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立契送子剪白袍 ...

  •   那一夜的长谈仍未结束,那一晚的故事才正要开始......
      由于甄老剑客对艾儿的大加赞赏,杨母甚是欣慰,进而打开了话匣子。
      这些年的世味酸咸,活着的不易,总要找一个能诉说的人,敞开心扉,胸中的块垒才能冰消瓦解。面前的长者,甄老先生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杨母娓娓地说着,甄老先生静静地听着。
      当谈到家里为何只剩下你们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时,杨母沉吟片刻,用手一指屋门口她的儿子——坐在廊檐下低着头不知道在玩什么的小艾,语重心长的说道:“其实艾儿,非我亲生,是我收养的孩子。”
      这令甄老先生始料未及,看了看杨母认真的表情,然后压低了声音,回道:“这件事情,小艾是否知道?”
      杨母点了点头,回答:“知道,知道。我守寡多年,突然多了个孩子,对邻里乡亲自然要讲清楚,所以这件事情瞒也瞒不住,艾儿七岁那年,我便将实情告知于他。我还记得呢,艾儿此后,半个月没说一句话,也是苦了他了。”
      甄老先生深叹了一口气说道:“都是命啊,但艾儿福气啊,能遇到您这样的母亲,老天也算不亏待他了。”
      杨母闻言,怜子之心稍得慰藉,继续说道:“我的夫君,在婚后二年,遭歹人毒手,客死他乡。我是悲恸万分,但好在我已身怀有孕,没想到,孩子生下来才三天就害病死了......咳!有什么办法呢?有什么办法呢?”
      此时,杨母再忆伤心旧事,不免眼中含泪,待沉默片刻,情绪稳定后,继续说道:
      “心如槁(gǎo)木死灰的我,又糊里糊涂地过了三年,终于万念俱灰的我,准备一死了之的时候,观世音菩萨还没有放弃我。记得是十四年前的秋天,一个尘风萧瑟的傍晚,一位内穿素白锦服,外罩皂灰麻衣的妇人,头发散乱,左手拄着木棍,右手抱着刚满周岁的婴儿,在门外逗留。”
      杨母谈及此处,看到小艾在屋门口坐着,不知道他是在听还是在那玩。杨母喊他过来,说道:“艾儿,趁着甄老先生在这,再给你讲一遍,你是怎么到这个家的。”
      艾儿应了一声,遵母命,低着头,默默地进屋,待在母亲身旁,陪听。
      杨母用手指了指小艾,继续说道:
      “那个婴儿就是你啊,艾儿。你那时候不知怎地,在门外啼哭不停,声音可大了。我闻声出门查看,只见,一妇人抱着孩子,孩子哭,大人也哭。我就问妇人怎么了,妇人说孩子哭得厉害,怎么哄也哄不好。
      “我那时最稀罕孩子,孩子哭得我心疼,我忍不住就说,能不能让我看看孩子?艾儿的生母闻言,把孩子的襁褓给我。你说怪不怪?我一接过去,孩子立马止住哭声,不哭了,直向我眨着水灵灵的大眼睛。”
      甄老先生听后,啧啧(zé)称奇,点点头,说道:“这就是缘分啊,说明你们母子,天生合得来。”
      杨母得到肯定后,更有精神了,继续说道:“之后,我把母子请进屋喝口水。那位妇人说她逃难,要投亲,茫茫人海,误打误撞,到了这。我甚是同情,决定留她们过夜。”
      “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杨母和小艾的生母,虽各有各的不幸,终归是这个世道的苦命人啊。她们一见如故,促膝而谈。
      杨母交谈得知眼前的妇人,姓王,名献芝,王献芝年龄比自己小两岁,于是称呼她为妹子。
      之后,杨母就把自己的遭遇倾诉出来,当谈到丈夫的遗腹子夭折的时候,杨母掩面而哭,泪流如线,令人动容......
      第二天,艾儿的生母要走,杨母相送,但没走十步,又回来了,突然倒身下跪,将怀中婴儿一举,眼中含泪说道:
      “大嫂,这孩子就送于您了!家遭变故,我携幼子,流落在外,投亲无路,访友不得,万水千山,归途茫茫。孩子再跟着我受累,就是末路穷途了,饿也饿死,冻也冻死,我纵死,虽不足惧,可怜这孩子。
      “我看大嫂,忠厚实在,为人慈善,奈何天不遂人愿,痛失骨肉,令人扼腕叹息。昨日,孩子一见大嫂,止住啼哭,孩子天生与大嫂投缘,大嫂只当让孩子脱离苦海,您就收下他做您的儿子吧!”
      杨母听罢,眼含热泪,用手相搀,反复说道:“使不得,使不得,至亲骨肉,我怎忍心要?献芝大妹子,起来,起来,有话咱慢慢商量。”
      艾儿的生母起身,又再进杨母的家中,向杨母借来一把剪刀,把内穿的素白袍子,“咔嚓”一声,剪下一大块来。然后她问杨母:家里有没有笔墨?
      正巧,杨母的公爹魏老爷子,也就是以后小艾的爷爷,算半拉读书人,他屋里有笔墨,连忙拿来给她。然后艾儿的生母让魏老爷子叫一些邻居来,然后就把王大伯等邻居请过来了。
      在杨母和王大伯等人的见证下,艾儿的生母含泪,在割下来的白袍布上,用笔决绝地写下几行字:“今将我子,送于杨氏,杨氏即为孩子亲母,此生今世,绝不反悔!”
      然后,她写下孩子的生辰八字:“甲戌,壬申,戊寅,戊午。”合计为八字生辰。即甲戌年(属狗),壬申月(七月),戊寅日(十四日),戊午时(11时至13时)。
      写完,当众朗读一遍,再然后,磕破中指,艾儿的生母在自己姓名王献芝上面,摁下一个鲜红的手印,然后将送子契书“白袍布”托于手中,要送于杨母。
      此情此景,事已至此,杨母再不能拒绝了,接过孩子和白袍布。
      杨母此刻,感动和激动的情绪掺杂着,热泪横流,说道:“妹子,放心,孩子我认下了,从今往后,他就视作我的亲骨肉,以后我就为孩子活着,尽心竭力抚养他成人,绝不外待!有违此言,神明不佑!”
      艾儿的生母闻言,擦干泪水,起身,上前紧紧握住杨母的双手,用力晃了两下,信任与感激的眼神,不移地盯着杨母的双眼,久久说不出话来,似千言万语就在这不言的注视之中......
      时间不大,艾儿的生母就要走,杨母说什么也要送一些干粮给她,艾儿的生母道完谢,告别杨母,拄着木棍,期间没有回头,一次也没有,就这样,走了......
      杨母讲到此事,深深叹了一口气,忧虑地说道:“这么多年,献芝妹子一次都没有回来过,也不知道她在哪儿?是否尚在人世间?”
      甄老剑客听罢,深深被感动,第一次郑重地端详起杨母:
      “头上裹着藏青色包头巾,身穿交领衣,下有围腰,拼裆裤,脚下是千层底布鞋,衣着朴素大方,标准的普通民妇着装。年龄大概四十岁上下,相貌端庄,虽称不上美貌,但看得出是一个贤德的母亲,只是右眼眼角耷(dā)拉着,不能完全睁开,似是早年哭泣过度所致啊。”
      对眼前这位坚强而伟大的母亲,甄老剑客肃然起敬,联系他人比自身:
      “眼前这位妇人,经历丧夫之痛、丧子之悲,仍坚忍地活着。在这黩(dú)武主义的国度,在这恃强欺弱的世道,一个失去丈夫的妇人,拉扯一个孩子,十几年的艰辛困苦是可想而知的。而自己仅错收了两个逆徒,就羞愧难当,痛不欲生。相比之下,我不如也啊!”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立契送子剪白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