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3、第53章:大户室的目光 ...
-
国信证券深南营业厅的监控室像口密封的金属棺材。冷气嘶嘶作响,空气里弥漫着雪茄的焦苦、皮革的陈旧和电子设备散热的焦糊味。单向玻璃隔绝了楼下散户厅的喧嚣,只留下沉闷的、被过滤后的背景噪音,如同隔着水族馆的厚玻璃听鱼群游弋。张启明陷在宽大的真皮转椅里,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深灰色定制西装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他指间夹着一支燃烧过半的哈瓦那雪茄,烟雾袅袅上升,在惨白的顶灯下扭曲升腾,像盘旋的幽灵。
他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探照灯,死死锁定在监控屏幕的第三分格上。高清摄像头俯拍着散户厅第三排角落。那里,吴舟像一枚嵌入嘈杂背景的钉子,纹丝不动地坐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帆布包搁在脚边,劣质塑料椅的靠背硌着他挺直的脊梁。他面前那台油腻的终端机屏幕幽蓝的光,映着他毫无表情的侧脸。
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显示:09:45:23。
“第三天了。”张启明的声音低沉,带着雪茄浸润过的沙哑,像砂纸磨过锈铁。他不用回头,知道助理小林正垂手肃立在阴影里。
“是,张总。”小林的声音恭敬而干练,“每天九点整到,十一点半离开。操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分钟。只操作一只股票——华锐风电。每次都是全仓进出。”他顿了顿,补充道,“昨天下午两点十分,大盘跳水前七分钟,他清仓了。今天九点三十五分,低开反弹时,他又满仓杀入。”
张启明没说话。雪茄灰烬无声飘落,在光洁的柚木地板上洇开一小片灰白。他的目光穿透屏幕,落在吴舟那双放在油腻键盘上的手上。手指修长,骨节分明,敲击键盘的动作平稳、精准,带着一种近乎机械的韵律感,没有丝毫散户常见的犹豫、亢奋或恐慌。不像在买卖动辄几十万的股票,倒像在调试一段早已烂熟于心的代码。
屏幕上的K线图剧烈波动。华锐风电的股价如同过山车,在¥8.10到¥8.50之间疯狂震荡。委买委卖栏的数字瀑布般刷新,绿色的买单和红色的卖单交织成一片令人眩晕的战场。散户厅里,叹息、咒骂、计算器的“啪啪”声此起彼伏。有人捶胸顿足,有人红着眼追涨,有人瘫在椅子上眼神空洞。
吴舟没看屏幕。他的目光落在键盘上,指尖翻飞。输入指令,确认,回车。动作干脆利落。买入,100,000股,¥8.25,成交。卖出,100,000股,¥8.48,成交。再买入……冰冷的数字在资金账户栏跳动,每一次变动都牵扯着数十万的真金白银。而他脸上,依旧平静无波,像一尊凝固的雕像。
“他看什么?”张启明突然问,雪茄指向屏幕一角。吴舟操作完毕,关掉交易软件,从帆布包里抽出一份折叠整齐的《证券时报》,展开,旁若无人地读了起来。报纸挡住了他的脸,只露出微抿的嘴角和专注的眉眼。
“报纸。”小林回答,“每天的《证券时报》和《经济观察报》。只看政策版和行业分析版,财经八卦和股评从不碰。”
“角落。”张启明吐出两个字。
小林立刻会意:“他每次都坐在第三排最角落的位置,靠墙。背后是监控死角,侧面有柱子遮挡。视野受限,但……很安静。”
张启明鼻腔里发出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哼。安静?是警惕。这个年轻人,像一头在丛林里独行的孤狼,时刻保持着对环境的绝对掌控。他想起三天前在网吧屏幕反光里瞥见的那双眼睛,锐利、沉静,带着洞穿一切的冰冷。那绝非一个普通散户的眼神。
屏幕上,时间跳到10:15:00。吴舟合上报纸,仔细折好,塞回帆布包。他站起身,没有看周围任何一张或狂喜或绝望的脸,径直走向大厅角落的饮水机。接水,喝水,目光扫过墙上的电子大屏,在新能源板块那一片惨绿上停留了不到一秒,随即移开。然后,他回到座位,重新打开报纸。整个过程,如同设定好的程序,精准,高效,不带一丝多余的情绪。
“他从不跟人说话?”张启明弹了弹雪茄灰。
“从不。”小林肯定道,“有人搭讪,他点头,摇头,或者直接无视。昨天老王——就是那个总吹嘘自己‘内幕消息’的——凑过去想套近乎,被他一个眼神逼退了。”
张启明的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弧度。逼退?是老王那种混迹市场几十年的老油条,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一种不属于这个年龄、这个阶层的、令人心悸的平静和……掌控感。
“昨天清仓的时间点,”张启明缓缓道,“查清楚了吗?有什么消息?”
“查了。”小林立刻回答,“当时没有任何公开利空。技术面也没有明显破位迹象。唯一的风吹草动,是十一点五十三分,有人在股吧匿名发帖,说‘风电补贴可能延迟’,但很快被删了,影响极小。”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他清仓,是在帖子发出前七分钟。”
监控室里陷入一片死寂。只有雪茄燃烧的细微“滋滋”声和空调出风的低鸣。张启明浑浊的眼珠里,那点玩味的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近乎凝重的审视。七分钟!没有内幕?没有消息?那他靠什么?直觉?运气?还是……某种他无法理解的东西?
他看着屏幕上那个安静看报的年轻人。帆布包磨损的边缘,洗白的牛仔裤,角落里被柱子阴影切割的侧脸……这一切的平凡之下,隐藏着怎样一台精密的、洞悉未来的机器?
“请他上来。”张启明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就说……”他沉吟片刻,嘴角那丝弧度加深,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试探性的施舍,“有个做私募的老头,想请教他选股的秘诀。”
“是。”小林躬身,快步走出监控室。
散户厅的喧嚣像一锅煮沸的杂烩汤。汗味、烟味、劣质香水味混杂着绝望和贪婪的气息,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肺泡上。吴舟坐在角落,后背紧贴着冰凉的墙壁,劣质塑料椅的棱角硌着尾椎骨。他手里的《证券时报》翻到新能源产业政策分析版,目光扫过一行行铅字,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报纸边缘的毛刺。
“吴先生?”一个温和但带着不容置疑穿透力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吴舟抬起头。小林穿着笔挺的深色西装,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微微躬身:“打扰了。我们张总在楼上VIP室,想请您上去坐坐,请教几个问题。”他措辞客气,但眼神里带着一种属于上位者助理的、习惯性的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吴舟的目光掠过小林油光水滑的头发和熨帖的西装袖口,又落在他胸前别着的那枚小小的、印着“启航资本”LOGO的银色徽章上。他没说话,只是合上报纸,动作平稳。
“张总说,就是随便聊聊,关于……选股的心得。”小林补充道,笑容不变。
吴舟站起身,帆布包带起一阵微尘。他比小林略高,平静的目光落在对方脸上,没有任何受宠若惊或局促不安,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带路。”声音平淡无波。
小林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侧身引路:“这边请。”
穿过拥挤的散户大厅,如同穿过一片躁动的丛林。贪婪、恐惧、侥幸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过吴舟平静的脸和他脚边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又迅速移开,聚焦回自己那方寸屏幕上跳动的数字。通往VIP室的专用电梯门无声滑开,冷气裹挟着雪茄和皮革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将楼下的喧嚣隔绝。
电梯平稳上升。镜面墙壁映出吴舟毫无波澜的脸和小林微微绷紧的侧影。小林几次想开口寒暄,都被吴舟那沉默的气场堵了回去。空气凝滞,只有电梯运行的微弱嗡鸣。
“叮。”
电梯门开。铺着厚实地毯的走廊寂静无声,两侧是厚重的实木门,标着房间号。小林引着吴舟走到尽头一扇双开门前,轻轻推开。
VIP室的光线比楼下柔和许多。巨大的落地窗外,城市的天际线在薄霾中铺展。昂贵的红木办公桌后,张启明缓缓转过身。他依旧坐在那张宽大的真皮转椅里,雪茄的烟雾在他身前缭绕。他脸上带着一种长者特有的、看似和蔼的微笑,目光却锐利如鹰隼,瞬间锁定了走进来的吴舟。
“吴先生,请坐。”张启明指了指办公桌对面的沙发,声音带着雪茄浸润过的磁性,“冒昧打扰,见谅。”
吴舟走到沙发前,没坐。他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探针,瞬间穿透了那层和蔼的烟雾,落在了张启明胸前——那枚比小林胸章更大、更醒目、质地也更厚重的徽章上。
暗金色的金属底托,中央是抽象的、如同航船乘风破浪的浮雕图案。图案下方,一行细小的、却带着沉甸甸分量的楷体字:
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常务理事
徽章在柔和的灯光下,反射着冷硬而尊贵的光泽。像一枚无声的勋章,宣告着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在这片资本丛林里生杀予夺的权力。
吴舟的瞳孔几不可查地微微一缩。前世在字捷调动,他见过太多挂着类似头衔的“投资人”,在酒会上谈笑风生,在会议室里指点江山,在资本的血肉磨盘前,优雅地分食红利。而此刻,这枚徽章的主人,正用审视猎物的目光看着他。
“张总客气。”吴舟的声音依旧平静,听不出波澜。他终于坐下,帆布包放在脚边,劣质的尼龙布料与光洁的柚木地板和厚实的羊毛地毯形成刺眼的对比。他微微后靠,目光迎上张启明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
“听小林说,吴先生对华锐风电……很有心得?”张启明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腕间那块低调的百达翡丽在灯光下闪过一道微光,“老头子我,搞了一辈子股票,自认还有点眼力。但像吴先生这样,在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下,总能精准踩点……实在是佩服。”他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赞叹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吴舟没说话。他的目光扫过张启明身后墙上悬挂的巨大液晶屏。屏幕上,华锐风电的分时图正在剧烈波动,红色的卖单如同潮水般涌出,股价瞬间跌破¥8.20!散户厅的恐慌仿佛穿透了楼层,无声地弥漫在这间奢华的VIP室里。
张启明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看,又跌了。吴先生今天……还拿着吗?”
吴舟收回目光,落在张启明胸前的徽章上。那冰冷的金属光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前世资本世界的冰冷规则和此刻无声的较量。
“拿着。”吴舟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雪茄的烟雾和屏幕上的恐慌,“跌,是为了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