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十一章 ...

  •   深秋的风带着凉意,吹得工作室窗外的银杏叶簌簌落下,几片金黄飘进敞开的窗户,落在砚云舟摊开的手账封面上。

      那是他们上周一起选的封面,浅棕色的布面印着烫金的银杏叶,叶尖缠着细细的云纹,像把秋日的光都织进了布里。

      枕秋坐在“沟通角”的小桌旁,手里拿着一支浅赭色的钢笔,正对着空白的手账内页发呆。

      桌上摆着外婆的旧端砚,砚池里还剩着昨天磨的墨,墨色已经淡了些,却依旧透着温润的黑,旁边放着砚云舟刚送来的砚形摆件。

      比掌心略大,青灰色的石面上刻着“秋砚”两个小字,边缘还雕了圈细小的银杏叶,是厂家按他们的设计稿做的样品。

      “在想什么?”砚云舟端着两杯桂花乌龙走过来,杯子是上次在老街区茶馆买的粗陶杯,杯身上画着小小的砚台,“手账的第一页,想写点什么?”

      枕秋抬头,看到他把杯子放在手账两侧,三分糖的甜香飘进鼻腔,和砚台里的墨香混在一起,像把之前的时光都揉成了此刻的暖。

      她摇摇头,指尖轻轻划过手账封面的银杏叶:“不知道,总觉得第一页很重要,要写点能记住的话,可又不知道该写什么。”

      “那就不着急写。”砚云舟在她对面坐下,拿起那方砚形摆件,指尖摩挲着上面的“秋砚”二字,“我们先把摆件的细节定下来,厂家说下周就能批量做,文化空间的‘交流角’刚好能赶上装。”

      他说着,从帆布包里拿出一张设计草图,上面画着摆件的不同角度,旁边标注着“叶尖弧度再圆一点”“‘秋砚’二字间距调宽”,全是用铅笔写的小字,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枕秋凑过去看,草图的角落藏着个迷你的小人,正蹲在摆件旁捡银杏叶,小人的头发是浅棕色的,像她的发色。

      她忍不住笑出声:“你还偷偷画了小人啊?这个小人手里拿的,是我上次给你的银杏叶吧?”

      砚云舟的耳尖微微泛红,把草图往她那边推了推:“画的时候想着,以后有人看到摆件,说不定也会像你一样,捡片叶子放在旁边。”

      他的指尖轻轻点在小人旁边的空白处,“这里本来想画两个小人的,一个磨墨,一个写手账,后来觉得太挤,就没画。”

      枕秋的心跳慢了半拍。

      她看着那处空白,好像真的能看到两个小小的人影,一个握着墨锭转着砚台,一个趴在桌上写着什么,阳光落在他们身上,像盖了层暖纱。

      她拿起钢笔,在空白处轻轻画了片银杏叶,叶尖指向那个小人:“这样就不挤了,叶子陪着小人,也像两个人在一起。”

      砚云舟看着她画的银杏叶,笔尖的弧度很软,和她平时写课题的字迹一样,带着点可爱的歪扭。

      他忽然伸手,轻轻覆在她的手背上,钢笔在纸上顿了顿,留下一个小小的墨点:“我们一起画吧,把没画的另一个小人补上。”

      他的掌心带着温热,透过薄薄的衣袖传过来,暖得枕秋指尖发颤。

      两人握着同一支笔,在草图的空白处慢慢画起来。

      砚云舟画小人的轮廓,她补小人手里的毛笔;他画小人的鞋,她添小人发间的银杏叶。

      笔尖在纸上移动,偶尔碰到彼此的指尖,像有细小的电流划过,让空气里的甜香都浓了几分。

      画完时,纸上的两个小人正并排蹲在砚形摆件旁,一个手里握着墨锭,一个手里捏着银杏叶,身后飘着几片金黄的叶子,像一场小小的秋日盛宴。

      枕秋看着画,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咖啡馆见面,他桌上的砚台书签,她笔记本里的银杏叶,原来从那时起,他们的故事就已经藏着这些小小的伏笔。

      “对了,你的复试资料我整理好了。”砚云舟忽然开口,从工作台那边拿过一个文件夹,封面贴着片压平的银杏叶,“里面有历年的复试真题,还有专业课题的重点,我用不同颜色的笔标了,浅赭色是你需要重点看的,黑色是补充内容,和你课题里的标注习惯一样。”

      枕秋接过文件夹,打开时看到里面的纸都按顺序排得整整齐齐,真题旁边还写着小小的批注——“这个问题可以结合你做的圈层调研答”“这里要注意举老物件的例子,外婆的砚台就很合适”。

      每一条批注都精准地戳中她的需求,像他早就把她的习惯刻进了心里。

      “你怎么知道我需要这些?”枕秋的声音有些发颤,指尖划过“外婆的砚台”那行小字,墨色清晰,带着他独有的笔锋。

      “上次你说复试怕考到‘情感与物件的关联’,就想着帮你整理点素材。”砚云舟拿起桌上的旧端砚,倒了点清水进去,“昨天磨墨的时候想,你复试回答的时候,要是提到这方砚台,肯定能让老师记住你——毕竟不是谁都有这么有故事的老物件。”

      他说着,拿起墨锭慢慢磨起来。

      “沙沙”的磨墨声又响起来,墨汁从浅到深,像把一段时光慢慢熬稠。

      枕秋趴在桌上,看着他磨墨的侧影,阳光落在他的发顶,给发丝镀了层浅金,指节处的薄茧蹭过砚台,留下淡淡的痕迹,和第一次在老街区帮外婆修砚台时的样子,慢慢重合。

      “你去北欧的行李,收拾得怎么样了?”

      枕秋忽然问,目光落在他帆布包的侧袋上——那里露出一角白色的机票行程单,日期被他小心地折在里面,却还是能看到“11月15日”的数字。

      砚云舟磨墨的动作顿了顿,墨锭在砚池里停了半秒,才又继续转动:“还没怎么收拾,最近在忙文化空间的收尾设计,等下周摆件送来了,再慢慢收拾。”他的声音很轻,“那边的气候和这边不一样,我查了,冬天要穿很厚的羽绒服,还得带点保湿的东西,不然皮肤会干。”

      “嗯,那边的冬天风大,出门要戴围巾和手套,最好是防水的。”枕秋说着,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她查的北欧生活小贴士,“我上次问了在瑞典留学的学姐,她给了我很多建议,比如买东西要注意税,超市的牛奶比水便宜,还有……”

      她的声音渐渐低下去,指尖划过本子上“11月中旬有初雪”的字样。

      “你到的时候,刚好能赶上那边的第一场雪。”

      砚云舟看着她手里的小本子,字迹密密麻麻,连“超市营业时间”“公交卡办理流程”都记着,像把他去那边的生活都提前铺好了路。

      他心里像被什么堵住了,酸得发慌,却只能接过本子,轻声说:“谢谢你,这么用心。”

      “没什么。”枕秋摇摇头,把本子推到他面前,“你到了那边,要是不知道买什么,就看这个本子,要是还有不懂的,就给我发消息,我帮你问学姐。”

      她拿起那支浅赭色的钢笔,在本子最后一页画了片银杏叶,“看到这个,你就知道是我记的啦。”

      砚云舟把小本子小心地放进帆布包,和签证、机票放在一起——那几样东西像是现实的重量,压得他胸口发闷,可枕秋画的银杏叶,又像一点轻轻的光,让他舍不得放手。

      他磨好墨,把毛笔递给枕秋:“现在想写手账的第一页了吗?用新磨的墨,写出来的字会更清楚。”

      枕秋接过毛笔,笔尖沾了点墨,在废纸上轻轻试了试,墨色浓黑,落在纸上晕开小小的圈。

      她低头看着手账的第一页,空白的纸像一张还没开始的故事,她忽然想起第一次在图书馆借到的那本旧手册,想起砚云舟在上面写的“重要的不是形式,是确认彼此的舒适区”,想起他们一起磨墨、一起看砚台、一起在老街区捡银杏叶的日子。

      “我想写‘秋光渡砚舟’。”枕秋忽然开口,声音很轻却很坚定:“这是我们文名的暂定名,也是我现在能想到的,最能记住的话。”

      砚云舟的呼吸顿了顿。

      他看着她握着毛笔的手,指尖有些发颤,却还是稳稳地落下第一笔“秋”字,笔画间带着她独有的软,却又藏着一点不易察觉的韧。

      墨汁在纸上慢慢晕开,“秋光渡砚舟”五个字渐渐成型,最后一笔落下时,枕秋的指尖轻轻顿了顿,在“舟”字的末尾,添了个小小的银杏叶符号。

      “写得很好。”砚云舟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拿起另一支毛笔,在旁边写下一行小字:“癸卯年秋,与枕秋共书于工作室,砚台在侧,桂香满室。”

      墨色比她的深一点,笔锋却软了些,像在小心翼翼地护着她写的那五个字。

      枕秋看着那行小字,忽然想起外婆的旧砚台上刻的“秋砚承墨,岁岁长安”,心里像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眼眶瞬间泛红。

      她连忙低下头,假装整理手账,指尖却不小心沾到了砚台里的墨,在纸上留下一个小小的黑点儿,像一滴没忍住的泪。

      “怎么了?”砚云舟察觉到她的不对劲,伸手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是不是墨溅到手上了?我这里有湿巾。”

      “没有。”枕秋抬起头,脸上带着浅浅的笑,眼里却闪着水光,“就是觉得,这页手账以后会很珍贵,等我们老了,再翻到这一页,就能想起今天的事——你磨墨,我写字,窗外有银杏叶飘进来。”

      砚云舟看着她的眼睛,那里面藏着的期待像星星一样亮,却让他不敢直视。

      他知道,这个“老了再翻”的约定,可能只是一个温柔的奢望。

      他要去北欧五年,她要在国内读三年研,等他回来时,她可能已经毕业,有了新的生活,而这页手账,或许会变成夹在时光里的旧物,像外婆的那方端砚,只能用来回忆。

      他没说破,只是拿起那方砚形摆件,放在手账旁边,一起拍了张照片:“把照片存起来,以后不管在哪里,想起来了,就看看照片,也像回到今天一样。”

      枕秋点点头,拿出手机,把照片设成了屏保——照片里,手账上的“秋光渡砚舟”透着墨香,砚形摆件的“秋砚”二字清晰可见,旁边还飘着一片真实的银杏叶,阳光落在上面,暖得让人想把时间停在这里。

      下午的时光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傍晚。砚云舟要去文化空间工地确认摆件的安装位置,枕秋说要一起去,说想再看看“交流角”的样子。

      两人并肩走在去工地的路上,风比上午更凉了些,枕秋裹紧了身上的薄外套,砚云舟很自然地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绕在她的脖子上——围巾上带着他身上的墨香,还有一点淡淡的桂花香,暖得她脖子发僵。

      “不用给我,你也会冷的。”

      枕秋想把围巾摘下来,却被他按住手:“我不冷,你穿得薄,别冻着了,复试还得靠你自己好好发挥。”他的指尖覆在她的手背上,带着一点凉意,却很坚定。

      “这条围巾是去年在老街区买的,羊毛的,很暖和,你戴着正好。”

      枕秋没再推辞,把脸埋进围巾里,墨香和桂香裹着她,像被他的在意轻轻抱着。

      路上的银杏叶落得更密了,铺在地上像一层金色的地毯,两人踩着叶子往前走,“沙沙”的声音和他们的脚步声混在一起,像一首安静的歌。

      到了文化空间工地,夕阳已经快沉到地平线了,橘红色的光把工地的脚手架染成了暖色。

      施工队的师傅看到他们,笑着招手:“砚设计师,你们来得正好,摆件的安装架刚做好,要不要试试?”

      砚云舟点点头,接过师傅递来的扳手,走到“交流角”的书架旁,开始固定安装架。

      枕秋站在旁边,帮他递螺丝,偶尔捡起落在地上的银杏叶,小心地夹进随身的笔记本里。

      她看着砚云舟干活的样子,他蹲在地上,后背绷得很直,围巾的一角垂在胸前,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像他设计图里的云纹。

      “你看,这样固定就很稳了。”砚云舟把安装架拧好,起身时不小心撞到了头,疼得他皱了皱眉。

      枕秋连忙走过去,伸手轻轻摸了摸他的额头:“没事吧?有没有撞红?”

      “没事,就是有点疼。”砚云舟看着她紧张的样子,嘴角忍不住弯起来,“你这么紧张,好像我撞得很严重一样。”

      “本来就很严重,头是很重要的部位。”枕秋的眉头还皱着,从包里拿出创可贴,小心地贴在他额头撞红的地方——创可贴是浅粉色的,上面印着小小的银杏叶,是她上次买文具时特意选的,“以后干活要小心点,别再撞到头了。”

      砚云舟低头看着她认真贴创可贴的样子,她的睫毛很长,垂下来时在眼睑下投下小小的阴影,鼻尖沾了点灰尘,却依旧好看。

      他忽然伸手,轻轻抱住了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有些沙哑:“枕秋,要是……要是我不去北欧就好了。”

      枕秋的身体僵了一下,然后慢慢放松下来,伸手轻轻抱住他的腰。

      他的后背很宽,能给人很安稳的感觉,像他设计的“安心空间”,可她知道,这个空间终究要留给他去追寻更远的地方。

      她把脸埋在他的毛衣里,声音闷闷的:“别这么说,你去北欧是很好的机会,我不想你以后后悔。”

      “可我怕错过你的复试,怕错过文化空间完工,怕错过……”砚云舟的声音越来越低,后面的话没说出口,却像一根细细的针,扎在两人心里,“怕错过你的秋天。”

      枕秋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背,像在安慰一个怕黑的小孩。

      夕阳的光落在他们身上,把两个拥抱的影子拉得很长,像要融进这秋日的余晖里,再也不分开。

      离开工地时,天已经黑了。

      砚云舟送枕秋回学校,路上经过那家熟悉的桂花糕店,店门已经关了,只有橱窗里的暖灯还亮着,映着里面摆着的砚形食盒。

      枕秋停下脚步,看着橱窗里的食盒,轻声说:“下次想吃桂花糕,就只能自己做了。”

      “我教你做。”砚云舟忽然说,“明天我带材料来工作室,我们一起做,就像上次一起磨墨一样,很简单的,只要记住放三分糖的桂花就行。”

      “好啊。”枕秋点点头,眼里重新亮起光,“我还要在桂花糕上刻银杏叶的图案,像砚形摆件上的那样。”

      “嗯,还要刻‘秋砚’两个字,和摆件配成一套。”砚云舟说着,伸手帮她把被风吹乱的围巾理好,指尖划过她的脸颊,带着一点凉意,“明天我早点来接你,我们去买新鲜的桂花。”

      “好,明天见。”枕秋挥挥手,转身走进学校大门,围巾在她身后飘着,像一片小小的云。

      砚云舟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才转身离开。

      他摸了摸额头的创可贴,浅粉色的银杏叶贴着皮肤,暖得有些发烫。

      他从帆布包里拿出手机,点开和事务所的聊天框,里面还留着对方发来的“确认11月15日航班”的消息,他之前一直没回复,此刻却慢慢敲下“确认”两个字,发送的时候,指尖抖了抖。

      风又吹来了,卷起地上的银杏叶,绕着他的脚边打了个转,然后飘向远方,像一封没写地址的信。砚云舟知道,明天的桂花糕会很香,明天的磨墨声会很好听,可这些“明天”,已经没剩几个了。

      他抬头看向夜空,星星很亮,像枕秋手账上的墨点,也像她眼里的光。

      他握紧了手里的帆布包,里面装着签证、机票、她写的北欧小贴士,还有那本刚添了第一页的手账。

      这些东西凑在一起,是一段即将结束的秋日故事。

      墨还没干,约还没圆,却已经要翻到下一页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