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心结 ...

  •   从米兰回来的飞机上,俞辰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

      ——科莫湖的落日,蒙蒂工作室的模型,还有那些泛黄的旧图纸。

      其中最珍贵的一张,是他偷偷拍下的祁丰年轻时的设计草图:青屿湖水上别墅,线条流畅如歌。

      “还在想那个项目?”祁骁从洗手间回来,滑进旁边的座位。

      “嗯。”俞辰收起手机,“只是觉得好奇...祁叔叔当年为什么选择青屿湖?那里不是什么知名景点。”

      祁骁若有所思:“我问过母亲,她说80年代初青屿湖附近发现了温泉,一度要开发成度假区,后来因环保争议搁置了。”

      “温泉?”俞辰皱眉,“我从小在那里长大,从没听说过...”

      “可能是消息被压下来了。”祁骁压低声音,“母亲说当时牵扯到一些地方利益纠纷,父亲的项目无辜受牵连。”

      俞辰望向舷窗外的云海。

      青屿湖在他记忆中一直是个安静平凡的小镇,没想到竟隐藏着这样的故事。

      更想不到的是,他与祁骁的命运线,早在各自出生前就已悄然交织。

      飞机降落在江城机场时已是深夜。

      取行李时,祁骁的手机响了。

      他看了一眼屏幕,眉毛微微挑起:“父亲。”

      通话很简短,主要是确认他们平安抵达。

      但挂断后,祁骁的表情变得复杂:“他邀请我们明晚去家里吃饭...特意说要你带上小时候的照片。”

      “我?为什么?”

      “没说。”祁骁耸肩,“但父亲最近的行为越来越难预测了。”

      回到家,两人倒时差睡到中午。

      起床后,俞辰翻出儿时的相册,坐在床边一页页翻看。

      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照片上,勾勒出那些泛黄记忆的轮廓。

      ——小俞辰在湖边堆沙堡,在幼儿园表演节目,在美术比赛领奖...

      “这是什么时候的?”祁骁突然凑过来,指着一张夏令营合影。

      “十二岁那年。”俞辰指着照片中央的自己,“市里组织的暑期艺术营,在青屿湖边上。”

      照片上的孩子们排成三排,小俞辰站在最中间,手里举着一幅画。

      背景是湖水和远山,阳光灿烂得几乎溢出相纸。

      “等等...”祁骁猛地抓过相册,凑近细看,“这个角落里的男孩...”

      他的手指微微发抖,指向照片最右侧一个模糊的身影。

      那是个高个男孩,低着头,只露出小半张脸,但那种拒人千里的气质,与年幼的祁骁如出一辙。

      俞辰轻轻的笑了问他,“这是你吗?“

      “1999年夏天,我被父亲送到青屿湖的夏令营。”祁骁的声音变得异常轻柔,“那年我十岁,刚学会游泳不久...有一天下午自由活动,我偷偷溜到深水区...”

      “然后溺水了。”俞辰接上他的话,心跳如擂鼓,“一个男孩救了你...”

      两人对视着,在彼此眼中看到了同样的震撼。

      所有的碎片终于拼合。

      ——那条编织手绳,祁丰对青屿湖的特殊情感,甚至俞辰与祁丰相似的设计风格...

      这一切都不是巧合,而是命运精心的编织。

      “所以父亲一直知道。”祁骁恍然大悟,“他从一开始就认出你是那个救我的男孩...”

      “但他为什么不说?”

      “也许...”祁骁犹豫了一下,“对他来说,那段回忆太复杂了。青屿湖项目失败后,他几乎失去了一切——声誉、积蓄,甚至...”

      “甚至什么?”

      “我不确定。”祁骁摇头,“但母亲曾暗示,父亲在青屿湖经历了某种...重大打击。之后整整一年没碰设计。”

      俞辰再次看向那张照片。

      阳光下的孩子们笑容灿烂,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普通的夏日午后,会埋下改变两个家庭命运的种子?

      -----

      祁家别墅灯火通明。

      俞辰站在门前,手里拿着相册,心跳快得不正常。

      今晚的家宴突然有了全新的意义。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聚餐,更可能是真相揭晓的时刻。

      祁骁捏了捏他的手:“放松,父亲不会吃了你。”

      “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俞辰低声说,“如果他真的从一开始就认出我...”

      门开了,闻俐热情地迎出来:“终于来了!祁丰在书房等你们。”

      书房里,祁丰站在窗前,背影挺拔如松。

      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来,表情比往常柔和许多:“米兰之行如何?”

      “很有收获。”祁骁简要汇报了项目进展,然后直入主题,“父亲,我们发现了些事...关于青屿湖。”

      祁丰的眼神闪烁了一下,示意他们坐下:“我猜你们见到了蒙蒂收藏的那些图纸。”

      “不只是图纸。”俞辰鼓起勇气,翻开相册指向那张夏令营照片,“这个男孩...是祁骁,对吗?”

      房间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祁丰盯着照片,脸上的表情复杂得难以解读。

      良久,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走向书柜,从最上层取下一个尘封的盒子。

      “我就知道总有一天会谈到这个。”他打开盒子,取出一张泛黄的报纸剪报。

      ——1999年本地报纸的一则小新闻:

      《十岁男孩湖中遇险,十二岁小英雄挺身相救》。配图是湿漉漉的小俞辰和小祁骁并肩站着,后者低着头,只露出侧脸。

      “我一直在找那个男孩。”祁丰轻声说,“直到四年前,骁骁在数学竞赛后给我看一张照片...我一眼就认出了你。”

      俞辰的手微微发抖。

      所以那场火药味十足的初遇,竟是祁父精心设计的?

      而之后的所有冲突、和解、共同创业...

      都建立在这样一个荒谬的开端上。

      “为什么?”祁骁问出了俞辰的疑惑,“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们是旧识?”

      祁丰的表情变得复杂:“因为羞耻。”他走到窗前,背对着他们,“青屿湖项目失败后,我欠下一身债,差点毁了家族企业。那段记忆太痛苦...我不想让任何人,尤其是你们,知道那段历史。”

      “但后来您支持我们的工作室...”

      “因为看到俞辰的设计,我意识到有些东西比自尊更重要。”祁丰转过身,眼中闪烁着俞辰从未见过的坦诚,“你的天赋,骁骁的决心...你们活出了我当年不敢坚持的梦想。”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长久以来的心结。

      俞辰突然明白了祁丰那些矛盾行为背后的真实情感。

      ——不是反对,而是羡慕,不是轻视,而是对自己过往的遗憾。

      “还有一件事...”祁丰从盒子里又取出一张照片,递给俞辰,“认识这个人吗?”

      照片上是一位优雅的老年女性,站在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前。

      俞辰倒吸一口冷气:“我外婆!这是她退休前设计的最后一个项目...您怎么会有这张照片?”

      “因为她是我在MIT的导师,林熟教授。”祁父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敬意,“也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俞辰的大脑飞速运转。

      ——外婆从未提起过在MIT任教的经历,只说自己是普通大学教师...

      “等等。”祁骁突然站起来,“如果俞辰的外婆是林熟...那他和林志远...”

      “是舅甥关系。“祁父平静地宣布,“虽然血缘很远。林熟是林志远的姑姑,而俞辰的母亲是她侄女。”

      这个家族联系的揭露如同一道闪电劈下。

      俞辰呆坐在椅子上,试图理清这复杂的关系网。

      ——所以他和“速驰”的林总竟然是远亲?而祁丰早就知道这一切?

      “为什么没人告诉我?”他的声音有些发抖。

      “因为你外婆的坚持。”祁丰叹气,“青屿湖项目失败后,她与我断绝了联系。直到去年,林志远才在行业杂志上看到你的设计,认出家族风格...”

      “所以林总对我们的特别关照...”

      “不仅是商业赏识,更是家族情谊。”祁丰点头,“就像我对蒙蒂的推荐一样。”

      俞辰的脑海中闪过无数片段。

      ——林总对他设计风格的特别关注,蒙蒂对他空间感的赞叹,甚至祁丰对他若有若无的偏爱...

      原来都有这层隐秘的联系。

      “晚餐准备好了。”闻俐适时地出现在门口,打破了沉重的气氛,“有什么话可以边吃边聊。”

      -----

      餐桌上,气氛出奇地轻松。

      祁丰亲自下厨做了几道拿手菜,甚至还开了一瓶珍藏多年的红酒。

      随着酒精的作用,他变得健谈起来,分享了许多年轻时的趣事和挫折。

      “青屿湖项目失败后,我一度想放弃建筑。”他回忆道,眼神飘向远方,“是你外婆的一封信让我重新振作。她说'真正的建筑师不是为荣耀而设计,而是为解决问题'...”

      俞辰想起外婆常说的一句话:“建筑是有温度的容器。”

      原来这种理念源自她在MIT的教学经历,而祁丰显然深受影响。

      “您和我外婆...很亲近吗?”他小心翼翼地问。

      祁丰的表情变得柔和:“她是我见过最严格的导师,也是最理解我的人。”他停顿了一下,“当年在MIT,我们有个五人小组——我,蒙蒂,林志远,还有另外两位同学。林教授带着我们做了许多前瞻性项目,包括青屿湖的初步构想。”

      “五人小组?”祁骁敏锐地捕捉到细节,“但照片上总是四个人...”

      “因为第五位成员从不拍照。”祁丰的目光变得深邃,“她认为建筑师应该隐于作品之后。”

      这个神秘的第五人是谁?

      俞辰正想追问,祁丰却转移了话题:“尝尝这个红烧肉,按你外婆的配方做的。”

      晚餐后,祁丰带他们去了阁楼。

      ——一个从未对家人开放的空间。

      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尘埃在光束中飞舞,露出一个尘封已久的工作室。

      墙上挂满设计图,桌上摆着各种模型,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

      “二十年没动过了。”祁丰轻声说,手指抚过积灰的绘图桌,“直到看到你们的工作室...才想起自己也曾这样热血过。”

      俞辰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这哪里是阁楼,分明是一个建筑师的圣殿,一个被刻意遗忘的梦想殿堂。

      每一张图纸,每一个模型,都诉说着主人曾经的激情与才华。

      “这些...”祁骁的声音哽咽了,“太美了。”

      “现在它们是你们的了。”祁丰从墙上取下一幅装裱好的素描——青屿湖的全景,笔触温柔而深情,“包括这个未完成的梦。”

      回家的路上,俞辰和祁骁都沉浸在各自的思绪中。

      车窗外的城市灯火如星河般流淌,而他们手中紧握着的不只是那幅素描,更是一段被时光掩埋的珍贵传承。

      “所以命运早就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了。”祁骁最终打破沉默,“通过父亲,通过你外婆,甚至通过青屿湖...”

      俞辰望向窗外,想起那个救起溺水男孩的夏日午后。

      当时的小俞辰不会知道,那个沉默寡言的男孩会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而那个站在岸边、神情复杂的男人,会在二十年后成为他的另一个父亲。

      “后悔吗?”祁骁突然问,“如果早知道这些复杂的联系...”

      “不后悔。”俞辰坚定地说,“就像颜料事件一样,即使知道是设计好的,我依然会选择让那个行李箱碾过去。”

      祁骁大笑,在红灯前倾身吻他:“我的英雄。”

      -----

      回到公寓,两人迫不及待地仔细研究那幅青屿湖素描。

      在画作的角落,俞辰发现了一行小字:「给林熟,我的缪斯。祁丰,1984」

      “林熟是我外婆的名字......”俞辰恍然大悟,“所以她是那个从不拍照的第五人?”

      祁骁若有所思:“父亲看她的眼神...不只是学生对导师的尊敬。”

      这个可能性让两人陷入沉思。

      青屿湖项目的失败,林熟与祁丰的决裂,甚至后来她对家族历史的沉默...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复杂的情感故事。

      “要问你母亲吗?”俞辰犹豫地问。

      “不。”祁骁摇头,“有些秘密应该由当事人自己揭开。父亲愿意分享这么多,已经是巨大突破了。”

      他小心地将素描挂在书房墙上,与俞辰的设计图并排。

      两代人的作品在灯光下交相辉映,仿佛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对了,”祁骁突然想起什么,“下个月是你外婆八十岁生日吧?父亲提议我们一起去拜访她...带着这幅素描。”

      俞辰瞪大眼睛:“你确定?他们二十年没见了...”

      “正因如此。”祁骁握住他的手,“有些心结,只有当事人才能解开。而我们...恰好是连接他们的桥梁。”

      窗外,江城的夜色深沉而宁静。

      俞辰靠在祁骁肩上,闭上眼睛。

      童年的湖泊,夏令营的偶遇,颜料引发的冲突,工作室的诞生,米兰的桥梁...

      所有的碎片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而前方,还有更多未知的篇章等待书写。

      ——MIT的求学之旅,蒙蒂项目的挑战,外婆与祁叔叔的重逢。

      但此刻,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在彼此温暖的怀抱中,一切都显得如此完美而充满希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