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辨识草药难,现代知识破困境 ...
-
天刚蒙蒙亮,仁心堂后院的鸡便发出了清脆的啼鸣声。林薇从睡梦中醒来,窗外的天空泛起淡淡的鱼肚白,透过窗棂洒进屋内,在地面上投下微弱的光影。她伸了个懒腰,起身下床,穿上春桃为她准备的软底布鞋,走到窗边推开窗户。
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泥土的芬芳和草药的淡淡清香,深吸一口,令人神清气爽。院子里,春桃早已起床,正在水井边打水,准备为医馆的众人做早饭。看到林薇醒来,春桃笑着挥了挥手:“林薇姐姐,你醒啦!我这就去把早饭端过来,吃完早饭,咱们就开始学辨识草药啦!”
林薇轻轻点头,温声回应:“好,春桃,辛苦你了。”
不一会儿,春桃便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和两个白面馒头走了进来。“姐姐,快趁热吃吧!这白面馒头是先生特意吩咐厨房做的,说你刚到这里,得吃点好的补补身子。”春桃将碗筷递到林薇手中,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林薇接过碗筷,心中涌起一阵暖意。她拿起馒头咬了一口,只觉松软香甜,满口都是浓郁的麦香。在现代,她很少有机会品尝这样纯粹的白面馒头,平日里大多以快餐或泡面果腹。此刻,这简单却美味的食物让她不禁想起了妈妈亲手做的饭菜,眼眶不禁微微湿润。
“姐姐,你怎么了?是不是馒头不合口味?”春桃见林薇神色有些异样,关切地问道。
林薇连忙拭去眼角的泪珠,轻轻摇头:“没有,馒头很好吃,我只是想起了家乡的一些往事。”
春桃了然地点点头,不再多问,只是静静地陪伴林薇一同用餐。
早饭过后,苏景将林薇和春桃叫到前院的抓药区。“林姑娘,从今天起,你就跟随春桃学习辨识草药和抓药的技巧。咱们仁心堂的药柜里有一百多种草药,每种草药的药性、功效和用法都各不相同,你要认真钻研,绝不能有半点差池。”苏景语气严肃地叮嘱道,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期待。
林薇郑重地点了点头:“苏大夫,您放心,我一定会认真学习,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春桃拉着林薇的手,走到药柜前,开始为她介绍草药。“林薇姐姐,你看,这个抽屉里装的是当归,它的颜色呈黄棕色,质地柔韧,闻起来有一股独特的香气。当归的主要功效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常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等病症。”春桃一边说,一边从抽屉里取出一些当归,递给林薇观察。
林薇接过当归,仔细端详其颜色和质地,又放在鼻尖嗅了嗅气味,将春桃所述的信息一一铭记在心。她在现代医学教材中也学习过当归的相关知识,知道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然而,教材上大多是文字描述和图片,她从未见过真正的当归。此刻亲眼目睹,才发现其与图片上的样子存在一些差异。
接下来,春桃又陆续为林薇介绍了黄芪、甘草、柴胡、黄芩等常见草药。对于每种草药,春桃都会详细讲解其外观特征、气味、药性、功效及用法,并让林薇亲自触摸、闻嗅,以加深印象。
然而,辨识草药并非易事。许多草药的外观极为相似,例如柴胡与黄芩,均为根茎类药材,颜色也相差无几,若不仔细分辨,很难区分;还有一些草药气味相近,单凭气味亦难以判断。林薇反复记忆,却屡屡遗忘,短短一个上午,脑海中便如塞入一团乱麻,嗡嗡作响。
“姐姐,你别着急,初学时大家都是这样。”春桃见林薇面露难色,便安慰道,“我们慢慢来,多记几遍,多对比几次,自然就能记住。”
林薇叹了口气,略显沮丧地说:“可是这么多草药,我何时才能全部记住?万一以后抓药时出错,耽误了患者的病情怎么办?”
就在林薇感到迷茫无助之际,苏景走了过来。他见林薇神情沮丧,便知她在学习辨识草药时遇到了难题。“林姑娘,学习辨识草药确实需要耐心与时间,切不可急于求成。其实,辨识草药也有一些技巧,除了观察外观和闻气味,还可以通过品尝味道来辅助判断,但需注意,有些草药有毒,不可随意品尝。”苏景耐心地指导道。
品尝味道?林薇心中一动。她突然想起在现代学习中药鉴定学时,老师曾提到,通过品尝药材的味道,可以辅助判断药材的种类和质量。例如,甘草味甜,黄连味苦,薄荷味辛凉等。尽管这种方法存在一定风险,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或许能帮助她更准确地辨识草药。
“苏大夫,您的意思是,在确定草药无毒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品尝味道来辨识草药吗?”林薇问道。
苏景点了点头:“没错。不过,这种方法必须谨慎使用,只有在确定草药无毒,并且有经验的人指导的情况下才能尝试。我们仁心堂的草药都经过严格筛选,常见的草药大多是无毒的,你可以在春桃的指导下,尝试品尝一些常见草药的味道,辅助记忆。”
得到苏景的许可,林薇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在春桃的指导下,她开始尝试品尝一些常见草药的味道。她先拿起一片甘草,放在口中慢慢咀嚼,一股清甜的味道在口中蔓延开来,与现代超市里卖的甘草糖味道相似;接着,她又拿起一片薄荷,放入口中,一股清凉的感觉瞬间从舌尖传遍全身,令人精神一振;随后,她品尝了黄连,那苦涩的味道让她忍不住皱起眉头,连忙吐了出来,喝了好几口水才缓解过来。
通过品鉴草药的味道,林薇对一些常见草药的印象更为深刻。然而,她亦发现,这种方法并非万能,有些草药味道相近,难以准确区分。例如,柴胡和防风都带有苦味,仅凭味觉难以辨别。
林薇陷入了深思。她在脑海中回溯现代医学中关于植物分类和鉴定的知识,突然灵光一现:每种植物都有独特的细胞结构和化学成分,若能观察到草药的细胞结构或检测其化学成分,或许能准确辨识。然而,在缺乏显微镜和化学检测设备的唐朝,这显然难以实现。
正当林薇一筹莫展之际,她的目光落在药柜旁的桌子上。桌上摆放着一些研磨草药的工具,以及几张白色宣纸。她突发奇想,提出了一个方法——借鉴现代色谱分析的原理,通过观察草药水溶性成分在纸上的扩散情况来辨识草药。
尽管这种方法简陋,无法与现代色谱分析技术相提并论,但或许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林薇满怀兴奋地将这一想法告诉了苏景和春桃。
“苏大夫,春桃,我想到一个辨识草药的新方法。我们可以取少量草药,用温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浸泡后的液体滴在宣纸上,观察其在宣纸上的扩散情况和颜色变化。由于不同草药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它们在宣纸上的扩散和颜色变化也应有所区别。通过对比这些差异,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辨识草药。” 林薇激动地解释道。
苏景和春桃面面相觑,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他们从未听说过这种辨识草药的方法,对林薇提到的“化学成分”“扩散情况”等术语也感到颇为陌生。
“林姑娘,你说的这种方法真的可行吗?我从未听说过有人用这种方法辨识草药。” 苏景疑惑地问道。
林薇明白,要让他们接受这种陌生方法并不容易。她笑着说:“苏大夫,我也不确定这种方法是否完全可行,但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如果效果好,就能为我们辨识草药提供一种新思路;如果效果不佳,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苏景稍作犹豫,随即点头应允:“好吧,那我们就试试看。春桃,你去准备一些温水、小碗和宣纸,咱们就用柴胡和防风来做实验。这两种草药在外观和味道上颇为相似,看看林姑娘的方法能否将它们有效区分。”
春桃迅速备齐了实验所需的物品。林薇分别取少量柴胡和防风,放入两个小碗中,加入适量温水,浸泡约一刻钟。随后,她用洁净的毛笔分别蘸取两个小碗中的浸泡液,滴在两张宣纸上。
众人围拢在桌旁,屏息凝视着宣纸上的液体变化。只见柴胡浸泡液在宣纸上扩散较慢,形成的色斑颜色较深,呈棕黄色;而防风浸泡液则扩散较快,色斑颜色较浅,呈淡黄色。两者间的差异一目了然。
“真的不一样!”春桃惊喜地叫道,“林薇姐姐,你的方法果然管用!这样我们就能轻松区分柴胡和防风了!”
苏景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仔细地对比着两张宣纸上的色斑,感叹道:“林姑娘,你这个方法真是太巧妙了!老夫行医几十年,从未想过还能通过这种方法辨识草药。你家乡的医术果然别具一格!”
得到苏景和春桃的认可,林薇心中十分喜悦。她笑着说:“这其实只是一种简陋的方法。在我的家乡,还有更为先进的技术来鉴定药材的种类和质量。不过,在目前的条件下,这种方法或许能帮我们解决一些辨识草药的难题。”
接下来,林薇又用这种方法对其他一些外观或味道相似的草药进行了实验,结果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观察草药浸泡液在宣纸上的扩散情况和颜色变化,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不同的草药。
苏景对林薇的方法赞不绝口,他决定在仁心堂推广这种辨识草药的方法,让刘宇和春桃也学习使用。“林姑娘,你的这个方法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辨识草药,还能提高抓药的精确性,避免出现差错。老夫代表仁心堂的众人,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苏景诚恳地说道。
林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苏大夫,您太客气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能为仁心堂尽一份力,我也感到非常开心。”
自那以后,林薇在学习辨识草药的过程中愈发得心应手。她不仅掌握了传统的辨识方法,还巧妙地将现代知识融入其中,创造出了一套适合唐朝条件的新方法。在春桃的协助和苏景的悉心指导下,她对草药的理解日益深入,短短几天内,便已能准确辨识出仁心堂药柜里的大部分常见草药。
这天下午,一位村民急匆匆地来到仁心堂,称其妻子突然腹痛不止,恳请苏景前往诊治。苏景毫不犹豫地拿起药箱准备出发,林薇见状,连忙说道:“苏大夫,我也跟您一起去吧!或许我能帮上一些忙。”
苏景看了林薇一眼,点头应允:“好,那你就随我一起去。不过,你要注意安全,不要随意触碰患者,一切听从我的安排。”
林薇跟随苏景来到村民家中,只见一位中年妇人躺在床上,双手紧捂腹部,痛苦地呻吟着。苏景迅速为妇人诊脉,并详细询问了症状,随后眉头紧锁地说道:“夫人这是患了急腹症,情况较为危急,必须立即用药治疗。”
苏景从药箱中取出几味草药,递给村民,催促他赶紧去煎药。林薇在一旁仔细观察妇人的症状,发现除了剧烈腹痛外,妇人还伴有恶心、呕吐,她心中推测,妇人可能患有急性肠胃炎,或是肠道梗阻等疾病。
在现代,这类急腹症通常需要通过B超、CT等详细检查才能确诊,进而进行针对性治疗。然而在唐朝,缺乏这些先进的检查设备,只能依赖医生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和治疗。
苏景所开的药方主要是活血化瘀、止痛的草药,林薇深知,这些草药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腹痛,但若遇肠道梗阻等严重疾病,仅凭这些草药恐怕难以根治,甚至可能延误病情。
林薇犹豫了片刻,最终决定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苏景。“苏大夫,我看夫人除了腹痛,还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会不会是肠道出现了堵塞之类的问题?如果是这样的话,仅靠活血化瘀、止痛的草药恐怕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苏景闻言,愣了一下,随即陷入了沉思。他行医多年,诊治过不少急腹症患者,大多采用活血化瘀、止痛的草药进行治疗。尽管有些患者能够康复,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始终无法根治。他也曾怀疑过是否存在其他病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始终无法确诊。
“林姑娘,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有可能。但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无法确定夫人的肠道是否真的出现了堵塞,也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先用药缓解夫人的症状,再观察病情的变化。” 苏景无奈地说道。
林薇点点头,她明白苏景所言非虚。在这个医疗条件简陋的时代,医生们只能依靠经验和有限的治疗手段为患者诊治,许多疾病都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诊疗。
这时,村民端着煎好的药走了进来。苏景小心翼翼地将药喂给妇人喝下,然后坐在一旁,密切观察着妇人的病情变化。林薇也在一旁帮忙,为妇人擦拭额头的汗水,安抚她的情绪。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妇人的腹痛症状逐渐缓解,恶心、呕吐的症状也有所减轻。苏景松了一口气,对村民说:“夫人的病情暂时得到了缓解,但仍需继续服药治疗。我再给你开几副药,你一定要按时给夫人服用,若出现任何异常情况,立刻来仁心堂找我。”
村民连忙点头道谢,将苏景和林薇送出了家门。
在回仁心堂的路上,苏景对林薇说:“林姑娘,今天多亏了你提醒,让我意识到急腹症可能存在其他病因。以后在诊治这类患者时,我会更加谨慎,多考虑几种可能性。你的现代医学知识,确实为我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
林薇笑着说:“苏大夫,您过奖了。我只是依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了一些浅显的看法。实际上,传统医学也有许多值得我学习之处,今后还请您多多指教。”
通过这件事,苏景对林薇的医学知识和能力更加认可,也进一步坚定了培养她的决心。而林薇也深刻认识到,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各有千秋,若能将两者融合,或许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治疗方案。
回到仁心堂后,林薇并未闲憩。她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本《伤寒杂病论》,专注地翻阅起来。她期望从传统医学典籍中汲取更多知识,了解古代医者如何诊治各类疾病,以便更好地将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春桃目睹林薇刻苦学习的模样,不禁感叹道:“林薇姐姐,你真是太勤奋了!我要是有你一半的努力,先生也不会时常批评我了。”
林薇抬起头,微笑着说道:“只要你肯用心学习,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者。我们一起努力,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
春桃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夕阳西下,仁心堂逐渐恢复了宁静。林薇坐在书桌前,一边整理着今天学到的草药知识,一边思索着如何将现代医学理念更好地融入唐朝的医疗实践。她深知,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前路漫漫,但她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刻苦学习,终能实现自身价值,为这个时代的人们带来更多希望。
她轻轻抚摸着头上的青铜簪子,心中默默立誓:一定要在这盛唐时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凭借精湛医术,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她也期盼着有朝一日,能解开青铜簪子的奥秘,找到重返现代的途径,与家人和朋友团聚。然而在此之前,她会珍惜在唐朝的每一天,勤学不辍,不断成长,成为一名真正的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