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专业的乙方 ...
-
风暴过后的城市,空气被洗刷得清澈透亮,阳光铺天盖地地倾泻下来,将每一寸湿漉漉的街道都照射得明亮耀眼。
周自行坐在“海擎工程”顶层的办公室里,处理着项目审批表,手边的咖啡保持着最适宜入口的温度。
陈舟敲门进来,放下文件:“周总,这是‘碧海之心’项目环评需要的海洋生物照片供应商名单,需要您定。”
周自行头也没抬:“背景、成功案例、设备水平、过往照片的成功率。”
陈舟早有准备,递上另一份薄一些的文件夹:“筛选后剩下三家。其中这家‘屿·浪工作室’规模最小,但创始人宋知屿在圈内口碑很好,很有名,尤其擅长抓拍难以预判的海洋生物动态。他是秦风总特意推荐的,说虽然没那么‘商业’,但专业度可能更符合我们的高标准。”
听到“秦风”的名字,周自行翻阅的动作微顿。秦风是他极少数的朋友之一,也是他的合伙人,眼光毒辣,从不会无的放矢。他抽出“屿·浪工作室”的资料。
简介很简单,案例照片却极具冲击力——风暴中跃起的海豚、暗流里发光的罕见水母、礁石间隐秘的共生群落……每一张的拍摄角度都很新颖,不仅美,更蕴含着一种生动的科学性,远超一般商业图库的刻板。
周自行的目光在这几张照片上多停了几秒,不过不是因为欣赏,而是在评估这种不可控的“生动”背后所隐藏的不稳定性和潜在风险。
“预约下午两点,会议室一。”他合上文件夹,“给他拍摄的基础需求和海域范围,我要听他现场阐述方案。”
“是。”陈舟应声退下。
下午一点五十,宋知屿背着个略显老旧的浅蓝色双肩包,准时出现在“海擎工程”一楼大厅。他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卡其色速干户外裤,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礼貌微笑,向前台说明来意。
他整个人清爽得像一股海风,与周围充满金属和玻璃光泽的科技感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但却不令人讨厌。
被引入会议室时,周自行已经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项目资料和一台超薄笔记本电脑。听见开门声后,他抬起头,眼镜后的目光冷漠地扫过来,带着惯常的审视意味。
“周总您好,我是‘屿·浪工作室’的宋知屿。”宋知屿走上前,落落大方地伸出手。
周自行与他虚握一下,一触即分,指尖微凉:“坐。你的时间有二十分钟。”语气是干脆利落的公事公办,没有任何寒暄的打算。
宋知屿毫不介意,利落地坐下,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投影,动作娴熟:“感谢海擎给予这次机会。我已经初步研究了贵方提供的海域坐标和生物清单……”
会议室的灯光暗下,投影幕布亮起,宋知屿开始讲解他的拍摄方案。
出乎周自行意料,这个看起来随性甚至有些散漫的年轻人,一旦进入专业领域,语气和神态都变得极其沉稳、专注。他不仅清晰地列出了计划拍摄的物种、最佳拍摄时间窗口、所需设备清单,甚至还附上了不同天气和海况下的备选方案。
“针对重点关注生物,比如中华白海豚,我建议采用远距离潜拍跟从,减少干扰;而对于海底生物,则需要等到大潮后,水流最缓时进行拍摄……”
周自行沉默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方案很专业,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期,但他习惯性地寻找任何漏洞和不足。
“你的方案效率太低。”周自行打断他,声音平稳却带着压力,“工期紧,十天内要拿到所有素材。而且,你的备选方案覆盖不了所有意外,我需要你承诺,无论何种天气,成片率……”
“周总,”宋知屿微笑着接过话头,语气温和却坚决,“海洋不是实验室,没人能保证百分之百,尤其是对活着的生物。”
周自行的眉梢不易察觉地动了一下,这是他最不喜欢听到的话。但对方的语气坦然得不带丝毫推诿,反而有一种基于现实的真诚:“不过我们能保证的是,会用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让成功率最大化,捕捉到最有价值和表现力的瞬间。”
“概率最大化”。这个说法虽然仍不完美,但勉强进入了周自行可接受的范围内。他示意对方继续。
宋知屿顿了一下,鼠标在电脑上滑动,调出海图界面,放大其中一个坐标点:“另外,关于您提供的坐标点(E114.45,N22.67),我注意到您的需求是拍摄该点下的生物分布。”
“有问题?”周自行微微挑眉。
“那个点的实际水深比海图标注的还要深十几米,而且正处于两条水流的交汇处,水下有暗流和漩涡。”宋知屿的语气变得严肃,“用常规的设备拍摄,不仅很难稳定,设备本身还有丢失或损坏的风险,安全系数较低。因此,我不建议在那里作业。”
周自行正在敲击桌面的指尖倏然停住。
这个坐标的数据来自三个月前的一次初步扫描,最新的水文数据报告昨天才送到他桌上,他还没来得及完全复核,但报告确实标注了该处水流复杂,有异常。
这个摄影师……仅凭公开海图就判断出来了?
周自行抬起眼,重新审视对方。宋知屿的目光坦然回望,带着对自身专业领域的绝对自信。
这是一种周自行很少在“合作方”身上看到的特质。通常,这些人要么对他的要求全盘接受,要么试图含糊其辞,而不是这样,直接、精准地指出他提供信息中的潜在问题。
会议室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依据?”周自行问,声音听不出情绪。
“经验。”宋知屿回答得简单干脆,“我过去在那片海域进行过多次潜水拍摄,记录过水流变化。上次风暴过后,海底可能会有微小的改变,但那个点本身就一直很‘闹’。如果必须在那里拍摄,我建议先用机器进行扫描探测,确认安全期窗口,再考虑是否下潜或放固定相机。虽然更费时费钱,但更安全,数据也更可靠。”
他甚至在周自行提出前,就给出了更优的技术替代方案。
周自行沉默了几秒。他不得不承认,宋知屿的建议是目前最合理的,他原本的计划确实存在疏漏。
但他内心涌起的并非赞赏,而是一种高度警觉——这个宋知屿,比他预想的更敏锐、更不可控。
周自行拿起手边的咖啡,浅浅啜了一口,脑中下定判决:只有近距离观察、分析,才能掌握这个变量的所有特性,消除其潜在威胁。
“你的建议会考虑。”周自行最终开口,“方案整体可行,但仍需要更具体地补充恶劣天气下的安全预案和保障细则。后续细节,我的助理会跟你对接。”
“没问题,感谢您。”宋知屿笑容依旧灿烂,仿佛刚才的交锋从未发生。他收拾好东西,“完善后的方案和报价,今天下班前我会发到陈助理邮箱。”
说完,他站起身,像来时一样,带着一身阳光和海风的气息离开了会议室。
门轻轻合上。
周自行没有立刻工作,他的目光落在那个出问题的坐标点上,指尖轻轻地在纸张上面摩挲。
“宋知屿……”他低声念了一遍这个名字。
脑海里突然闪过昨天风暴中,那个在浅滩里浑身湿透,却对着相机笑得不管不顾的明亮身影。
竟然是他。
精密的大脑第一次在处理公务时,闯入了一个完全无关的干扰变量。
他微微蹙眉,将这一瞬间的走神归咎于昨晚的睡眠不足。
他拿起内部电话,本想打给陈舟,却鬼使神差地拨给了秦风。
电话几乎瞬间被接通,那边传来带笑的声音:“哟,周总百忙之中召见?怎么,我推荐的小朋友没被你那张冷脸吓跑吧?”
周自行忽略他的调侃,直接说:“……他指出了F坐标点的水流问题。最新的补充报告确认了。”
电话那头安静了一秒,随即爆发出更大的笑声:“哈哈哈哈!周自行!你也有今天!被你的‘乙方’教育了吧?感觉如何?是不是一边不爽一边又不得不承认人家说得对?”
周自行面无表情:“推荐收到了,但是到时我会亲自到场进行评估。还有,如果你的反馈只有噪音,我挂了。”
“别别别,”秦风止住笑,语气里还满是戏谑,“说真的,我知道你要求变态高,但有时候是不是也得听听真正在一线跑的人的意见?听说好像是因为家里原因,人家小宋老师刚成年就开始下水赚钱了,在水下的经验可比你办公室那些模型真实多了。而且他自己过得挺省的,不然以他的本事,早该换个大工作室了。哎怎么样,我这推荐靠谱吧?是不是该请我吃饭?”
“等他按时按质完成全部拍摄要求再说。”周自行声音冷淡,“挂了。”
办公室重归安静。他重新按下内部通话键:“陈舟,跟进方案。特别是安全条款,按最高标准,清晰明确。”
“是。”
周自行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屏幕里的数据模型上,试图将那个过于灿烂的笑容和专业自信的眼神,连同秦风讨厌的笑声一起驱散。但几分钟后,他发现自已的视线一直停留在某一行数据上,完全没有读进去。
他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又敲了一下。
干扰变量。
他再次定义,并轻微地、不适地,调整了一下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