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都市重逢 ...

  •   回到上海的第三天,段成鸣已经重新陷入了工作的漩涡。段氏集团的办公室里,他审阅着文件,听着下属汇报,处理着无数邮件和电话,仿佛阿勒泰的草原只是一场遥远的梦。
      “段总,和林小姐的晚餐定在今晚七点,外滩三号的Jean Georges。”助理小心地汇报,“林董特意嘱咐,希望您能准时到场。”

      段成鸣面无表情地点头。与林薇的联姻是段父精心布局的一步棋,林家在新兴科技领域的资源对段氏集团至关重要。他早已习惯这种将人际关系转化为商业筹码的做法。

      然而当傍晚他坐在高级餐厅里,面对优雅得体的林薇时,却罕见地有些心不在焉。林薇确实完美符合段家对儿媳的所有要求:家世相当、学历出众、举止得体,甚至容貌都无可挑剔。但段成鸣发现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他的目光不时飘向窗外黄浦江的夜景,思绪却飞向了遥远的草原。

      “段先生似乎有心事?”林薇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走神,语气温和却带着试探。

      段成鸣迅速恢复状态,露出标准的社交微笑:“抱歉,刚从新疆回来,时差还没完全调整过来。”

      “新疆?”林薇眼睛微亮,“阿勒泰地区?我去年暑假去过,那里的草原令人难忘。”

      就在这时,餐厅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爽朗笑声。段成鸣下意识转头,竟看到了哈桑——他正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走进餐厅,穿着合体的西装,与在草原上骑马的少年判若两人,却又奇异地融合了都市精英与草原之子的气质。

      哈桑也看到了段成鸣,眼中闪过惊喜,但很快转为礼貌的示意,没有贸然上前打扰。

      段成鸣却出乎自己意料地站起身:“抱歉,看到一位朋友,失陪一下。”

      林薇惊讶地挑眉,看着段成鸣走向那个明显带有少数民族特征的年轻人。更让她惊讶的是,段成鸣向来冷淡的脸上竟带着一丝真实的暖意。

      “哈桑,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你。”段成鸣的声音比平时柔和许多。

      哈桑微笑着与他握手:“成鸣,这位是我的导师,复旦经济学院的陈教授。”他转向老教授,“教授,这位是段成鸣先生,段氏集团的...”

      “我知道段先生,”陈教授慈祥地笑着,“去年段氏给经济学院的捐赠仪式上,我们见过面。”

      段成鸣这才想起确实有过一面之缘。他礼貌地与教授握手寒暄,目光却不自觉地回到哈桑身上:“你们来用餐?”

      “教授刚结束一个学术会议,我趁机向他请教几个论文问题。”哈桑解释道,语气中充满对导师的尊敬。

      段成鸣犹豫片刻,做出了一个冲动的决定:“如果不介意的话,一起用餐?我可以让服务员调整座位。”

      哈桑有些惊讶,看向教授。老教授笑眯眯地点头:“能与段先生交流求之不得。”

      于是原本的两人晚餐变成了四人聚会。段成鸣为林薇和哈桑他们做了介绍,林薇表现得体大方,但对哈桑明显产生了兴趣。

      “哈桑先生是哈萨克族?真难得在复旦读到经济系。”林薇优雅地抿了一口红酒,“我对少数民族文化很感兴趣,去年在阿勒泰做过短期田野调查。”

      哈桑的笑容明亮:“叫我哈桑就好。林小姐去过阿勒泰?最喜欢哪里?”

      随着对话深入,段成鸣发现哈桑不仅对草原文化了如指掌,在经济和商业领域也展现出惊人的见识。当林薇谈及科技投资时,哈桑甚至提出了几个颇具洞见的观点。

      “实际上,我正在写一篇关于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的论文,”哈桑在讨论中说,“以阿勒泰的旅游业为例,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传统牧业的附加值...”

      林薇听得入神:“这个角度很新颖!有机会真想拜读你的论文。”

      段成默不作声地观察着,内心涌动着复杂的情感。他为哈桑的才华感到骄傲,却又莫名不希望林薇太过关注哈桑。当林薇主动要求加哈桑微信时,段成鸣几乎要代他拒绝。

      餐后甜点时,林薇临时接到电话需要先离开。她礼貌地告别,再次表达与哈桑继续交流的愿望。

      待林薇离去后,段成鸣突然对哈桑说:“林小姐只是商业伙伴,段家与林家有些合作项目。”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特意解释,话一出口就后悔了——这太不像他一贯的风格。

      哈桑眨眨眼,露出困惑的表情:“当然,我看得出来。为什么特意说明这个?”

      段成鸣一时语塞,幸好陈教授及时解围:“哈桑,时间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学校了。”

      分别前,哈桑对段成鸣说:“下周我们系有个小型学术论坛,我有个发言,如果你有兴趣...”他递过一张精致的电子邀请函,“不过可能比较专业,会无聊。”

      “我会尽量安排时间。”段成鸣接过邀请函,郑重地放入西装内袋。

      回学校的车上,陈教授突然说:“很少见段成鸣这样对待别人。他向来以冷淡疏离著称。”

      哈桑好奇地问:“教授很了解他?”

      “段氏每年都给经济学院捐赠巨额资金,我作为副院长,自然与段家人打过交道。”教授缓缓道,“段成鸣26岁就掌管集团重要部门,不是靠家世那么简单。他聪明、果断,但也冷漠得像台机器——至少对外人是这样。”

      老教授看向窗外流光溢彩的都市夜景,继续道:“但今天我看到的是另一个段成鸣。他看你的眼神不同,甚至主动解释与林小姐的关系...”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这很不寻常。”

      哈桑沉默片刻,轻声说:“在草原上,他是另一个人。更放松,更...真实。”

      教授点头:“也许你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一面。段家那个环境,钩心斗角堪比宫廷剧。他母亲早逝,父亲情妇和私生子一大堆,能在那样的环境中成长并掌握实权,段成鸣绝对不简单。”

      这些信息让哈桑感到一阵莫名的心疼。他想起草原上段成鸣偶尔流露出的脆弱,那种转瞬即逝的柔软。

      “不过,”教授话锋一转,“我倒是很期待你论文中提到的数字游牧模式。将传统牧业与现代经济结合,这个课题很有价值。”他慈祥地看着得意门生,“你父亲知道你要回新疆发展,支持吗?”

      哈桑笑了:“阿塔说我是‘带着新武器的传统牧民’。他虽然不懂数字经济,但愿意让我尝试。”

      与此同时,段成鸣独自站在餐厅露台上,望着黄浦江的夜景。手机里是林薇发来的消息:“哈桑很有趣,下次约他一起打球?”段成鸣皱了皱眉,没有回复。

      他打开手机相册,看着草原上那张合影。照片中的自己笑得自然放松,与身边哈桑的阳光灿烂形成奇妙和谐。那种简单纯粹的快乐,在上海显得如此奢侈。

      助理的电话打断了他的思绪:“段总,董事长问您与林小姐的晚餐如何?他希望您能抓紧推进与林家的关系。”

      段成鸣语气冷了下来:“告诉父亲,我知道该怎么做。”

      挂断电话后,他再次看向那张照片。突然意识到,自己对哈桑的情感已经超出了普通友谊的范畴。这种认知让他既恐慌又莫名期待。

      几天后,段成鸣出现在复旦经济学院的小型论坛上。他坐在后排,看着讲台上的哈桑自信流畅地阐述着自己的研究。那个在草原上骑马奔驰的少年,在城市里同样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哈桑的发言结束后,掌声热烈。段成鸣没有上前打招呼,只是悄悄留下了一束草原风格的干花花束——是他特意让人从新疆空运来的——然后悄然离开。

      一小时后,哈桑发来消息:“花是你送的?谢谢!怎么不等我结束就走了?”

      段成鸣回复:“有会议。讲得很精彩。”

      他看着手机屏幕,迟迟没有按下发送键。最终又补充了一句:“想起了草原的风。”

      这次,他真正地微笑了。
      好的,这是根据你的要求续写的第六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