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4章 ...
-
温庭笙的原配是他十九岁那年,即将留洋求学前,父母给他娶的。
温庭笙与堂伯家的兄弟之前关系不错,他们猝然被害,父母要送他留洋,还低调给他娶了妻子,他猜到了父母的意思。
一怕家里出事,二怕他去国外出事,万一有什么万一,温家会绝后。
温庭笙父母只有他一个孩子。
温庭笙母亲秦沅身体不好,生温庭笙时就伤了身子,后来一直怀不上。
温家哪怕旁支,家教也是极好的,温义山哪怕子嗣单薄也从没有纳妾。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温庭笙的祖父就是庶子,眼见母亲吃过做妾的苦,自己吃过庶出的罪,所以定下的不许纳妾的规矩。
不过,最大的可能还是,秦沅家的门第原本是比温义山高的,又是家中独女,父母疼爱,而温义山,其实算是半入赘。
温家染坊原本是秦家染坊。
秦沅父亲只得她一个女儿,家中没有男丁,温义山的堂伯原本想通过联姻吞并秦家,但大堂兄要做家主不可能入赘,二堂兄有心上人不肯,三堂兄比秦家姑娘小两岁,还是孩子心性,最后婚事巧合落在了落魄堂弟温义山身上。
是少也是温家人,与堂兄弟们的关系也不错,温家就没有再阻挠了。
秦沅看到温义山多年如一日的体贴温柔,一直游说父母,终于在温庭笙10岁那年,秦家染坊才改名为温家染坊。
也正是因为半入赘,堂兄家出事的时候,温义山家没有出事,毕竟温义山住的,从前是秦宅。
温庭笙匆匆娶进门的原配发妻徐雪滢,与温庭笙家,是真的门当户对,家世相当。
都一样落魄,都是大家族的落魄旁支。
徐雪滢家里的落魄要更为严重些。
温义山落魄是因为被堂兄连累,但至少染坊还在,家底还在。
徐雪滢家落魄,是因为她不省心的父母。
有对动辄被骗财的父母,再多的家底也会耗空。
特别是她的父亲,被人诱骗吸上了大烟。
徐雪滢父亲虽然败家,但人真的不坏。
也是,坏人哪有那么容易被骗。
为了戒烟,他自己把自己的腿打断了。
家里没钱给爹爹治病,徐雪滢是在去堂姐家借钱被拒后,在门外徘徊的时候,看到堂婶把上门说媒的媒婆打出门,自己上前去问的男方条件要求和彩礼,自己跟媒婆推荐自己的。
受温氏灭门的事情影响,没有好人家敢在那时候把姑娘嫁到温家,哪怕是旁支。
徐雪滢规矩和礼数都是很好的,只是父母不省心了些,温家也没有时间再慢慢选择,甚至根本没有选择,就应了毛遂自荐的徐雪滢。
甚至,温家那时都没有时间走完三媒六聘,几天后就一顶小轿把人娶过门了。
新婚夜小夫妻才初次相见。
圆房两个星期后,温庭笙便踏上了留洋之路。
温庭笙的第一次结婚虽然也办了婚礼,但因筹备时间紧迫,办得比较匆忙,没有宴请。
并且婚后,他就去留洋了。
好几年后悔过,才知道在他回来之前,他的第一任妻子就病死了,所以知道这段婚姻的人不多。
赵昭平当然知道。
结婚前,她早就知道温庭笙结过一次婚。
赵昭平甚至知道那个可怜的姑娘的死因。
自己和温庭笙结婚前,对他自然要调查过。
她在温家借住时,也找到了小姑娘藏起来的书信和日记。
温庭笙在国外读书学习进步思想那几年,邂逅了所谓的真爱。
他为了那个心爱的白月光,给了家里无数封信。
时而宣称旧式婚姻应属无效,时而提出离婚休妻,声称在海外有位志同道合、为理想与信仰并肩奋斗的女友,回国后必将娶她为妻。
这些话犹如利刃,把原配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小姑娘活活给气死了。
徐家本是大家族的旁支,徐雪滢父亲分家的时候,家产其实不少。
但父母不争气,心善耳软,守不住家产,唯一的弟弟又尚且年幼。
徐雪滢生得眉目如画,自有一番温婉可人的气质,轻易便能赢得长辈与男子的青睐。
但她本分,她自小就知道自己的婚姻不一定是可以自己做主的,所以,读书的时候有许多人对她表露好感,但她对谁都没有接近过。
其实,小姑娘即便不和温庭笙结婚,嫁个有学问的殷实人家也不难。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小姑娘家里再困顿,徐家如今再是家道式微,论门第,仍不失为书香门第。
大户人家之间是讲究门当户对,但当家主母们也会倾向低娶高嫁,这样新妇好拿捏。
若不是为了那笔彩礼给父亲治腿戒烟,又想到温家未来可以帮衬幼弟,她也不会见都没见过就嫁过来。
那段日子,他们一家每天为戒烟的父亲努力,并不知道温家出事。
婚后知道这事时,徐雪滢安慰自己,既然火没烧到温义山这□□未来也不用担心。
可徐雪滢嫁给温庭笙没几天,温庭笙就出国了。
守活寡倒是无所谓,可那个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丈夫,才出国才三四个月,寄回来的信就吵着要离婚,说封建包办婚姻是枷锁束缚,说遇到真爱,真真是让人烦躁。
她还想离婚呢,可看到自家父母和幼弟,她说不出口。
徐雪滢收到信的时候,已经查出怀孕了,气得都动了胎气。
从进门后,婆婆一直对徐雪滢关怀备至。
徐雪滢是看在婆婆的面子上,一直隐忍不发。
可婆婆也被丈夫的话气病了,含泪对徐雪滢说,等温庭笙回来后家法伺候。
徐雪滢终究是忍下来了,离就离的狠话,咽回了肚里。
可并不因为徐雪滢忍了,命运就会对她宽容。
染坊一日比一日艰难,公公整日不见人影,下人遣散得差不多了,自己怀着孕,不仅无人照料,还要分心照看卧病的婆婆,劳累不已,温庭笙寄回来的信又一封比一封刺心,郁结于心的徐雪滢,最终不幸小产。
她因失血过多,整整昏迷了两日才悠悠转醒,而那个尚未足月的孩子,她甚至都未曾谋面。
还在小月子里,徐雪滢又收到丈夫的信件说,他在教堂里对上帝宣誓与心爱之人结为夫妻了,回国就要离婚和对方结婚。
徐雪滢尚未出月子,便被气得香消玉殒,香魂一缕随风散。
在那之后,温庭笙的母亲身体就一直没有好过。
其实,赵昭平知道这其中,定有猫腻。
温庭笙的母亲秦沅,若真病得那么重,怎能撑上十来年,直到自己和温庭笙结婚后才撒手呢。
照顾生病的婆母,她的贴身嬷嬷还在呢,怎么也不至于要小姑娘每日亲自熬药喂药的。
但小姑娘和婆婆都已经死去了,她也没有必要纠结这些了。
赵昭平和温庭笙已结婚七年余,她能确定,这些猫腻,温庭笙没有参与,就足够了。
至于温庭笙在国外要娶的女孩,赵昭平也打听过,是个搞革命的新寡女老师。
在温庭笙回国前遇到了刺杀,那个女孩永远留在了回国前夜,回国的只有一坛骨灰。