏文渊,这位曾经的中学语文老师,带着一身书卷气和被生活磨砺出的沉默,悄然融入了“拾光小馆”的日常。他话不多,手脚却勤快得让林舟心疼。天不亮,他就在林舟之前悄悄起床,拿着大扫帚,将店门前的人行道清扫得干干净净;客人用完餐,他总是第一时间上前,利落地收拾碗筷,擦拭桌面,动作仔细得连一点油渍都不留下。

      起初,林舟怕他累着,总是劝阻:“苏伯伯,这些我来就好,您多休息。”

      苏老先生总是摆摆手,眼神里带着一种找到自身价值的踏实感:“不累,活动活动筋骨挺好。我别的做不了,这些杂事还能搭把手,不能白吃饭。”他固执地坚持着,仿佛只有通过劳动,才能稍稍弥补内心的愧疚,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这失而复得的天伦之乐。

      林舟明白他的心思,便不再强劝,只是默默地在饮食上更用心,晚上也会提前烧好热水让他泡脚解乏。

      很快,林舟就发现,苏老先生的加入,远不止是多了个勤杂工那么简单。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在不经意间,为“拾光小馆”这条小船调整着航向,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天,一位熟客带着上小学的儿子来吃饭,孩子对着菜单上“云朵舒芙蕾”的“芙”字卡了壳。苏老先生正巧在旁边收拾邻桌,见状便和蔼地俯下身,用粉笔在随身携带的小木板上(他用来记临时需求的)写下了“芙”字,耐心地解释:“小朋友,这个字念 fú,你看,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付出的付,结合起来就是芙蓉花的芙,云朵舒芙蕾,意思是像芙蓉花一样柔软蓬松的甜品哦。”

      孩子好奇地看着木板,跟着念了一遍,竟然一下子就记住了。那位客人又惊又喜:“哎呀,老先生,您这教法真好!比我们硬逼着他背强多了!”

      自此,偶尔有带孩子来吃饭的家长,会特意趁着等餐的功夫,向苏老先生请教一两个字词或古诗文。苏老先生总是乐呵呵的,引经据典,讲得生动有趣,小小的餐馆一角,偶尔会飘起一阵书香墨韵。这无意间成了“拾光小馆”一个独特的风景线。

      不仅如此,苏老先生还成了林舟的“定心丸”。林舟虽然厨艺天赋高,但毕竟年轻,有时遇到特别挑剔或难以沟通的客人,难免会心里憋屈。苏老先生总能敏锐地察觉到她的情绪,在她忙完一阵的间隙,递上一杯温水,用温和的语气开解她:“开门做生意,三教九流都会遇到,莫往心里去。咱们问心无愧,把菜做好便是。”

      他的话像沉稳的压舱石,让林舟原本有些浮躁的心很快平静下来。

      而对于小林曦来说,外公的到来,更是打开了一扇新奇的大门。苏老先生肚子里有讲不完的故事,从孙悟空大闹天宫到武松打虎,他用带着口音的、缓慢的语调讲出来,格外引人入胜。小曦常常听得入了迷,连最爱的动画片都忘了看。

      更重要的是,苏老先生开始教小曦写字。他没有用店里的小黑板,而是找来了干净的沙盘和一根小木棍。他说,这样环保,也有趣。

      “来,小曦,今天咱们写自己的名字。”苏老先生握着外孙的小手,在沙盘上一笔一划地写着,“林——,树林的林,我们小曦要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曦——,晨曦的曦,就是清晨的阳光,充满希望。”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一老一少专注的侧脸上,洒在沙盘那工整的笔画上。小林曦学得极其认真,小嘴抿着,努力控制着手中的木棍。

      林舟在厨房里看着这一幕,心里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暖流。她给了小曦一个家,而外公,正在为这个家填充文化的底蕴和血脉的传承。这是她无法给予的。

      晚上,打烊后,三人围坐在二楼的餐桌旁吃宵夜。小曦兴奋地向林舟展示他在沙盘上学会写的“林”和“曦”,虽然歪歪扭扭,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妈妈,看!我的名字!”他骄傲地宣布。

      “真棒!”林舟毫不吝啬地夸奖,然后看向苏老先生,真诚地说,“苏伯伯,谢谢您。”

      苏老先生摆摆手,脸上是满足而平和的笑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是我该谢谢你们,让我这老头子,还能有点用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