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8、第 78 章 ...
-
孩子们正围着新安装的太阳能纺织机叽叽喳喳,机器运转时发出的轻微嗡鸣与远处河道的摇橹声交织成趣。范阳擦拭着从古董市场淘来的青铜纺轮,斑驳的锈迹下隐约可见云雷纹,突然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范老师!"小芳抱着一摞皱巴巴的布料冲进工坊,发丝被汗水粘在通红的脸颊上,"我们给山区小学做的校服出问题了!洗过两次后,那些用植物染料印的校徽全掉色了!"紧随其后的豆豆举着褪色的衣袖,急得直跺脚:"现在衣服上的熊猫图案只剩个白影子,同学们该多失望啊!"
这个消息让正在整理资料的姜老放下手中的《染经辑要》,陈守拙老人摘下老花镜擦拭镜片。林西调出植物染料的光谱数据,眉头紧锁:"天然色素的色牢度确实是难题,即使加了固色剂,也扛不住频繁洗涤。"玛鲁摩挲着布料,想起亚马逊部落用树皮汁液染色的古老方法:"或许我们该换个思路,让颜色成为布料的一部分?"
范阳将青铜纺轮放在案头,指尖划过冰凉的纹路,忽然想起《天工开物》中"贵五谷而贱金玉"的记载。他折出一个纸陀螺,看着它在桌面上旋转:"古人纺纱染色讲究'经纬同根',我们能不能在纺线时就把颜色织进去?"这个提议让众人眼前一亮,团队立刻分成植物培育、纤维处理和纺织工艺三个小组展开研究。
植物培育组在王福生的带领下,筛选出靛蓝、茜草等色牢度高的品种,尝试通过嫁接改良色素稳定性;纤维处理组将棉花在天然染料溶液中浸泡发酵,让纤维充分吸收色素;纺织工艺组则改造传统纺车,增加双股异色纱线合捻装置。然而,第一次实验织出的布料虽然颜色牢固,却因纤维过度处理变得僵硬粗糙。
"是不是太急于求成了?"范阳翻开泛黄的《齐民要术》,指着"顺天时,量地利"的段落,"我们试试模拟古法的缓慢浸染。"团队调整方案,将棉花在低温染液中浸泡七天,每日清晨搅拌一次,如同古人等待作物自然成熟。当第一批柔软且色牢度达标的彩色纱线诞生时,工坊里飘出孩子们欢快的歌声。
新校服制作完成后,学堂组织了一场特殊的交付仪式。山区小学的孩子们通过视频连线,看着绣着立体熊猫图案的校服在镜头前展开,屏幕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惊叹声。更惊喜的是,团队在袖口处设计了用温感染料绘制的竹叶图案,当孩子们运动发热时,原本浅绿色的竹叶会变成深绿,宛如真的在随风生长。
这个创意引起了教育装备协会的关注,他们提出合作开发"四季校服"项目——春装采用会随光照变色的染料,夏装嵌入清凉草纤维,秋装织入枫叶形状的反光条,冬装则用蓄热材料与传统纹样结合。然而,在批量生产时,不同地区的水质差异导致染料显色不稳定,问题反馈如雪片般飞来。
范阳没有召开紧急会议,而是带着团队走访各地工厂。在北方的盐碱水地区,他想起修复航海图时的经验,指导工人用芦苇灰中和水质;在南方酸性水质区域,又借鉴古法用石灰水调节pH值。每到一处,他都折出纸船放入当地的河流,观察水流与染料的融合状态。
傍晚,范阳站在学堂的观景台上,看着晾晒场上随风飘动的彩色校服。工坊内,李明在调试智能染色设备,姜老教外国学徒辨认不同染料的气味,孩子们正用边角料制作"会变魔术"的书签。他将青铜纺轮轻轻放在栏杆上,夕阳的余晖为古老的云雷纹镀上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