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第十八章 ...
-
夏槿回到了南溪爷爷奶奶住的房子。
她来这里住的次数不多,买下这户房子时,自己不在国内,自己房间的装修,全是温然给自己打理的,她一年到头都在江州,也就只有回南溪过年时,才会在这里住一阵子。
房间被她奶奶打扫得很干净,被单泛着一股洗衣粉的清香,书桌上摆着的还是从老房子卧室中搬来的书,她巡视了一圈,都是本科时用的一些书。
她忽然想起了什么,放下手里握着的水杯,去书桌旁的书架上翻找着。
一踮起脚,看见了一本红色的布面笔记本。
那是被自己从南溪带到江州,毕业时夹在那一堆书籍中被自己寄回家,兜兜转转一圈又被放在书架最上层的那本,高三的日记本。
日记本上摞着一叠不知哪一年画的速写手稿。
夏槿伸手想去够日记本。
哗啦一声,堆在日记本上的那沓手稿落在地上,夏槿拧眉,有些烦躁,蹲下身正想伸手去捡,却意外地捡起最上面的一张速写,画面有些乱,最初随意的起形都没来得及擦,就在那一堆乱线的草稿上勾出一个男生的轮廓。
是她高二时画的顾洵。
夏槿想起来,她高二练习速写时,在学校走廊上随机挑个路人练习。
也借着这个由头,偷偷地画了很多张顾洵。
可是画到最后,都没画出满意的,她记忆中只有一张与顾洵有几分神似的,只是过去了这么久,她也不知道被自己丢到了哪个角落。
夏槿有些遗憾地扫去日记本上那一层厚厚的灰尘,随意地翻开一页。
那页的开头只写了一句话——“今天我见到顾洵了。”
-
夏槿第一次见到顾洵,是在晚自修结束后的走廊上。
那是她来南溪外国语的第二年。
南溪是江州的一个沿海小城,市内的重点高中就那么两所,南溪外国语算不上重点高中,但却凭着严苛的训练与极高的一本率在南溪的中考分数线上占到全市第三名,位置也不比其他重高,在南溪市的边界,说的好听些,就是在山区,胜在地价便宜,占地面积广,全校学生统一住宿,无一例外。
不论什么学校,多少都会沾点裙带关系,南谦然的父亲人脉广,委托了校长,把中考分数没够到普高线,本该在私立学校读书的南谦然丢到了南溪外国语吊车尾的班级,学习氛围也比在私立高中好些。
分数上不了重高,但上个好普高绰绰有余的夏槿来到了南溪外国语学校,发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初中同班的学霸解琛是市重高的好苗子,因为中考失利进了南溪外国语的重点班,初中和自己成绩相仿的好友宋夏被分到了自己隔壁班,陌生环境里熟悉的朋友,让夏槿的不安淡了许多,寄宿生活倒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孤单。
在不算孤单的氛围中,夏槿懵懵懂懂地度过了高一生活,第二年文理分班,晚自修结束后,宋夏趴在走廊栏杆上研究夏槿的成绩单。
她的成绩构成很奇怪,全段六百人,政治排名排到了段里第十,化学成绩排到了段里第三十,历史物理成绩中等,地理生物与英语则在全段垫底。
“你这到底选文还是选理啊?”宋夏打着哈欠问道:“你要考美院吗?”
“嗯,走艺考。”夏槿应声,犹豫了一下,开口决定:“选文吧,集训期间我还能背点知识点。”
夏槿转头看向宋夏,问:“你呢?坚定不移地选文?”
“嗯。”宋夏的眼梢带笑,骄傲道:“我文科好。”
“也行。”夏槿声音轻松欣喜:“那我们文科班见。”
高一生活就这样有条不紊地过着,直到高二上册的九月,她遇见了顾洵。
日记里写,那是九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有晚风,在短袖外面套件长袖校服,很舒服的温度。
晚自修结束,她在短袖校服外套了件长袖外套。
“诶,他们说一班有个男生很帅,陪我去看看。”宋夏写完作业跑去夏槿的后座坐着,看夏槿默了半天英语作文,最后还是忍不住将头凑到前排夏槿的耳边说。
夏槿没抬头:“谁啊?”
“顾洵,听涂思韵说是我们这届的校草。”
夏槿的手一停。
校草?那她勉强去看看。
她压下扬起的嘴角,写完了最后一个字。
宋夏刚说他叫什么名字来着?她一转眼又给忘了。
夏槿被宋夏挽着往一班外的走廊走时,还在想着这个问题。
不过既然是一班的男生,回头跟解琛打听一下就好了。
她跟着宋夏装作不经意地走过一班门口,一班的门虚掩着,晚自修结束后的重点班教室里,安静得只剩下翻书声。
宋夏失望地朝她摆了摆手,暗示她今天可能会失望而归。
夏槿点了点头,正想说话,眼尾的余光中,走廊的今天,隐隐约约地投射过来一道笔直的影子。
她不在意地低了低头,下一秒,宋夏就在自己的手肘上,不着痕迹地掐了下。
夏槿了然,抬头看向来人。
只可惜,近视两百度加上散光的眼睛,并没有让她看清对面那个所谓的校草长什么模样。
“这就是你说的校草?”
等人走回一班,夏槿揉了揉眼睛,努力去回忆刚刚迎面走来男生的模样,记忆中是极度模糊的一张脸,她甚至一个五官都没记住,耳畔宋夏一句“好不好看”还在回响,她顿了下,老实说:“我没看清。”
宋夏侧头看了她空空的鼻梁,哦,今天没戴眼镜。
“明天的晨会他应该会代表一班上台。”宋夏在她耳边低语,挽着她往楼下走,“明天记得戴眼镜。”
第二天,要不是宋夏特地在晨会前提醒,夏槿早把顾洵上台发言这回事忘得一干二净。
不过既然顾洵都上台发言了,那她就认真看看好了。
夏槿身高不高,满打满算一米六出头,站在队列的前排,但和主席台还有一段距离。
她听着千篇一律的考试发言动员,兴致缺缺地站在队列里打了第十个哈欠时,校长总算结束了话题,继续道——“下面有请本周值周班级,高二一班代表顾洵上台发言。”
夏槿机械地抬起头。
顶着清晨七点半刺眼的眼光,远远瞧见了一张被阳光照得白皙的脸,以及架在男生鼻梁上反光的眼镜。
戴眼镜还算校草呢?这得长得有多帅啊。
夏槿心中颇为不解。
伴随身侧传来的几句窃窃私语,夏槿颇有耐心地盯着主席台看了一分钟。
在发现从她的角度无论如何,都只能看见男生挡住大半张脸的演讲稿及他的头顶时,索性直接放弃,低头踢起脚下的塑胶。
那次以后,过去默默无闻低调行事的顾洵一下子变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凭借他稳居段十的成绩和清俊的外表,在学校的贴吧里小有名气。
然而尽管夏槿与宋夏在与那位她一直记不住脸的校草打了无数次照面,可每每班里女生提及时,依旧想不起那张被评为段草的脸,脑子里只有他鼻梁上的那副金丝眼镜。
后来学考逼近,课间夏槿除了上厕所和接水,几乎窝在班里足不出户地背化学公式,慢慢地淡忘了有这么个人的存在。
直到在化学离开自己的学业生涯以前,凭着还算看得过去的化学成绩被分到学校的化学会考培优班提分。
培优班是按照段里排名取每科段前五十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利用一节晚自修攻克压轴题,进行提分训练,夏槿和班长于鸣溪代表文科班,拿着还算靠前的排名被送到培优班,在每周三第一节晚自习时在综合班集中上课。
而夏槿和于鸣溪并不熟稔,在培优班时,夏槿总是自己找个最后一排的抄笔记,以防被老师叫到,又或是坐到解琛的后排,赶不及记笔记时借他的笔记一用。
直到学考的前两个月,那天下了好大的雨,夏槿和宋夏的伞落在了宿舍,被淋了一身,索性直接回宿舍洗了个澡,头发还没干透又撑着伞掐着点赶来上课。
那天的培优班夏槿来得晚了些,摸进教室时,只剩下最后一排墙角的两个位子,她在靠窗的位子坐下,旁若无人地把头发散了好晾干。
老师在讲台上讲着上周剩下的压轴题合集,夏槿抬头看了眼黑板上已经写了1/3的解题过程,慌忙从书包里拿本子记录,忽然听见有人低声问他:“同学,这儿有人吗?”
她一回头,一张自己一直没记住的脸就这样快速地刻画在自己的大脑里。
白得干净的脸,深棕色的瞳仁,眼尾长而翘,鼻子很高,架着那副夏槿记忆里的金丝眼镜,他蹲在地上,估计是迟到了从后门俯身进来的,一手撑着椅子一手领着包,脚边还丢了把湿漉漉的雨伞,颇有耐心地等着夏槿的回复。
“没人。”夏槿压着嗓子不太自然地说,无措地眨了下眼,将目光转移到黑板上,忙乱地记下解题思路。
这回记住了。
他的眼睛很好看。
是杂志上说的桃花眼。
前排传来新的试卷,她抽了两张放在中间,转身传阅,不经意地看见他在试卷上写上名字——“高二一班顾洵”。
就像名片一样,这个名字配上那张清秀的脸,深深存进了夏槿有关高一的记忆里。
但也仅此而已。
那段时间,夏槿忙于刷化学题,她没工夫在大脑飞速运转的化学培优班去花时间观察顾洵,根本没什么心思去关注,自己身边坐的谁。
所以当后来涂思韵好奇地问她,在培优班近距离看见顾洵是什么感受,夏槿有没有请教顾洵化学问题时,她想了好半天,只记得是有那么几次,巧合之下跟顾洵坐到了一起。
只记得唯一的一次交流,是一次讲题时夏槿思路没跟上,记得慢了些,再抬头时,老师已经擦了黑板去讲下一题。
夏槿无意识地瘪了瘪嘴,神色郁郁,无意间瞥了身侧一眼,坐在隔壁桌的顾洵已经记完了答题思路,本能的反应让她想再多看几眼,大概是察觉到了她探查的目光,顾洵也抬起投来,两双眼睛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对视上。
夏槿一时有些心虚,生怕顾洵误会自己在盯着他,连忙别开眼,低头准备自己琢磨解题思路时,那张试卷被推到了自己的桌上。
“你没记完吗?”顾洵问她。
那是他们的第一次交流。
顾洵的嗓音很低,清冽和缓,却没有夏槿一贯以为的疏离。
夏槿的思绪霎时陷入一片空白,她的目光呆呆地落在了那张试卷上,讷讷地点了下头,接过他的试卷,压着声音说了声“谢谢”。
其实青春期的心动就是一瞬间的事。
就像那时,在化学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课声中,夏槿少有的让思路放松了十几秒。
心脏跳动的频率比以往快了许多,像是有只麻雀在啾啾叫着,在自己的心口来回蹦跳。
她及时地反应过来,戛然而止地揪住了麻雀叽叽喳喳乱叫的嘴巴,把它往边上一推,定下心神,将注意力转移到试卷上的那道化学公式上。
他的字很好看。
清晰端正,至少让她能清楚地看清他写的化学公式。
有带着那么点看上去像是学过书法的力道,夏槿对书法了解不多,但看着试卷姓名处顾洵的签名,看着像是行楷。
脑中对于顾洵的标签又多了一个。
那节课结束后过了几个星期,因为临近学考,学校暂停了培优班,把时间留给他们自己复习。
夏槿遗憾于他们高中时代的唯一一个交点的消失,暗暗地走回了自己的平行线里。
也渐渐发现了另一件事。
自己好像会刻意地去留意顾洵。
从最开始的留意别人对话中的名字,道到晚自修结束回宿舍时,拉着宋夏不经意地经过一班的门口,直到偶遇那道沾满凝白月光的高挺身影,匆匆一瞥,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