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6、星轨之上 ...

  •   “星轨一号”进入预定轨道,距地表六百公里。
      舱内,苏念安解开安全带,漂浮至主控台。窗外,地球如巨大蓝球缓缓旋转,极光如金带缠绕两极。他启动深空接收阵列,天线展开,对准鲸鱼座τ方向。信号强度稳定——救援舰队已跃迁至半程,预计抵达时间修正为11.6年。
      “收到。”苏念安轻触屏幕,回传一段光语编码:“轨道站就位,等待对接协议。”
      地面,“星轨计划”指挥中心。
      陆沉舟立于环形大厅中央,十二块巨屏环绕,实时显示轨道站状态、七座接收站数据、全球军工与科研资源调度。三十六小时未眠,眼下青黑,但眼神锐利。
      “NASA发来近地空间碎片图谱。”助手汇报,“未来十年,可能影响轨道站的撞击风险点共217处。”
      “全部标注,接入AI预警系统。”陆沉舟下令,“中国‘天链’卫星群已同意共享轨道,确保通讯无死角。”
      突然,南极“深瞳”站警报响起。
      监测屏显示:地心通道虽闭,但“光之心”能量仍在向地表渗透。格陵兰冰层下,那片金属结构完全苏醒,开始发射低频脉冲,频率与“星轨一号”共振。
      “不是故障。”苏念安声音从通讯器传出,“是响应。地表所有远古设施,都在为轨道站充能。”
      陆沉舟立即调出全球电磁热力图。果然,七座接收站、冰岛火山口、西伯利亚冻土带……数十个隐秘节点同时亮起,能量流如地下血管,汇聚向电离层,形成一道隐形光柱,直指“星轨一号”。
      “它在建桥。”陆沉舟低声,“从地心到太空。”
      苏念安启动轨道站核心——一块从“光之心”带回的水晶碎片,嵌入主控中枢。瞬间,整艘飞船泛起蓝光,内部系统自动升级:导航精度提升十倍,能源效率翻倍,量子通讯延迟归零。
      “光语系统激活。”苏念安输入指令,“开始首次天地共振测试。”
      地面,陆沉舟走向控制台,将手掌覆上感应区。这是特制设备,能将心跳、体温、脑波转化为光语信号。
      “准备。”
      “开始。”
      苏念安在太空按下发射键。
      “星轨一号”底部射出一道蓝光,穿透大气,精准命中上海指挥中心天台的接收镜。
      陆沉舟同步输出生物信号。
      光流逆冲而上,沿原路返回,击中轨道站水晶。
      刹那,天地共鸣。
      地球上,七座接收站同时喷发光柱;太空中,“星轨一号”周身爆发出环形光波,如星环成型。全球直播画面中,这一幕被捕捉:一道光桥横跨天地,连接地球与星辰。
      AI解析共振波形,自动生成一句话:
      “双星同轨,天地归一。”
      成功。
      消息传开,全球沸腾。
      联合国紧急决议:“星轨计划”升格为人类最高优先级项目。各国开放军事雷达网,改造为深空预警系统。俄罗斯承诺提供三艘“进步号”货运飞船,用于运输建材;美国启动“轨道工坊”计划,培训太空建筑队。
      但危机紧随而至。
      第三日,新西兰南岛站检测到异常信号——非来自鲸鱼座τ,而是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外侧。频率混乱,无规律,却携带强烈干扰场,所经之处,极光熄灭,接收站失联。
      “不是‘光之裔’。”苏念安分析频谱,“是‘蚀’的前锋。”
      陆沉舟立即召开全球会议。
      “‘蚀’并非实体文明,而是□□振体。”他展示模拟图,“它以吞噬有序振动为生,能瓦解电磁场、破坏分子键,所过之处,物质崩解,生命湮灭。一万两千年前,它熄灭‘光之心’,导致地表文明覆灭。”
      “现在,它来了。”
      决策迅速下达:
      1. 加速轨道站建设:两年内完成主体,作为预警前哨。
      2. 启动“光盾计划”:利用七座接收站构建全球共振护盾,抵御“蚀”的干扰波。
      3. 保密等级提升:信息仅限核心团队,防止恐慌。
      工程全速推进。
      陆沉舟坐镇上海,每日协调数百项任务:材料运输、技术攻关、国际谈判。三叔陆振邦趁机发难,散布“星轨计划是骗局,耗资万亿只为一人飞天”,引发舆论动荡。陆沉舟果断反击,公开“守秘者”磁带与“光之裔”译文,证据确凿,三叔声誉扫地。
      苏念安在太空,独自施工。
      “星轨一号”非全自动飞船,许多模块需手动组装。穿上舱外宇航服,打开气闸门,进入真空。
      第一次出舱,即遇险。
      固定索意外断裂,苏念安飘离飞船,翻滚着坠向黑暗。地面指挥中心一片死寂。
      陆沉舟紧盯屏幕,突然大喊:“启动共振牵引!”
      技术人员立即执行。七座接收站齐射光束,聚焦太空,形成定向能量场。苏念安的宇航服内置水晶片感应到共振,自动调整姿态,缓缓被拉回。
      “抓住了。”陆沉舟松手,掌心全是汗。
      苏念安回到舱内,颤抖着摘下头盔。
      “差点……回不去了。”
      “你必须回来。”陆沉舟声音低沉,“光桥不能断。”
      第七日,轨道站初具规模。
      主舱扩建,加装太阳能帆板、量子雷达、物资仓。苏念安在舱壁刻下第一行字:
      “此处为人类之眼,望向深渊。”
      深夜,他独自漂浮在观景窗前。地球静静旋转,城市灯火如星,极光如河。耳机里,陆沉舟的声音传来,经过量子加密,清晰如在耳边:
      “今天,我把陆氏集团最后一点家族股收购了。现在,它是‘星轨计划’的全资母公司。”
      “为什么?”
      “因为你说过,要让陆家的船载光。”
      苏念安闭眼,额头抵上冰冷玻璃。
      知道,陆沉舟在地面,为他扫清一切障碍。
      而他在天上,为人类守住第一道防线。
      突然,深空警报响起。
      AI侦测到鲸鱼座τ方向传来新信号——非文字,而是一段三维模型数据。苏念安导入系统,全息投影展开:
      一艘巨大飞船,外形如水晶梭,长三公里,表面流动着光纹,与“光之心”符号一致。内部结构复杂,有生态区、能源核、武器阵列。
      下方标注:
      “‘光之裔’旗舰:晨星号。”
      “对接协议已发送。”
      “请准备泊入港。”
      苏念安立即回传:“收到。轨道站二期工程启动,建造对接环。”
      地面,陆沉舟看着模型,下令:“调用全球3D打印技术,研发太空级建材。一年内,完成对接环建设。”
      他知道,时间不多了。
      “蚀”的前锋已扰动木星磁场。
      而“晨星号”,还在十二光年外奔驰。
      但只要光桥不断,只要双星同轨,人类就有希望。
      在地球与星辰之间,在陆沉舟与苏念安之间,光,正编织一张网,准备迎接宇宙的风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