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四章 ...

  •   砚云舟接到母亲电话时,正对着工作室的碎砚片墙面发呆。

      手机贴在耳边,母亲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熟悉的急切:“云舟啊,张阿姨又给你介绍了个姑娘,是小学老师,人很文静,这周末见一面吧?你都快三十了,总不能一直这样‘飘’着。”

      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墙面上的碎砚片,冰凉的石面蹭过指腹,像把现实的重量慢慢压上来。

      “妈,我现在忙着文化空间的收尾设计,还要准备北欧的项目资料,没时间见面。”

      他的声音带着一点敷衍,目光落在工作台旁的浅棕色布袋子上——那是枕秋昨天落下的,里面还装着她没写完的课题笔记,页脚画着小小的砚台符号。

      “忙忙忙,你总有理由忙!”母亲的声音拔高了些,“上次你说跟一个小姑娘走得近,我没多问,可这都多久了,也没见你带回来看看。

      张阿姨说的这个姑娘,我看过照片,知书达理的,你就当给我个面子,见一面行不行?”

      砚云舟的喉结动了动,想说“我已经有想认真对待的人了”,却又想起母亲之前说的“找个‘正常’的姑娘”,想起小圈在长辈眼里可能的“不寻常”,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妈,我跟她只是朋友,而且她还在上学,我们……”

      “朋友怎么了?朋友也能带来让我看看啊!”母亲打断他,语气软了些,“我不是逼你相亲,就是想看看你身边的人到底什么样。你要是真觉得那个小姑娘好,就带回来让我瞧瞧,省得我总惦记着给你介绍对象。”

      挂了电话,砚云舟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心里像被砚台压着,沉得慌。

      他拿出手机,翻到枕秋的微信,想跟她说这件事,却又怕她紧张——她刚经历过同学的误解,现在又要面对他母亲的审视,他怕她会觉得压力太大。

      “咚咚。”敲门声响起,枕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砚云舟,你在吗?我来拿昨天落下的课题笔记。”

      砚云舟连忙把手机收起来,起身开门。

      枕秋站在门口,身上穿了件浅棕色的短款外套,手里提着一个小纸袋,里面装着刚买的桂花糕:“路过桂花糕店,看到新出了‘砚形’的,就给你带了点。”

      她的目光落在他微皱的眉头上:“怎么了?脸色不太好,是工作遇到麻烦了?”

      砚云舟侧身让她进来,接过桂花糕放在工作台上,纸袋上的银杏叶图案和她外套的颜色很配。

      “没什么,就是我妈刚才打电话,催我相亲,还问起你了。”他的声音很轻,“她想让我带你回家见见,或者……至少跟她见一面。”

      枕秋手里的动作顿了顿,课题笔记从指尖滑下去,落在布袋子上。

      她抬头看向砚云舟,他的眼里藏着一点焦虑,像怕她会拒绝。

      她想起上次在老街区,卖豆浆的阿姨误会他们是情侣时,他耳尖泛红的样子;想起他帮外婆修砚台时,外婆说“这孩子心细”的语气,心里忽然有了个主意。

      “那我们就去见阿姨吧。”枕秋的声音很稳,眼神里带着认真,“就以普通朋友的身份,跟阿姨吃个饭,聊聊你的工作,聊聊我的课题,让她知道你身边有个‘正常’的朋友,不是在‘飘’着。”

      她拿起桌上的桂花糕:“正好把这个‘砚形’的带给阿姨尝尝,就说是我们一起做的,让她知道你现在的生活很安稳。”

      砚云舟的眼睛亮了亮,像被点亮的暖灯:“你……你不介意吗?我妈可能会问很多问题,比如我们怎么认识的,你的课题是什么,甚至……甚至会问我们有没有别的关系。”

      “不介意啊。”枕秋摇摇头,从布袋子里拿出一张空白的书签纸,“我还可以准备个伴手礼,就用你上次给我的墨,写张银杏叶书签给阿姨,上面写‘平安’,阿姨肯定会喜欢的。”

      她抬头看着他,嘴角弯了弯,“就像你说的,沟通要坦诚,我们跟阿姨坦诚相处,她会理解的。”

      周末见面的地点选在了一家粤菜馆,离砚云舟母亲家不远,店里的装修带着淡淡的岭南风格,角落摆着几盆桂花,香气很淡,不会让人觉得腻。

      砚云舟提前到了,选了个靠窗的位置,能看到外面的银杏林,他还特意带了外婆的旧端砚——想跟母亲说,这是枕秋外婆的砚台,他们一起帮老人修好了,也算个能聊的话题。

      枕秋到的时候,手里提着一个浅棕色的锦盒,里面装着她手作的银杏叶书签。

      她穿了件米白色的连衣裙,外面套着浅棕色的针织开衫,头发扎成低马尾,发间别着一枚小小的银杏叶发夹——是砚云舟上次在文具店给她买的。

      “阿姨还没到吗?”她坐在砚云舟对面,把锦盒放在桌上,指尖轻轻摩挲着盒盖的纹路。

      “还没,应该快了。”砚云舟递给她一杯热茶水,“别紧张,我妈其实人很好,就是有点急着让我稳定下来。她要是问你课题,你就跟她说你研究‘尊重’和‘情感需求’,不用提小圈的细节,她可能听不懂。”

      枕秋点点头,打开锦盒,里面放着三枚银杏叶书签,都是她用干银杏叶做的,上面用浅赭色的墨写着“平安”“顺遂”“安康”,墨色均匀,是她昨天练了好几遍才写好的。“这个给阿姨,这个给叔叔,还有这个给你。”她把写着“平安”的那枚递给砚云舟,“你带在身上,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不管是见阿姨,还是以后去北欧,都能平平安安的。”

      砚云舟接过书签,指尖碰到她的指尖,带着一点温热。

      书签上的银杏叶很完整,墨字的笔锋很软,像她的字迹,却透着一点坚韧。

      他把书签小心地夹进“砚记”笔记本里,放在胸口的口袋里,像揣着一份小小的暖意。

      “云舟!”门口传来砚母的声音,她穿着藏青色的连衣裙,头发烫成了卷发,手里提着一个水果篮,看到枕秋时,眼睛亮了亮,“这位就是枕秋吧?比云舟说的还文静。”

      枕秋连忙站起来,把锦盒里的书签递给砚母:“阿姨您好,我是枕秋,这是我自己做的银杏叶书签,用砚云舟的墨写的‘平安’,希望您喜欢。”

      砚母接过书签,放在手里仔细看着,银杏叶的纹路很清晰,墨字的笔锋很秀气,还带着淡淡的墨香。

      “哎呀,这孩子手真巧,比买的还好看!”她笑着把书签放进包里,“云舟这孩子,平时就知道画图,没想到还会磨墨,你们俩倒是挺合拍。”

      三人坐下后,砚母拿着菜单,不停给枕秋推荐菜:“这家的清蒸鱼很嫩,适合小姑娘吃;还有这个桂花糯米藕,甜而不腻,你肯定喜欢。”她一边点,一边问枕秋:“你跟云舟是怎么认识的?听他说你是学中文的,还在做课题?”

      “我们在咖啡馆认识的,当时我在查亚文化圈层的资料,遇到了点问题,砚云舟帮我梳理了思路。”枕秋的声音很轻,却很清晰,“我的课题是研究‘亚文化圈层里的情感需求与健康关系’,简单说就是想弄明白,人和人之间怎么才能更尊重地相处,比如记住对方的喜好,提前确认彼此的边界。”

      她没有提“小圈”的具体内容,只说“尊重”和“在意”,砚母听得很认真,还点点头:“这课题好啊,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怎么好好说话,能研究这个,说明你是个心思细的孩子。”她看向砚云舟,“你看人家枕秋,年纪轻轻就知道研究‘怎么相处’,你也得多学学,别总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

      砚云舟笑着点头,给母亲夹了一块桂花糯米藕:“妈,我现在跟枕秋学了不少,比如记住她爱喝三分糖的桂花乌龙,记住她怕黑要暖灯。这些不就是‘尊重’嘛。”
      枕秋的耳尖微微泛红,低头喝了口茶水,眼角的余光看到砚母正笑着看他们,眼里没有之前的审视,只有温和的笑意。

      她忽然觉得,这样的见面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张,反而像和家里的长辈一起吃饭,温馨又踏实。

      吃饭时,砚母聊起砚云舟小时候的事:“他小时候就爱用泥巴捏小房子,还非要在房子旁边捏个小砚台,说‘要给墨找个家’。当时我还笑他,没想到现在真成了建筑设计师,还能用碎砚片做房子。”

      枕秋听得很认真,偶尔还会问:“阿姨,他小时候捏的房子好看吗?有没有照片啊?”

      “有啊,在家里的相册里,下次你们来家里,我找给你看。”砚母的语气很自然,像已经把枕秋当成了家人,“云舟这孩子,看着沉稳,其实心里软,你以后要是觉得他哪里做得不好,就跟阿姨说,阿姨帮你说他。”

      枕秋点点头,心里暖得发颤。她看着砚云舟,他正低头给她夹鱼,眼里带着笑意,像阳光落在砚台里,温润又明亮。

      她忽然想起外婆说的“砚台和墨,少了谁都不行”,或许她和砚云舟,也像砚台和墨,虽然来自不同的世界,却能在彼此的陪伴里,磨出最浓的暖。

      离开菜馆时,夕阳已经快落了,砚母拉着枕秋的手,轻声说:“枕秋啊,阿姨看得出来,你是个好姑娘,心细,还懂礼貌。云舟能跟你做朋友,是他的福气。以后有空,常来家里玩,阿姨给你做你爱吃的桂花糯米藕。”

      “谢谢阿姨,我会的。”枕秋的声音里带着感激,“以后我要是有时间,就来帮您收拾房间,陪您聊天。”

      砚云舟送枕秋回学校的路上,两人并肩走在银杏林里,叶子落在地上,像一层金色的地毯。

      “我妈对你很满意,刚才跟我打电话,还说‘这姑娘比张阿姨介绍的好’。”砚云舟的声音里带着笑意,“她说以后不用给我介绍对象了,让我好好跟你‘处朋友’。”

      枕秋的脸微微泛红,低头踢着地上的银杏叶:“阿姨只是客气,你别多想。”

      “我没有多想。”砚云舟停下脚步,转身看着她,眼里带着认真,“我只是觉得,有你在身边,不管是面对我妈,还是面对以后的离别,我都没那么怕了。”他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掌心带着一点温热,“枕秋,谢谢你愿意陪我见我妈,谢谢你愿意……走进我的生活。”

      枕秋抬头看着他,夕阳的光落在他的侧脸上,把他的睫毛照得很清晰。

      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回握他的手,银杏叶落在他们的肩上,像一封无声的信,写着此刻的温暖,也藏着未来的怅然。

      回到学校门口,枕秋站在路灯下,看着砚云舟:“你回去吧,路上小心。”

      “好。”砚云舟点点头,却没有松开她的手,“枕秋,我……”他想说“我舍不得你”,想说“我不想去北欧了”,却被手机铃声打断——是海外事务所的电话,提醒他下周要提交签证材料的最终确认。

      他松开枕秋的手,接起电话,声音尽量保持平静:“您好,我知道了,下周会准时提交。”

      挂了电话,两人之间的空气忽然静了下来。

      枕秋看着他,眼里带着一点了然,却没有追问。

      “你快去准备材料吧,别耽误了。”她的声音很轻,“我会好好准备复试,等你到了北欧,我们就视频,我给你看学校的银杏叶,你给我看那边的雪。”

      “好。”砚云舟的声音有些沙哑,“我会的。”

      枕秋挥挥手,转身走进学校大门,浅棕色的针织开衫在夜色里像一片小小的云。

      砚云舟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手里还残留着她的温度。

      他从口袋里拿出那枚“平安”书签,银杏叶的纹路在路灯下很清晰,墨字的“平安”像一句小小的祝福,却让他心里更觉得空落落的。

      母亲的认可让他们的关系多了一份安稳,可这份安稳,终究抵不过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就像那枚书签上的银杏叶,再完整,也终会干枯;就像砚台里的墨,再浓,也终会淡去。

      风又吹来了,卷起地上的银杏叶,绕着他的脚边打了个转,然后飘向远方。砚云舟握紧了手里的书签,转身往回走。

      他的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落在铺满银杏叶的路上,像一段未完的故事,温暖里藏着怅然,期待里裹着离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