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疑问(上) ...


  •   清晨的风带着初秋的微凉,从半开的窗缝里溜进客厅,拂过余茨微蹙的眉头。他坐在沙发上,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抱枕边缘,昨晚和宁融池晰通宵游戏的疲惫还萦绕在四肢百骸,可一想到学校,心口就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闷得发慌。

      “醒了就起来吃点东西,张阿姨刚才给你煮了粥。”宁融池晰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带着清晨特有的温和,像一层软绒绒的毯子,轻轻盖在余茨紧绷的神经上。

      余茨慢吞吞地挪到餐桌旁,白粥的热气袅袅升腾,混着碟子里酱菜的咸香,让他空了一夜的胃泛起一丝暖意。他却没什么胃口,只拿勺子在碗里一下下搅着,看着米粒在漩涡里打转,就像他此刻混乱的思绪。

      宁融池晰在他对面坐下,给自己也盛了一碗粥,没有急着开口,只是安静地陪着他吃。这种沉默并不尴尬,反而有种让余茨安心的力量,让他能慢慢把那些积压的情绪从心底翻出来。

      “池晰”,声音有些发涩,“你是不是觉得我特别差劲?明明都这么大了,还跟个小孩子似的,一点事还打架……”

      宁融池晰放下筷子,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专注地落在余茨脸上,那眼神里没有丝毫的评判,只有全然的接纳,像一片平静的湖,能映出最真实的他。“嗯知道就好。”宁融池晰绷不住笑了,抿嘴笑。

      余茨猛地抬头,眼里满是无语。

      “你敢把自己最脆弱、最不堪的一面暴露出来,敢承认自己的痛苦和挣扎,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宁融池晰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专业的沉稳,说得一本正经,这有点让余茨不适应。“很多人遇到这些情况,只会把自己藏起来,假装什么事都没有,你没有这么做。”

      他去书房拿来一个空白的笔记本和一支笔,放在余茨面前,“我们来做个‘情绪溯源’的练习,想做就做,不想做”也得做……就像给你的情绪画一张地图,看看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余茨迟疑着拿起笔,在宁融池晰的引导下,开始在纸上写下那些让他困扰的场景和情绪:

      - 场景:方欲问起“哥哥”的事,我突然失控。
      情绪:愤怒、羞耻、被窥探的恶心感。
      余茨没有写自己其实是私生子,所以一直埋藏在心里。
      - 场景:在学校被同学指指点点。
      情绪:烦躁、厌恶、想逃离。

      -
      情绪:委屈、孤独、被抛弃感。
      溯源: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没人真正在乎我,就算消失了也没人会发现。

      每写完一条,宁融池晰都会认真地看,然后用轻柔却清晰的语气帮他分析:“你看,你的愤怒其实是在保护自己,怕自己被那些评价伤害;你的自卑是因为你把别人的看法当成了定义你价值的标准;你的孤独是因为你给自己砌了一堵墙,以为这样就能避免受伤。
      余茨总觉得宁融池晰说的话太中二了,平常可不是这样。

      “不是‘有问题’,是‘有困扰’。”宁融池晰纠正他,语气带着心理医生特有的专业温柔,“就像身体会感冒一样,心理也会偶尔‘感冒’,这很正常。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帮你找到‘感冒’的原因,然后一起想办法‘治疗’它。”

      他拿出手机,找出一张情绪脸谱图,指着上面不同的表情和对应的情绪名称:“我们先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比如你刚才写的愤怒、羞耻、委屈,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有什么反应?是心跳加快,还是手心出汗,或者像现在这样,喉咙发紧?”

      余茨认真地感受了一下,点点头:“嗯,每次一生气,就觉得胸口特别闷,拳头也忍不住想攥紧。”

      “很好,这就是情绪的‘身体信号’。当你察觉到这些信号时,就像收到了一个提醒,告诉自己‘我现在情绪有点激动了’,这时候可以试试‘478呼吸法’。”宁融池晰示范着,“用鼻子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再用嘴巴呼气8秒,这样可以快速平复情绪。”

      余茨跟着他的节奏试了几次,果然感觉胸口的闷胀感缓解了不少。

      “接下来,我们聊聊你的‘认知模式’。”宁融池晰翻开笔记本,指着余茨写的“觉得自己是多余的”那一条,“你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一种‘灾难化思维’?就是把事情想得比实际情况更糟糕。比如爸爸,他可能确实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他真的完全不在乎你吗?”

      余茨沉默了,宁夏洛好像真的没在乎过自己,但……能住在这就已经很知足了。

      “你看,他不是不在乎,只是他表达爱的方式你不太能接受。”宁融池晰温和地说,“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没有按照我们期待的方式对待我们,就否定他们所有的付出,这其实是一种认知偏差。”

      他又聊到方欲:“你觉得他在怜悯你,这会不会也是一种‘读心术’的认知错误?就是你以为自己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但其实这只是你的猜测。也许他只是单纯好奇,或者……他其实也很羡慕你有我这样的哥哥呢?”宁融池晰越说越自己伟大,自己都说笑了。

      余茨愣住了,他从没想过这个角度。

      “我们的大脑很喜欢‘编故事’,但这些故事不一定是真的。”宁融池晰的声音像涓涓细流,一点点冲刷着余茨心里的偏见,“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试着问自己:‘这是事实,还是我的猜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时间在这样的对话中悄悄流逝,从清晨到午后,阳光在地板上的光斑挪了一个又一个位置。宁融池晰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用专业的知识和温柔的态度,一点点引导余茨看清自己情绪的来源,修正那些不合理的认知。

      他没有用任何生硬的理论,而是用余茨能听懂的语言,结合他的经历,把复杂的心理知识拆解成一个个可操作的小练习:有时是让余茨写“情绪日记”,记录下每天的情绪变化和触发点;有时是做“角色扮演”,模拟和方欲再次对话的场景,练习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攻击对方;有时只是安静地陪着余茨,听他把那些憋了很久的话说出来。

      “哥,你怎么懂这么多这些……心理方面的东西?你不是学美术的吗?”余茨忍不住问。

      宁融池晰笑了笑,眼神有些温柔的怀念:“以前我也遇到过一些困扰,就去学了些心理学的知识,没想到现在能帮到你。而且,我觉得这些东西挺有用的,不仅能帮自己,也能更好地理解别人。”

      其实余茨不知道,宁融池晰为了能更好地帮他,私下里啃了不少心理学的专业书籍,还偷偷咨询过真正的心理医生朋友,就为了能把这些知识用最适合余茨的方式呈现出来。

      傍晚的时候,余茨感觉心里那团一直堵着的乌云散去了不少。他看着宁融池晰,认真地说:“知道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对了,作为今天‘心理咨询’的‘ homework’,你可以试试每天记录三件‘小确幸’,哪怕只是吃到了喜欢的零食,或者游戏打赢了一局,这些小小的快乐,能帮你积累对生活的积极感知。”

      余茨点点头,眼里有了久违的光亮。他知道,未来的路可能还是会有坎坷,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他不再是一个人了。身边有宁融池晰,这位不是医生,却有着专业素养和无限温柔的哥哥,会陪着他,用耐心和智慧,一点点融化他心里的坚冰,让他在暖阳下,慢慢长成更好的自己。

      窗外的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温柔的橘粉色,百合花香气吹进客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