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馄饨西施 ...


  •   当天夜里,雪龙号驶入印度尼西亚望加锡海峡一带。
      这片东南亚海域水道狭窄,船只密集,虽然治安状况较世纪初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小型武装抢劫。
      从晚上10点到早上6点,船上安排两小时换四人轮流值班巡逻,按照宿舍号码分配。

      聂逍没在房间看到孟如琢,到处打听,碰上三副,说刚才在甲板左侧的吸烟室看到过他。
      虽然时值半夜,但吸烟室里换班的水手和夜间作业的队员依然不少。孟如琢没参与大家的闲聊,一个人倚靠在透明玻璃门边。
      聂逍走近:“今晚巡查快轮到我们了。”
      孟如琢抬腕看表:“还有五分钟。”
      聂逍挥散烟雾,直接上手从孟如琢唇边摘走那颗烟头,两口吸尽,按灭掉。
      “走吧?”
      孟如琢抬头,面无表情地看他一眼,跟上去了。

      凌晨两点,甲板上少了人声,风声、浪声与发动机的嗡鸣就被无限放大。
      聂逍走在前面,孟如琢提着高强度探照灯慢他半步,沉默许久,忽然说了句什么。
      聂逍没听清内容,但听到了孟如琢在说话,马上驻足,回头:“怎么了?”
      孟如琢不防,没刹住车,一脑袋撞到聂逍后肩上。
      他揉着额角,埋怨地瞪着聂逍。
      “哎,不好意思,”聂逍象征性做了个帮他揉一下的动作,但手没落严实,“你刚说什么我没听清。”
      孟如琢顿了顿:“谁告诉你我和孟院士有关系的?”
      聂逍很没原则地一秒卖队友:“老薛。他也是听大家八卦闲扯听来的。”
      孟如琢冷笑了一声,重复道:“大家。”
      聂逍等了半天下文,结果只撬出这么两个字,孟如琢的嘴唇又紧紧抿起来了。
      “对不起,早上我没别的意思,只是话赶话说到那里,顺嘴溜出来了。”
      孟如琢没表示,不知道听进去没有。
      聂逍想了片刻,又道:“不管你和孟院士有没有关系,都和我怎么对待你没关系。”

      孟如琢不知道聂逍是猜中了他的想法,还是换谁来都会这么讲——毕竟从三年前智利那次经历来看,聂逍确实是这么一个人。
      “那和什么有关系?”他问。
      “和你,和我。”聂逍答得很简短。
      没有再多解释,但孟如琢冥思苦想,发现他奇迹般地再找不出比这更让他满意的回答了。

      孟如琢正要开口,视线中却忽然捕捉到一点异样。
      他叫道:“那是什么!?”
      聂逍视力很好,立刻凝神细看,就见海面上有点不规则的反光,不是浪花,而像是金属零件在月光下的闪烁。
      探照灯的光柱划破夜色,一艘无灯快艇正从左侧方逼近,船头直指雪龙号的中部甲板,速度极快。
      聂逍瞬间把孟如琢扯到背后,用身形完全挡住他,然后抓起对讲机,压低声音:
      “驾驶台,左舷发现可疑快艇,方位角一百一十,距离约五百米,未开航行灯,也未见AIS信号!”
      驾驶台立即回应,大功率甲板泛光灯与船艏探照被打开,船桥通过甚高频无线电和国际信号灯发出警告,耀眼的白光顷刻间铺满海面,小艇无处遁形。
      汽笛长鸣,低沉震耳的声浪在黑夜里像雷霆一样滚过海面。
      雪龙号庞大的船身与骤亮的灯火让对方心虚,自知暴露,快艇绕到船尾,几分钟后消失在岛屿的阴影里。
      对讲机里传来驾驶台值班水手的声音:“目标已离开,继续保持警戒。”
      聂逍回应过,放下对讲机,才缓缓松开一直将孟如琢连衣袖带腕子紧攥住的手,将探照灯接过来,宽慰道:
      “这种事不常有,但隔三差五也能遇上,民用船只风险比较大,他们一般不敢和各国科考船硬碰硬。”
      孟如琢惊魂甫定:“我以为这年头只剩下电影里有真海盗了。”
      从发现那艘快艇开始,他就一直保持着眼睛微微瞪大的警惕表情,聂逍甚至幻视他变成了竖瞳。

      巡查剩下的时间,两人没有再分神聊天。到四点钟,聂逍给下一组值班的队员详细讲了刚才的情况,才完成交接。
      他回头看孟如琢:“饿吗?船员餐厅里应该还有夜宵。”
      回房睡觉上楼,吃夜宵下楼。孟如琢站在楼梯口抉择了半秒钟,抬步,朝下面一级台阶迈去。
      白天包的饺子剩下一些,师傅有煎有蒸有煮,孟如琢犹豫一下,还是没选油腻的。
      聂逍明显看出他的纠结,好笑:“马上进赤道无风带,暂时不会晕了,可以吃。”
      孟如琢包的饺子相对小巧,外形有点像云吞,很好认。
      聂逍夹起一个尝了口:“你包的饺子确实好吃,跟谁学的?”
      孟如琢往他盘子里瞄了眼,发现全都是自己手笔。大家的饺子混在一起,如果不是打饭的时候专门一个一个夹,不可能全盛到同一个人包的。
      怪不得聂逍刚才在窗口前磨蹭了那么久。

      孟如琢轻轻叹了口气,道:“我妈。我爸以前是做早茶的师傅,我妈管着家里的馄饨店,温饱不是问题,但也绝对不算大富大贵。后来赶上拆迁,家里房子和店面全拆了,拿了不少钱,他俩一合计,干脆就用这笔钱当启动资金,把馄饨店的生意扩大一下,没想到后面还真就做起来了。”
      聂逍没想到他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愣住。
      孟如琢云淡风轻地总结:“我家是暴发户。”
      聂逍差点把水喷出来:“不是,小祖宗,哪有自己说自己家是暴发户的?”
      孟如琢一点也不难为情:“我就是,家里往上数三代我是第一个上大学的。”

      聂逍的确想过,孟如琢和孟院士也许只是恰巧同姓。但他对于孟如琢家庭背景的直观印象和猜测,也基本不出书香门第之外。
      他有点没反应过来:“所以你家是开馄饨店的?叫什么?”
      孟如琢:“姓孟的开的,就叫孟家馄饨呗。”
      聂逍愣了几秒钟,这回是真的惊讶到无以复加:“……‘孟家馄饨’那个孟就是你这个孟啊?”
      孟如琢淡淡瞥他一眼:“如假包换,我爸一开始还让五道口那家分店把我大学录取通知书裱起来挂着呢,怪不好意思的,被我强烈要求藏后厨了。”
      “孟家馄饨”属于是国内快捷蒸食煮食这一类别里加盟最多的品牌了,北京至少一百多家,光是学院路上就仨,下错了单走到另一家门店去取都用不着十分钟。放眼全国,总在数千家,更别提这几年网络直播间和线上商城冷链也做得很红火。
      聂逍回北京一般不怎么外食,他和老薛两口子住得近,基本都去蹭饭,但对孟家馄饨铺天盖地的公交站广告牌也绝对有印象。
      他倒吸一口冷气:“那个‘薯仔馄饨’就是——”
      孟家馄饨销量最好的招牌单品叫“薯仔馄饨”,就是土豆泥干拌小馄饨,淋上秘制浇汁和炸酱。
      孟如琢点头:“就是我这个薯仔。”
      他欣赏着聂逍目瞪口呆的表情,有点得意,有点隐秘的快感。
      “这道菜的创作灵感其实还是来源于我妈爱吃土豆,但命名灵感确实是来源于我。”
      聂逍有些不解:“既然你家里和学术圈八竿子打不着,那你跟孟院士这亲戚到底是怎么攀上的?无凭无据造这种谣,谁信啊?”
      孟如琢想了想:“本科时专业没细分到这个程度,系里人也多,倒还没人联想,但我爸一直都是土豪做派,怪招摇的,你拒绝他他还伤心,所以那会儿就总有同学议论我家境。大四拿到中科院的直博名额,公示名单上能看到我选的具体方向是极地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才有人开始造谣。”
      聂逍稍微一琢磨就想通了,孟如琢应该是被早已别有用心、妒忌的人抓住了与孟院士同姓这个巧合,泼了脏水。
      没有实锤证据,当然没法去举报他,但谣言从来都是不胫而走、三人成虎。
      再加上孟如琢日常的确展现出非同一般的经济条件,深得院系领导与老师们喜爱,谣言便被带进了中科院,从他读博的第一天就开始深陷其中。
      且这是一个无解的死局。
      孟院士德高望重,这事未必能传到他老耳朵里去,更没人敢直接去问——若是假的岂不尴尬,若是真的,你没眼色地捅破了人家关系,往后还想不想混?
      而搞学术的又都清高,爱惜羽毛,谁也不会当面没品地阴阳孟如琢是学阀。若主动开口澄清,倒显得自己心虚、又当又立,孟如琢便也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聂逍坦言:“真不能怪我刻板印象,你整个人……就差把‘大家闺秀’四个字写脑门儿上了。”
      他不需要再去多余打量、观察孟如琢,第一眼早已足够,孟如琢人虽然素,但带给人的观感却是相当直白鲜明。
      “也不算错吧,”孟如琢没计较聂逍用那四个字来形容他是否哪里略显奇怪,“那些创业史都是我出生前的事情了,我生下来过的就是现在这样的日子。”
      他的坐姿闲适但相当端正,靠在椅上,后背却笔直,神似一只养尊处优、被娇惯大的猫咪。
      “只不过我家也没能耐到那种程度。我爸能塞钱把车开进港口、一路送我到码头上,但可没法塞钱给审稿人让我一作发Nature和Science正刊。”
      孟如琢一眨不眨凝望着聂逍,目光里有点委屈,但更多是示威。

      聂逍也许是接收到了这个信号。他收起两人刚坐下时那种伏低做小的试探姿态,像努力想按耐住天性中的轻佻因子,但没成功。
      他略微后撤上身,伸个懒腰,然后把手臂虚虚搭在了孟如琢的椅背上。
      “深藏不露,原来不是学阀,是馄饨西施。”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馄饨西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