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 ...
-
枕秋回到宿舍时,怀里的笔记本还带着桂花糕的甜香。
她把砚云舟送的银杏叶小心夹进扉页,又拿出那枚要刻图案的砚台书签,指尖反复摩挲着边缘的“云舟”二字——想起他站在公交站台挥手时,阳光落在他发梢的模样,耳尖忍不住发烫。
林晓凑过来,一眼看见她手里的银杏叶:“哇,这叶子也太好看了吧!你今天去的地方到底在哪啊,我周末也想去捡几片。”
“在城郊的一片银杏林,离学校有点远。”枕秋把叶子收进笔记本,避开了“茶话会”的字眼,“下次要是去的话,可以叫上你。”她还没准备好和室友聊小圈的事,就像还没完全理清自己对这个圈层的认知——但砚云舟说的“补充项”,倒让她少了之前的忐忑。
接下来的几天,枕秋总忍不住刷新微信。她没主动找砚云舟,怕打扰他改设计图,却又期待着他的消息。
直到周三下午,手机终于弹出“砚台里的云”的对话框:“书签刻好了,明天下午有空的话,来工作室拿吧?顺便带你看我新改的社区空间设计图,有你说的银杏信箱的雏形。”
枕秋盯着屏幕笑了半天,回了句“好,明天下午三点我过去”,又翻出衣柜里那件浅杏色连衣裙——还是上次去茶话会穿的那件,领口的银杏叶绣在阳光下格外软。
她想,这样去见他,应该不算“特意打扮”,又能让他看到自己喜欢的银杏元素。
周四下午,枕秋提前十分钟到了巷口。老银杏的叶子又落了些,踩在上面“沙沙”响,像在和她打招呼。
她走到“砚舟设计”的木门前,刚要抬手敲,门就从里面开了——砚云舟穿着浅灰色针织衫,袖口挽着,手里拿着一把小小的刻刀,指尖还沾着点木屑。
“来了?快进来,刚把书签最后一点纹路刻完。”他侧身让她进门,目光落在她领口的银杏绣纹上,顿了顿,眼里闪过点笑意,“这件裙子很衬你。”
枕秋的耳尖瞬间热了:“谢谢前辈,我就是觉得……穿着舒服。”
她跟着他走进工作室,一眼就看见靠窗的桌上,放着那枚熟悉的砚台书签——原本光滑的砚台边缘,多了一片小小的银杏叶刻纹,叶脉清晰,和她裙子上的绣纹几乎一模一样,连叶片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你看,是不是和你裙子上的一样?”砚云舟把书签递给她,指尖轻轻碰了碰刻纹,“刻的时候怕不对称,特意找了张纸,把你裙子上的图案描了下来。”
枕秋接过书签,指尖抚过细腻的木纹,心里像被桂花糖浸过一样甜。“太好看了,谢谢前辈,我特别喜欢。”她把书签夹进笔记本,刚好和那片银杏叶并排,一木一叶,像天生就该放在一起。
“喜欢就好。”砚云舟转身去倒茶,粗陶杯还是上次那只,画着砚台和银杏的图案,“今天泡的还是桂花乌龙,加了三分糖,你尝尝。”
枕秋接过杯子,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里。她看向工作室的碎砚片墙,上次空着的“待补:秋光砚”处,竟多了几片新贴的浅金色砚片,拼出了半片银杏叶的形状。“前辈,你把墙补了?”
“嗯,前几天有空,就找了些颜色浅的砚片贴上去。”砚云舟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打算慢慢拼完一整棵银杏,等冬天到来之前,应该能拼好。”他顿了顿,指着银杏叶旁边的空白处,“这里以后想贴一块你磨的那方浅金砚台的碎片,算是‘秋光砚’的核心——毕竟是你第一次磨墨的成果,很有意义。”
枕秋心里一动,想起那天在工作室磨墨时,他手把手教她握石条的样子,阳光落在两人交叠的手上,暖得让人不想挪开。“我磨的砚台……会不会太粗糙了?”
“不会,”砚云舟很认真地说,“磨墨和做人一样,不一定要多精致,重要的是用心。你那天磨的时候很专注,墨色也均匀,比我第一次磨的好多了。”他转身走到角落,抱来一个半大的纸箱,“这里面是我收集的碎砚片,你要是感兴趣,可以挑几片喜欢的,以后拼墙的时候,一起贴上去。”
枕秋蹲下来翻纸箱,砚片颜色深浅不一,有的带着墨痕,有的还留着天然的石纹。
她挑了一片浅棕色的,边缘有点像银杏叶的形状:“我选这片,以后贴在你拼的银杏旁边,就像多了片小叶子。”
“好啊。”砚云舟蹲在她旁边,帮她把挑好的砚片擦干净,“等周末有空,我们可以一起贴——不过贴的时候要小心,砚片边缘有点尖,别划破手。”他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副小小的棉质手套,“上次贴墙的时候买的,你戴着刚好。”
枕秋接过手套,指尖碰到他的手,他的手比她的大一圈,带着点薄茧,是常年握刻刀和画笔的痕迹。她赶紧收回手,戴上手套,假装认真擦砚片:“谢谢前辈,想得真周到。”
两人坐在地上,一边整理砚片,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砚云舟说起他爷爷做砚台的事:“我爷爷总说,好砚台要‘养’,每天用清水洗,用软布擦,时间久了,砚台会泛出温润的光。就像人相处,要慢慢照顾,才能越来越默契。”
枕秋想起自己收藏的银杏叶,每次换笔记本,都会小心翼翼把叶子移过去,怕它们被压碎。“我收藏银杏叶也是这样,每次夹的时候都要选平整的页面,还会在叶子旁边放张纸巾,怕受潮。”
砚云舟抬头看她,眼里带着温柔的笑意:“你对喜欢的东西都很用心,这很好。
不像有些人,总觉得‘小众’的东西不用珍惜,其实不管是砚台、银杏叶,还是圈层关系,用心了才会有温度。”
正说着,枕秋的手机震了一下,是“秋声漫谈”群的消息。她点开一看,是个叫“风哥”的群成员发来的:“枕秋妹妹,昨天茶话会没好意思问,你调研小圈是为了写论文吗?能不能把你的调研笔记借我看看?”后面还跟着一个暧昧的表情。
枕秋皱了皱眉,心里有点不舒服——她的笔记里记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还有砚云舟说的关于边界感的内容,不想随便给别人看。
可她又不知道该怎么拒绝,怕显得太生硬,让群里的人觉得她不好相处。
砚云舟注意到她的神色不对,凑过来轻声问:“怎么了?不舒服吗?”
枕秋把手机递给她,有点委屈:“他要借我的调研笔记,可我不想给……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砚云舟看了眼消息,眉头微蹙,拿过自己的手机,在群里回复:“枕秋的笔记里有很多个人思考和未完善的观点,暂时不方便分享。大家要是对调研感兴趣,可以一起在群里讨论,不用单独找她要资料。”他回复完,又私信给枕秋:“不用勉强自己,不想给就直接说,这是你的边界,不用怕得罪人。”
很快,“风哥”回复了个“哦”,没再追问。枕秋看着砚云舟的私信,心里松了口气:“谢谢前辈,我刚才还在想,是不是我太小气了。”
“不是小气,是保护自己的边界。”砚云舟把她的手机递回来,“就像我设计空间时,会给每个区域留出门和窗,这就是空间的边界——人也需要边界,比如‘不想分享私人笔记’‘不想被过度追问’,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不用觉得愧疚。”他拿起一块砚片,“你看这块砚片,边缘有个小缺口,这就是它的‘边界’,要是强行把缺口磨平,反而会破坏它原本的形状。人也一样,强行打破自己的边界,只会让自己不舒服。”
枕秋看着那块砚片,突然明白过来——之前她总怕拒绝别人会让关系变僵,却忘了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就像茶话会上木棉说的,“好的关系,是你说不舒服时,对方会停下来”。砚云舟不仅帮她守住了边界,还教会她怎么看待边界。
“我知道了,以后我会勇敢说‘不’的。”枕秋点点头,眼里多了点坚定。
砚云舟笑了,拿起桌上的社区空间设计图:“来,给你看我新改的设计图,里面加了你说的银杏信箱。”他指着图纸上的一角,“这里是‘安静角’,旁边放了个木质的信箱,形状像片银杏叶,表面刻了点云纹,和你那个砚形食盒上的纹路有点像。”他又指着另一处,“这里打算种几棵小银杏树,等秋天叶子黄了,落在信箱上,应该会很好看。”
枕秋凑过去看图纸,铅笔勾勒的线条很细致,银杏信箱的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砚台摆件,旁边写着“枕秋提议:可放空白信纸”。“前辈,你还把我的提议写上去了?”
“当然,这是你想出来的好点子,应该记下来。”砚云舟拿出一支红色的笔,“你要是有别的想法,现在就可以改,我们一起完善它。”
枕秋接过笔,犹豫了一下:“我可以吗?我没学过设计,怕改得不好。”
“没关系,设计本来就是不断修改的过程。”砚云舟把笔塞到她手里,“就像你写课题,也会不断调整观点,对不对?大胆改,错了我们再改回来。”
枕秋握着笔,看着图纸上的银杏信箱,突然有了个想法:“前辈,能不能在信箱旁边加个小架子,放些银杏叶书签?这样来的人要是想写信,可以用书签当笔夹,也能带走一片叶子当纪念。”
“这个想法好!”砚云舟眼睛亮了,“我怎么没想到?这样既符合秋日的氛围,又能让空间更有温度。”他接过笔,在信箱旁边画了个小小的架子,上面画了几片银杏叶,“你看,这样是不是更好?”
枕秋看着修改后的图纸,心里满是成就感——这是她第一次参与设计,虽然只是个小建议,却被砚云舟认真对待。“嗯,比之前更好看了!”
“这都是你的功劳。”砚云舟把图纸叠好,放进一个浅棕色的文件夹里,“等项目确定了,我把打印版给你一份,算是我们一起完成的‘作品’。”
不知不觉,夕阳透过落地窗照进来,落在碎砚片墙上,浅金色的砚片泛着暖光,像把秋天的阳光嵌在了墙上。枕秋看了眼时间,已经快六点了:“前辈,我该回去了,不然宿舍要关门了。”
“好,我送你到巷口。”砚云舟起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小的布包,“这个给你,里面是我爷爷以前磨墨用的软布,比普通的布更细腻,你用来擦银杏叶或者书签都可以。”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布角绣了片小砚台,是我小时候学绣的,有点丑,你别嫌弃。”
枕秋接过布包,打开一看,浅灰色的布面上,绣着一方小小的砚台,针脚虽然不算整齐,却透着股认真的劲儿。“很好看啊,我很喜欢,谢谢前辈。”
两人走到巷口,老银杏的叶子在风里飘着,像一群黄色的蝴蝶。砚云舟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拿出一片压平的银杏叶:“这个给你,是上次在茶话会院子里捡的,我压在设计图里好几天了,已经干了,做书签刚好。”叶子的边缘有点卷,却很完整,上面还留着淡淡的桂花香——应该是和桂花糕放在一起过。
“谢谢前辈,我会好好收着的。”枕秋接过叶子,心里像被填满了一样。
“下周有空的话,一起去贴砚片吧?”砚云舟看着她,眼里带着点期待,“顺便带你去附近的文具店,买些空白信纸,以后可以放在社区空间的银杏信箱里。”
“好啊,我有空!”枕秋立刻答应,生怕错过和他一起做事的机会。
和砚云舟道别后,枕秋走在回学校的路上,手里拿着布包和银杏叶,心里满是欢喜。她摸出手机,给“砚台里的云”发了条消息:“前辈,今天谢谢你教我怎么守住边界,还让我参与设计图的修改。我今天很开心。”
很快,砚云舟回复了:“我也很开心。你今天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比之前更自信了。下周见,记得戴我给你的手套,别被砚片划破手。”
枕秋看着回复,嘴角忍不住上扬。她想起砚云舟说的“磨墨要用心,关系要慢慢处”,觉得自己和他的关系,就像那方浅金墨砚台,在一次次的相处里,慢慢磨出了温润的光。
回到宿舍,枕秋把砚云舟送的软布铺在书桌上,又把新得的银杏叶夹进笔记本,和之前的叶子、书签放在一起。
笔记本的扉页,现在有了三枚“信物”:砚台书签(刻着银杏)、茶话会的银杏叶、巷口的银杏叶,每一样都带着砚云舟的心意。
林晓凑过来,看着她桌上的东西:“你最近怎么总收到这么多特别的小礼物啊?那个布包上的砚台绣得好可爱,是谁送的?”
枕秋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实话:“就是上次帮我解答课题的前辈送的。他……是个很温柔的人,教会我很多东西。”她没提小圈,却第一次觉得,或许以后可以慢慢和室友分享——就像砚云舟说的,不用急,慢慢来。
林晓“哦”了一声,眼神里带着点八卦:“我看你每次提到他,都笑得特别甜,你是不是喜欢他啊?”
枕秋的耳尖瞬间红了,赶紧把笔记本合上:“别乱说,我们就是前辈和后辈的关系。”话虽这么说,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跳得飞快。
她想起砚云舟帮她解围、教她磨墨、和她一起改设计图的样子,突然觉得,喜欢上这样的人,好像也不是一件坏事。
睡前,枕秋又看了眼那枚刻着银杏的砚台书签,指尖轻轻划过纹路。她想起砚云舟说的“下周一起贴砚片”,想起社区空间里的银杏信箱,想起碎砚片墙上慢慢成形的银杏叶——心里充满了期待。
手机震了一下,是“砚台里的云”发来的消息:“忘了告诉你,我把你挑的那片砚片,放在‘秋光砚’的银杏叶旁边了,等下周我们一起贴上去。晚安,枕秋。”后面跟着一个月亮和砚台的表情。
枕秋看着消息,笑着回了句“晚安,前辈”,然后把手机放在枕边,抱着那本夹满“秋与砚”的笔记本,慢慢进入了梦乡。
梦里,她和砚云舟一起贴砚片,阳光落在碎砚片墙上,银杏叶飘在他们身边,温暖得像永远不会结束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