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缓和 ...
-
自那场不欢而散的家庭聚餐后,谢聈和商寄之间,陷入了一种微妙而紧绷的僵持。
并非争吵,也非冷战,而是一种无声的、小心翼翼的相互试探与自我调整。
那层被商寄的强势和谢聈的依赖所掩盖的、更深层次的差异与压力,终于浮出水面。
谢聈变得更加沉默。
他依旧按时上下班,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甚至比以前更加投入,仿佛想用无止境的忙碌来填满所有思绪的空隙。
回到家,他也会回应商寄的拥抱和亲吻,但那份依赖感却似乎收敛了许多。
他不再主动诉说工作中的烦恼,也不再轻易流露出低落的情绪,像一只受惊后重新缩回壳里的蜗牛,谨慎地保护着自己柔软的内心。
商寄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
谢聈那平静表面下深藏的疲惫和疏离,像一根细刺,扎在他心上,比任何直接的争吵都更让他难受和恐慌。
他试图像以前一样插科打诨,试图用更紧密的拥抱和关怀去打破那层无形的壁垒,但谢聈的反应总是礼貌而克制,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抗拒。
这种抗拒并非不爱,而是一种深刻的无力感和自我保护。
谢聈害怕商寄那种不顾一切的维护方式,会将矛盾激化,会将他们再次推到风口浪尖,会让商寄因为他而众叛亲离,背上更重的负担。
他宁愿自己默默消化那些委屈和压力,宁愿维持表面和平的假象。
一天晚上,商寄提前下班,兴冲冲地买了两张音乐剧的票,想给谢聈一个惊喜。
他到家时,谢聈正坐在书房里,对着电脑屏幕,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按压着太阳穴。
“别看了,”商寄走过去,从身后抱住他,把票在他眼前晃了晃,“今晚放松一下,带你去看剧。”
谢聈的身体几不可查地僵了一下,视线从屏幕上移开,落在那些票上,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随即摇了摇头:“不了,今晚还有个报告要赶,明天一早就要交。”
这是明显的推脱。那个报告商寄知道,并不紧急。
商寄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但他没有像以前那样死缠烂打,只是沉默了几秒,然后松开了手臂,语气如常:“行,那你看吧,别太晚。”
他拿着那两张票,转身走出了书房。
门轻轻合上,隔绝了两人之间那股无声流淌的尴尬和失望。
谢聈看着紧闭的门,心脏传来一阵细微的抽痛。
他并非不想去,他只是……害怕。
害怕出入公共场所可能遇到的异样目光,害怕万一再遇到类似上次聚餐的情况,害怕看到商寄为了维护他而再次与人冲突。
他宁愿待在这个安全的、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壳里。
商寄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着那两张作废的票,心里堵得厉害。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仅仅有爱和强势的保护,是无法真正让谢聈感到安心和快乐的。
那些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谢聈自身性格中的敏感谨慎,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需要更耐心、更智慧的方式去化解,而不是一味地硬碰硬。
这场无声的战争,考验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感情,更是他们相处的方式和共同的成长。
转机发生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周末清晨。
商寄醒来时,发现身边的床位是空的。他心头一紧,下意识地喊了一声:“谢聈?”
没有回应。
他立刻下床,在家里找了一圈。
书房、客厅、阳台……都没有人。
一种熟悉的、被抛弃的恐慌感瞬间攫住了他,几乎让他窒息。
他猛地拿起手机,手指颤抖着要拨打谢聈的电话。
就在这时,大门传来钥匙转动的声音。
商寄猛地冲过去,拉开门。
谢聈站在门口,手里拎着刚从早市买回来的新鲜蔬菜和豆浆,额角带着细微的汗珠,脸上有些惊讶地看着神色仓皇的商寄。
“你……你去哪儿了?”商寄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一把将他拉进屋里,力道大得惊人。
“我去买菜了。”谢聈被他勒得有些疼,微微挣扎了一下,“看你还在睡,就没吵醒你。”
商寄紧紧抱着他,像是抱着失而复得的珍宝,心脏还在狂跳。
刚才那一刻的恐慌是如此真实而剧烈,仿佛又回到了十一年前那个雨夜,眼睁睁看着他消失在人海。
谢聈感受到了他不同寻常的紧张和手臂的力度,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什么,他心里一酸,放松了身体,任由他抱着,低声说:“我只是去买个菜……不会走的。”
商寄把脸埋在他颈窝,闷闷地“嗯”了一声,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松开他,但手还紧紧抓着他的胳膊,像是怕一松手人就不见了。
“以后早上出去……给我发个信息。”商寄的声音有些沙哑。
“好。”谢聈点点头,看着他眼底残留的惊惶,心里那片坚冰,悄然裂开了一道缝隙。
这个小插曲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打破了两人之间持续多日的微妙僵局。
那天早上,商寄没有再去书房处理工作,而是罕见地挤进厨房,笨手笨脚地要给谢聈打下手做早餐。
虽然最后只是帮了倒忙,还把鸡蛋壳掉进了碗里,但那种笨拙的、试图靠近的努力,谢聈看在眼里。
早餐桌上,气氛缓和了许多。
商寄看着对面安静喝豆浆的谢聈,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那个……最近公司里,还有没有人说什么?”
谢聈拿着勺子的手顿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没有,挺好的。”
商寄知道他在说谎,但没有戳穿,他换了一种方式:“如果……我是说如果,以后遇到让你不舒服的事,或者听到什么难听的话,你能不能……第一个告诉我?不是要我去跟人吵架,就是……告诉我,我们一起想办法,好不好?”
他的语气不再是那种不容置疑的霸道,而是带着商量和恳求。
谢聈抬起头,对上商寄认真而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目光。
那目光里没有了之前的急躁和怒火,只有真诚的担忧和想要沟通的渴望。
他沉默了几秒,轻轻点了点头:“……好。”
这是一个小小的承诺,却意味着信任的重新建立。
商寄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这些天来第一个真心的笑容,他夹起一个煎蛋放到谢聈碗里:“尝尝这个,虽然卖相不好,但应该没糊。”
谢聈看着碗里那个边缘有些焦黑的煎蛋,忍不住也弯了弯嘴角。
从那天起,两人都在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步伐。
商寄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不再一听到风吹草动就立刻炸毛,想要用强权去碾压一切。
他更多地倾听,尝试理解谢聈的顾虑和压力,用更温和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比如,他会巧妙地利用商业合作和信息渠道,在不暴露谢聈的前提下,敲打那些传播流言的人,他会更加注意在公共场合的言行,给谢聈足够的安全感和空间。
他甚至开始主动去修复和父母的关系,不再是用硬碰硬的方式,而是尝试沟通,潜移默化地让他们了解谢聈的为人,了解他们的生活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不堪。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但他愿意去做。
而谢聈,也在努力克服着自己的心障。
他尝试着一点点对商寄重新打开心扉,分享一些工作中的琐事和烦恼,虽然依旧有所保留,但不再像以前那样全部闷在心里。
他开始接受商寄的一些约会邀请,虽然还是会紧张,但商寄总是能安排好一切,将外界干扰降到最低,让他逐渐放松下来。
最重要的,是谢聈开始更积极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
他定期去看心理医生,严格遵守医嘱调整药物和进行心理疏导。
他不再将抑郁症视为难以启齿的弱点,而是将其当作一个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有时,他会和商寄分享一些咨询中的感悟,或者在他情绪低落时,直接告诉商寄:“我今天状态不太好,需要一个人待一会儿”,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强行掩饰。
商寄总是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空间,不会过度追问,也不会胡乱出主意,只是会在适当的时候,递上一杯热茶,或者提供一个安静的拥抱。
这种改变并非一蹴而就,期间仍有摩擦和反复。
有时,商寄还是会因为谢聈的过度谨慎而感到憋闷。
有时,谢聈也会因为商寄某些无意中流露出的强势而感到压力。
但不同的是,他们不再选择沉默或对抗,而是学会了沟通。
“你刚才那样说,让我觉得有点压力。”
“对不起,我下次注意。我只是太着急了。”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但我希望你能多相信我一点。”
“好,我尽量。”
这些简单的对话,成了他们之间新的润滑剂。
秋去冬来,南川下起了第一场小雪。
雪花纷纷扬扬,温柔地覆盖了城市。
周末的早晨,两人窝在温暖的客厅地毯上,看着窗外的雪景。
谢聈靠在商寄怀里,手里拿着一本书,却有些心不在焉。
“下雪了。”他轻声说。
“嗯。”商寄的下巴蹭了蹭他的头发,“今年冬天可以一起去北方看雪,就我们两个。”
“好。”谢聈点点头,往后靠了靠,更紧地依偎进商寄怀里。
屋子里暖气开得很足,弥漫着咖啡的香气和彼此身上熟悉的味道。
安静,温暖,踏实。
那些外界的纷扰和压力依然存在,或许永远不会完全消失。
但在这个只属于他们的空间里,它们似乎被暂时屏蔽了。
谢聈发现,自己最近做噩梦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即使偶尔梦回那个雨夜,惊醒时,感受到身边人真实的体温和沉稳的呼吸,那份恐慌也会很快平息下去。
他依旧需要服药,但药瓶里的药片正在稳步减少。
心理医生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
商寄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时刻确认谢聈的存在。
他知道谢聈就在那里,在他的生活里,在他的未来里。
这种确信,来源于日常点滴的积累,来源于每一次有效的沟通和共同的努力。
这场无声的战争,没有赢家,也没有输家。
有的只是两个相爱的人,在现实的泥沼中,摸索着、调整着、互相扶持着,一步步学习如何更好地爱对方,如何更好地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冬天或许寒冷,但家的温暖,足以抵御一切风霜。
而春天,终将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