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学生会的棋局与意外的盟友 ...
-
周一的学生会例会,气氛比往常更加凝重。楚易观作为班级宣传委员,列席参加。他坐在会议桌的末尾,目光却不自觉地被坐在主持位上的李郁棠所吸引。
她恢复了往日的样子,校服一丝不苟,头发严谨地盘起,表情冷静,语速平稳地主持会议流程,处理着各项繁杂的校务。仿佛周五深夜广播站里那个散着头发、沉浸在破碎后摇中的女孩,只是他的一场幻觉。
然而,楚易观却能敏锐地察觉到,在那完美的面具之下,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她的指尖在翻阅文件时,会比平时用力一分;在听取汇报时,眼神偶尔会飘向窗外,虽然只有一瞬。
议题进行到关于校园文化节预算分配时,矛盾爆发了。文艺部与体育部因为场地和资金问题争执不下,双方部长言辞激烈,会议陷入了僵局。
李郁棠敲了敲桌面,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争吵解决不了问题。文艺部的舞台效果关乎学校形象,体育部的游园活动参与度最高,都需要支持。但总预算有限。”她目光扫过众人,“我们必须有所取舍,或者,找到共赢的方案。”
她的分析冷静而客观,指出了问题的核心。但“取舍”和“共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双方依旧互不相让。
就在这时,一位副会长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但明显偏袒了文艺部。体育部部长脸色顿时难看起来,眼看冲突再起。
忽然,一个声音在会议室末尾响起,平静,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
“或许,可以考虑时空上的错位共享,而不是资源上的简单切割。”
所有人都循声望去,看向了说话的楚易观。他站起身,走到会议室前方的白板前,拿起笔,一边画一边阐述:
“主舞台的表演集中在文化节开幕式下午和第二天晚上。而体育部规划的游园趣味赛,完全可以安排在第二天白天,利用操场和广场,并不占用主舞台。这样,场地冲突可以避免。”
他顿了顿,笔尖指向预算栏,补充了实操细节:“至于资金,两个部门最大的开销都在道具和奖品上。有些道具,比如灯光、音响,是否可以由学生会统一租赁?另外要预留1-2小时的设备调试时间,双方按‘表演/活动时段+调试时段’的时间表共用,避免衔接空白。而奖品,是否可以统一采购,设计成系列款式,根据活动性质分发,既能节省成本,也能增加收集趣味性?”
他条理清晰,逻辑分明,既解决了核心矛盾,又兼顾了实操细节,将一个看似无解的问题,拆解成了可以落地的方案。会议室里一片安静,无论是文艺部还是体育部的人,都在认真思考他的提议,甚至有部长已经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关键信息。
李郁棠看着他,眼神里第一次露出了毫不掩饰的惊讶,随即,那惊讶化为了一种深沉的、带着审视意味的思索。她没想到,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似乎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观察者,不仅有全局视角,还能精准顾及到活动执行的细节,展现出远超预期的务实能力。
“楚委员的提议很有建设性,兼顾了核心需求与实操性。”李郁棠缓缓开口,明确肯定了他的方案,“具体细节,请文艺部和体育部今天之内对接,把‘时段划分表’和‘设备调试衔接方案’一起纳入协同方案,提交给我审核。”
会长发话,且方案兼顾双方利益,争议彻底平息。会议得以顺利推进。
散会后,众人陆续离开。楚易观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正准备走,却被李郁棠叫住。
“楚易观,你留一下。”
空旷的会议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房间染成暖金色。
李郁棠走到他面前,不再是会议桌上那个运筹帷幄的会长,眼神里带着一丝复杂的探究。
“你今天,让我很意外。不只是方案本身,还有对细节的考量——很多常办活动的干事,都未必能想到设备调试的衔接问题。”她说。
“只是结合平时观察到的活动流程,多补了一点细节。”楚易观平静地回答,他的“观察者习惯”,本就让他擅长捕捉这类易被忽略的环节。
“不只是细节,更是视角。”李郁棠微微摇头,“一个习惯于保持距离的观察者,往往能看到陷入局中的人所看不到的全局,也能留意到被争执掩盖的实操漏洞。”她停顿了一下,语气似乎柔和了一丝,“谢谢。有你这个思路,后续不用再反复协调两个部门了。”
这句“谢谢”,很轻,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对方案的认可,更意味着他们之间那种因共享秘密而产生的微妙“共犯”关系,又多了一层——可靠的盟友。
“不客气。”楚易观看着她眼下的淡淡阴影,鬼使神差地加了一句,“方案落地后不用事事亲力核对,你也别太累。”
李郁棠明显愣了一下,随即,嘴角极其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那不是一个微笑,更像是一种无奈的自嘲。
“有时候,坐在这个位置上,就没有不累的选项。”她拿起桌上的文件夹,指尖轻轻摩挲着边缘,“就像那首曲子,只能在所有人都离开之后,才能偶尔响起。”
她的话,像一次小心翼翼的坦诚,将那个夜晚的秘密,再次轻轻提起,也悄悄卸下了一点会长的“铠甲”。
楚易观看着她走向会议室的门口,阳光将她挺拔而略显孤单的背影拉得很长。他忽然觉得,这个看似拥有一切的女孩,内心或许承载着比任何人都要沉重的负担——既要守住规则,又要解决矛盾,还要藏好自己的情绪。
他与她,一个是主动选择疏离的观察者,一个是被动困于高处的管理者,在某种意义上,他们都是孤独的。但此刻,因为一次意外的解围、一份兼顾细节的方案,以及一句关乎疲惫的关心,两条平行线般的人生,似乎产生了某种奇异的交集。
他青春的棋局上,属于李郁棠的那颗棋子,不再仅仅是需要远观的角色,而是变成了一个可以对话、甚至能够彼此理解的、复杂的对手与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