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并列 ...
-
期中考试如同一场骤然而至的暴风雨,席卷了南川一中高一整个年级。
相较于月考,这次考试范围更广,难度更深,综合性强,更能检验半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室后墙的倒计时牌数字一天天变小,空气里的紧张感几乎凝成实质。
课间追逐打闹的身影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趴在桌上争分夺秒补觉,或者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讨论难题的景象。
咖啡和风油精的味道愈发浓烈。
谢聈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战斗状态。
他的复习计划表精确到了每分钟,错题本又增厚了一倍,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颜色的批注和总结。
他甚至压缩了部分睡眠时间,眼底染上了淡淡的青黑色,但眼神依旧锐利专注,像一把绷紧的弓。
商寄的变化则更为外显。
他课间不再溜出去打球,和哥们儿的插科打诨也明显减少。
那堆永远乱糟糟的试卷和讲义破天荒地被他塞进了一个大大的文件袋里,虽然依旧谈不上整齐,但至少能找到了。
上课时,他转笔的频率低了,盯着黑板的眼神多了前所未有的专注和……疲惫。
他甚至会主动拿出语文书和英语笔记,皱着眉头啃那些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
“喂,这个‘之’字的用法到底有几种?怎么老是分不清?”某天午休,商寄用笔帽戳了戳谢聈的胳膊,指着语文复习资料上的一处,语气带着罕见的烦躁。
谢聈从一堆物理公式中抬起头,看了一眼:“七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动词‘到往’、助词‘的’、音节助词无实义。”他流畅地报出,并随手在草稿纸上写下几个例句,“结合句子成分和上下文判断,记典型例句最快。”
商寄看着那几条清晰的例句,若有所思:“……哦。谢了。”
他拿回自己的书,低头默默记诵起来,那副认真的模样让谢聈都感到些许意外。
竞争的张力在两人之间无声地蔓延。
他们不再像月考前夕那样交流题目,更多的是各自为战,偶尔抬头看向对方时,眼神里都带着审视和绝不认输的决绝。
期中考试如期而至。
考场里静得只能听到笔尖沙沙作响和偶尔翻动试卷的声音。
每一科试卷的难度都超出了月考,尤其是数学和物理,压轴题目的复杂程度让不少同学考完后脸色发白。
谢聈全力以赴。
他谨慎地对待每一道题,确保基础分尽收囊中,对于难题则充分调动所有知识储备,思维高速运转。
交卷时,他感觉像是进行了一场漫长的脑力马拉松,精神疲惫却又异常亢奋。
商寄的状态则显得有些起伏。
考数学时他眉头紧锁,中途甚至烦躁地揉了好几次头发,但最后时刻似乎豁然开朗,笔下飞快,考语文时他表情凝重,作文写得异常慢,考英语时他又恢复了些许从容,物理则是他的主场,答题速度极快。
最后一科考完,教室里一片劫后余生的哀嚎。
“完了完了,数学最后那道题我根本没时间做!”
“物理也太难了吧!感觉及格都悬!”
“英语阅读根本看不懂啊……”
商寄甩着有些发酸的手腕,走到谢聈旁边,语气带着一种强撑的轻松:“怎么样啊优等生?这次还能稳坐钓鱼台吗?”
谢聈正在仔细回想一道化学选择题的选项,闻言抬头,看到商寄眼底有着和自己相似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压抑着的、不服输的光。
“等成绩吧。”谢聈收拾好文具,依旧是这个回答,但这次,他心里远没有月考时那么有底气。
商寄的努力,他看在眼里。
等待成绩公布的那两天,班级里的气氛比月考后更加凝重。
大家讨论答案的声音都低了许多,脸上带着忐忑。
谢聈表面平静,但内心的焦灼只有自己知道。
他反复估算着自己的分数,计算着可能扣分的地方,尤其是数学最后那道题,他和商寄似乎用了不同的方法,他不知道谁的更优。
商寄则显得有些躁动不安,课间不再到处乱晃,而是坐在座位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或者频繁地看向教室门口,等待着那个宣判的时刻。
第二天下午,班主任李老师终于拿着那份牵动所有人心的成绩单走进了教室。
那一刻,整个教室的空气仿佛都停止了流动。
李老师的表情比月考时更加严肃,她环视了一圈台下紧张的面孔,缓缓开口:“期中考试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这次考试,难度较大,年级整体平均分有所下降。我们班……发挥基本正常,但也有同学成绩波动较大。”
她开始照例从第十名往前念。
每一个名字念出,都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
被念到名字的人松一口气,没被念到的则更加紧张。
谢聈的心跳逐渐加快。
已经念到第三名了,还没有他和商寄的名字。
这意味着他们至少是前两名。
他的手指微微蜷紧。
商寄也不自觉地坐直了身体,呼吸似乎都放轻了。
“第二名,”李老师的声音清晰地传来,目光再次落向第三排,“……”
她罕见地停顿了一下,目光在谢聈和商寄之间扫了一个来回,才继续念道:“……商寄,总分738。”
商寄的眼睛猛地睁大,一瞬间迸发出巨大的惊喜和难以置信,但随即那光芒又迅速黯淡下去,染上一丝失落——738分,极高的分数,但依然是第二。那意味着第一是……
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谢聈身上,带着惊叹和期待。
谢聈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李老师看着成绩单,脸上露出一丝极为复杂的表情,有惊讶,有赞赏,还有一丝难以置信。
她再次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奇异的语调:
“第一名,谢聈,总分……”她又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确认什么,“……738分。”
教室里出现了瞬间的死寂。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谢聈和商寄。
两人几乎同时猛地转头看向对方,眼中充满了同样的震惊和茫然。
并列第一?
总分一样?
“……由于总分相同,并列年级第一。”李老师确认了这份不可思议的成绩,她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移动,带着明显的欣慰和不可思议,“谢聈同学,商寄同学,这次考得非常好!尤其是商寄同学,进步巨大!语文和英语相比月考有了显著提高!谢聈同学则一如既往地稳定出色!”
死寂过后,是如同潮水般涌来的惊呼和议论声。
“并列第一?738?我的天!这分数逆天了吧!”
“他们俩居然一样分?怎么算的?”
“商寄也太牛了吧!这才多久,就冲上来了!”
“谢聈还是稳啊……”
热烈的掌声响起,比任何一次都要响亮和持久。
同学们的目光在两位主角之间来回移动,充满了敬佩和羡慕。
谢聈怔怔地坐在座位上,一时之间竟有些反应不过来。
738分,和他预估的差不多,但他万万没想到,商寄竟然也考了这个分数!
那个平时吊儿郎当、靠着小聪明和直觉做题的家伙,竟然在短短时间内,将成绩提升到了如此恐怖的高度?
他下意识地看向商寄。
商寄也正处于巨大的震惊和混乱中。
他先是狂喜。
——738!他从未考过这么高的分数!然后是愕然。
——并列?和谢聈?
那个他一直想超越的目标?
巨大的成就感和一丝微妙的、未能完全超越的遗憾交织在一起,让他的表情变得十分复杂。
两人目光在空中相遇,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难以置信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
李老师又点评了几句,鼓励大家向两位同学学习,然后开始分析各科情况。她特意提到:“这次数学和物理的压轴题难度很大,全年级做对的人寥寥无几。很有意思的是,最后那道物理题,谢聈和商寄同学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都得到了正确结果,思路都非常精彩……”
下课铃响,同学们瞬间围了过来,将两人的座位堵得水泄不通。
“太厉害了吧你们!”
“快传授传授经验!”
“最后那道题到底怎么做啊?”
谢聈和商寄被包围在人群中心,应付着各种问题。
商寄似乎终于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脸上重新挂起了那种熟悉的、带着点小得意的笑容,开始口若悬河地讲起他的“解题秘籍”,虽然其中吹嘘的成分居多。
谢聈则相对简单地回答了几个问题,目光却不时瞥向神采飞扬的商寄。
他心里清楚,这次的并列第一,含金量极高。商寄付出的努力,绝对超乎他的想象。
人群渐渐散去后,商寄一屁股坐回椅子,长长地舒了口气,然后转向谢聈,嘴角扬起一个极度嚣张又难掩兴奋的弧度:“怎么样?优等生?说了下次碾压你,差点就做到了吧?”
谢聈看着他那副“尾巴快要翘上天”的样子,原本心里那点复杂的感慨顿时消散了不少。
他淡淡回应:“是并列。”
“并列也是第一!”商寄强调,凑近了些,压低声音,眼里闪着光,“喂,说真的,你物理最后那道题,是不是先用了能量守恒再……”
他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起题目,眼神炽热,充满了对知识的探究和对对手思路的好奇。
谢聈没有拒绝,也拿出了自己的草稿纸。
两人就着那道难题的几种解法,低声讨论起来,时而争论,时而赞同,完全沉浸在了学术的碰撞中,暂时忘记了排名和竞争。
夕阳透过窗户,将并肩讨论的两个少年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边。
桌面上,两份分数相同的成绩单并排放在一起,象征着一种奇妙的、势均力敌的辉煌。
这一刻,他们是对手,也是唯一能理解对方所处高度的知己。
那种想要超越对方的强烈欲望依然存在,但其中,似乎悄然混入了一丝别的什么东西。
——一种难以言喻的、惺惺相惜的认同感。
并列的辉煌,或许比独揽榜首,更加令人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