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镜头内外,爱意永驻 ...

  •   关系的转变如同春雨后的新芽,悄然生长,日渐繁茂。

      苏樵乐发现自己开始用镜头捕捉洛伦佐的日常:晨光中准备咖啡的侧影,书房里蹙眉写作的专注,花园中与云朵嬉戏的笑颜。

      这些画面不再被归入名为“杂项”的文件夹,而是精心整理,标注日期,成为他私人收藏中最珍贵的部分。

      “你为什么总是拍我?”一天早晨,洛伦佐终于忍不住问,耳根微红地翻着苏樵乐刚烤好的松饼。

      苏樵乐从取景框后抬头,语气平淡如常:“光线好。”

      洛伦佐挑眉,显然不信这个用了太多次的借口,但只是笑着摇头,任由镜头继续追随自己。

      这种默许逐渐发展成为某种默契的游戏。

      洛伦佐开始故意在镜头前表演:做个夸张的鬼脸,模仿意大利经典电影场景,甚至偶尔来段即兴的歌剧咏叹调,每次都逗得苏樵乐不得不放下相机,嘴角难以抑制地上扬。

      “你笑了!”洛伦佐总会得意地宣布,如同赢得了重大胜利,“我的任务完成了!”

      除了镜头的追逐,生活中更多细微的改变在发生。

      苏樵乐开始记住洛伦佐的课程表,提前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确保能按时接送;洛伦佐则摸清了苏樵乐的饮食偏好,精心调整食谱,在坚持意大利风味的同时兼顾中式口味。

      一个周日的午后,苏樵乐在暗房冲洗照片,洛伦佐好奇地探头进来。

      这是他被明确禁止进入的区域之一——苏樵乐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近乎苛刻。

      “我可以看看吗?”洛伦佐小声问,像是怕打破某种神圣的宁静。苏樵乐犹豫了片刻,最终点头:“进来吧。别碰任何东西。”

      暗房里弥漫着化学药水特有的气味,红色安全灯投下神秘的光晕。

      洛伦佐安静地站在一旁,看着苏樵乐熟练地操作,相纸在显影液中逐渐浮现影像——是他在花园读书的画面,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脸上,神情宁静而专注。

      “这张...”洛伦佐轻声惊叹,“你什么时候拍的?” “上周二下午,”苏樵乐专注地调整着对比度,“你读得太入神,没注意到。”

      照片中的洛伦佐仿佛被柔和的光晕笼罩,那种静谧的美感与平日活泼的形象截然不同。

      洛伦佐怔怔地看着自己的影像,突然理解了苏樵乐所说的“光”——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光线,更是灵魂的折射。

      “你镜头下的我...比真实的我更美。”他最终轻声说。

      苏樵乐放下镊子,转头看他:“不。只是我捕捉到了别人忽略的真实。”

      这句话比任何直白的情话都更让洛伦佐心动。他走上前,轻轻吻了吻苏樵乐的脸颊,不顾可能沾上的化学药水:“谢谢。为了看到这样的我。”

      从那以后,暗房不再是禁地。洛伦佐偶尔会被允许进入,安静地观看苏樵乐工作,学习摄影的奥秘。

      作为交换,他也会分享自己的写作片段,忐忑地等待反馈。

      “这里的情感转变太突兀,”苏樵乐会直言不讳地指出,然后用摄影师的角度建议,“就像光线突然变化,需要过渡和阴影。” 洛伦佐总是认真记下这些建议,发现不同艺术形式间竟有如此多的相通之处。

      这种创作上的交流加深了他们的联结,仿佛不仅仅是恋人,更是彼此最重要的艺术知己。

      然而,最重大的变化发生在社交媒体领域。

      苏樵乐的工作需要维持一定的网络存在感,但他一向只发布作品,从不分享私人生活。直到一个偶然的契机,改变了这一切。

      那是一个悠闲的周六早晨,洛伦佐在厨房尝试制作中式点心,面粉沾了满脸,正与一团不听话的面团搏斗。

      苏樵乐捕捉到了这个画面:阳光透过窗户,勾勒出洛伦佐专注的侧影和飞舞的面粉,仿佛一幅生动的油画。

      照片意外地完美,既有技术上的精准,又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在洛伦佐的怂恿下,苏樵乐罕见地将它发布到了微博,配文只有简单的“周六早晨”。

      反响出乎意料。通常只讨论摄影技术的评论区第一次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这是谁?好帅!” “氛围感绝了!是男朋友吗?” “老师终于拍人像了?!”

      苏樵乐没有回复任何评论,但也没有删除照片。

      这种默许鼓励了更多猜测和讨论。

      几天后,他发布了一组街头摄影,最后一张无意中包含了洛伦佐的背影——他正在路边买花,侧脸在夕阳下显得柔和而浪漫。

      这张照片迅速成为了话题焦点。粉丝们纷纷猜测这个频繁出现的神秘人物的身份,各种理论层出不穷。

      “你应该告诉他们,”洛伦佐浏览着评论,眼中带着期待又不安的光,“如果你准备好了的话。” 苏樵乐没有立即回应,但当晚失眠了很久。

      转折点发生在一场小型的摄影展上。苏樵乐受邀展出近期作品,包括几张洛伦佐的照片——没有正面,但熟悉的人能辨认出身份。展览很成功,但一个小插曲改变了一切。

      一位资深评论家在观展时注意到了这些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长篇评论,盛赞苏樵乐“终于突破了技术至上的桎梏,捕捉到了人性的温度与深度”。

      这篇评论引发了广泛讨论,也将那些私人照片推到了风口浪尖。

      各种猜测甚嚣尘上,甚至有人开始人肉照片中人物的信息。

      苏樵乐第一次对此感到不安。他习惯于公众关注,但不希望洛伦佐受到打扰。

      “没关系,”洛伦佐却出乎意料地平静,“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准备好了,如果你也准备好了。”

      展览结束后的第二天,苏樵乐做出了决定。他选择了那张最初引起关注的照片——洛伦佐在厨房与面团搏斗的画面,但这次配了不同的文字。

      简单的三个字:“我的爱人。”

      发布的那一刻,他的手罕见地微微颤抖。洛伦佐坐在他身边,紧紧握着他的另一只手,眼睛盯着屏幕,呼吸轻微急促。

      瞬间,提示音如潮水般涌来。点赞、评论、转发数字疯狂增长,手机几乎卡顿。

      评论区彻底沸腾了: “天啊!官方承认了!” “祝幸福!早就觉得老师看他的眼神不一样!” “好勇敢!一定要幸福啊!”

      但也夹杂着不那么友善的声音: “果然是同性恋?取关了。” “这么大张旗鼓,博眼球吧?”

      洛伦佐担忧地看着苏樵乐,后者却异常平静地浏览着评论,然后放下了手机。

      “还好吗?”洛伦佐小声问。苏樵乐转头看他,眼神清澈而坚定:“从未这么好过。”

      他拉过洛伦佐,给了他一个深吻,不在乎这可能被窗外可能存在的镜头捕捉到。当两人分开时,呼吸都有些急促,但眼中只有彼此。

      “我爱你,”苏樵乐轻声说,“让世界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这都不会改变。” 洛伦佐的眼睛湿润了:“我也爱你。永远。”

      令人惊讶的是,这场小风波带来的影响大多是正面的。苏樵乐没有失去多少粉丝,反而因为这份罕见的真诚获得了更多尊重。

      摄影圈内外的同行纷纷表达支持,甚至有几个一直隐藏性取向的艺术家私下感谢他的勇气。

      “你创造了更多空间,”一位资深摄影师在电话中说,“为我们这些不敢发声的人。”

      这句话让苏樵乐思考了很久。他从未认为自己是什么先驱或榜样,只是遵循内心做出了选择。但或许,这就是改变的方式——一个人勇敢一步,为其他人开辟道路。

      随着时间推移,公众的关注逐渐平息,生活回归正轨,但某种根本性的改变已经发生。

      苏樵乐变得更加开放,不仅在生活中,也在创作中。他开始尝试新的主题和风格,作品中多了之前缺乏的情感深度和人性温度。

      洛伦佐的写作也受到影响。在苏樵乐的鼓励下,他开始将跨文化恋爱的经历融入创作,写出了迄今为止最受好评的作品。

      “你给了我最好的礼物,”一天深夜,洛伦佐在写完新章节后说,“不仅是爱,还有理解和灵感。” 苏樵乐从书中抬起头,轻轻吻了吻他的额头:“你给了我更多。你给了我重新感受的勇气。”

      云朵跳上沙发,挤进两人中间,发出满足的呼噜声,仿佛在表示赞同。

      深秋的一个下午,苏樵乐接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是洛伦佐的母亲,从佛罗伦萨打来,语气温暖而友善。她看到了网上的消息,想亲自表达支持。

      “谢谢你让我儿子如此幸福,”她用带着口音但流利的中文说,“他一直是个敏感的孩子,需要很多爱和耐心。”

      苏樵乐罕见地有些无措:“他...给了我更多。”

      “爱情就是这样,”她笑着说,“最好的爱情总是相互给予。欢迎你来佛罗伦萨,我们的家永远为你敞开。”

      通话结束后,苏樵乐久久沉浸在思考中。洛伦佐回来后,他转达了邀请。

      “妈妈喜欢你!”洛伦佐惊喜地说,“她很少这么快接受别人。特别是对我重要的人。”

      周末,他们视频通话了洛伦佐的全家。苏樵乐紧张得如同初次见家长的青年,但那份紧张很快被洛伦佐家人的温暖化解了。父亲用有限的英语表达欢迎,母亲准备了中文问候,甚至连奶奶都对着镜头挥手微笑。

      “他们爱你,”通话结束后,洛伦佐幸福地说,“我就知道他们会爱你。” 苏樵乐轻轻拥抱着他:“因为我爱着你爱的人。”

      十二月的北京寒风凛冽,但屋里温暖如春。

      苏樵乐在书房处理最后一批年度作品,洛伦佐在客厅装饰圣诞树——一个他坚持要引进的意大利传统。

      “来看看!”洛伦佐兴奋地呼唤,“我找到了最完美的星星!”

      苏樵乐走出书房,被眼前的景象微微震撼。圣诞树装饰得精美而不夸张,彩灯闪烁,映照着洛伦佐自豪的笑脸。最顶端的星星确实完美,熠熠生辉。

      “很美,”苏樵乐真诚地说,“你做到了。” “我们做到了,”洛伦佐纠正道,递给他一个装饰球,“该你挂最后一个了。”

      苏樵乐接过那个精致的玻璃球,上面手绘着两个小小的人影——一个拿着相机,一个拿着书本,站在维琪奥桥的两端,向彼此伸出手。

      “我自己画的,”洛伦佐有些害羞地说,“可能不太像...” “很像,”苏樵乐轻声说,小心地将装饰球挂在最显眼的位置,“就像我们。”

      深夜,所有装饰完成,彩灯在黑暗中柔和闪烁。两人相拥在沙发上,看着圣诞树,分享着一杯热巧克力。

      “这一年改变了 everything,”洛伦佐轻声说,“我从没想过能如此幸福。” 苏樵乐轻轻吻了吻他的头发:“这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有无数个年头。”

      窗外,第一片雪花悄然飘落,然后是第二片,第三片...很快,整个世界被柔软的白色覆盖,静谧而圣洁。

      “下雪了,”洛伦佐惊叹道,眼睛映照着彩灯和雪花的光芒,“今年的初雪。” 苏樵拉着他走到窗前,从背后环抱住他,共同观看这场安静的雪之舞蹈。

      “你知道吗?”洛伦佐靠在他怀中轻声说,“在意大利传说中,初雪夜相拥的恋人会得到永恒的幸福。” “那我们很幸运,”苏樵乐低声回应,“抓住了初雪的时刻。”

      他们静静站立了很久,观看雪花装点世界,感受着彼此的体温和心跳。

      “我爱你,”洛伦佐转身面对他,眼睛在黑暗中明亮而认真,“比昨天更多,但不如明天多。” 苏樵乐抚摸着他在彩灯下柔和的脸庞,拇指轻轻擦过那永远微微上扬的嘴角:“我也爱你。今天,明天,所有能想象的日子。”

      这个吻比初雪更加轻柔,比彩灯更加温暖,比所有誓言更加永恒。

      在窗外飘舞的雪花见证下,两个灵魂彻底交融,不再有距离,不再有恐惧,只有此刻和无限可能的未来。

      当深夜终于降临,他们相拥入眠,圣诞树的彩灯在黑暗中温柔闪烁,如同永不熄灭的爱之承诺。

      长夜漫漫,但爱是唯一需要的明灯。

      而在这个初雪之夜,明灯已经点亮,照亮了前路的所有晨昏。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