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最后的音乐会3 ...
-
回到家,聂辰就将找人从计划事项的顶部挪到了第二位,盘算一路的联系目录也被丢到下周再安排,此时此刻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
原本聂辰认为这是无需刻意去面对的问题,毕竟前有音乐厅公园,后有小广场的经验,他认为地方不是最主要的障碍,可在跟曾正一番探讨之后才发觉,一个能满足欣赏音乐会的地点才是最难的。
安静,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困难,毕竟音乐会的演奏时间很长,再考虑不同乐器的时差那时间跨度就更大了,能否确保没有足以破坏欣赏氛围与演奏氛围的噪音出现,是这场音乐会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静音管理不仅仅是要对声音传递的目标时段进行,不仅仅是音乐声响起的时刻,而是从第一个演奏开始之前很久,就要展开的长期干预。
音乐公园原本是聂辰心目中的最佳场所,可那里已经成为担负着教育意义的博物馆性质的景点,而且当初还是他参与提议的,想要改变用途或让出数年时间来肯定是行不通的。
小广场的环境聂辰也算熟悉,氛围不错,地方也勉强够,最主要的是周围商户与居民都可以配合,可就算是这样也还是无法满足快闪音乐的欣赏,更不用说一场有着更高要求的管弦乐演奏了。别说对听众的影响,演奏时突然听到孩子跑过来的声音多少也是会对情绪表达产生影响的,而且包括他在内很多人都不喜欢在演奏时使用隔音耳塞。
声音的再现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所有计划都要从选定地址开始。
看着铺开的地图,聂辰忽然感觉这座城市对他无比陌生,或许该考虑融入大自然?
「我们需要找个地方。」
晨光照进现实,将聂辰满心的亢奋与悲伤洗净,也让他困倦到难以再睁开眼睛休息片刻,就将问题先留在群组中,躺在床上任由思绪继续苦闷琢磨。
「小广场不就很好么?」
「如果是以室内乐的要求来讲,还是差些的吧。」
「音乐厅呢?」
「没可能的,你很久没去过了吧?里面乱糟糟的,还有狗叫,吵得不像样子。」
「我觉得小广场就很好呀,地方够大,而且是天然的扇形,如果后面那栋楼的窗子都斜开的话,效果没得说的呀。」
「我觉得还是太开放了,杂音难以避免。不仅仅是在欣赏的时候,在我们演奏时也会受到杂音的干扰。」
「我们最好先拍摄视频,然后看着视频来衔接,多少会自然些。」
「没必要吧?」
「问题是,还有别的地方可选吗?」
「似乎是没有了啊。」
「如果打算在小广场进行演奏,我们最好快些行动起来,最近闹音爆的孩子很多。」
「噢!别提了,上次差点吓得我把姐姐推下楼梯。那群可恶的浑小子。」
「是啊,太可怕啦。想不懂现在的小孩。」
「这个需要大家好好维护才行,还是先看能找到多少人吧。这么多年过去,现在有些曲子实话说我是没有自信能表达好的。」
「是啊。别管之前的关系如何,现在可是为了音乐而合作,能找的就都问问看吧。」
「我想到个合适的人。周末见,大家各自去找人吧。」
周日清晨的餐馆内气氛清冷到足以拧出水来,垂头丧气的朵朵棉花般的白发更是让走进门的聂辰感到诧异,若不是坚信自己的记忆没有问题,他真怀疑是走进了默默长寿俱乐部。
什么情况?
有时候,手语的确是要更方便些。聂辰坐在圆桌唯一空着的座位上,一面倒茶一面观察诸位的脸色。
摇头接着摇头,撇嘴挨着撇嘴,众人热情高涨的组团大行动,最后却因一次次拒绝而被迫宣告终结。
对此,聂辰算是早有预料,毕竟能在无声环境中坚持音乐训练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更何况音乐人的死亡年代吞噬了太多曾经惊艳绝伦的天才,其他人上了岁数,没有重病缠身就算是不错了,很难保持演奏所需的体力,更谈不上情绪饱满时的爆发力了。
距离同样也是个麻烦,这次演奏的时间跨度,以及可能会同步在备选地点进行的第二音乐会,都需要参与者能在确定的时间抵达并开始演奏。如果距离过远,不确定因素过多,又没有时间能提前动身的话,聂辰宁愿不将他们考虑在内。
最让人可惜的是那些仍在坚持训练且距离和时间都合适的音乐家们,他们的问题是心理层面的。拒绝痛苦的回忆,拒绝再直面音乐已然消亡的现实,拒绝任何人企图让他们在固定的场所之外演奏的期盼,拒绝从美好的回忆中走进现实。
聂辰将自己曾经考虑过的以及拜托曾正帮忙联络的名单分享给众人后,这次会议才算在不那么悲观的气氛中进行了下去,而随着田秀秀一同出现的钢琴家古思纯则再次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会后的数天时间里,音乐圈如遭电击般躁动起来。
按照会议总结的方案,大家各显其能多路并进,或远程邀约,或登门拜访,联系到了数十位候选者,最终敲定了由聂辰任指挥兼吉他手,古思纯和田秀秀配合的钢琴组,曾正、于敏、吕芳、张美玉组成的小提琴组,木管组则由梅家姐妹和齐思搭档起来的基础班底。
由于大提琴手的选择余地很小,经过几轮交流后最后还是选择了虽年迈却依旧能背琴键步的孔间。唯一的问题是,他有个附加条件,必须让学妹吴晓晓也参与进来,而吴女士擅长的乐器是长笛。
铜管乐器的加入有可能毁掉整场音乐会构建的和谐氛围,这是最让聂辰担心的,但他又实在想不出拒绝孔老的理由,毕竟他老人家已经驱车赶来。
田秀秀决定代表吕芳检验对方长笛的水准,她也很怀念当年钢琴、小提琴和长笛形成的竞争间默契配合的微妙关系,更希望能够扩展音乐会曲目的丰富度。
大提琴与长笛,在亲眼目睹双方堪称完美的配合后,聂辰和田秀秀才相信孔间不是因为追求学妹而轻率决定的。
用曾正研究出来的定量装置计算出吹奏时的气压变化,能确认吴晓晓的气息与节奏控制能力绝对是专业水准,双方你来我往的衔接也毫无差错,至少在仪器捕捉到的模拟反馈能够证明。
另外,吴晓晓还精通唇语、手语、大指语和微动指语,而且性格随和,简直就是张昆的老年版。这种微妙的熟悉感让田秀秀无法拒绝她的加入,聂辰也决定考虑一下,至于能否如愿还要看技术上是否能解决好时差问题,让多种乐器的配合不至于出现无法修正的偏差。
关于修正的方式,合作方表示属于机密,聂辰无从猜测也只好暂且相信他们真有可能做到影响声音的时差。人员的问题大体敲定后,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在等着他去解决。
「我们需要筹集资金。」
曾正非常明确的指出,想要让全员都使用上辅助设备进行训练的话,必须要筹集资金生产更多震动传感器才行。
经商小有成绩的于敏提议由她提供初始资金,让大家先练上,至于对小广场的改建工程,还是要靠筹集资金来解决。
突然被提出的改建方案超出了一众音乐人的能力范围,他们从没想过这办法,也没任何成形的思路以供参照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